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老子关于辩证的名言

老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妈妈让我背过老子的诗句,我找了好久才找出来这几句,抱歉~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诚可诚,逢场诚。

信可信,逢场信。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搜一则能表现老子的辩证思想的格言

宇宙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

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价值观 无、道、德 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

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

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

“万物”由“有”所衍生,而“有”从“无”所衍生,天下万物均起于“有”而终于“无”。

老子言“道”,尝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于天地万物之先,独立长存于万物之外,不断循环运行,遍及天地万物,绝不止息。

老子又认为“道”不可触摸、莫可名状,故谓:“无状之状,无物之泉。

”只能用“道”来代表,亦可勉强称为“大”。

故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意谓“道”是玄妙深奥的,常人难以理解及形容。

若可用言语来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当宇宙万物形成之际,人类会给万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

人为自然万物之一,故须遵守自然法则,故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赋予万物生机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宗主。

老子言“德”,认为“德”乃“道”之体现,而“德”应服从于“道”,故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家强调人应当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养,避免犯过。

守柔 老子言“守柔”,尝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

”“道”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因为“道”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故言:“弱者道之用。

”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又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强调以柔制刚,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谦卑逊让,以退为进。

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意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

老子强调“守柔”,皆因认为除了“道”之外,世间万物总有没落的一日。

故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又认为世事难测,故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

居后不争 老子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之心,尝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只有仁慈、俭朴、谦让不争的人,方能具备道德勇气,进而博施于人,受人尊敬拥护而成大器。

老子尝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只要人能舍弃争先争胜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

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寡欲 老子谓人应“寡欲”,故谓:“罪莫大于可欲,祸其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

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

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沉醉于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

故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故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又谓:“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争。

善用人者为之下。

”于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政治观 无为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

《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 的理想境界。

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

善为下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 知识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的名言

老子 1、“道可道,非常道;名,非常名”––––––是,可以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

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

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

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

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

“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

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

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

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

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

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

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

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

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

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

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

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

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

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

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

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

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

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

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

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老子的名言

老子 1、“道可道,非常道;名,非常名”––––––是,可以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

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

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

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

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

“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

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

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

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

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

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

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

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

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

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

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

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

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

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

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

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

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

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

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

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老子关于祸福相依的名言有哪些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的名言关于环境问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 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

老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妈妈让我背过老子的诗句,我找了好久才找出来这几句,抱歉~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诚可诚,逢场诚。

信可信,逢场信。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关于辩证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