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谦让(3篇)
饭桌上的谦让1
今天我阅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当我读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一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谦让这种美德也在社会上逐渐消失。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然就成了小皇帝,我就是其中一个。和孔融相对比,我感到无比愧疚:道德,古人行,难道我不行?
一个周末下午,我们全家约大伯吃饭,因为很久没见面的缘故,我和大伯围绕着我小时候发生的逸闻趣事聊个不停:
一次,我准备把最爱吃的盘中唯一的菜头夹入碗中慢慢享受时,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被大伯抢先一步,惹得我嚎啕大哭……
我们谈的正起劲,服务员把小菜端上了,正好摆我的面前。“哇噻!我的最爱——炸花生!”我大声尖叫起来。红艳艳的表皮包裹着饱满的果实。如果嚼在嘴里,嘎嘣嘎嘣的,真是美味啊!我迫不及待举起筷子,当筷子就要落到花生身上时,几乎同时,大伯也把手按转盘,举起筷子。我心想:四岁的孔融就懂得互相谦让,难道我连四岁的小孩都不如吗?筷子在我的使唤下定格在半空了。大伯见我在发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你喜欢吃炸花生,你多吃点吧!”“不不不,”我礼貌地打了个手势:“请,请你们先吃。”大伯顿时笑不拢嘴:“好,好,既然你这么客气,我怎么能不领情呢?”这时,大伯的眼眯成一条缝——炸花生被他夹起来细细地端详着,然后放到嘴里慢慢地嚼着,大伯忽然问我:“你以前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抢着吃的吗?可现在……”我立刻会意地答道:“这归功于《三字经》这本书里的《孔融让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谦让是一种美德,我也要加入谦让的行列中,怎么样?”此时,大家都笑了,异口同声地说:“哟!这孩子真是变懂事了。”这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其实,我想这只是个小小的开始,跟孔融比起,我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正如大海的一叶扁舟,草原的一棵小草,天空的一颗星星,是多么不起眼。谦让是中华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我们是中华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我们应为社会保存着这不可磨灭的灵魂,并将它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饭桌上的谦让2
昨天,我们一大家子终于聚了一聚。咦?怎么厨房还有一段对话????
“哎呀,你干吗买这么多蔬菜啊!人们聚一聚要吃鸡鸭鱼肉!”爷爷嗔怪道。“爸!您这思想可落伍了,”妈妈反驳道,“现在人们以健康为主!”“行啦行啦!到不如你们俩来一次pk赛好了!”我提议道,“爷爷是荤菜队,妈妈是素菜队,哪个队剩的菜最少,哪个队就嬴了!”结果双方双手赞成。
比赛开始了,“上菜喽!”我学着店小二的样子,接二连三地端上了爷爷的菜肴:鸡、鸭、鱼和羊肉。大家拿起筷子吃了几块,就早早地停下了筷子。“油焖干笋来喽!”我刚把盘子放在了桌子上,筷子们就立即“跑”了过来。我连忙跑进了厨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妈。听完消息,妈妈炒菜的劲儿就更足了。等我将酱炒茄子走到饭桌前,发现刚上的油焖干笋早就已经盘底朝天了。
爷爷见势不妙,
急忙端出自己的拿手好菜——红烧猪蹄。可大家只看了几眼,没人动筷子。爷爷急了,夹起猪蹄想送到阿姨碗里,谁知她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太油腻了,我在减肥!!”爷爷马上转向叔叔,急得叔叔立刻用手捂住自己的碗,爷爷只好让猪蹄回归原位。妈妈抓住时机:“来来来!吃点咸萝卜丝,开开胃口!”大家附和道:“对呀!对呀!对呀!”见此情景,妈妈得意地瞥了爷爷几眼。不用说,结果素菜队大胜,荤菜队惨败
饭桌上的谦让3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
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