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清代:纳兰性德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译文
岁月无情,秋风萧索,我渐渐老去了。为了不让人家说我多情自恋,我不再写凄切苦楚的句子来感叹人生。只能含着眼泪倚着花儿,满怀的愁绪不知该向谁诉说,只有任其随着阵阵的暗香幽幽然飘去,该往何处停呢?
又来到旧时的小路,明月泻下一地的清辉,袖口的残香已经散去,回首往事,此时的心比秋天的莲子还要苦百倍。别再说什么生生世世住在花里面,要知道,爱惜花的人走了,花就再也无人照管。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风栖梧”等,其名取自南北朝简文帝萧纲“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蝶恋花》属中调,共六十字,分上下两阕,每阕四句,各押四仄韵。
萧瑟(sè):寂寞凄凉。
兰成:北周庾信之小字。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唐陆龟蒙《小名录》:“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有天竺僧呼信为兰成,因以为小字。”,此处词人借指自己。
看:料想。
阁(gé)泪:含着眼泪。
秋莲:荷花,因于秋季结莲,故称。
生生:世世,一代又一代。
无主:无人照管。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或更晚的夏秋之时。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但荣华富贵妨害了爱情生活,不能任意与所爱的人结合,成为他的终生憾事。纳兰性德对亡妻无时无刻不充满深重的怀念,故悼亡之作不止,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一首。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老去的境况,下片叙述故地重游重到感受。全词意境幽美,语气凄清,表达词人对昔日爱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今,为布景。开头以“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三句叙事。起句词人以北周文学家庾信白喻,而以“萧瑟”、 “老去”形容。其实词人去世时才三十岁,还正当壮年,此前何能“老去”?只是因为心情凄凉,看上去像老了。“看老去”三字耐人寻味。“看老去”者,实未老去而将要老去,即《九张机》中“可怜未老头先白”意也。仅仅一个“看”字,心碎之状便已活现,且为全篇奠定“凄淡无聊”(谭献语)之基调。因为看上去老态龙钟,所以不敢自作多情,写一些怜花惜玉的艳词了。“怕多情”并不是不多情,“不作怜花句”也不是不愿作而是不敢作。这种心态是迫于外部压力造成的,难免内心痛苦。二句描写生动,空灵含蓄。上片五句,一句一转,但流贯如珠,“势纵语咽”,足以当之。
下片抒写旧地重游的感喟。“重到旧时明月路”,换头处由写今转为忆昔,承接自然。
“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这便是词人深切的感受。月亮,依然如故;路,也没有改变,但过去同游的恋人已不知去向,这形成了对照。她只留下“袖口香寒”,即携手同游时留给词人的印象。人去香在,又形成一个对照。最后用“秋莲”之苦作比,真实形象。结尾“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二句表现了词人在命运面前一筹莫展,只能发出阵阵的叹息。
词人在该词里旧地重游,自比庾信,想起昔日和爱人把臂同游花间的情景,借此表达对情人的思念之情。“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这些词句,语气幽咽凄清,让人备感哀怨苦闷。同时,全词用词精巧,意境幽美。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写的一首词,后收录于《纳兰词》。下面我们为你带来纳兰性德《蝶恋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蝶恋花》注释
1、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1682年,罗刹国(俄罗斯)觊觎中国东北边境的领土,在黑龙江北岸侵占土地,强行修建了侵略性的军事据点雅克萨城。康熙于二十一年秋派遣副都统郎谈,彭春与纳兰容若等,率领少数骑兵以猎鹿为名,沿黑龙江行围,达雅克萨,探敌虚实、进行侦察,并联络当地梭龙部(梭龙即索伦,是当时对鄂温克、鄂伦春、达翰尔等民族的统称)各族,为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沙俄势力做好准备。郎谈等于八月启程,至十二月下旬回京复命。纳兰容若此次万里远行,往来途中写了不少诗词。这首出塞词,当作于此时,时年二十九岁。可注意者,此次觇梭龙,事涉机密,故途中所作诗文,均与此事无涉。
这是一篇出塞怀古之作。“今古河山无定据”,起句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它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慨。从中可以看出史学家的深沉,哲学家的睿智,以及文学家的深情。
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写眼前战争的频繁和塞外的荒凉萧索,又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的一幕幕活剧。这里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有“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等等,等等。画角声声,牧马频骤,这不正是“今古河山无定据”的形象写照吗?
下阕转入对战争的回顾和反思:岁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当词人风尘仆仆,奔走在边塞道路上的时候,只间满目荒凉,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枫叶在萧瑟西风中飘摇,似乎在诉说着无情的战争给这荒凉的塞外留下了无数的幽怨。词人仿佛听见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呐喊,也仿佛听见了“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仰天长叹······词人仿佛看见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美人身影,也仿佛听见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哀伤旋律······不论是肝肠如火的英雄,还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论是彪炳青史的古贤,还是俯仰古今的来者,都笼罩在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请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烟雨,末句以景语作结,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整首词幽隐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风格清新婉丽,不事雕琢,情韵哀婉深长。
这首词苍凉慷慨,内蕴良多,似深含隐怨。上片首句即言自己的感受,其悲慨已见,“画角”以下便描绘塞外的战事频仍和荒凉萧索,用景语写凄怀。下片“从前”三句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沉思,不停的纷争,不息的战火,将这荒凉的塞上留下了无数的幽恨怨怼,更使这里平添了几多悲凉。最后又以景语作结,含婉深致,耐人寻味。毛泽东批语云:“看出兴亡。”(《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点出此篇之旨。
词首句切题,将“出塞”置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来写。“今古河山无定定据”,是说从古至今,政权更迭,江山轮回,兴替衰亡,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该句将将词人的“出塞”放在这样广阔的历史空间来写,自会给读者留下不一般得感受。“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颇具动感,既是实写,突出边塞风物的卓异,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又像虚写,如同历史上无数纷争的一个缩影,让人想像塞外仍是战争频仍。该句为词人下面的叙事创设特殊的背景,并借此揭示事件的悲剧意蕴。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不是一问一答的设问,而是“西风吹老丹枫树,满目荒凉谁可语”的倒装。“西风”劲吹,枫树如血,睹此怎能没有“满目荒凉”之感?然而又去与谁述说呢?这是词人的孤独,恐怕不是独处的孤独,也不仅仅是词人异乡飘零的孤独。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这样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纳兰性德当时的“谁可语”之感或许就是鲁迅式的“寂寞”,是一种主张或思想(据此词推想,这或许就是他的反战思想,是追求和平的曲折诉求)无人会同的“寂寞”。
“从前幽怨应无数”,当年昭君出塞时一定是“幽怨无数”吧!但从后来的情形推想,这“幽怨”则是横无际涯,深不见底。“铁马金戈”,让人想到的是英雄建功立业的豪情,但又有谁知晓与这豪情并置的竟是昭君无尽的“幽怨”啊!“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两种景致,两种风格,反差之大,让善良的心灵何其痛哉!这不正是“谁可语”的原因吗?若把历史比为一部长卷的话,那“铁马金戈”的场景只是其中的插页,而“青冢黄昏路”的悲凉却浸透着整个书卷。而词人的这种感受又是如何传达的呢?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一问一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沉痛至极。“深山夕照”已经让人感觉悲凉,而“深秋暮雨”则程度更重。意象递进叠加,既深化昭君“幽怨”的表达,也让读者感受词人渐趋悲凉以至不堪悲凉之苦。如此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释:
①天上月:指亡妻。
② 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这句是说,一年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③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卿,“你”的爱称。《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④ 无那三句: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帘钩,卷帘用的钩子。李贺《贾公闾贵婿曲》:“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此谓双燕于帘幕之间细语。
⑤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⑥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⑦春丛句: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译文:
辛苦最怜,算是天上月。一轮端正,悬挂天中。一昔如环,曾有最光辉的时刻,那么圆满皎洁。但一朝别去,永远留下遗憾。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十分无奈,尘世因缘竟然那么容易断绝。但是,帘幕间的燕子就不一样,年复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样,仍旧踏在帘钩上,轻轻地呢喃。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鲍诗)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经认定,死后化作花丛双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他极具感染力的一首悼亡词。词作抒发了他的妻子卢氏去世后独处所产生的孤独而凄婉的凄清之感,表达了对妻子卢氏无尽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ww.yiyyy.com/wenxue)。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作的上片是说自己要爱惜天上的月,实际上是以月喻人,表现了对爱妻卢氏的爱。词作开始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首先,从语法来说,这是一个倒装句,当然,在诗词中,倒装句也许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形成陌生化的语言,或者诗音律的需要而形成的。比如,杜甫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即是也。这一句的常式句就是“最怜天上辛苦月”。意思是说,(我)最怜爱天上那轮辛苦的月亮。怎么说“辛苦月”?为什么要怜惜呢?接着词人写道:“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昔”即“夕”,泛指夜晚、晚上。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句子,其中“夕”也就是夜晚。“环”是一种圆形的玉器。“珏”是一种半环形的玉器,这里用来分别比喻“满月”和“缺月”两种不同的形状。“昔昔”叠词,即天天之意。这两句是说:在一个月中,月亮圆缺变幻,周而复始,只有一天里才是浑圆无缺的,而其余的日子都是不圆满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里,月的辛苦是周而复始的变化,(我的)怜惜是因为月亮难以圆满。所以,纳兰写道:“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月轮”泛指月亮。“皎洁”形容月光明亮洁白。“若似”即如果像、假如像。前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天上的月亮长久像这样明亮洁白。那么,你又怎样?因而词人写道:“不辞冰雪为卿热。”“不辞”即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卿”古代夫妻互称。后一句意出《世说新语》中《惑溺》里的典故。这个故事这样的:“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意思是说,荀奉倩(荀粲)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冬天妻子发高烧,荀奉倩就到院子里把自己冻冷,然后回到屋子,用自己的身体贴着妻子的身体,给她退烧。妻子去世后,荀奉倩没过多久也死了,因此受到世人的嘲笑。这个典故后世之人常用来表现夫妻恩爱,或者不离不弃之情。其中,一个“卿”字,不但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深情,而且暗示了情感抒发的对象。
希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处境却总是残酷的。即使“不辞冰雪为卿热”,也无法挽回分离的`现实。所以,词人在下片情感更进了一层。首先写道:“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尘缘”即尘世的情缘。“说”即指燕子细语。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无可奈何,尘世姻缘已断,而燕子依然踩在帘钩上,喃喃说着什么。词人睹物思人,此时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代晏殊《浣溪沙》)的伤感,更有“物是人非事事休”(宋代李清照《武陵春》)的怅惘。为此,词人最后写道:“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唱罢秋坟”化用了李贺《秋来》的意蕴。《秋来》是这样的:“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可以说,这里表现了对自己所爱的人所具有的一片痴心。在纳兰词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你(指妻子卢氏)的坟前,即使唱完了挽歌,也无法消除对你无尽的情感,我甚至想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为蝴蝶,在美好的花丛中翩翩双飞。从情感上说,词人把情感由“不辞冰雪为卿热”推进到“唱罢秋坟”,最终推进到“双栖蝶”。这种手法,在中国的文学比比皆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现的是一种忠贞不渝的爱情。李白在《长干行》中也写道:“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表现的是对爱人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的结尾,不但表现出词人对妻子的情思难断,而且更加强调了词人悲痛与伤感。
在艺术上,首先,意象的选择。词作中,“明月”、“燕子”、“蝴蝶”、“坟”等意象,很有其情感意蕴,是常用来表现悲情的审美意象。“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南朝的谢眺《和主薄季哲怨情》)“……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其次,典故的运用。典故不但增强含蓄美,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而且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提高了词作的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