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闭症学生说什么祝福语
梦带你走进思维的天 让你不会陷入无知的世界;在的怀抱中快成长,慢慢走出失败的局限;相信自己不会永远的自闭,让梦想成为现实。
失败将名副其实地变为成功之母,成功将带着你走到知识的殿堂;自信会让你获得成功,成功将带你走进明亮的世界;世界里的勇敢会超乎想象。
快乐啊快乐,你在那里啊
在弯弯的小路上寻找快乐的足迹。
给自闭症儿童写祝福语,应该写些什么
自闭症属于精神疾病,和心理上的受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给自闭症儿童写祝福语应该以鼓励为主。
自闭症孩子自我封闭肯定是心理上某些方面受到创伤,关键是找到这个点,对孩子慢慢进行心理辅导。
自闭症的儿童很需要心理治疗与心理鼓励。
心理学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用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
行为心理学在自闭症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认可。
一般说来,对自闭症患者的行为疗法包括基于功能分析上的环境改造、效果调控以及技能训练等。
具体到自闭症儿童的治疗,除了上述这些方法以外,较为常用的疗法可概括为强化疗法,自然疗法,和团助疗法。
(来自文章)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作文368字
导语:星星的孩子,就是大家俗称的自闭症孩子,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这是一种无法预防也无法治愈的终身疾病,发病率已达千分之六,超过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和。
而在2022年,自闭症被列入“精神残疾”,生活能自理是自闭症患者最理想的康复状态…… “宝贝你把自己关进了房间,留给爸爸妈妈一片阴雨天。
你吝惜每一句简单的语言,喊一声妈妈,真的太难。
妈妈要怎样做才能走进你的世界,怎样让你认知外面的世界。
牵你的小手,和孤独告别,是妈妈今生要做的一切……”---星星的孩子妈妈的心声——题记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这是一种无法预防也无法治愈的终身疾病,发病率已达千分之六,超过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和。
2022年,自闭症被列入“精神残疾”,生活能自理是自闭症患者最理想的康复状态。
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孩子,这些折翼的小天使被称作“星星的孩子” 李懿钊,男,1991年出生福州市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一个自闭症患者。
从小就对音乐特别敏感的李懿钊,一听到音乐就忘乎所以,仿佛只有音乐才是他的世界。
2岁就能弹奏电子琴,2022年4月开始拜师学钢琴,2022年通过中央音乐学院业余钢琴九级考试。
2001年10月跟着视频学会了架子鼓,2022年10月开始学萨克斯,2022年6月又学了双排键电子琴,如今,在家里练习时,李妈妈仍是陪伴在一旁,并不时提醒他记得要站直、抬头。
自从李懿钊确诊为自闭症患儿始,李妈妈就辞职在家照顾他。
由于孩子总是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照顾起来比一般家庭艰辛许多。
李妈妈始终不敢离开孩子太远,时刻陪伴在身边。
当发现李懿钊对音乐特别感兴趣时,李妈妈开始专注培养李懿钊的音乐才能。
李妈妈介绍,李懿钊经常通过视频模仿学习。
已通过中央音乐学院业余钢琴九级考试的李懿钊最喜欢钢琴家郎朗演奏的《黄河协奏曲》,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练习才熟悉掌握,一个人在家里练习时,李懿钊会自己一个人同时弹奏钢琴与电子琴以达到双人演奏的效果。
家里的相册里满满都是李懿钊的照片,李妈妈收集了孩子不同时期的照片,在她眼里,孩子是优秀的。
打开相册,李妈妈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与辛酸。
由于李懿钊只要听到音乐就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的,每次在公交上的一有音乐响起,尽管李妈妈已经将李懿钊紧紧地拽在身边,但站在一旁的人总会躲得远远的,甚至邻座的人被吓到赶紧从位置上跑开。
“谁让自己的孩子是这样呢?”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李妈妈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还多了位置可以坐。
”李妈妈说起这些总是轻描淡写或一笑置之,但语气中却透露着一丝无奈。
2022年,家里为他在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了“李懿钊少年时代专场音乐会”作为他的成人礼。
媒体报道了这场音乐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自闭症,认识了李懿钊。
此后李妈妈再带李懿钊上街,时不时有认出李懿钊的人会主动跟李懿钊打招呼,而不是躲开了,这让李妈妈觉得很是开心,她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自闭症,让自闭症的孩子们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
13岁的陈兆然同样是自闭症儿童,13岁的陈兆然十分喜欢音乐与绘画,还是全国特奥轮滑冠军。
2岁时,医生告诉陈妈妈兆然患有“孤独症”。
农村出身的陈妈妈根本不知道何为“孤独症”,只是觉得既然是病那就得治,可医生却告诉她“无药可治”,为了了解何为“孤独症”,陈妈妈上网查询资料,然而十年前的网络资料有限,陈妈妈无从下手,但她知道作为妈妈,她必须与孩子共成长,为了照顾兆然,陈妈妈把工作给辞了。
并努力取得教师资格证,在乡村学校里当义务教育教师,只是为了孩子可以去上学,“孩子已经去上学才能康复得更好,”陈妈妈说。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正如陈赫演奏的《隐形的翅膀》一般,星星的孩子们也有着一双隐形的翅膀,他们对音乐、绘画等比较敏感,只是起步对他们来说很难,前期要付出的努力相当大。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对图像思维较敏感,但学绘画对于他们而言还是十分艰难,甚至握笔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有些孩子就要学很久才要学会,更别说之后要把不同的色块画在纸上。
冯骥才曾说:风可以吹走一张大纸,但吹不走蝴蝶,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也许,在孤独症儿童的画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
他们是喜欢画画的孩子。
如果你走近他们,会发现这些孩子像天外来客,每天一点点进步,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是天真者的艺术。
有不少人说不理解自闭症儿童的画或是看不懂,但这样一副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简单的色块或线条的作品,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却凝聚了长期的心血与努力。
对于他们来说,绘画,也许是除了语言之外的一种较好的沟通与表达方式。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旁人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对外界闭口不言。
犹如远在天边的星星,遥远地一颗一颗地亮着,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闭症儿童 “人生如囚,无止期”用于形容自闭症患儿家庭亦不为过。
虽然家长们都接受了事实,并与孩子共成长,也会将孩子成长过程的辛酸事当故事一笑而过。
但在他们心里始终有个担忧,那就是当他们老了,带不动孩子;当他们死了,留下了孩子怎么办?他们渴望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一同接力完成孩子的养护问题;他们渴望政府能尽早建立终身养护制度,帮助“星星的孩子”,脱离逐渐长成却无处容身的困境。
这些被称作为“星星的孩子”心纯净得像天空,看得见却摸不着,我们的社会对他们歧视太多,接纳太少。
他们需要被呵护,需要被安慰,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人们寄予力所能及的关心,他们要的不多,他们要的不过分,虽然他们的心紧闭着,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小天使为何不敞开他们的心扉,但是我们对他们张开双臂就够了,张开双臂将他们拥入怀中在他们耳边低声轻语:我亲爱的宝贝,世界那么大,有我拥抱你!
写给自闭症儿童的一句关心的话
希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
对有自闭症励志的文字和鼓励的文章
朱德庸简 朱德庸1960年生,台湾著名漫画家,其漫画专台湾有十多年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十年,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
其漫画作品、、等在内地青年男女中影响极大,拥有大批忠实读者。
2022年11月21日,子榜单“”重磅发布,朱德庸以6190万元的十年版税总收入,荣登首富宝座,引发广泛关注。
一个泛自闭症患者如何开启自己的人生 直到过了知天命之年,这个台湾最出名的漫画家才终于找到自己人生谜题的答案:他患有“”,一种泛自闭症障碍。
画画成为他所有积郁的出口,而他冷眼旁观的结论,其实是“大家都有病”。
日本有一个传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喊出妖怪真正的名字,便成为妖怪的主人,不用再怕它。
在53岁的时候,朱德庸终于喊出了自己生命里那个妖怪的名字:“”。
这是一种泛自闭症障碍,会让患者社交困难、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兴趣狭隘、对变化感到极度不安,经常重复特定的行为。
在看到这个名字之后,朱德庸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人生中的许多谜题就此解开。
在他的前半生中,这种病让他成为一个生活在玻璃球里的人,在汹涌而过的时间和人流中默默旁观。
画画成为他所有积郁的出口,不吐不快,一不小心就是整整30年。
“我终于知道,原来我不是智障啊。
”他笑起来,轻松地靠在沙发上。
在发布会上时刻准备逃跑 1月月初,朱德庸坐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一家餐厅里,助手一拨接一拨地送走媒体记者。
夫人冯曼伦给他端来一壶糖水,问他要不要润一润喉咙。
他笑着摆摆手,朱太太便起身,到楼上去安抚另一拨早就架好了摄像机和灯光的记者。
朱德庸不喜欢被围观,不喜欢跟陌生人说话,他会抗拒、紧张。
小时候他帮同学去邮局买邮票,他捏着钱,头脑一片空白,只想逃跑。
他沉默地在邮局站了片刻,然后抓住同学,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塞到他手里,说:“你不要叫我去问,你自己去。
” 这件事他一直记忆深刻,在他成年之后,依然不断提醒,自己有多么惧怕外面的世界,并因此反复纠结:“想到这个事情,你心里是很难受的,你会想到,天哪,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怎么会连问都没办法问?” 这种从陌生人面前逃走的冲动,随着他的成名而逐渐被勉强克制,但从未消失。
他的新书年初在大陆出版,出版社邀请他来大陆做巡回宣传。
在南京,他们请来两个名人跟朱德庸同台座谈,一个是以谈论男女关系成名的孟非;另一个是张嘉佳,一位以荡气回肠的催泪爱情故事走红的作家。
那一天现场气氛不错,笑声不断,可是朱德庸还是紧张得要命,手在不停地出汗,并感觉到肌肉在衣服底下发抖。
“如果不是还有一点点理智在,我可能把麦克风一丢就跑了。
”他说。
大陆的出版方没敢告诉他,当天现场有上千人,不然他可能撒腿就逃。
他笑着说,这已经算好的,上次来大陆做活动他记得很清楚,是2022年6月26日临出发前一个星期,他已经情绪沮丧到整天整夜地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如果生命有一个钮,一按就可以结束,我觉得我会去按的。
”太太跟儿子陪着他不停说话,又让大陆的代理打电话来劝说,才让他能够出门。
“为什么其他人能那么享受,为什么别人喜欢在公众场合喜欢结交很多的人,我都没办法?”在过去的30年里,他经常这样自问,“我常常觉得自己又病又笨,真是没办法。
” 有病 采访的间隙,他端着一杯水走到餐厅外面的玻璃穹顶下。
北京的冬天长久没有雨水,玻璃上积满灰尘,但阳光还能透进来,于是他就像被笼罩在一团灰蒙蒙的雾气里,成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他站在里面出神。
多年以来,他一直没能搞清楚自己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
比如他从小就不会按正确的笔画写字,算个位数的乘法,要从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开始默念,背完整个;比如他总是认错字,看餐馆的招牌,眼睛看到的是这个名字,记到脑子里就变成了另一个。
然后他兴冲冲去告诉别人,哪里哪里有一家很好的餐厅,别人满怀期待地找过去,当然,永远也找不到。
即便后来他成为台湾最知名的漫画家,也从未摆脱这些烦恼和折磨,时常陷入沮丧和自我怀疑。
这些困扰他的事情,一直到他30多岁才开始有了答案。
朱太太翻了很多书,告诉他这大概是自闭症,还有阅读障碍。
去年又更明白一些。
那段时间,朱德庸经常跟太太去找复健医师,医师给朱德庸下了结论,说他有,一种跟一般自闭症不太一样的病。
因为阅读障碍,朱德庸对亚斯伯格综合症的理解都是从太太那里听来的,有这种病的人容易情绪低落,容易发脾气。
朱德庸说,这种病有一个“好玩”的地方,就是患者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他跟你交谈,他以为他讲得很清楚,但别人听起来可能完全不知所云;别人跟他讲话,他以为自己听懂的时候,其实又多半没有领会对方的意思。
巧的是,他的那位复健医师也是亚斯伯格综合症患者。
朱太太陪他去做康复,听他们两人聊天,朱德庸说东,医师说西,朱德庸接过话开始说南,总之完全牛头不对马嘴,朱太太在一边听得快要疯掉,而他们两人交谈甚欢。
这种病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但是朱德庸心里仿佛有一块石头落地,知道了命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朱家差一点飞黄腾达,差一点 在那之后,朱德庸就想起来,为什么小时候面对父亲总是感觉疏离。
他的父亲是蒋经国的学生,在大陆参加过干部培训学校,是班上的第一名,很得蒋经国赏识。
到台湾之后,蒋经国来找他,问:“你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 朱德庸听妈妈讲,当时父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蒋经国只好留下话,说:“你好好想一想,我下次再来问你。
” 蒋经国来访的事很快众人皆知,许多人上门找父亲托情,想让他在蒋经国面前举荐。
之后蒋经国果然又来了一次,父亲依然默默摇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来人只好叹气走掉。
从那之后,朱德庸的父亲就一直做着普通公务员,台湾数十年间风潮迭起,而朱家从无大风大浪。
朱德庸的妈妈说起这些事,难免哀叹人生错失良机,朱德庸也曾不平,为什么父亲那么没有能力,为什么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公务员。
他甚至也太能明白,为什么小时候父亲也并不像别人家的家长那样,会跟他 谈很多人生道理,也很少有鼓励或者斥责。
一直到后来,朱德庸成家立业,有一次回家陪老父亲,两个人隔着一张圆桌子对坐,寒暄之后都无话可说。
“我们两人就一直这样看着。
他坐着的时候一直是笑着的,不说话;我也一直看着他,我也没讲话,就这样坐了两个小时吧。
”朱德庸后来回忆说,“所以,我以前就说我跟我爸爸感觉很亲近,但又那么疏离。
后来等我爸爸过世之后,我感觉我跟我爸爸在一起的那些岁月里面,他没有教导我任何事情,却能一直传达爱给我。
我就是能感受到他传达给我的爱,用最简单的方式。
” 朱德庸的父亲活到了94岁,一生平安,朱德庸想,很难说父亲年轻时与飞黄腾达擦肩而过是不幸还是幸运,如果受到提拔,可能父亲早就活活累死。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或者说,命运对疾病的补偿。
“人生真是很奇怪的事情。
”他想了想说。
在玻璃球里旁观世界 对朱德庸来说,命运的补偿发生在别的地方。
疾病将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让他得以抽身而出,成为世界的旁观者。
他成名时26岁,台湾的剧变刚刚拉开帷幕,经济热潮已经不可遏制。
那时候他画,讲中国人纠结的婚姻观。
有一天去买豆浆油条,看到一个街头的年轻人的打扮非常诡异,觉得台湾迥异于传统的新一代已经出现了,于是画了,讲的是台湾的新新人类。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德庸开始画,反映的是台湾新时代的女性,一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万人迷”,一个要工作不要爱情的“女强人”,一个是什么男人都想嫁的“结婚狂”,一个什么是男人都想不通的“天真妹”,各自代表了都会女子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到20世纪末尾,台湾经济陷入停滞,喧嚣、混乱但充满希望的时代过去了,城市人陷入琐碎逼仄的工作,难以自拔。
朱德庸就画了,质疑商业社会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是,画小孩的世界,抵挡成人世界的价值观。
他有天生的对商业时代的抗拒,尽管他在这个时代大获成功,并且用的是不断给这个时代的人泼冷水的方式。
这些林林总总的观察和讽刺,后来登峰造极,就是《大家都有病》,他在里面极尽所能描画消费社会中人的病态。
他画一个女人向男人炫耀自己浑身上下的衣装值多少钱,而男人则迅速掏出计算器,用女人浑身装饰的价格除以她的年龄,得出这身装扮的效果只有3200元。
再后来,他画《和笨蛋一起谈恋爱》,作为《大家都有病》的第二部。
很多人把它当做一本谈论恋爱的漫画,但朱德庸摇头:“我只是把爱情当做一个影子。
我真正想要画的是,这一群疯狂世界里的疯狂的人,在爱情之下全部暴露爱情只是一个窥视的点。
” 他有理由这样冷峻旁观。
他和太太是同一类人,不太懂怎么挣钱,也不会为此孜孜以求。
有人介绍他们去买高尔夫球证,可以升值,他们俩一起忘掉,直到对方赶来告诉他们球证价格已经涨到130万,他们只好彼此摊一摊手。
而在朱德庸最努力工作赚钱的时候,朱太太还以离婚相威胁,警告他不要变成“印钞机”。
朱德庸跟朱太太说:“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发财了之后买一个岛,我在上面做国王,培育我的禁卫军。
然后那个梦就开始慢慢缩小,缩小到以后有钱了就要买一架飞机,我可以自己飞。
然后那个梦又慢慢慢慢缩小到要买一艘船,坐在船上出海钓鱼喝香槟……最后就缩小到很平淡,待在家里,就很舒服了。
” 被时代抛弃,也不过如此 旁观者难免被急速的世界不断抛在后面。
朱德庸在玻璃球里,时常感到世界在向荒谬狂奔,因此愤怒难平。
1999年,他第一次来北京,在南锣鼓巷的胡同里闲逛,看到卖包子的店铺里揭开蒸笼,冒出滚滚的水汽,看到居民从家里拎出一块砧板,在门口蹲着剁肉。
“你也许说他们粗糙,但对我来说,那就是一种生活,活生生的生活。
” 十多年后,他又到那条胡同,发现已经完全变了。
到处是咖啡店、茶馆、服装店,而空气中则充满了雾霾。
“我几乎每一次离开都抱着愤怒的心情。
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我并不是说不要进步,但是能不能不用这种方式?”他问。
台北也一样,在他看来,亚洲所有地方都让他产生共同的一种愤怒:就是拆掉一切去换取财富,脑袋里面只有钱。
“没有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念叨着。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台北住的日式房子,七年前所有居民被迫迁出,然后房屋卖给开发公司,之后一直废弃。
每隔一阵子,他都想办法去那里看自己家的旧房子。
整个街区被铁皮封起来,禁止入内。
他在外面看着,觉得树长得更茂密,而屋顶一块块垮掉,眼看着它日渐荒芜坍塌。
他也会陪太太去看她在高雄的老家。
那是一片眷村,太太带着他走到已经破烂的旧屋,跟他讲,小时候这边放床,那边放桌子…… 朱德庸说:“那种感觉就是,虽然我太太的童年我没有经历过,但是我跟着她去看,就等于陪着她又经历了一次。
” 他为自己这种眷恋打了一个比方:“我有一把椅子,我可以跟我的孙子说,你的爷爷常坐这里,你看把手的漆都磨掉了。
当你的孙子摸到那把椅子时,他就跟爷爷的前半生联系起来了。
记忆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记忆,这个城市就没有生命。
如果这个城市没有生命,住在这个城市的人就势必会生病。
因为他无所寄托。
” 所以,他从来不担心自己被时代抛弃。
时至今日,他还要凡事亲力亲为,坚持一张一张地画四格漫画。
为了出版《大家都有病》,他画了1900多张画稿,最终选出来的只有300张。
“如果要骗钱,我可以连着出六到七本。
”他算了算,然后讲了一个朋友家小孩的笑话:小孩子想跟他学画画,被妈妈阻止了,因为妈妈说:“那很穷哦”。
朱德庸以前看的一部电影里面有句话让他很受感动。
片子里的人说,当他碰到人生岔路的时候,他永远都知道该选哪一条,但他永远都选了另外一条,因为他知道正确的那条路对他来说太痛苦了。
“这句话很鼓舞我,很符合我的心境。
”朱德庸说,“一生就是这么一回事。
” 访谈问答: 壹读:新作是《大家都有病》系列的第二本,为什么选择爱情这个角度? 朱德庸:我觉得人的疯狂最容易表现在两个事情上:爱情和金钱。
为什么会疯?因为所有人都被这个时代误导了。
这是一个一切都是精算的时代,连爱情都被精算了。
所以大家碰不到爱情。
壹读:所以现在很多情感专家特别火,比如张嘉佳、孟非…… 朱德庸: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
爱情是人性里面最纯净的一件事情,看对眼可以什么都不要。
你跟一个人谈恋爱,在你碰到他之前,你们之前十几年的生活岁月是完全不相干的,就像分别生活在宇宙中的外星人一样。
但就在那一刻你们竟然就相遇,以后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喜怒哀乐生死全部在一起。
但为什么要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我来算算你有多少钱,有没有房和车? 壹读:《跟笨蛋一起谈恋爱》里面,其实也有你和你太太? 朱德庸:对的,因为我有些事情上跟别人反应是一样的。
壹读:能举个例子么? 朱德庸:(笑):这个是我的特权,不告诉你。
我自己很开心的一点是,我私下常常称自己为“在漫画里面埋地雷的人”,因为我会在我的漫画里反映很多这个时代的人,所以每个人看我的漫画的时候,看到某一个,他会惊一下,“这是在讲我吗?”那就是踩到地雷了。
“被时代淘汰”是个阴谋 壹读:你画四格漫画已经30年了,不担心自己被淘汰吗? 朱德庸:我觉得那个都是一种讲难听一点都是一种阴谋。
就是要让人被逼得一直鞭策自己,免得被时代淘汰。
但为什么大家不能停下来?那是一种集体的恐吓,没有人敢停下来。
壹读:害怕跟别人不一样。
朱德庸:对。
世界上没有一直往前走的事情,迟早要停下来,但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剩下的是什么?我画《大家都有病》,人家问我是什么病,我说台湾和大陆得的都是“贪病”,但是台湾和大陆的不一样。
台湾的“贪病”是得到后再度失去,他们没有因为失去而虔诚下来,反而还留恋当时的(所有),继续贪婪下去。
一些企业家做假油、投资者炒房产……大陆是得到之后的“贪病”,虽然得到,还要更多。
但是我认为会停止的,经济都会转移,没有一个地方的坏超过50年,也没有一个地方的好超过50年。
壹读:你这样画画的方式比较笨。
朱德庸:其实只要我开始请团队、做流水线、授权,我很快就可以…… 壹读:但是代价就是放弃这种生活。
朱德庸:对啊,但是我们不是那种人,甚至想变成那种人也没办法。
非要让我给个办法,我只能说变单纯 壹读:你会在漫画里描绘夸张病态的现实,但是似乎很少找原因。
朱德庸:原因非常多。
华人的教育永远不教我们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反而教我们成功和财富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每一个小孩都在拼命念书,考一个好的学校,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后赚很多的钱。
我们的教育没有教我们任何生活美学,没有精神生活,就只能用物质去取代。
壹读:但你也很少谈该怎么办。
朱德庸:其实我只是提问题的人,因为答案我没有能力给。
非要给,只能从源头解决,就是你要变单纯,第一点是慢下来;第二点,你让你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人。
朱德庸故事:从自闭症患者到著名漫画家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好了。
在我那个年代,没有人鼓励你画漫画,如果你画漫画,你就死定了(笑)。
他们会说,你画漫画,你以后怎么活呀?赚不到钱,也没有人要嫁给你。
但是我就一直保持一个很单纯的心态。
可能是,我,亚斯伯格患者,我就是喜欢画画,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我有识字障碍,我也没有办法做一个好学生,我没有另外一条路可走,只能继续画。
我的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慢慢走过来的。
自闭症儿童会不会一辈子都不会说话
年龄大一点会不会就可以与人交流了
coolppboy,您好
您的提问非常好
确实,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
其实,切实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比在外面找教育机构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荐的视频资料,相信您就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情况更为严重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
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而个别人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导致的
如果打孩子进行体罚教育,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会报复到年老的父母和孙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啊
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
想要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兴趣和习惯,建议您赶快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启发孩子的智慧)。
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
写得多好
琅琅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
作为父母,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和您一起观看(这个很重要,您喜欢看能带动他的兴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响),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时,您的提问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诚挚推荐各位家长和孩子们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又名《弟子规说明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
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
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
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
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
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
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
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
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
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
确实悲哀啊
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
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
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敬请尽量抽多些时间观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可以在百度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示。
衷心祝福您
幼儿园的老师该怎样对待自闭症的孩子
摘要:自闭症的表现为:不能进行社会交往、不能建立伙伴关系、不会察眼观色;语言方面:语言发展迟缓、语言应用能力差、兴趣行为异常。
针对这种表现,应加强亲子间的感情交流,加强语言训练,对其行为进行康复治疗等。
关键词:自闭症;特殊教育;特殊幼儿;爱孩子是家庭的天使,是幸福家庭的必要成员,然而自闭症“小峰”小朋友家庭却笼罩一层阴影,家长从无助、怨恨、失望、负疚的心情逐渐趋于平静,由于家长的要求和幼儿园决定安排孩子“随班就读”,这样可以让孩子最大限度地与常态儿童在一起,有利于他回归主流社会,也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教育形式。
刚开学,我班转来了位帅气的小男孩,长得又白还蛮高,很可爱。
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呆在教室里一刻都不能停:一会儿玩积木、一会儿趴在桌上、一会儿钻进桌子底下,总是不能安静下来,任凭教师一次次地提醒都没用,甚至还突然大叫一声,让人惊恐万分。
他也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只会用“恩、啊……”等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简单词句来表达。
整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眼睛流离着东张西望,说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话语。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幼小的孩子如此特殊的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