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同班同学格言

阐述一下“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人生格言

哈,我也正好做到这里……告诉你吧,一定选我哦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来,不亦乐乎

人不不愠,不亦君子乎

格言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警句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格言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警句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格言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格言7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格言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物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格言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格言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格言嗨…当于把全文全弄出来了。

一定要选我啊

谁有论语中的成语.格言.警句包含含义和出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

“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

《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

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

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

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

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

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言要则知,行至则仁。

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据此,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

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

”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

”二说大同小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

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

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满意请采纳

有没有跟斩 赤红之瞳类似的动漫

我认识到: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主力军,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共青团中的一名,我首先感觉无比豪,更主要的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学习上争高分,上要先进,活动中要积极。

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

作为一个学生,我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任务,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在期末考试中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促使着我进步,促使着我走向成熟,融入社会,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今年是中国主义青年团建团八十五周年,五四运动八十七周年。

作为共青团中的一员,我时刻不忘团员的职责,严格遵守团员的守则,牢记团员是党的后备军,应该继承党的先进性,应该拥有高尚的人品和情操。

我能积极参加团委组织的各项纪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争做事业的合格人. 我加入团组织以来已有10年的时间了,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团组织使我健康成长,使我正确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共青团员我们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

下面是我在这一年来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在思想上: 首先,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 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做到学以致用,也符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再次,按时缴纳团费,不拖后腿,争取为团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道德风尚,严于律己,扬善抑恶、求实创造、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认真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参加非法组织。

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也是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

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方向,积极要求进步,在入学之初的军训中获得“军训标兵”的荣誉称,为我大学四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自己的积极努力下年12月6日顺利获得“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证书”,并于年12月6日顺利被转为预备党员,我绝对不会辜负当对自己的期望,继续努力争取今年能被转为正式党员。

在学习上: 我始终坚持一句格言“不放弃努力本是我的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再争取更是我的职责”。

从进校以来学习一直未松懈,有科学的生涯规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习,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带动同学们上课时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不仅自己收获颇丰,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大大提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复习,预习一起抓,并经常去图书馆看各类报刊,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此外,我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帮老师作项目,是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生活上: 首先,我积极与室友、同班同学及兄弟班级的同学搞好关系,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我深刻意识到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我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否过的充实。

我觉得孤单的过完这四年大学生活,那我就是一个失败的大学生了。

我需要做很多事情去充实我这漫长的生命。

而这就需要朋友的帮助来完成整个过程。

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整个学院,我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沟通。

其次,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我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从不乱花一分钱。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寒暑假时到第一线做,不但锻炼了自己,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此外,我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图书、锻炼身体及娱乐等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在工作上: 大一时为了能够为院里的团组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里,我积极参加院团总支竞选,光荣当选为院团总支素质拓展部素质拓展委员,在工作中,我积极配合部里的工作,并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意见; 大二时由于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被光荣当选为班上生活委员,为了不辜负同学们对我的期望,我勤恳踏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劳动时自己总是冲在最前面,并且把班级里的劳动工作安排的有条不紊。

同时我还负责班里的班费开支,我努力把班上的所有开销项目计算准确并按时向同学们公布开支项目。

其次我积极配合其他班干、系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既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

在每个学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都能积极参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工作中我一直尽心尽责,做事追求完美。

知识无止境,学习更无止境。

作为一名团员,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去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为了在不远的将来能得到党的认可,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党员,也为了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和所有的有志之士一起工作、学习,我将继续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努力学习课堂知识。

在个人成长的路上,我们不但要敢于创新,而且要在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作为团员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和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且胜不骄,败不馁,能发扬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良好的道德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的养成过程。

从我做起,带动别人。

只有这样才不会违背于作为新一代光荣的共青团员的精神。

虽然通过团组织的悉心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能以一个优秀团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但是距离一个优秀团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实事求是,戒骄戒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始终保持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默默的奉献,力争使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使自己成为共青团组织的优秀先锋。

今后我会坚持勤奋努力踏实工作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上学骨干,在上求先进,在活动中求积极,认真而努力地做好组织交给的每一件事,带着和责任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团组织和广生对我的期望.

同班同学的钱该赚么

王承书-个人简介 王承书王承书(1912.6.26-1994.6.18),女。

理论物理学家。

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

1936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

1941年留学美国,1944获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员。

1956年回国。

回国后,先后在受控核聚变、等离体物理、铀同位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王承书,原籍湖北省武昌市,1912年6月26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殷实的诗书之家,不久,阖家迁居北京。

当时,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和动荡。

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兴起,科学文化的传入,强烈地撞击着王承书的幼小心灵。

[编辑本段]王承书-生命历程 1912年6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

1930—1936年在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1936—1937年任燕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1941—194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从事博士后工作。

1946—1956年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研究员,并曾两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

1956—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教授。

1958—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热核聚变研究室副主任。

1961—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

1965—1978年任华北605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研究员、革命委员会副主 任,大型气体扩散机总设计师。

1978—1994年任核工业部研究员,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高级顾问,“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离心和激光分离铀同位素两个专家组组长,兼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和大连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8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6月18日在北京逝世。

[编辑本段]王承书-人生经历 在青少年时期,王承书就逐渐滋生起追求妇女解放,摆脱封建束缚,探索科学真理,反抗旧事物的倔强性格。

她有一股不服输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她体弱多病,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时曾两次因病休学一年,却还偏要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升学考试,两次都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她一直以居里夫人作为自己顽强拼搏、刻苦钻研的榜样。

1930年她考上燕京大学物理系。

她认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自然科学是物理学,而当时中国的物理学远远落后于世界。

在该班13个入学新生中,她是唯一的女性。

经过逐年淘汰,1934年仅毕业了4名学生,王承书名列榜首,并获得金钥匙奖。

继而又用两年时间攻读研究生,1936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承书离开北京,辗转于南京、武昌、桂林、贵阳等地。

1941年美国巴尔博奖学金基金会接受了王承书的申请,同年8月她到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44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又从事两年博士后工作,曾任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并曾两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 究所工作,直到1956年回国。

在美国期间,王承书与其导师G.E.乌伦贝克(Uhlenbeck)合作完成了多篇有关稀薄气体动力学方面的重要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强烈地激起王承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她坚定地表示:“虽然中国穷,进行科研的条件差,但我不能等别人把条件创造好,我要亲自参加到创造条件的行列中。

我的事业在中国。

”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检查,在回国前她就将有关书刊和资料分成300多个邮包,从美国陆续寄往北京。

1956年她回到祖国,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暗下决心:“要以十倍的精力,百倍的热情拼命工作,要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奉献给祖国。

” 回国后,王承书被安排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工作,兼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讲授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

1958年,原子能研究所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她被调到该室从事理论工作。

60年代初,苏联撤走专家,中国第一个分离铀同位素用的气体扩散工厂面临严峻的形势。

王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毅然接受自己从未搞过的铀同位素分离工作。

从此,王承书的名字在中国物理界悄然无声地消失了。

与吴征铠、钱皋韵一起,开始了她后半生的默默工作。

她先后担任过中国原子能研究所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副主任,华北605所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和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等职,并任我国自行设计和加工的大型气体扩散机研制工作的总设计师和“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离心和激光分离铀同位素两个专家组的组长。

数十年来,王承书同广大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一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国分忧,忘我工作。

她把自己外出办事的出差补助费、各种奖励和稿费全部捐献给单位购买书籍和文具用品,捐献给中国核学会铀同位素分离分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为了弥补办公费用的不足,她自己花钱买了大量纸张供理论工作人员使用。

王承书在担负组织领导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亲自讲课,亲自探讨,出色地解决了工厂运行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理论难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在铀同位素分离理论领域中进行了开拓性工作,在我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各个阶段做出重要贡献。

1961年王承书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后,任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同位素分离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和第二届名誉理事长,兼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和大连工学院物理系教授。

提出求解玻尔兹曼方程本征值的理论,并扩展玻尔兹曼方程的应用。

1939年王承书在昆明与从英国学成回国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张文裕结婚。

婚后她的抱负丝毫未减,在张文裕的积极支持和她自己的努力追求下,1941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巴尔博奖学金破例地接收了一个已婚妇女的申请。

在美国期间,乌伦贝克教授是她的导师和合作者,乌伦贝克是电子自旋的发现者之一,后来成为理论物理学方面的学术权威。

1980年乌伦贝克在流体力学年鉴上发表文章,对她与王承书在这一时期中的研究作了回顾和高度评价。

王承书在美国期间主要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研究,发表了多篇处于当时这一领域世界前沿的重要论文。

人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气体分子运动论用统计的方法研究气体中大量微观粒子(分子)的运动,从而得出气体宏观属性的规律。

气体的宏观属性又都可用分子的速度分布函数求得。

所以,求解分子的速度分布函数就是这一课题的核心。

1948年王承书发现了查普曼和T.G.考林(Cowling)的力学经典著作《非均匀气体的数学理论》(The Mathematical The oryof Non-Uniform Gases)一书的第1版中关于伯纳特结果的重要错误。

王承书的成就对当时从事高空物理和气体动力学研究是极有价值的。

但由于某些原因,论文未能及时发表,直到1970年乌伦贝克在美国为她公开发表。

王承书的研究成果已在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国内许多著名学者的著作中被多次引用。

奠定我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基础。

1956年年底,近代物理研究所希望王承书从事铀同位素分离工作。

当时她已40多岁,要从头搞一项自己从未搞过的工作,谈何容易

在美国她就听说,这是一项高难度、神秘莫测的技术,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并都严加保密。

国家把如此重担交给她,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

她明确表示:“这项工作谁都没干过,谁干都不容易。

别人的工作都早已走上轨道,而且还带着年轻的同志,只有我刚回国工作,还是我去干,对所里工作的影响最小。

”于是,她悄悄地做起了准备。

但当时全国正进行“反右”运动,此事被搁置起来了。

1958年春,所里给王承书分配了8名北京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求给他们讲授铀同位素分离理论课程。

她参考美国学者K.柯恩(Cohen)的理论著作,边学边讲,并经常告诫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

1958年原子能研究所决定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王承书被调往该室从事理论工作。

1959年被派往苏联原子能研究所实习3个月,在回国的火车上,她翻译了有关热核聚变研究的《雪伍德计划》(Project Sherwood)一书(笔名郭臻)。

经两年努力,她已十分熟悉这项技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热核聚变是世界上热门的科技领域,她正准备加入这项激烈的国际“竞赛”,但在60年代初,苏联撤走专家,使我国全部用苏联机器装备起来、尚待启动的第一个气体扩散工厂陷入困境。

资料不全,疑问成堆,个别专家临行前还说:“你们这个扩散工厂是搞不起来了

”1961年3月的一天,领导再次请来王承书,希望她隐姓埋名,挑此重担。

王承书仍以国家利益为重,再次放弃自己已热爱的工作,当天下午就到原子能研究所,再度从零开始,进行了数十年的铀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

由于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在扩散厂具备启动条件之前,抓紧时间培训全国在这方面的理论队伍和工厂的运行人员。

王承书和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上课和讨论问题。

工厂分批启动方案的研究就是动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王承书负责指导下,成立了一个级联理论小组,进行了大量的计算。

为了增加实践经验,每年都要去几次工厂,了解情况。

她一丝不苟地工作,对计算结果进行反复检查和认真分析,终于得出了级联中的丰度随时间变化的理论曲线。

1963年底,工厂第五批启动,这是最关键的时刻。

当时张文裕在杜布纳联合研究所工作,难得有回国探亲的机会,这次回国王承书还没来得及与他见面就去工厂了。

在工厂,她和大家一起不断地核对理论曲线和实测数据。

1964年元旦就是在这样紧张的工作中度过的。

当看到实测结果同理论计算很好地吻合,精料端丰度果然达到预期值时,大家欢欣鼓舞,为提前完成供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计划做出了贡献。

为了适应对浓缩铀需求的增长,1964年国家下达了研制大型扩散机的任务。

王承书接受了总设计师的重任,并亲自参加物理参数的选择工作。

这是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扩散机,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指示要抓紧研制定型。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直到70年代后期该机才设计定型。

1978年获多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防科委特别奖。

1978年王承书调部直属机关从事组织、领导科研生产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她经常下工厂和科研单位,深入实际,掌握情况,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了关于中国扩散级联的经济性分析报告。

她瞄准世界最新技术,预见到寿命问题是离心技术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此,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率先从头学起,并组织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离心法在我国已走向工业应用阶段,激光法也已取得实验上的重大突破。

王承书治学态度严谨,凡是她审阅的论文一般都要进行多次修改。

有个研究生在计算激光法中某流体问题时,所采用的速度大得出乎现实可能,她当即提出严肃批评,认为这不是一般的疏忽,而是缺乏物理头脑,使这位研究生深受感动。

数十年来,王承书在我国铀同位素分离领域里,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为我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她年逾80岁时,还在研究新问题,开创新途径。

她这种不服输的执著精神,体现了老一代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崇高品德。

[编辑本段]王承书-主要论著 1 王承书,张文裕.Automatic continuous records of the atmospheric potential gradient.(大学毕业论文)物理学报, 1934,Ⅰ,2. 2 王承书.Automatic continuous records of the atmospheric dust content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weather. (硕士论文)1936. 3 王承书,张文裕.Analysis of beta disintegration data. Part Ⅰ,the sargent curve and the Fermi and K. U. theories of beta-radioactivity.科学记录,1942,Ⅰ,98. 4 王承书,张文裕.Analysis of beta disintegrat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atomic nuclei.科学记录,1942,Ⅰ,103. 5 C. S. Wang Chang (王承书).The quantum theory of the second virial coefficient of the diatomic gas.(博士论文)Michigan Vniv. Ann. Arbor,1944. 6 C. S. Wang Chang & G. E. Uhlenbeck. On the transport phenomena in rarefied gases. Univ. of Michigan, 1948. 1970年正式刊出于Studi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V. 5.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7 C. S. Wang Chang. On the dispersion of sound in helium. Univ. of Michigan, 1948. 1970年正式刊出于Studi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V. 5.(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8 C. S. Wang Chang. On the theory of the thickness of weak shock waves.Univ. of Michigan, 1948. 1970年正式刊出于Studi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V. 5.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9 C. S. Wang Chang and Falkaff. On the continuous gamma-radiation accompanying the beta-decay of nuclei. Physical Review, 1949, 76:364. 10 C. S. Wang Chang and G. E. Uhlenbeck. Transport phenomena in very dilute gases Ⅰ.Univ. of Michigan Report,1949. 11 C. S. Wang Chang and G. E. Uhlenbeck. Transport phenomena in very dilute gases Ⅱ.Univ. of Michigan Report,1950. 12 C. S. Wang Chang and G. E. Uhlenbeck. Transport phenomena in polyatomic molecules. Univ. of Michigan Publication, CM-681,1951. 13 C. S. Wang Chang,G. E. Uhlenbeck and J. de Boer. The heat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of polyatomic gases, 1951.1964年正式刊出于Studi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V. 2. 14 C. S. Wang Chang and G. E. Uhlenbeck. On the propagation of sound in monatomic gases. Univ. of Michigan, 1952.1970年正式刊出于Studi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V. 5.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5 G. E. Uhlenbeck and C. S. Wang Chang. Is there a neutral μ-meson?Physical Review (L), 1952,85:684. 16 C. S. Wang Chang and G. E. Uhlenbeck. The heat transport between two parallel plates as function of the Knudsen number Project M999. Eng. Res. Inst. , Univ. of Mich.,1953. 17 C. S. Wang Chang and G. E. Uhlenbeck. The Couettee flow between two parallel plates as function of the Knudsen number. Project M999, Eng. Res. Inst. Univ. of Mich.,1954. 18 C. S. Wang Chang and G. E. Uhlenbeck. The kinetic theory of a gas in alternating outside force field:a generalization of the Rayleigh problem. Univ. of Michigan, 1956.1970年正式刊出于Studi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V. 5.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9 C. S. Wang Chang and G. E. Vhlenbeck. On the behavior of a gas near a wall, a problem of Kramer's. Univ. of Michigan, 2457-1-T.1956. 20 王承书,钱皋韵.净化级联的计算和试验.1962. 21 王承书,俞沛增,段存华等.504厂级联9批启动方案计算.1963. 22 王承书.级联双股流的控制问题.1964.1. 23 王承书,段存华,黄更生等.扩散级联经济性的分析研究.1976. 24 王承书,段存华.浓缩铀的生产与发展.1980.2.

作文: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嫉妒的心理学概念 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等。

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但这个概念中存在两点错误:一是认为嫉妒来源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二是将嫉妒定义为一种情绪。

首先,我们可发现很多嫉妒并不是来源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很多所谓上级对下级的打压、还有历史上如“戴维以会长身份阻止法拉第加入英国皇家学会”的故事等等都显然是嫉妒心理引起的,但又绝不仅仅是嫉妒者发现自己某方面都不如对方引起的。

其次,“羞愧、愤怒、怨恨”等情绪只能是嫉妒的表现,此定义则将嫉妒引致的嫉妒者对被嫉妒人的偏见认知、嫉妒者争强好胜的欲望等心理现象都排斥在外,若仅以此类情绪概括嫉妒现象则就难以表现其心理实质,而以既具有暂时性、又具有稳定性,且包含由嫉妒导致的各种认识认知、情绪情感、意识愿望等在内相应的“心理状态”来定义概括将更为准确。

嫉妒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会对处于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另一个表现的比自己强比自己优越的人产生强烈怨恨和深深的恐惧,甚至他会做出伤害对方人身或破坏对方财物等的行为,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由人的猴王心理与报复心理结合而导致的: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下来,就都先天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的,是最强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号人物,这就是人人都有的猴王心理. 而且,当有人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认可自己是最强者时,人会表现出很喜悦,很安慰,很高兴的情绪.而相反,当有人不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认自己确实不如人时,人也都会表现出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情绪,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痛苦.这就是说,猴王心理是与人的焦虑反应紧密联系,是能够让人有痛感,有负面情绪的. 当与自己处于同一领域的竞争者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十分卓越,并且自己也在自己心底认可承认该人确实很卓越,比自己强,比自己更能够赢得更多人的拥护和喜爱时,那么,从这位确实很卓越的竞争者及其拥护者传送过来的信息,以及自己心底反馈过来的信息会告诉他自己:那位确实很卓越的竞争者才是真正的'猴王',而自己则不是.从自己心底反馈过来的自己确实不是'猴王'的信息,就会马上挫伤自己的强烈的“惟我独尊”的猴王心理.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发现自己不是最强的人,而是最弱的,最可怜的人,这一信息会严重挫伤每个人的猴王心理.而根据猴王心理的特点[1]我们能够知道,被挫伤的猴王心理往往会伴随着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让他很痛苦.一个人的卓越给自己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人的报复心理机制决定了人一定会采取措施给该人以报复.对卓越者进行人身伤害,财物破坏,以及言辞伤害是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很正常的现象,除非一个人克制住了自己. 嫉妒心理是人的一种很普遍的心理.人都有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所以人都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而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都特别强烈的人,则是嫉妒心理最容易爆发的人.嫉妒心理是危险的,其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当然,它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教育的引导,我们是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带来的危险系数降低到最低的,这是可以实现的.嫉妒只发生于同一竞争领域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嫉妒心理是具有等级性的.只有处于同一竞争领域的两个竞争者才会有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

一个男子的多个配偶之间,一个女子的多个追求者之间,一个职位的两个竞争者之间,为了争取考试排名第一的同班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同一竞争领域的且经常接触的两个人之间往往爆发激烈的嫉妒心理。

人只会嫉妒与自己处于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强的人,而不会嫉妒处于与自己不在一个领域的人,也不会嫉妒同一竞争领域里表现比自己弱的人.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和他同处一个领域并且能力比他强;周瑜不嫉妒刘备、曹操、孙权,是因为他们不在同一竞争领域。

白雪公主被后母皇后嫉妒,是因为在竞争谁的容貌更美这一领域里白雪公主比后母皇后更漂亮。

嫉妒对自己的坏处,和羡慕有什么不同 羡慕,那是对幸福概念的一种认知,对他人幸福的一种祝福。

这也就是羡慕与嫉妒的区别所在。

嫉妒,内潜着对他人幸福的破坏倾向,并对自己所谓的不幸深感无奈的一种心态。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社会的脚步才可以展开。

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

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与优秀,会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中伤,有的行取卑劣手段;.嫉妒的人又是可怜的,他们自卑、阴暗,他们享受不到阳光的美好,体会不了人生的乐趣,生活在他们的黑暗世界里;嫉妒的人是那么的可悲,心灵的疾病会扩散到身体各处,引起躯体上的不良反应,七病八疾不请自到,它是摧毁人性和健康的毒药。

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

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显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有关社会评价的各种因素,也都容易成为他们嫉妒的对象。

【嫉妒的本质与广义定义】 同处一个系统中的A与B两个的物体本来能量场大致相等,方向相同,但当A的能量场突然大于B的能量场时,如果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时,B的能量场将会限制或试图限制A的能量场的增大,B的这种限制或试图限制A的能量场增加的欲望就叫做嫉妒。

反之,如果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时,B的能量场将无能力限制A的能量场的增加,反面将会被A的能量场带动增大,B的这种试图被A的能量场带动增大的欲望叫做羡慕。

嫉妒的益处(嫉妒中的争竞) 嫉妒中的争竞仅指那些怀疑幸运者所得幸运的公正性,并意图通过正当公平的竞争来争夺权益的心理状态。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讲,嫉妒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可能产生于两点:一是个体为维护扩充自己势力范围和繁殖繁衍的需要,就如狮子王对自己领地的保护和对母狮子交配特权的维护;二是平等分配生产生活物资的需要,古代生产力落后必须集体合作才能得到仅够大家使用的生产生活资料,只有平等分配才能维护集体与社会的存在,所以有可能不平等的现象往往不被人们的本能所接受。

一个人嫉妒在那里,也就意味着他的自卑感在那里,也就意味着他的自尊心在那里,进而也就意味着他所可能追求的目标在那里。

所以,很多的“嫉妒”只要能将其正确得引导入敌对的目标与方向,或者因“嫉妒”而采取提升自己表现自己的措施,对整体长远的行动目标来说却会是有益的。

同时嫉妒对团体健康发展的好处也有两点:一是促使个体从本能上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嫉妒薛宝钗的故事等等;二是嫉妒通过民主的形式可以使位高权重者行为受到监督,从而遏止他们的越权行为,如美国的“水门事件”、 “克林顿丑闻”,乃至“台湾陈水扁贪腐”事件的揭发也正证明了嫉妒中的猜忌争竞心理对社会所具有的正面影响。

被他人嫉妒怎么办 (1) 反躬自问:对于别人的嫉妒,一方面是客观对待,不庸人自扰;另一方面是善意对待,从冷嘲热讽中发现和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此时不妨冷静思考一下,这些风言风语是怎么引起的?说得对不对?有些逆耳的挖苦,也可能会说到自己的短处,有时比和颜悦色的批评更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即使是完全没有根据的风言风语,也不必生气,不妨引以为戒,作为自勉和鞭策。

(2) 确立自信:俗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子歪”。

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大光明的,就不会被别人的嫉妒所吓住。

否则,自信不足,心存疑虑,庸人自扰,势必忧心忡忡,似乎外界的风言风语都该承受。

(3)豁达大度:要想解脱被人嫉妒的苦恼,最根本的是:自己的胸襟要宽,气量要大,不去斤斤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语,仍旧保持坦诚的态度与人相处,即使是嫉妒自己的人,也不必疏远,也许别人对你的嫉妒也就随之瓦解;闲言碎语也不再有市场,因为人都了解你是什么人,不实事求是的言论自然站不住脚。

你应该懂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别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在取得成功和荣誉时,不要冷落了大家,更不要居功自傲,因这的确容易招来他人的嫉妒。

相反,真诚地感激大家,让大伙一同分享荣誉,虚怀若谷,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支持,不至招来嫉妒了。

本人zero派5建议:治标①主动沟通,赢得理解,即我不容易 ②适时鼓励,不吝相助,即你也可以,我会帮你的 治本③以情感人,以爱化妒④适度示弱,以让息争⑤内强素质,以才德服人克服嫉妒心理注意八项 1.提高道德修养。

封闭、狭隘意识使人鼠目寸光,因此,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与人为善。

2.正确认识嫉妒。

认为嫉妒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自己的利益和“面子”,这只是一种主观臆想。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大家的帮助,嫉妒只会损人损己。

3.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

这就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问题。

4.见强思齐。

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比别人强,人有所长也有所短。

人固然应该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但还要客观看待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化嫉妒为竞争,才能提高自己。

5.看到自己长处。

聪明人会扬长避短,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能满足的欲望,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从而达到减弱乃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6.经常将心比心。

嫉妒,往往给被嫉妒者带来许多麻烦和苦恼,换位思考就会收敛自己的嫉妒言行。

7.转移注意力。

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

8.学会自我宣泄。

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

另外,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等。

看看,对你可能有帮助,再加上自己的话,就可以了

同班同学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