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雪顿节,什么民族的
200多年来,工业化进程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的排出,使全球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除了海平面升高、植被受到影响,地球温度变化也给包括人类的各种物种造成危机,更多外来传染病的暴发,蓝藻迅猛繁衍污染水源……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
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
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作为在校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以下一些“低碳”习惯:1、节约用纸,打印纸双面利用,充分利用纸,少用餐巾纸。
2、节约用电,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3、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多饮用纯净水,减少瓶装饮料的消费。
4、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5、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6、废旧物品循环利用,以减少生活垃圾。
可以运用创意对废旧物品加以改造。
7、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
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8、多吃素。
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
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
关爱绿色校园仅仅通过节约能源来减少碳排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借助绿色植物的力量主动出击:1、积极参加植树种草等公益活动。
2、关爱校园一草一木,不随意攀折树木,不践踏草坪。
低碳生活-人人参与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一个人的力量对于整个地球或许是微乎其微,但是许许多多人联合起来,就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开销更少,不仅减轻自身的压力,也减轻了地球的压力,像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酸奶是那种啊
就是酸牛奶,伊利的,25块一壶
写出5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生活习俗及饮食文化
云南各民族节庆习俗中的饮食文化,云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中的节日
节庆最能体现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云南各民族在节庆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的美食佳点,提高了烹饪技术。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宰羊杀鸡。
煮新荞麦饭,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以祈求庄稼好,无病无灾。
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害虫。
三月街和火把节是白族的热闹节日。
在整个三月里,人人上街购物,,互送粑粑和糖果。
中元节是白族一个十分重要的祭祀节。
在祭祀祖先亡魂时,要准备排骨、酥肉、百合、干张肉、羊肚菌、肉包子、酿茄子等,每道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有观赏性。
云南白族庆典的节日里都有专门的配菜:清明节凉拌什锦;三月三吃凉粉和蒸米糕;端午节喝雄黄酒;火把节吃甜食和水果;中秋节吃酥饼;过年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有其独特之处,除夕时,要祭祖,带着饭菜和酒,用盘托着,一家人按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次序进行祭拜,然后才吃团圆饭。
先在大桌中央摆铜锅,除猪头肉和八大碗外,必备藕、蒜苗、长面条、鱼等。
泼水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家家大摆宴席,请僧侣念经,请亲朋好友,并相互泼水祝福。
还要制作多种小吃。
“毫火”是传统节日食品,是烘烤或煎炸的红糖。
“粑丝”是一种米粉食品。
家庭还做黄豆末糯米饭,用芭蕉叶包好抓食。
还做“毫咯素”的糕点,做法是用糯米加红糖,拌以一种称“咯素”的黄色香花,用芭蕉叶分包,上火蒸熟食用。
在过春节时家家都要制作,并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壮族的节日较多,如端午、尝新、牛魂、之鬼、送灶、清明等等。
每个节日均有独特的。
如清明吃彩蛋和“包生饭”,端午节吃粽子, 除夕吃大公鸡,中元吃鸭子。
壮族的粽子很大,叫“枕头粽”,配入大枣、牛肉、香肠、糖等;还有将糯米磨浆后包扎,称“糕粽”,配人芝麻、白糖等。
壮族还过“火把节”(简称小年和红饭节),这天人们除吃染红灶糯米饭外, 还要用节前围猎的野味做菜。
节日里,各献绝艺,名菜佳点层出不穷,如豆蛆菜、火烧肉、皮干生、清炖破脸狗、辣子田鸡、火烧兔肉等。
民族庙会如观音会、餐灯会等,亦各有菜肴,主要是素菜多。
中秋节壮乡的蜂子菜应时而上,佳肴美餐,倍增节日气氛。
云南藏族最隆重的节日是藏历正月初一。
家家都用酥油炸果子,种类亦多。
还用酥油敷彩,捏制二羊头,做一长方形的五谷斗,内装和炒青稞麦粒,上面插鸡冠花,并用酥油做彩花放人。
藏历七月一日是雪顿节,意为酸奶宴,家家做酸奶食用和待客,同时手提酥油筒、温瓶、茶壶,带上糌粑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饮酒、饮茶聊天,看藏戏。
哈尼族的节庆饮食别有特色。
云南哈尼族一年之中有两个年节,一个是十月年,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农历十日的第一个属龙的日子,历时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
届时,每家杀一只大公鸡,就地煮食。
第三天后, 每天下午都要举行盛大的“资鸟都”活动,即“长街宴”,全寨人同饮幸福酒。
全寨分为三组,每组轮流一天做东,日将偏西,当家男子在锣鼓声中将美味佳肴及高粱焖锅酒端到街心,顺序摆在早已铺好的长篾笆上。
有的大村寨的筵席长达数米,各户当家男子围席盘脚就宴,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绝活。
在六月年祭典,也要杀鸡宰猪,办大型宴席。
过年时做麻粹,即用糯米为主料,用甘蔗、红薯、地瓜、红糖和山豆根为辅料制成。
按人们各自的偏爱做成小狗、、金鱼等形状,食用时投入锅中炸酥。
云南苗族的节日除了春节、端阳节外,主要有踩花山和糊牛角等,这些节日都和饮食密切相关。
还有宰鱼节、吃鸭节、吃新节等,每个节日都有专门的食品,如吃新节要用新米做饭,用新季节菜下饭,吃新出塘的鲜鱼,喝新米制的酒等。
在祭鼓节这一最大的祭祀先人活动中,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吃牛肉和饮牛角酒。
瑶族的节日亦多,云南省河口县的瑶族还有其独特的节日-干巴节。
每年三月初三,男人渔猎,妇女杀鸡宰鸭做花糯米饭。
傍晚,寨里团聚,各种山珍野味、美味鲜点以及喷香的糯米饭、香甜的米酒倍增欢庆气氛,人们互相祝贺,共唱团结的赞歌。
这天的食物除见者有份外,还要省下一定的野味腌成千巴,准备在节后待客。
纳西族的节日较多,其中以春节最为热闹。
届时家家杀年猪,酿制酒,做粑粑。
除夕之夜做的菜最多,一家人吃团圆饭。
初一早上禁吃荤,初二始出门访亲友拜年,送上各种礼品,尤其是新婚夫妇如此。
初五全村人带上活鸡、活鱼、活鸭、猪肉、酒、油茶等到温泉洗浴,然后进行野炊活动。
云南普米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也是春节。
春节各家要祭“锅庄”,杀羊敬祖先,吃团圆饭。
有缺员时,也要给缺席者留一座位,摆上碗筷,并夹一些菜在其碗中。
有些菜甚至要留到缺席者回家后才食用。
猪头常在席中做主菜。
大年初一过后,亲友之间相互上门走访拜年,以各种粑粑做礼品相互赠送。
云南过拉祜年是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
初一凌晨,全寨的年轻人都要背葫芦或抬竹筒,到泉中去抬新水,认为用此水做的饭菜和粑粑才能在新的一年中给人带来好运。
大年初一正式过年,喝酒对歌,不准外族人进寨,已进寨住下的客人则不能走。
除夕晚上不睡觉,一家人打,大的粑粑象征太阳、月亮,小的象征星星和五谷;在农具上也要放一些粑粑,有让其也过一年之意。
有的地方便全寨合宰一头牛,每户分一节大肠和一块肉,还要少许鲜血。
拉祜族民间有不见牲血不吃其肉之说。
云南佤族节日最具有特色的是播种节,届时要进行剽牛,把牛肉分给各户带回祭祖,仪式后共餐,然后播种。
云南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目脑”,为期三天,要杀牛祭祀和有歌舞活动。
参加人数众多,中饭和晚饭都吃芭蕉叶包饭或竹筒饭,最后大家带牛肉回家。
十五日是云南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山抗节,这天凌晨,青年妇女向老人送、芭蕉、春菜和烟。
盛会中全寨群众一起演奏本民族音乐, 每一家都要准备一包米饭和一碗菜,共吃一顿“团结饭”,菜可达30多个品种,饭有六七种, 被称为“什锦菜”、“八宝饭”,既有猎回的麂子、兔、山鸡等野味,又有各式凉粉、豆腐和咸菜。
当饭菜上席后,老人和青年围成圆圈,共尝美味并相互祝贺;妇女们则目不转睛地看着做得好、爱吃的人多的那道菜,暗中学习技艺,争取来年献上美馔佳肴。
“三月三”是云南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青年男女唱歌对调,做父母的要把鸡蛋染成红、绿色,做花糯米饭、熏肉等食物供孩子在河边玩耍时吃。
节间他们将食物摆在沙滩上,围着就餐,看谁家做得好、清洁、味美、花样多。
的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烧白柴节等, 这些节日里都要杀鸡备酒,做糯米粑粑。
开门节有舂新米、做年糕、杀猪等活动。
云南阿昌族最热闹的是泼水节,姑娘家要准备好八大碗菜待客,每桌有几个鸡头就只能坐几个人。
杀猪宰牛祭祀天神,入夜众人点火把游山对歌,有制作的火烧生猪肉米线供大家分食。
居住在云南通海县的过“鱼班节”时,杀猪宰羊,搭台唱戏,尊师敬贤。
还要举行那达慕盛会,全村会餐,人人参加,男女青年唱《敬酒歌》《祝酒歌》,团拜会餐,盛况空前。
晚会时喷香的整羊、鲜嫩的鱼虾、蔬菜配着香甜的美酒,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心情不错吃个小蛋糕怎么发表说说
心情就像棉花糖,软软的,甜甜的。
来个小蛋糕,把自己融化在蛋糕里,任心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