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的教学方法:小学课本剧怎么教
电视剧《平世界》共56集从上高中开始,《平凡的世界》在这十几年间我读了六七遍,对它的崇敬与喜爱之情是勿庸致疑的。
最近北京卫视在播电视剧版的《平》,昨天播到了14集,却让我看得如梗在喉,坐立不安,常常是看着看着就跳起来把电视关了,然后在房间里愤怒的来回踱步边走边骂,这种感觉好像是我本人受到奇耻大辱一样难以平静。
本人不是电视剧发烧友,因为见惯了中国电视剧的粗枝滥造,实在是不愿意再为哪个电视剧烧脑了,所以除了偶尔陪父母看一眼电视剧,基本上我不追剧的。
这个《平凡的世界》是例外,我得知北京卫视要播,是数着日子在电视前等的,可见《平》在我心中的地位! 本人先大言不惭一下,我虽是一介草民,但骨子里还是个文艺青年,对于电视电影艺术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并且要求还不低,所以,高标准严要求下的炮火轰给你,也不辱没你的艺术灵魂。
下面,开炮
首先,是《平》的对白问题。
导演原意是想采用方言的形式来表达,想法不错
陕西方言本身就很好听也好懂,并且也符合原著的意志,这就是黄土坡坡上的故事,用方言再好不过。
但是你看,《平》用的是什么方言
我不是陕西人都听得出来这方言不地道,更要命的是还普通话和方言夹杂,两个人一会普通话一会儿方言,村里的农民有的说普通话有的说方言,城里的干部开会用方言,私底下又说普通话……整个就是乱七八糟的一锅粥。
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连起码的与观众交流的语言因素都不考虑,你是想让观众怎么接受你的作品
这样阴阳怪气对白方式根本无法让人进入剧情,从头到尾都被这闹心的对白折腾着。
请问你这是何用心
如果你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一定要用方言,可以,那么你能不能好好的培训演员们,能说一口地道标准的方言后再来拍
如果说不了,那你后期找专业配音也行啊
就你这种搞法,你自己真能过自己这关吗
你是怎么给自己台阶下的
难道你这里面还有什么高深得常人无法理解的艺术深意在里头
要我说你就是傻,直接用普通话不就完了,降低了操作难度但并不降低艺术难度,还能避免争议,因为即使你方言说得再好,也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还是有人骂你,你用普通话谁能说你一个字不好
还有,我就是一普通观众,我都替你操心,广电总局曾明确发文电视节目不能使用方言,虽说不是要求电视剧也一样,但你这种半拉子方言你真不担心过了不审吗
你不嫌事啊
再来说它的旁白。
《平》作为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要想尽量展现它的思想,不使用旁白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旁白说什么
怎么说
我看这14集后最大的感触是:旁白一起来,我马上就感受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气息。
《舌》作为一部已家喻户晓的纪录片,它的配音堪称经典,但是你确定这种配音方式适合《平》的旁白
质朴的情节与画面配上华丽大气的旁白,这种反差给我的感觉完全是格格不入,旁白的响起不但不能对剧情有所带入,反而让我感觉到被带出。
成熟的旁白应该跟剧情浑然一体,响起的时候让观众丝毫查觉不到它的响起,而《平》的旁白每次响起都在牛哄哄的拨开观众的注意力---我,旁白大仙来了
这样的旁白,要还不如不要。
还有,看看它的旁白都说了些什么,我最大的感受是情节不够,旁白来凑,记得旁白说少安泪流满面就有两次,我就不明白了,你直接来个特写不就行了,要你旁白来说
特写的泪流满面的镜头不够旁白直白吗
不够旁白有感染力吗
作为一种影视艺术,我们要的是通过演员专业的表演与情节设定来感受剧中人物的情绪,像你这种一有情况就上旁白的做法,你以为你是在说书吗
给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行不行
到目前14集为止,我还没有留下关于旁白的哪怕是一次的漂亮印象。
关于旁白我还想说的一点是,既然你台词都用方言了,为甚旁白不用方言,我敢肯定这样会使得效果协调很多。
你搞两个语言风格,这是遵循了哪位影视大师的哪一条艺术理念了
以上关于语言与旁白两点是对导演的艺术形式个人偏好问题的批判,对导演的艺术形式偏好进行批判是不高尚的,因为你不喜欢但人家导演喜欢啊,你凭什么批判人家,就像有人就是喜欢牛粪拌着面条吃,吃得又香,你一定要批判人家那肯定是你的不对啊,但问题如果是他吃着牛粪拌面条跑去把县博物馆拆了,那你说我们是不是能把他一家子都拉出来好好教育一下
下面,我们来批判本剧更无知一面:编剧。
人物删减,金波没了。
读过原著的人知道,金家与孙家那是至交,两家好多事情都有交集,少平一直还睡在金家,孙家的大大小小的难关好多时候都靠金家支援,金波一删,理所当家金俊海夫妇就没了,孙家的许多精彩故事就只能跟着删。
但可笑的是,因为用润生顶替金波的戏份,所以少平硬是给安排到田福堂家去睡,因为删了金波家,金波妈妈为少安家做鞋子戏份安排给了润生妈,这不科学啊,按说,如果两家都到了那个交情,那他田福堂何苦这么不待见少安呢
我说编剧你也是蠢,即然都删了金波了,那这一条线的所有情节就都全删了啊,何必留这些自相矛盾的线索,你整这些没用的不就是为了说明孙家穷,没吃没穿吗,来点专业的,给孙家的破窑洞和吃穿用度一些特写镜头,有多穷拍得多穷,多有说服力
还有,金波的角色在原著中怎么说都算二线主角,少平的整个青春期都少不了这位好友的影响,少了金波,少平如何感恩他们一起骑自行车几十里去学校的不离不弃的友情
少了金波,少平如何感恩金波失去深爱的新疆姑娘而自己还拥有亲爱的晓霞的爱情
同样是人物删减,少平妈妈也没有了。
编剧认为少平妈这个角色分量太轻,所以直接连个打酱油的角色都不给安排,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于这么一个破败的家,其实加上少平妈这个角色,会无形中增加这个家的凄惨感,因为没有什么情节设置会比一个苍老,弱小,但又坚持的母亲用充满慈爱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破败的家和可怜的孩子更有感染力,更能把观众带进那个烂包的家庭中的了。
还有,最后孙家的子弟都取得了那个时代极为不易的成功,这种成功如果没有了母亲的喜悦与自豪,成功拿来给谁分享
它又拿什么来感动观众
我横想竖想,不知道加上少平妈能增加什么技术难度,所以我想问尊敬的编剧,你脑子里的艺术细胞是怎么排列的
同样是母亲,你删润叶妈也比删少平妈强啊
接着说编剧不着调的地方,田福军这么一个顶天立地,有原则,重情义的真汉子,竟然被设计成为了让全县百姓能吃饱饭,为了争取李登云的支持从而实施自己的政治路线,而不得不牺牲润叶的感情这种所谓“大义凛然”的悲壮形象来。
你用小孩子的心思去想,情感逻辑好像完全成立,但我们是成年人了好不好,田福军他是一心为民,务实正派的干部,是为了真理能向顶头上司拍桌子的人,他能堕落到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去拉笼其它干部
更何况是靠葬送自己的亲侄女润叶去作交换
那个年代像田福军这样的党员,他只会是以理服人,据理力争,如何屑于使用这个没有原则的手段去拉笼李登云。
再看另一佐证,就是他对晓霞的情感的态度,他得知晓霞喜欢少平时,是很理解与支持女儿的,希望女儿能够勇敢的追寻自己的幸福,并拿当年自己的爱情故事讲给晓霞听,可见田福军是一个热烈信仰爱情的人,怎么到润叶这里就轻轻松松改变了信念,视润叶的爱情如筹码,这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
我一想起田福军那句“少安,润叶,我这辈子注定要对不起你们了”,我就有一口秽物要吐了的感觉,你这得是多么扭曲的高尚人格啊
所以,这是一个严重失败的人物设计,我想,对于田福军的人格设计连编剧自己都没整明白他自己是怎么想的。
编剧不着调的地方很多,大都是因为人物的性格设计不够鲜明所致,每个人物的性格基本都是一种含糊的状态。
《平》的人物设计因为有了原著的背景,所以好像给角色设计什么情节都可以,只要不过分离谱就行,还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的样子,编剧水平的低劣就在于此。
一部影视作品人物的丰满必须由每个情节来体现,可问题编剧改编了原著情节,而新的情节又不经过仔细推敲,那你还怎么刻画人物呢,你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还是原著中的人物本身吗
随便举几个例子:少安跟秀莲都结婚了,并且结拜了兄妹,至此他少安就该好好经营他的家业才对,但偏偏还要再设计一个让少安追润叶坐着的公共汽车的情节,编剧你能不能上进点,少安是铁骨柔情,但他不是一个恋爱狂啊,你在他结婚后又来这么一出,是想干嘛,搞都市爱情剧的路子吗
实在要搞,那你能不能全部搞完了再安排少安结婚
你这样编剧我们少安到底是个什么人格的人
反正我是看傻了。
接着说侯玉英,临放假的时候交给少平一封信,然后站在一旁等,谁能帮我分析分析,这是哪个年代的表白方式
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不管是谁,要么当面表白,要么给了信跑开,这是最基本的人之党情吧,你哪见过给了信又站在旁边大大方方等的,要是这,你直接开口表白不得了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情节,因为原著中侯玉英确实是写的信,脑残的编剧尊重原著所以也用了写信的方式,但原著中侯玉英给少平信后是害羞地跑了的,为什么剧中她要站在原地等呢,因为少平读完信后,她要跟少平抱一下,这还要让晓霞看到,让晓霞对少平生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为后面剧情作铺垫,看,多么高明的编排,多么轻巧的设计,但谁能告诉我,候玉英的角色鲜活了没有
她在想什么
……类似胡编的情节有好多,我不一一列举,我相信忠实《平》迷看到这些比我还要抓狂。
目前,这部剧还只播到14集,我都已经无法忍受,我真无法想象它后面还会瞎编成什么样,我也不确定我还能不能这么自虐的看下去。
诚然,我也理解这部剧的翻拍难度,时代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让现在的人很难再对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有共鸣,改变故事情节以适应当下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我一定要批判的是编剧导演与创作人员的世界观的浅薄,在历史进步的大潮中,作为文化人的他们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他们本身的境界也没有得到什么沉淀,以至四十年前明显属于精神鸦片的思想,他们仍不觉察,并且还在无意识但又无耻违心的宣扬,比如,毛主席去逝,孙家老老少少痛哭感恩那一段,你们摸着良心说,这种盲从的领袖崇拜思想它是人类的进步思想吗
是人类正确的价值观吗
这里绝不是斗胆否认毛主席的功绩,只是想说,影视作品是艺术品的一种,你艺术家的情怀真的还是这么迂腐陈穈吗
你没有更简洁而震撼的方式来表达对毛主席的缅怀吗
所以,其实我跳起来骂的并不是这部电视剧本身,我骂的是它背后的创作团体:编剧幼稚是无才,表达方式混乱是无能,实力不够而去毁名著是无德,如此无才无能又无德的创作人员的存在,本身就是当今影视圈作品普遍低劣而又各种丑闻频出的原因的最好说明
从现在起,我再不会去为讨论这部剧而浪费一个脑细胞,我只恳请娱乐圈的这些社会精英们别再玷污名著了。
路遥先生当年花整整六年时间完成这部作品,三年实地考察调研收集材料,三年日夜伏案几易其稿,成书不久积劳成疾英年辞世,他为这部巨著所倾注的心血岂是你等利禄之徒几个月就能糊弄过去的,可耻,可悲
如果还稍有敬畏之心,能完完全全照拍原著也就罢了,就像《三国演义》一样按部就班的拍也算功德一件,你们却不知天高地厚在胡编乱改,请问你们艺术家有良知吗
也许,经典只能存在书本里,不适合搬上银幕,这并不是因为众口难调,是因为每部著作的背后它的主人都是用生命在灌溉它并且无欲无求,而现在的电视电影人呢
生态环境就注定了他们的功利之心,都是世俗人,我能相信你拿什么去浇灌你的作品
课本剧是什么
1、课本剧是学校特产2、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3、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4、通俗点说,就是演课本,通常由学生表演
关于学习话剧的导演和表演的书籍
你可以从以下的选择一些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文库: (全套8册) 2003年 25开 2000册 260元(原价308元) 《论戏剧》 《论导演》 《论名剧》(1)(2) 《论表演》(1)(2) 《论声乐、台词、形体》 《论舞台美术和戏剧管理》 戏剧审美心理学》余秋雨 四川人民 85年1印 5400册 401页 9品 36元 《布莱希特论戏剧》 中国戏剧 1990年1印 3000册 9品 65元 《布莱希特论戏剧》 中国戏剧 1990年1印 3000册 馆藏品好 55元 《焦菊隐戏剧论文集》 上海文艺 1981年2印 85品 20元 《论焦菊隐导演学派》文化艺术出版社 85年1印 9品 15元 《编剧概论》马琦 82年2印 347页 3500册 85品 15元 《戏剧与时代》董健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1印 5000册 285页 9品 10元(原价17元) 《剧作法》[英]阿契尔 中国戏剧 80年2印 85品 15元 《中外戏剧美学比较简论》牛国玲著 中国戏剧 94年1印 1000册 300页 9品 15元 《比较戏剧论文集》夏写时(上海)、陆润棠(香港)著 中国戏剧 88年1印 2000册 445页 9品 20元 《布莱希特戏剧选》(上、下) 人民文学 80年1印 8品 35元 (共收戏剧8部) 《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约翰.劳逊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79年4印 9品 8元 《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精装〕约翰.劳逊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78年 85品 15元 戏剧文化探索丛书:《戏剧本质论》 金登才著 中国戏剧 1989年1印 850册 85品 23元 戏剧文化探索丛书:《戏剧演出符号学引论》胡妙胜著 中国戏剧 89年1印 725册 85品 30元 《萨特戏剧集》(上、下) 人民文学 1985年1印 9000册 8品 40元 《萨特戏剧集》(下) 人民文学 1985年1印 9000册 8品 20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传》〔英〕马加尔沙克著 上海译文 84年1印 486页 85品 15元 《小林宏剧作选》[日]小林 宏著 于黛琴译 新华出版社 1997年1印 8元(原定价:18元) 《维加戏剧选》 昆仑出版社 2000年1印 597页 3000册 9品 10元(原价:38元) 《易卜生与现代性:西方与中国》 百花文艺 2001年1印 384页 1000册 9品 25元 《话剧艺术概论》谭沛生 路海波著 中国戏剧 86年1印 2560册 9品 45元 《话剧艺术概论》谭沛生 路海波著 中国戏剧 86年1印 2560册 8品 35元 《荒原与人---李龙云剧作选》[精装] 社科 93年 2000册 95品 35元 《小井胡同---李龙云剧作选》 北京十月文艺 87年1印 1300册 95品 18元《台湾现代戏剧概况》 文化艺术 96年 1000册 9品 15元 《中国现代独幕话剧选》(1919--1949)(二) 人民文学 84年 430页 3350册 20元 《中国现代独幕话剧选》(1919--1949)(三) 人民文学 91年 430页 1230册 25元 以下两册50元: 《有争议的话剧剧本选集》(一) 中国戏剧 86年1印 3600册 9品 《有争议的话剧剧本选集》(二) 中国戏剧 88年2印 4670册 85品 (两册内收:《明月初照人》《马克思流亡伦敦》《哥儿们折腾记》《吴王金戈越王剑》《马克思秘史》《车站》《野人》《小井胡同》《街上流行红裙子》每部剧本后有多篇评论、争鸣文章) 《章泯戏剧选》 中国戏剧 87年1印 2000册 634页 9品 20元 《高尔基选集——戏剧集》[精装] 56年1印 8000册 9品 30元 《哥尔多尼戏剧集》 人民文学 1957年1印 401页 5000册 9品(除封面有一馆藏钢印,书脊无签,内页无书袋,其余完好) 50元 《洪深剧作选》[精装] 人文 54年1版2印 1000册 85品(馆藏品好) 30元 《‘日出’导演计划》 欧阳山尊著 中国戏剧 83年1印 2100册 9品 25元 《戏剧散论》胡安娜著(签赠葛红兵) 中国文联 1999年1印 15元 《9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蔺海波著(签名本) 2002年1印 432页 95品 25元 (原价28元)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史料集》 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编 中国戏剧 91年1印 2000册 9品 20元 《台前幕后散论》蔡体良著(蔡体良签赠本) 中国戏剧 01年1印 1000册 595页 9品 20元 《当代戏剧散论》刘平著(签赠本) 中国戏剧 2000年1印 337页 1000册 10品 20元(原价20元) 《陈恭敏戏剧论文集》 中国戏剧 1989年 440册 8品 12元 《剧事文稿》胡可著 解放军 1998年 1000册 95品 10元 《西欧戏剧史》廖可兑 中国戏剧 1981年 425页 8品 10元 《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焦尚志著 东方出版社 95年1印 2000册 95品 20元 《导演艺术民族化求索集》杨村彬 中国戏剧 91年1印 510册 563页 9品 15元 (本书收集作者论述导演艺术规律的重要论文,研究导演理论)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研究论文集》[责编签名本] 辽宁民族 1997 2000册 572页 10元 《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95年 1000册 9品 25元 《苏区‘红色戏剧’史话》[精装] 左莱、梁化群著 文化艺术 87年1印 9品 18元 《戏剧交响---演剧艺术撷萃》 复旦大学 1998年1印 423页 6000册 10元 《中国现代戏剧重大现象研究》施旭升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 03年1印 471页 9品 20元(原价32元) 《舒强戏剧论文集》[精装] 中国戏剧 1982年1印 3830册 9品 15元 《西藏戏剧选》 西藏人民 84年1印 449页 2000册 15元 《欧阳逸冰剧作选》(签名本) 现代出版社 94年1印 1000册 10品 15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问题》 中国戏剧 1957年 5000册 8品 20元 《西方喜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苏晖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05年1印 15元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2) 中国戏剧 2005年1印 3000册 25元 《戏剧技巧》〔美〕乔治.贝克著 余上沅译 中国戏剧 04年1印 3000册 95品 20元(原价30元) 《戏剧技巧》余上沅节译初稿 (内部发行)[美]贝克著 上海戏剧学院 1961年 8品 20元 《戏剧剖析》[英]艾斯林 中国戏剧 81年1印 85品 7元 《表演艺术论》 华东师范 1981年 7000册 85品 10元 外国戏剧理论小丛书:《荒诞派戏剧》马丁.艾斯林 中国戏剧 92年1印 275页 1000册 9品 20元 《外国戏剧选》(上、下)湖南人民 80年1版1印 1277页 9品 20元 《剧作家的沉思》 王正著(签赠本)中国戏剧 86年1印 1420册 400页 15元 《论导演艺术》(著者严政钤印签名本)知识 1988年1印 2000册 15元 《编剧理论与技巧》(上、中、下)顾仲彝 河南戏曲工作室翻印 85品 25元 《编剧理论与技巧》(上、下)顾仲彝 河南戏曲工作室翻印 85品 《广播剧编剧艺术》 朱宝贺著 广播电视 1994年1印 3000册 8元 《编剧常识广播讲座》广播出版社 82年1印 304页 85品 8元
剧本和小说的区别
小说: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 剧本:表现手法以对白为主 表现手法截然不同,这是小说和电视文学剧本写作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区别。
写小说,自然离不开刻画人物、讲述故事、描写人物肖像和心理、描绘社会和自然环境、交代相关人物和历史背景等等,表现手法是以叙述为主;写电视文学剧本,同样也要刻画人物、讲述故事、剖析人物心理,但表现手法恰恰不能使用叙述,而是以人物对白为主。
近年来,许多小说使用间接引语,说白一点,就是人物对话不加冒号和引号。
这种文本的效果,淡化了对话,增强了叙述感,突出了整体性,但往往也给阅读造成一些障碍,人称容易混淆。
对于小说的叙述,老舍先生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小说所有表现手法中最难掌握的,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琢磨方可入道,搞不好就会索然无味、就会干了吧唧、就会不知所云。
如何把叙述做得地道?老舍先生给我们指出一条明路,开出一剂药方,他说,在叙述中融进感情色彩,加入和生活细节。
本人照方抓药,医治顽疾,写起小说来,果真获益匪浅,并将此运用到所从事的职业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同样效果甚佳,屡试不爽。
小说作为叙述性文体,自然要以叙述为主,但并不是涵盖所有的小说,有些刻意追求的小说除外。
如林斤澜的,通篇没有一句叙述,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醉鬼在絮絮叨叨、颠三倒四地说醉话(尽管也可以理解这是借用一个人的口吻进行叙述)。
这种风格样式一般限于短篇小说,作为中篇或长篇,如果通篇用一个人物的说话来结构,作者不被逼疯了才怪。
写电视文学剧本,除了少量的旁白,小说式的叙述几乎一丁点儿也用不上了。
如果将小说改编成供拍摄用的电视文学剧本,必须要把小说通过叙述表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活动,想办法变为人物对白。
结合小说和剧本试举一例,一看便知。
小说叙述: 几十年来,王一斗重复地做着同样的梦,有时清晰,有时朦胧,内容大同小异,几乎一成不变,结局都是被金条烫醒,每次醒来,手掌都感到火辣辣地疼。
王一斗请过不少睁眼的瞎眼的睁一只眼的瞎一只眼的,但都无法解析这个梦,也说不清这些年为啥总做同样一个梦。
只好认同满囤妈的话:“都怪你不开眼的爷爷给你起了个一斗的名儿,你这辈子顶多就是一斗粮食的命,穷疯了就做发财梦呗。
” 剧本人物对白: 王一斗大叫一声,醒了:啊——— 满囤妈:又做你那发财梦了吧? 王一斗伸开手:那金条就像是刚刚浇铸的,烫得我手火辣辣地疼。
满囤妈:同样一个梦,做了几十年,你哪次不是让金条烫醒呀?有本事,拿回一根真的金条来,哪怕让我过过眼瘾也行啊……我算看透了,你这一辈子,就是一斗粮食的穷命!想发财?做梦吧! 王一斗:要说这梦,也真邪门了!自从住进这院子,几十年了,为啥总是做同一个梦?每次还都不走样儿,有时清楚,有时模糊,有时像是在梦里,有时又像是真的。
既然电视文学剧本表现手法是以人物对白为主,那么人物对白越生动、越口语越好。
对此,作为和等非常有影响的电视剧编剧、著名作家刘恒一语中的,他说,作为电视剧的编剧,第一能力是复原口语的能力。
复原绝对不是照搬,而是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和升华。
有些编剧总也摆脱不掉书面语言,根本原因就是复原口语能力低。
电视剧里的人物对白是否口语化,是编剧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考验编剧、衡量编剧、决定编剧作品好坏和作品多少的试金石! 如何把人物对白写得生动、写得口语化?捷径只有一条,刻苦地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书本学习。
听来,这似乎像吃了大蒜的嘴里发出的味道。
但以我的体会,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可言。
这里需要申明的是,人物对白口语化,并不是日常生活的大白话,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反复琢磨、逐字逐句、冥思苦想推敲后,才可落在纸面上。
刘恒说,剧本对人物对白的要求非常严格,要从台词中焕发出生动性,用台词来刻画人物、推动故事发展。
写有《倾城之恋》等电视剧的著名编剧邹静之说,写好对白特别重要,不要流俗地写对白,要有生命。
何为对白的生命?我理解,一个字,活!要想让对白活起来、有生命,这很熬人、很要功力,需要长期练习、潜心钻研,再加上天赋,才可修成正果。
苦啊! 小说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电视文学剧本表现手法以人物对白为主,是两种文体所决定的。
以本人的体会,在面对两种文体时,创作的思维状态和微妙感觉也完全不一样。
写小说时,感觉似乎自己在与自己心灵交流,作者犹如当事者;而写电视文学剧本时,感觉似乎剧中人物与人物直面对话,作者仿佛是旁观者。
相信有过两种文体实践的朋友,都会有相近的细微的感受。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调动一切手段 剧本:塑造人物只有靠台词和动作 无论传统小说还是电视文学剧本,塑造人物是作家和编剧的首要任务。
如何塑造人物,两种文体采写小说,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可以调动叙述、白描、对话、动作、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一切文学手段,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十八般武艺,尽显神通;而写剧本,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只有台词和动作这两种外化的基本手段,同时还得要肩负推动情节、讲述故事,甚至搭建结构的重任。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最终根植于读者心中,一百个人心中可能有一百个林黛玉,一千个人心中可能有一千个贾宝玉。
电视剧就不一样了,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演员二度创作,最终活生生地映入观众的眼睛,一百个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林黛玉,一千个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贾宝玉。
用的手段区别很大。
于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只谈一小点,即不要停下你的故事进行静止的人物肖像描写(而静止的肖像描写在我们看到的小说里比比皆是)。
对此,老舍先生早有教导。
写一个姑娘出场,不要急于静止地介绍她“梳着一条大辫子,长着一对儿浅浅的酒窝和两扇长长的眼睫毛”,而是让她先言语起来、动作起来,将她的肖像通过她的言行不经意间一点点地传递、渗透、熏染给读者。
比如,她生气了,“把大辫子往后一甩”;她哭了,“泪水打湿了长长的眼睫毛”;她又笑了,“露出一对儿浅浅的酒窝”。
鉴于此,本人曾向书法家求了一幅草书,“让你的故事流动起来”,挂在书房,以作自勉。
小说在言行中完成肖像描写,起到刻画人物作用,这一点与电视文学剧本可谓异曲同工。
邹静之说,所有人物在电视剧里出场都应该带着事,一定要给他一件事情,这个人就一下子出来了,他的面目(性格)也出来了。
剧本里,人物是否“梳着一条大辫子,长着一对儿浅浅的酒窝和两扇长长的眼睫毛”,根本不用你编剧瞎操心,编剧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个“刀刃”就是人物台词和动作(事件)。
而一个人物在剧中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归根结底是人物性格决定的。
一个人,阅历如何,身世怎样,学识深浅,心眼好坏,从事什么职业,身体是否健康,有什么爱好和习惯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性格形成、行为准则和道德取向。
对一部电视剧而言,主要人物性格,决定剧本风格,决定故事走向,决定戏剧冲突,决定起承转合……决定剧本的一切!邹静之说,写电视剧,我的心得是认认真真做好梗概和分集梗概,还要做好特别细致的人物梗概(小传)。
当你计划原创或把小说改编成一部电视文学剧本时,不妨先把剧中确定的人物写一个小传,主要人物可以写一两千字,次要人物可以写七八百字。
不要以为这样会耽误工夫。
磨刀不误砍柴工。
当你后来进入剧本创作时,以至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你会感到当初写人物小传有多么重要!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掏心窝子的真实感受。
求几个高中生可以表演的课本剧
时间:某节自习课地点:初一年级班级人物:班长甲 班干乙 班干丙 班干丁 学生ABCDE(幕启:五六个同学在教室里吵吵闹闹,追追打打,上课铃响了,他们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A与B两人击手掌,口中念念有词。
)(C听耳机,嘴里唱《我的地盘》。
)(D与E追追打打。
)班干丁:(跑进去,见他们吵,对观众说)上课铃响了,他们还这样闹,我是班干,是管还是不管啊
(犹豫不决)我们老班到外地开会去了,班长和几位班干在后面过来了,我不管了,让他们管吧。
(跑回座位,和几位同学一起吵闹。
)班长甲:(从教室外面进来,见到这个情况,上前制止)(生气地):上课啦,你们怎么还那么吵哇
(四、五个同学还吵闹,不理睬。
)班长甲:(大声地):已经上课了,你们听见没有
(稍停下来,但随时又说说笑笑)班长甲:(实在很气愤,走过去用力把书本拍在桌子上)你们再吵,我就告诉老师去
学生A:(安静一下,A反唇相讥):那你就告去吧,马屁精。
学生B:就是,也不看看自己的模样,刚当上班长没有几天,就那么横
学生D:哼,昨天,她都还吵吵的,今天一翻脸就不认人了。
学生A:那不是,这种人也配当班长,没搞错吧
学生B:以后我们不选她不就得了……学生C:……这个地盘是我的。
……学生E:(起哄哄)呵呵……班长甲:(怔怔地看着他们,感到心里一阵悲哀,发向内心的委屈全涌出来,突然爆发,伏在桌子上大声哭了起来。
)班干丁:天下大乱了。
(焦急又无奈)(乙、丙从教室外进入。
)班干乙:(扶甲)怎么啦,班长。
谁欺负你啦
(甲甩开乙的手,哭。
)班干丙:(指ABCDE)哦,肯定是你们搞的鬼,你们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A:没有什么啊
学生B:谁知道呢
学生C:(摇头脱脑听歌,装聋作哑。
)班干丙:(走过去,把丁扯到前台):你比我们都先回来,你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
你告诉我们。
班干丁:(装)我……我刚才回来……就睡着了(睡觉的动作),我不知道哇……(ABCD发出哄笑声)班干丙:你撒谎
你平时和他们不是顶好的吗
你去做这个工作,把这个事情解决好,走
(走到甲旁边,安慰甲)班干丁:(作无奈样子)这下难办咯
哎呀
(把ABCDE带到前台)(硬着头皮说)你们,你们,也太不象话了,怎么能这样呢
班干丁:(凑近ABCDE)(小声地)咳,哥们,我是例行办事啊,我不认真,绝不认真。
(AB:怒:)哼
(拉开距离):(大声)看看,很不象话,太不象话……(走到CDE)(小声)说说玩的,不生气啊
(CDE转头一边去)班干乙:(走到丁旁边)你在说什么
班干丁:(吓一跳)吓死我了,没说什么,没说什么。
班干乙:丁阳阳,你平时不是会逗人笑吗
你去劝劝班长,好吗
班干丁:哦,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我是我们班最有办法的人啦,看我的。
班干丁:(对甲)我说你班长啊,你心灵是美到家了,在班里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与失。
大小事情,你都做得十分出色,我们应该向你学习啊。
但是,现在,你反而被这些人骂得丢了自尊,丢了面子,你讲,你干得冤不冤,累不累啊啊
班长甲:(哭得更伤心了)班干丙:你都说了些什么东西呀
班干乙:真是的,越帮越忙了。
(安慰甲)班干丁:好好好,我不说了,我不说了。
班干乙:你们这些同学,再这样闹下去,我们班可怎么得了啊
天啊
班干丙:不怕,让我来。
(举起手)我看你们这群无赖,我收拾不了你们,我不姓蒙。
班干丁:(看到这种情况,忙了)哎哎,我说副班长啊,是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了就了了。
班干丙:这事不能这么了,他们不承认错误,我非揍了他们不可
班干丁:哎哟,还是这个脾气没改。
班干丙:(抓住D,连四人一起)你们说,今天你们是怎么回事
不说清楚,我跟你们没完
(ABCD)(沉默)班干丁:哎哎,是这么回事。
刚才他们是一时糊涂,本来不想这样,后来就那样了,以后绝不那样了。
啊(对ABCD)OK
(ABCD仰头、不答)班干丁:(对丙)(笑脸)他们说,是、是,他们绝不那样了。
班干乙:到底哪样啊
班干丙:(圆睁双眼)不行。
(丁在跟ABCD窃窃私语):你们就答应一声,好不好
要不今晚我请客,第二食堂有请。
ABCD :(高兴)今晚有口福咯。
班干丙:(看看丁)好啊,丁阳阳,想不到你作为班干,竟然吃里扒外,看我不收拾你。
我打你。
(追丁满舞台跑)我打死你
班干丁:(边跑边说)没有啊,救命啊,副班长打人啦……班干乙:哎呀,你们为什么也闹起来了
班长甲:(突然站起来)(擦掉眼泪)(平静而又威严地)你们在干什么呢
冷静点好不好
班干丁:班长,你看看,副班长打我。
班长甲:宁宁,冷静点,我知道你的心里焦急,但不能这么急躁的,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的.班干丙:是啊,讲是这样,但见到他们不遵守纪律,我怎么能平静下来
我控制不住啊!班干乙:是啊,这个班干也太难当了.班干丁:我提个好建议,我们一起不干了,集体辞职,好不好!班干甲:(严厉)丁阳阳,在这个时候,你怎么能说出这样没有骨气的话,我们班主任不在家。
你这样做,你认为对吗?班干丁:不对!(带领大家走到前台来)班干甲:这就对了嘛,如果我们现在放弃了管理,班里将无法控制,那就是最大的挫败和失败。
我们政治课里是怎么说的,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还记得吗
同学们
班干乙,丙,丁:(大声)记得班干甲:好,立正
面对挫折,应该:one two beging
班干乙,丙,丁:(一起)①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地面对挫折。
②要培养高尚的志趣。
③要白折不挠,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和创新。
班干甲:好了,好了,大家学得不错,但一定要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啊。
班干乙.丙.丁:(大声)是!班干甲:我们老班也告诉过我们,当班干确实是比较辛苦的,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当班干的另一面,其实,班干也是一种机会、得到锻炼,它能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知道吗
班干乙.丙.丁:是
班干甲:老师还说过什么.班干乙:他说,人生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我们要选择善于奋斗的人生,不选择庸庸碌碌的生活。
班干丙:他说,在奋斗中难免有挫折,在奋斗和管理中,承受的痛苦,那也是人生中一段美丽的痛苦。
(做表情)班干丁:他说:在困难面前,我们要选择坚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尝试克服,不要在挫折面前伤心和哭泣。
(做表情)班干甲:说得太好了,大家知道吗
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在学生时代,都是当过班干的,所以,我们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就一定要付出。
现在我要求,我们每人找一个同学,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好吗
班干乙.丙.丁:好
(分别做工作,说话很小声)(被做工作的同学都点头)班干甲:(做A的工作)璐璐同学,请你理解我们班的纪律,支持我们的工作,好吗
如果在什么地我们做不对,请你指出来,我们好改正错误,你说是吗
学生A:(点头)好的,我知道我错了班干甲:太谢谢你了,(与A握手,然后面向大家)大家猜猜看.我带来了什么
(大家围了过来,一起说)是什么呢
班干甲:是……我们老班在南宁开会时发给我们的传真.我念念给大家听.(大家围过来看)班干甲:\亲爱的同学们,我现在正在这里参加中学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在南宁参观几所中学先进的班级管理以后.我感慨万分.人家做得比我们好啊.我一定把这一套经验学回去.肯定让我们班、我们学校的班级管理上一个大台阶。
\\同学们,我在这里不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
班级的管理中,就只能依靠大家了,你们一定要支持班长的工作.她是一位,一位……还是让你来念吧
(交给乙)班干乙:班长是一位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班干。
她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我们班好。
但每人都有不是之处,希望大家好好的帮助她.好吗
(大家):好
班干乙:还有一件事情,也许大家不清楚,我们班的班长,还有几天,她就要离开了我们班,随她父母到另一所城市读书了……(放下稿子)啊,班长……班干丙:为什么
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啊,要到哪里去啊
班干丁:你真的,要走
My gool。
不能……不能啊
班长甲:(脸带哭腔)是的,同学们,我要随我的父母到广州去了,可是我还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完……(放音乐《一路顺风》)班长甲:(走到A、B面前)路潞同学,我知道你的身体一直不好,听你母亲说,经常犯胃病,你一定注意啊。
过去,我对你们太凶了,原谅我,好吗
A、B: 我们不恨你的,班长,留下来吧
班长甲:谢谢了。
(走到CDE面前)我知道,你们其实也不是坏同学,由于我对你们帮助不够,请大家以后多配合班干们工作,把我们班的纪律做好,行吗
CDE: 放心吧。
班长,我们一定听话的。
班长甲:那就太谢谢你们了。
班长甲:(走到 丁 面前)我知道你当班干很为难,但是,我告诉你,应该坚持原则,就一定坚持,好吗
班干丁:(郑重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一定改正的。
班长甲:(到乙、丙面前,与他们长时间拥抱。
)我爸妈就在外面等我了,(哭)我要走了。
班干乙、丙:班长,我们会想你的。
班干乙、丙、丁、ABCDE:保重,班长,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棒的班长。
(乙、丙、丁。
ABCDE,一起送班长。
)--再见-
戏曲的语言艺术
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特点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剧塑造舞台形象,是通过剧中人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语言。
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
戏曲塑造人物形象有多种手段,但最重要的手段莫过于曲词,凡抒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叙述重要的情节,渲染环境中的气氛,都离不开曲词的运用。
抓住了曲词,才算抓住了这种艺术体裁的精髓。
想象、夸张和,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
前者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后者则继承了我国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
著名曲艺评论家对唱词的要求一是“贵浅显”,要做到“意深词浅,全无一毫书本气”。
正是从这种要求出发,批评了文人一致看好的,指出中的唱词,过分文雅,艰深曲折,脱离舞台。
但戏曲唱词是韵文,具有文雅的语体风格,而文雅的语体又必然要使用典故与借用“成语”。
因此,曲文的“浅显”并不排斥使用“成语”、“旧事”。
二是要符合。
三是要有“机趣”。
对戏曲中的道白,强调宾白对展示剧情与性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宾白要求“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简”、“意取尖新”。
在戏曲语言上,主张本色,力诋明初邵灿等人作品中骈四骊六,绮绣满眼的头巾气。
他认为“曲以模写物情,体贴人理,所取委曲宛转,以代说词”,认为“文词之病,每苦太文”。
同时指出“本色之弊,易流俚腐”,认为“于本色一家,亦惟是奉常(汤显祖)一人──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这种才情正是体现在戏曲那高度诗化的语言当中,表现为三种独特的美:(一)、意美,就是准确生动而形象地表现性格,还可延伸为意态美或意境之美,“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以为例,关汉卿杂剧的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使用方言、俗语、谚语、成语,重叙事说理,直截了当慷慨激昂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课文中的曲词更是直抒胸臆,高亢激昂,酣畅淋漓的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充分体现了古代戏曲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曲白相生,自然流畅,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服务,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人.激荡如潮。
慷慨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浯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人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京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
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
关汉卿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