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目送里的优美句子赏析

《目送》中的句子摘抄和赏析有哪些

(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道。

这官道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赏析示例: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关注生活在湘西地区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句式简短,语言平实,语调平和舒缓,娓娓道来,给读者一种轻松、愉悦之感。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赏析:在平和的叙述语调之中饱含着作者对翠翠由衷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黑黑的皮肤,光光的眼睛如水晶,天真活泼如小兽,善良淳朴如黄麂,从从容容无心机。

作者运用了多个比喻句、排比句将翠翠淳朴可爱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我们还可以发现作者很巧妙地将现代白话与古代语言结合起来,如“故”“皆”“举步入深山”等词语的运用得体,句式虽不整齐,但节奏感较强,有一种流动着的韵律感。

(1)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①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河里的大鲤鱼吃去了。

”赏析示例:这段对话很有情趣,可以看到翠翠对祖父没有兑现自己诺言的嗔怪,也发泄了自己内心因跟傩送的争吵带来的不快。

翠翠的答语有很浓厚的小孩子气,写出了她的单纯可爱。

②祖父说:“顺顺一家人真好,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这是翠翠和爷爷在看龙船趁夜色回家时的对话,爷爷在称赞大老,希望翠翠能够对大老有好感,但是爷爷并没有明白翠翠的心思,她却在想二老,言语中透露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

③(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爷爷的喋喋不休令翠翠心里很烦,烦的是爷爷不理解自己的心思;她的话语里包含着对大老的排斥,对傩送的暗恋。

(2)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写人物心理情感。

例①: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牛羊,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牵靠到近家的岸边。

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这段文字出现在小说的开始,翠翠正值豆蔻年华,对新娘子特别好奇,感觉特别新鲜,由此引发了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句中叠词的运用使语调舒缓有致,增强了抒情性。

小说中第6节也写到了新娘子过河,这次看到的情形在翠翠的心里引起了更大的波澜,她要爷爷给她吹“娘送女”的曲子,翠翠对爱情的向往更深了。

例②: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

但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蹲在屋门边,就装着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

――本段选自小说的第十一节头。

顺顺派人到碧溪�认亲戚来了,翠翠此时的内心是多么的慌乱

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羞涩与慌乱之情,只好假装去赶菜地的鸡,向白塔跑去。

例③:翠翠第二天第二次在白塔下菜园里,被祖父询问到自己主张时,仍然心儿憧憧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掏葱。

――这个细节描写很传神,写出了翠翠内心里仍然没有决定时的矛盾心理,但是读者知道她的心里是爱着傩送的。

(3)以景和物来侧面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子①: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他们在水中从从容容的流走,自己俨然从容了许多。

教师赏析:本段写到了翠翠将空豆荚抛入河中,看豆荚从从容容地流走,作者以这个情景来暗示出翠翠对大老的不满意,让自己别把大老提亲的事情放在心上,自己的心里也轻松多了。

例②: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点儿力量。

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野性的生气。

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皆习习作声。

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宏大。

两山深翠逼入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鸣叫。

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这段文字选自小说的第11节后几段,作者主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翠翠的复杂心理。

句中写到日头火辣辣的,令人烦躁;杨柳树、菜蔬的繁荣滋茂且带有野性,蚱蜢飞,新蝉叫,黄鸟与竹雀鸣,嘈杂、热闹的环境实际上是翠翠复杂与矛盾心理的暗示,含蓄地写出了翠翠面对来自大老和二老以及王团总几个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出的复杂的心理;她很烦闷,但又不知所措。

例③:天夜了,有一匹大的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多远

”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光明追去。

――表面上写的是萤火虫,其实是翠翠内心想法的外化,心里想离开爷爷飞到远处去,但又不能飞走,或者也飞不了多远,正如这萤火虫一样,这正是她的苦闷之处。

这样写除了具有含蓄美外,还给人一种心驰神往的美感,增加了小说语言的抒情性。

(4)以双关语来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到了身边时狗身上已全是水,把水抖着且跳跃不已,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双关语的运用,一是嘲笑傩送因得意忘形而落水的狼狈样,二是表达了对傩送要碾坊不要她的嗔怪(尽管是误解),三是表现翠翠对傩送暗恋。

教师小结:平实、简明的语言,多种技巧的运用,体现含蓄美。

3、《边城》语言中还有很多独特的现象,同学们试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加以体会。

(1)运用了很多方言俗语。

学生加以评述。

示例:翠翠骂傩送的话:“悖时砍脑壳的

”――这句土语里包含着翠翠对来自傩送的带有欺侮性话语的反抗,也表现了翠翠的单纯可爱。

学生搜集整理及评述:①老船夫称赞傩送:“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

”②吊脚楼上的闲言碎语:“牛肉炒韭菜,只看个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

”③老船夫担心着翠翠的婚事:“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鹊儿得有个窠。

”④傩送与天保求取爱情的方式:“车有车路,马有马路。

”⑤茶峒人的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⑥老船夫的话:“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

”⑦翠翠话中引用的:“风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不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教师小结:这些方言俗语凸显了小说浓厚的地方特色,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2)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喻和象征之物。

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①作者常用“星子”“落日”“流星”象征死亡;以“白塔”来象征湘西人正直、诚实、善良与淳朴的品德。

学生找出这几段文字,加以评述。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一层薄雾。

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法,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呢

”●他(老船夫)有时便躺到门外岩石上,对着星子想他的心事。

他以为死是应当快到了的,正因为翠翠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真正老了。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的喊了一声。

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

――这几段文字分别来自小说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爷爷死了,流星落了,应了翠翠的想法。

这样的设置一是反映了湘西人迷信的思想,二是增加了小说抒情的意味。

●老船夫在雷雨之夜死去,白塔也在那个风雨之夜坍塌。

作者说白塔“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塔圮坍了,不重新作一个自然不成”。

为了建白塔,城中营管、税局以及各商号平民百姓,还有个大寨子的人都出了钱。

可见白塔在湘西人心中是多么神圣啊

难道不是湘西美好人性与淳朴民风的象征吗

②作者在叙述中爱用动物、植物来做比喻(学生整理)。

●傩送兄弟的结实――小公牛。

●翠翠的胆小、警惕――黄麂子。

●赞美傩送的漂亮――豹子、锦鸡。

●老船夫――老鸦、楠木。

●傩送在外地碰到的唱山歌野性十足的女人――狼。

●为翠翠唱山歌的傩送――山中的竹雀。

●一个女人的归宿――窠儿、码头。

●飞动的萤火虫――想离开爷爷的翠翠。

●黄葵花、虎耳草、歌唱的黄鸟――爱情的象征。

教师小结:这些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增强了小说语言形象性与生动性,也体现了地方特色。

《目送》中的经典句子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

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3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4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著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

乡里,已无故人。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候,怎么收拾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以更寒冷。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妈妈是那个搭了“”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是个王子,后半生是个乞丐,但是乞丐像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其实一直同时存在,只是当下不知道而已。

我里过一场草地的婚礼。

白色的帐篷一簇一簇搭在绿色的草坪上,海风习习,明月当空,凤凰木的细叶在夜空里飘落,像落花微微。

几百个宾客坐在月光里,乐队正吹着欢娱的小喇叭。

一盏小灯下,竖着一张照片——新郎和新娘相拥而立的小照片。

好静。

目送 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时过境迁 烟尘朦胧 渐行渐远 错错落落 推推挤挤 相濡以沫怒目相视 迟疑徘徊 平平常常 繁花似锦 怅然不已 漫无目的好句:1、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2、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4、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5、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6、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7、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8、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9、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10、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

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11、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12、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泪”呢?13、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

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

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

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14、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

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15、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7、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18、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9、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20、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21、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22、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23、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24、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25、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26、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27、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28、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29、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好词好句30、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31、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32、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参考资料:网络来源

摘抄简短现代诗进行赏析

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

具体讲解如下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翻译家。

因其著名诗作《雨卷》而有雨巷诗人之称,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早期诗作凄婉朦胧,后期诗作则趋于写实、明朗,主要作品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集。

雨巷①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i匹)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①《雨巷》一诗约写于1927年夏,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

关于《雨巷》对当时诗坛及戴望舒本人的影响,戴望舒的挚友杜衡的下面一段话可供参考: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忘记的。

《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圣陶先生代理编辑《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

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圣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荐,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

(《望舒草·序》) ?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雨巷》一诗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

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诗中接着写道: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

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吟咏丁香的名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纱》词);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

《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

??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

在诗中,她也象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诗中所写的雨巷里,本来只有诗人一个人独行;自丁香姑娘出现后,就有两个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纸伞都与诗人一样。

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现在有两个各自孤独的青年男女在活动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这是我们想知道的,(我们可以推想,这)也正是诗人当时所想知道的。

诗中接着写道: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我们可以想见诗人这时的心跳),可是,她却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

(我们在心底里叫:为什么只是这样啊

!)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

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里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

但因为某些(说不清楚的)原因,她却不得不与诗人失之交臂

俗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

这两位心灵相通(甚至连表情和步态都那么一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后,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

眼睁睁地看着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缘就这样失之交臂,(我们可以想见,)诗人是何等的痛心

在恋恋不舍而又深感无奈的情绪状态中,诗人目送着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等到走过一道颓圮的篱墙——这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想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丁香姑娘终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

但这时的诗人还是处在魂不守舍的状态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还是在感受着 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芳香,并为这种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

但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

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诗人在独自彷徨: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放了一遍。

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飘过。

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在讲解了《雨巷》一诗的大致内容后,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一、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完美结合。

我们看到:这首诗表面上所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的事以及这件事在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所引起的震动。

我们可以相信:诗中所写的事件是以诗人生活中的类似的现实事件为基础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写的事物是另有象征之意的。

其中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

而雨巷除了可以看作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则又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次的象征)。

至于雨巷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的故事,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事件的再现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

而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除了可以看作诗人对于爱情失败的咏叹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理想破灭的悲悼。

在理解了全诗的象征意义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首诗的意义其实要比字面意义丰富地多。

这种字面意义之外另有一层与字面意义具有暗喻关系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这首诗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是由诗人所采用的象征手法所造成的。

所谓象征(也即暗喻),即表面上只写喻体(被喻的本体不出现),暗中却又通过喻体指向本体。

由于在象征中本体不出现,因而,接受者对于喻体暗中所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可以同时有多种理解的,这就造成了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

与科学和理论活动(追求语义的精确性和单义性)不同,在诗歌创作和欣赏活动中,人们往往追求意义的丰富、多样乃至含糊、隐秘,象征手法的运用正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

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诗派(尤其是魏尔伦)的影响(戴曾翻译过魏尔伦的诗),对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赞赏不已,这首诗就是他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汉语白话新诗的一个成功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戴望舒所采用的全面的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方法【说明:全面的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不仅包括狭义的象征手法,还包括新颖奇特的象征意象的创造、通感的运用(各种感觉之间的借代和超常组合)、色彩的描绘和布置、音乐性的创造等】虽然可以说主要是从法国引进的(狭义的象征手法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较广泛的运用),但他所用的象征形象或意象(喻体)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乃至中国江南式的。

因为:诗中用来形容姑娘的丁香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个象征形象;诗中的(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则是中国江南城市所具有的典型风貌;出现在江南城市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是一个具有中国江南特色的女性形象。

诗歌内容上的彻底的中国化和表现手法上的全面的西方化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首诗的一般中国读者也能较为轻松地读懂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而不像面对某些食洋不化的现代派诗歌那样感到不知所云。

由此,我们可以说,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诗歌意象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二、音乐手段的成功运用和诗歌音乐美的成功创造。

? 《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

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

词句的复沓,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起结复见的做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重复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复沓;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节中的远了,远了;第六节中的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变奏性的复沓);这种词句的复沓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

韵脚的有规律的反复: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但总体上又是有规律地重复的。

该诗采用的是一韵到底的做法(押ang韵),在每节相隔不远的行的末尾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到三次;有些同样的字词还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

这种韵脚的反复使用,使韵脚这个音响(ang)在人们的听觉中被反复感受,由此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我们读这首诗,在听觉上的感觉就象是在听一首轻柔舒缓的沉思型的小夜曲,那饱含着寂寞、痛苦的感情而又让人感到甜美的旋律在我们的心头反复回响着。

关于这首诗的音乐美,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这话也许有点过誉,但这首诗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却不能不说是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教材上的【阅读提示】? 《雨巷》写于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

诗人以象征之笔,通过对黑暗现实(雨巷)中希望与理想(女郎)的找寻和与她的失之交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失望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

? 全诗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重意象,重意境的长处和西方现代诗歌重象征、重暗示的功能,以悠长、舒缓的节奏,表达了滞重、愁苦的诗情,体现了作者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的诗歌创作理想,从而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叶圣陶语)。

超短篇现代诗十首,越短越好

1.断章在桥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饰了你的窗子, 饰了别人的梦。

2.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3.为什么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麽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麽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4.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5.雨中的了悟如果雨之后还要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6.远方 远方有多远

请你,请你告诉我, 到天涯海角, 算不算远

问一问你的心, 只要它答应, 没有地方, 是到不了的那么远。

7.小巷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8.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9.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10.信件睡觉前,总会把那条短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试图从中找出,被锁在里边的秘密。

也许你早已告诉我,离去只为更好的相聚。

可能是我太过愚笨

11.梦里梦里,灵魂回到最快乐的年代。

那残存的画面,告诉我们怎样把快乐剪辑下来,在未来看现在望采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边地的严寒,是从哪两个角度着笔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审美赏析_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判官是其前任,诗人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全诗如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卷地”四字,先写胡地的风大。

“白草”,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它是西北地区是的一种草名,经霜草脆,故能断折。

“白草折”中,一个“折”字,不但表明了这里的风大,而且自然过渡到下句。

然而,在八月秋高之时,而胡地却已满天飞雪。

诗句中一个“即”字,不但表明从南方来胡地,看到这样的自然环境而感到惊奇,而且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这里的自然环境的恶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紧承上句写雪。

但诗人改变了一个角度,采用了另一种方式来描写其雪之大。

“忽如”不仅写出了胡地天气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更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在这一联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风”使梨花遍地盛开来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

“千树万树梨花开”喻指遍地都是雪花。

这里很形象地描绘了胡地雪天的整体形象。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把胡天八月飞雪就更具体化,同时也给人以审美感受。

以上是写帐外的景象,接着从帐外转入到帐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那片片雪花飘飘进帐内,沾在幕帏上,雪化后浸湿了军帐;这样的天气,即使穿着“狐裘”却是“不暖”的,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由于纷纷白雪侵入室内,就是身体强健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就是都护穿的铁衣也很难挡住严寒。

这里写出了军帐中的寒冷。

诗人没有抽象的说明,而是形象地再现,不但表现出胡地自然条件的恶劣,而且更表现出戍守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再接着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宽阔无际的沙海,冰雪遍地;天气阴沉,乌云密布,这给人总是一种忧愁的感觉。

诗人由地而天,“百丈”、“万里”从数量上予以夸张,不但描绘出宽阔无涯的塞外景象,而且也表现出胡地的雪后的景观。

这一描写不但开阔了诗歌的境界,也为“武判官归京”时设定了一个十分典型环境——环境的恶劣,旅途的艰辛。

面对这样的环境,作为朋友的诗人,这一切也只好融化在一个“愁”字中。

写完了自然环境,诗人再把视线转到军帐置酒饯别的情景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上句“胡琴琵琶与羌笛”,诗人有意识地并列三种乐器。

在这里,并没有写音乐曲目,但通过“列锦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胡地的乐器,很好地表现出地方色彩,而且三种乐器同时出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使读者感受到那种繁弦和谐的场面,从而营造出了饯行的氛围。

在这里,诗人以不写代写,着墨不多,但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

下面视角又转入帐外。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客送出了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然而,尽管风刮得挺猛,可是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原来红旗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里通过“红旗冻不翻”这一生动而有些反常的细节描写出天气奇寒。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如“雪”(白)和“红旗”(红)形成点与面的关系,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中,出现了耀眼的红色,这更好地突出了整个境地的洁白,给人以更加寒冷的感受,也以此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感。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在此分手后;武判官离开时,大雪封住了高高的山路。

诗人担心武判官怎么走。

当然,这一担心,更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真情。

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描写了边塞的雪大,胡地环境的艰难,从而表现了戍守边地的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路转峰回,友人武判官已经走远了,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

这里,茫茫一片白雪,留下了一条长长的马蹄印,由面到线,由大到小,由近而远,形成一种十分空旷的空间,这不但使诗歌在一种寂静的空旷中结尾,以景结情,照应开始,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

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情景交融全诗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胡地风雪之大,寒冷袭人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戍守胡地的将士们的生活的艰辛,也为表现武判官归京而设置了环境。

在诗歌中,极力描写环境的恶劣,同时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合其中,不但表现了对将士们的爱国精神的赞扬,而且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可以说,诗情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想象丰富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把大笔挥酒与细节描写结合起来,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结合起来,这样,不但从大的方面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从小的方面刻画了环境的恶劣。

又如,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

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真实的描写,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浪漫奇妙的想象。

这样,不但再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也表现出诗人乐观主义精神。

再次,节奏鲜明这首诗歌由于主观因素明显,而韵脚的变化也是清楚地。

也就是说,诗人运用了换韵的方式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的方式,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在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跟着变换。

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开篇入声起音,显得很陡促,押“e”韵,并与风狂雪急的景象相配合。

接着下面出现了音韵舒缓、轻柔,押“a”韵,与“春暖花开”的美景和谐。

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

到了最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押“u”韵,音韵又渐入徐缓,与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的景象相和谐,人去雪地空,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目送里的优美句子赏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