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欣赏的名人名言及典型事例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
——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易经》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 7、民齐者强。
——荀况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宣 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法国谚语 1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伊索 11、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12、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 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 洛夫斯基 14、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谚语 1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三国.孙 权 16、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邓中夏 17、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 起,几乎是万能的。
——美.韦伯斯特 18、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英.莎士比亚 19、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 的团结。
——英.欧文 20、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许多事业。
——德.叔本华 21、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德.歌德
劝学的格言名句或勤奋苦读的典型实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引自《报任安书》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张衡 引自《东京赋》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淮南子·主术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战国时秦国大臣、政治家)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引自《病起书怀》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岳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是极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等于零的
真正进步的人,绝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邹韬奋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
——吴玉章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求知的典型事例和名言 急
古希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不要弄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