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孔子说过的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到底有多高
大家道,孔子是个巨人。
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
”“长人”就是高个子的意思,今天南方不少汉语方言中,人的个子依然是论长短,而不是北方话的论高矮。
不难想象,“长人”孔子,其生前站在人堆里的情形一定是:鹤立鸡群。
那么,孔子到底有多高呢
具体地说,《史记》所说的“九尺六寸”换算成今天的尺码,应该是多少呢
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是一米七几,有人说是一米八几,有人说是一米九几,有人说是两米多,莫衷一是。
这些不同的数字,来自不同的换算凭据。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一直是在变化着的,每个时代都不尽相同。
现在要想知道古代某个时期尺寸的准确长度,只有通过测量那个时代所使用的尺子。
这类尺子不可能一直沿用,保存在人间,通常都是出土文物。
计算孔子的真正身高,需要先解决下述两个问题:一、《史记》记载的“九尺六寸”,到底是孔子生活的时代(春秋)、国家(鲁国)的尺寸,还是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时期的尺寸
二、今天得有相应时期的古尺,以供测量。
古人著书,行文有时候沿用前朝文献、传说,有时候另用新名,很难定夺。
《史记》所说的“九尺六寸”,西周、春秋(鲁国)、汉初古尺,都有可能。
今天我们可以找到西周、战国和西汉各个时期的尺子,它们的实际尺寸都有所不同。
因而,按照它们计算出来的孔子身高也不完全一样。
大致情形如下: 河南安阳殷虚出土的周朝骨尺合今天21.92厘米,按照这个尺寸,孔子的身高是2.1米强; 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战国铜尺合现在23.1厘米,按照这个尺寸,孔子的身高接近2.2米; 安徽寿县楚墓出土的战国铜尺合现在22.5厘米,按照这个尺寸,孔子的身高是2.16米; 1968年到1985年出土的西汉时代的木尺、铁尺、铜尺、竹尺和骨尺共七种,最短为23厘米,最长的不超过23.6厘米,按照这些尺子,孔子的身高在2.2米至2.26强之间。
不论根据哪一种尺子,孔子的身高都在两米以上(我曾经在《恍如昨日》一书中推算孔子身高为1.88米,看来是不准确的)。
古代人类的身材普遍较矮小,普通人多在一米六以下。
孔子生前,其身高之引人注目,不难想象。
其实,就是在人类身高平均数已经大大增加的今天,孔子的身高也是远远超过常人的。
若在今天,孔子很可能会被人们称作“巨人”。
自古伟人多小个子,大个子通常“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能从事一些需要身高的体力工作,如打篮球。
孔子的身高说明,高个子的头脑也可以是不简单的,也可以成为伟人。
天下的高个子们,你们不必太自卑,不要气馁
孔子说的那句话最经典
孔子曰:打架用砖乎! 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 孔子曰:打架用砖乎,照脸乎,不宜乱乎,既然乎,岂可一人独乎,有朋一齐乎,不亦乐乎,乎不着再乎 ,乎着往死里乎,乎死拉倒也
等等……人们心中的孔子名言才是经典。
呵呵,言归正传,以下是我认为经典的,因为这体现了活灵活现的孔子形象,摘自百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
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
”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
看
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孔子说过哪些经典的话?
孔子名言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