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有关思乡之痛的诗句

有关思乡之情的古诗

静夜思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诗经?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烛,烝断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嬴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种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

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叨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悲愤歌 东汉 刘细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忧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悲愤诗》蔡琰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十五从军征 唐 贺知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七哀.其二 王粲 汉魏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人日思归 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渭水思秦川》 岑参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杂诗》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登逍遥楼》宋之问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渭上思归》孟郊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

家在吴楚乡,泪寄柀δ喜ā?br>吐蕃别馆月夜 吕温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

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宿云梦馆 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赠吴之山》王间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客中夜生》袁凯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江行 金城十年足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别老母 黄景仁搴帏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陈子昂《感遇其三》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高适《蓟门五首》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别离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受降城闻笛》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高适《别韦参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戎昱《长安秋夕》秋中帝里经旬雨,晴后蝉声更不闻。

牢落闲庭新病起,故乡南去雁成群。

孟郊《秋夜长安病后作》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下忆舍弟》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

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

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

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

杜甫《春江夕望》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白居易《江楼闻砧》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柳宗元《零陵早春》旅情偏在夜,乡思岂惟秋

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

刘禹锡《南中书来》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故乡。

韩愈《宿龙宫滩》朝结故乡念,暮作空堂寝。

梦别泪亦流,啼痕暗横枕。

元稹《遣病十首》其十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 白居易《答春》“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柳宗元《闻黄鹂》“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

殷情望归路,无雨即登山。

”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殷勤最高顶,闲却望乡来。

”刘禹锡《题标隐寺》“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沈约《临高台》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

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

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

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

卢纶《春江夕望》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汉〕乐府诗《悲歌》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戴叔伦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渡桑乾》〔唐〕刘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唐〕张籍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归家》〔唐〕杜牧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乡思》[宋]李觏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洲》[宋]柳永静夜思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遮幕》[宋]周邦彦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以月光为话题的作文

1.月光与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月光,总是怀着一种留恋钟爱的特殊情怀。

在他们的诗词里,月是相思,是感叹,是别愁,是历史兴衰的见证。

月光,在黑暗的夜空中洒落,冷而清,淡雅如茶。

而亘古不变的月光,它见证过多少人的悲欢离合,慨叹过多少历史兴衰,而它,又引起了多少游子心中深藏的感伤与相思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漂泊在外的人,在寂静清冷的夜晚,最不忍看到的,就是那轮弯而残缺的月啊。

那轮明月,不经意间,便触动了他们的灵魂。

漂泊在外的灵魂,可以辗转江湖,可以借酒消愁,可以颠沛流离,但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思乡之痛啊

这才有了李白的《静夜思》。

那个傲世的天才,他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写“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尽显豪迈与不驯,但在月明如水的夜里,他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用笔轻柔,平白的字句中流露的点点滴滴,尽显思乡之痛。

那轮幽静安然的明月,你可曾看到过李白的眼泪啊

苏轼笔下的月是变化的,变化中透着美丽与哀伤。

在《水调歌头》中他欲乘风飞舞,对酒当歌,他举杯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而当他明白“高处不胜寒”的悲凉时,又寄情于月光,他怀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冀,希望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和相知相伴的人共享一轮明月。

可是世事无常,苏轼的爱妻先他而去,多年之后,他仍不能相忘那个深情而理解他的女人,《江城子》中的月,凄凉,冷僻。

“明月夜,短松冈”,有多少人能了解他“年年肠断处”的悲凉呢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尽显英雄豪迈,而“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多少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啊。

《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清新的“春江花月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明月与海潮共舞,美得精妙,美得优雅。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一句描写的诗———“唯见江心秋月白”,“此时无声胜有声”,唯有明月知我心。

这一句更能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

而那晚的明月,是否也因美丽忧郁的琵琶女的遭遇而暗自伤神呢

月光,冷幽而永恒,而它的出现,似乎都带有淡淡的伤怀情愫。

而诗人们基于月光所诠释的这一种迷离寂寞的意境,创造出不同的月,写出不同的月的神韵。

月光,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悠远豪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冰冷清幽,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皎洁恬静,是“更深月色半人家”中的安静沉默……是不同意境中的不同心情,是诗人在不同心境中的不同感悟。

月光是美丽的,它的美丽流淌在诗人的诗句中。

装在心里,可以慢慢回味,细细体会。

月光就像一杯美酒佳酿,酿的时间越长,越是香醇可口,令人迷醉。

月光,因美丽而富有诗情;因为诗情,在千百年来更加皎洁如玉。

月光,诗人心里一曲永恒的绝唱;我们心中的一首美丽忧伤的诗。

2.月光 天暗了下来,皎洁的月光也挂在了天空中,忙碌了一天的我,也准备进入梦乡. 我照旧躺在了冰冷的小床上,没有任何能帮我取暖的东西,陪着我的,唯独只有从窗户外射进来的月光,它,日日夜夜的陪着我,守护着我,然而有了它,我从部曾寂寞. 今夜是月光太强的缘故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回想起今天不愉快的事情.满脑的思绪让我不由自主地走到了窗前看着那月亮发出皎洁的月光,为什么明明不是我的错而要强加在我的身上呢?是因为贫与富的关系吗?我的心情糟透了,我想现在只有月亮明白我的心把!它,默默奉献,没有它,到了晚上,这个世界将一片漆黑,陷入黑暗之中,我的伙伴月光,它是大公无私的,不会因为贫与富之分,而只为富人奉献,它是为全世界的每个人奉献的,不分贫与富. 站在窗前的我,试图忘掉今天一切的不愉快,一阵凉爽的风吹了进来,我感到无比凉爽,从心里凉到心头,借着月光,我将淡忘一切,慢慢淡忘它,哇,真舒服,我睁开双眼,又回到了床上,渐渐地,闭上了双眼,寂静极了,但窗外还传来青蛙的鸣叫,还有陪伴着我的月光. 月光,是皎洁的,在我心中,它就是我的伙伴,陪伴着我一生一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案3

《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用多种形式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2、从不同角度赏析,理解诗歌的美。

3、收集有关思乡的诗词。

4、深刻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统一的渴盼。

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统一的渴盼。

一、导入1、同学们,文学作品中,思乡是一个长久不衰、令人心动的主题,它集中表达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

“悲愤出诗人”,这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因为抑郁不平,发而为诗的思乡曲,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诗句吗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一首。

2、简介作者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幼时异地求学,不能常伴母亲身边;1949年到台湾,从此远离故土;婚后赴美读书,不能与妻子相守;1958年母亲去世,永失母爱…….3、背景介绍:《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

但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游子,都是身在台湾,心在大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如泣如诉、充满忧伤之情的《乡愁》。

二、熟悉课文,指导朗读1、诗歌欣赏最重要的就是朗读。

先听老师范读一遍。

请大家注意感情、节奏和重音,读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首诗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感情。

明确:诗人把不同时期的乡愁分别比喻成四、联想拓展

有关游子思乡的诗句

为你解答,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谢

(子规是古名,现在的名字是 杜鹃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

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

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

《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

”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以上均是思乡之情。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杜宇也叫望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

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

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

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

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四、感慨险峻、亡国之情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子规相传为失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现亡国之悲。

这里诗人已预感到亡国,内心悲痛惆怅万分,就借子规这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

总之,古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杜鹃在古诗词中的悲情意象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

杜鹃残忍,专横,既不营巢,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 把卵产在柳莺等鸟的巢中。

杜鹃破壳后,便把雏莺一个个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鸠占鹊巢。

《诗经•召南•鹊巢》有云:“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这鸠,就是杜鹃 。

杜鹃鸟,灰黑色的毛羽并不美,可是文人对它的礼遇和尊重,恐怕任何鸟也不及。

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

在《蜀志》中这样记截: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

杜鹃感人的渊源和“声声啼血”的哀鸣,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

杜鹃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一)古代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

这类作品最为多见。

宣城见杜鹃花•李 白(唐)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

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

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 ,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春 夕•崔涂(唐)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

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暮春之夕特定的情景,月下子规的啼鸣,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使诗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

碧磵驿晓思•温庭筠(唐)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写碧磵驿的眼前景物。

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

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

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

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

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子规夜啼达旦,诗人独宿山驿,在子规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

(二)古代诗人常借杜鹃表送别之意。

江上送客•白居易 (唐)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

远客何处归

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杜鹃声声鸣啭,哀怨、凄凉,似哭;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泪洒斑斑湘竹,如血。

鹃声似水,斑竹成泪,送别的凄苦表达的无以复加。

贺新郎•辛弃疾(宋)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鹈鴂、鹧鸪、杜鹃都是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都很悲切,辛词借鸟兴咏,以烘托赠别之意,气氛营造精妙到位。

通过鸟的叫声,上阙集女子离别之怨典,下阙则都用男子离别之典。

很好的表达了送弟赴北的悲凉和心中的隐恨。

(三)古人常借杜鹃以怀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句,写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

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起句与深切同情。

锦瑟•李商隐(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迷离,人以为悼亡为最多。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

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

这里写的是空灵虚幻的人魂化鸟。

诗人写梦迷,写冤禽,所要表达的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

(四)古人常借杜鹃以伤春。

惜春•杜牧(唐)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杜甫诗云:“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春夏之交,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促,催人急迫,催促年光。

极写春之凋零,人之无力。

但从“蝶”“蝉”来看,整首诗却写得伤而不沉。

三月三十夜闻杜宇•陆游(宋)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

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

”子规声声,血泪交零,很易引发有心人之感伤。

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最难珍惜,未及留连就已经青春过翼,红颜白发。

子规之叫声,声声催人老,身世之感,家国之痛,岂是“伤春”二字容纳的下。

(五)古人常用杜鹃抒写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踏莎行•秦观(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诗人有意识的将杜鹃的原有象征与黄昏的意象作有机的结合,独处“孤馆”,遭受“春寒”,耳之所听者,“鹃声”,目之所见者,“斜阳” ,使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感到寒冷。

本来“雾失楼台”,“桃源望断”就已使作者生愁,凄苦难耐,又怎忍受得了“孤馆”、“春寒”、“鹃声”、“斜阳”的交叉袭击呢

所以作者笔墨沧桑凄惋,被贬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滴而产生的不满之情由此可知,似不能简单地把这首词归结为一般的羁旅相思之作。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宋)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宋孝宗乾道八年初,陆游在南郑做王炎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

陆游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借物寓言”之作。

诗人从杜鹃夜啼而思归,联系诗人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可以联想到,诗人希望回到抗战前线,报效国家,但主和派当权,诗人于是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叹。

(六)古人常用杜鹃来喻人君或寄兴亡之事。

杜鹃行•杜甫(唐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跳枝窜叶树木中, 抢佯瞥捩雌随雄。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

穿皮啄朽觜欲秃, 苦饥始得食一虫。

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口干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 乃知变化不可穷。

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杜甫《杜鹃行》诗凡三篇,皆以杜鹃比当时之君,而以哺雏之鸟讥当时之臣不能奉其君,曾百鸟之不若也。

这後一篇,徒言杜鹃垂血上诉,不得其所,盖托兴明皇蒙尘之时。

帝王为何会幻化为杜鹃,而流落於民间

在传统文化中,一般总以百鸟之王——凤凰为帝王的象徵鸟类,当帝王化身为杜鹃时,实际上含有帝王流落民间的意涵。

既然贵为一国之尊的帝王会流落民间,则不难推测出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或冤屈,本诗表达的正是此意。

因此杜鹃意象常喻曾经战乱与亡国之思。

成都•胡曾 (唐)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杜宇,虽禅位退隐,国亡身死,却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似有不甘。

哀怨凄悲,动人肺腑的叫声,怎能不让时主警醒呢

因此杜鹃常作怀念故国旧国的主题,这也正是诗人咏史的目的。

(七)古人常用杜鹃寄寓征人未归之意。

杜鹃花•杨万里(宋)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

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暮春时节,杜鹃花开,杜鹃声起,声声不歇,啼血不止。

满眼满耳尽是思人之事。

诗人从对方切入,杜鹃泣血不停,征人滴泪不止,表达对征人的无限思念。

子规啼 •韦应物(唐)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在夏夜,“南山子规啼一声”格外凄清而悠远,其一细节是,征人未回,孀儿抱泣;其二细节是,诗人不归,辗转反侧。

杜鹃夜啼,既引人之思,似乎又是诗人自身的投影与写照。

从以上几点可见,或有冤屈、或是哀怨、或客居异地,或是伤春,或是谪居,都因为杜鹃啼至血流还不止,都寄托了诗人的伤感和哀怨,因而强化了杜鹃的悲情感人的意象。

所以中国几千年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其实杜鹃并不是真的“啼血”,而是杜鹃眼角下方靠近嘴部的地方各长了一小块类似血滴的红色斑点,所以才产生杜鹃啼血的说法。

而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如成彦雄写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当然,杜鹃除了作为悲情之物的象征外,在少量作品中还有其他的意义,或为勉励,或积极进取,因数量较少,只好另当别论了。

这里仅举两例。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互文见义,极有气势。

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士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

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送春》•王令(宋)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既然是唤东风,说明东风已去,应该是表达竭尽全力重新争取美好时光的意思。

用子规啼血,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有关思乡之痛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