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赏析
《老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为一格,独具特色,思想内容微妙难识,玄之又玄;表现形式也言简意长,韵味无穷。
从思想上来说,《老子》一书的作者是反文学的。
他认为“五色使人国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聋”;要言之就是“五色”、“五音”十分有害,甚而至于极端地说出“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这等话;断言“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把“信言”和“美言”对立起来。
但是通观《老子》全书,情况似乎与作者自已的断言很不一致。
《老子》全书八十一章,文字固然简朴质实;但章章语句齐整,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具有诗歌的风味,给哲理散文赋予文学的美感。
请看起首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 ——这不是深奥绝妙的哲理诗吗
这是哲理,也是诗;是哲理与诗的统一。
它的最大长处是使玄奥精微的哲理与便于耳传口授的文学手法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从事物相反相成的对比中进行逻辑构思,是《老子》的一个重要特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开头就讲美与恶、善与不善都是由比较而来的。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就有丑与美的对立。
都知道善是善,也就有恶与善的对立。
推而广之,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矛盾对立的关系。
“恒也”二字,结论性地强调这种矛盾对立的关系乃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文章进而把这条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为有为与无为,有教与无教也是矛盾对立的。
结论是无为则无不为,无教则无不教。
一切依从自然的发展,即使功成事就,也不以功德自居,而人们却自然会铭记他的功德。
条理清楚,主旨明确,不仅结构严密,而且通过一连串的具体事例,打开读者的心扉,启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对他所要说的道理先有感性认识,再循序渐进地提高到理性思维的阶段,最后被他“无为无不为”的结论所折服。
这就比只说抽象的道理或一般性的逻辑推理,给人的印象深刻得多。
贴切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也是《老子》的一个特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中“有无相生”一段,便是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事物都相反相成,从而论证“无为无不为”的主旨。
而《其安易持》中“合抱之本,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更用排比的形式运用形象性的比喻,说明事物的发展必然遵循着由小到大的客观规律。
这样贴切的比喻已成为千古名言,激励弱小者发奋图强,有志者奋斗不息。
其客观意义已超过老子的原意。
因为老子是悲观主义者,他害怕新生事物,要维护旧事物,并不主张图强奋斗。
他提出的“小国寡民”正是从他的无为哲学生发出来的政治主张。
“小国寡民”的政治 主张无疑是反历史的倒退。
但在这里,作者却能用形象传神之笔生动地描绘这个理想社会的蓝图。
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吃粗菜淡饭感到很香甜,穿粗布麻服感到很美好,住简陋茅屋感到很安适,简朴的生活过得很乐意。
国与国之间没有战争的侵扰,异国人民之间也没有商品交换,甚至不用舟车,不要文字。
既不用提高物质生活,也不必发展文化生活,人民无欲无知,浑浑噩噩,满足简朴的需求,而大家相安无事,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一幅多么安谧恬静的田园诗般的景色啊
虽然这样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他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安居乐业的图景,在政治上便具有反对剥削反对压迫的积极意义,给处于战乱时代的人民带来希望和安慰,并且对后代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对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进一步铺叙和渲染。
以诗为文,文约义丰,这是《老子》的又一特色。
《老子》一书是讲哲理的,但是毫无枯燥晦涩的感觉,给人以清新活泼的韵味。
一般地说,诗歌讲意境,讲辞藻。
《老子》一书的诗文风韵却并不在于追求新巧的立意,更不事雕琢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精练简朴的语言来表达意蕴深厚的思想感情。
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立意在于说明“无为而无不为”,但却从美与丑、善与不善的对比开始,然后接之以“有无相生”等一连串形象性的排偶短句,增强文章的气势。
而“恒也”二字犹如一锤定音,说明这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进而归纳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顺理成章了。
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突兀而起;又以“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两句作结,戛然而止,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如果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在立意上采用归纳法以达到文约义丰的话,那么《其安易持》与《小国寡民》二文则都是采用演绎法,开篇开门见山,提出主旨,也同样收到文约义丰的效果。
在语言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如“无为”,“无执”,“欲不欲”,“学不学”,“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等,在极其简练的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或深奥的道理,为读者留出驰骋想象的余地。
老子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但《老子》一书重视对客观现实规律的总结,以朴实的文学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赏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这篇短文言简意赅,说理透辟,见解深刻,是《孟子》散文艺术多样化的一个明证。
文章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中心命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告诫人们要勇于克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绝不能沉溺于安乐之中,否则就会遭到失败和灭亡。
首先,列举出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政治家,他们登上历史舞台、承担“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走过一段艰难困苦的人生途程。
坎坷的道路,险恶的环境,使他们的精神和身体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困难和挫折教训了他们,终于脱颖而出,有所作为,从而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这一段通过叙事,为生于忧患的论点,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根据。
接着在所举事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
孟子认为:上天将要把一项重大任务安排到某人身上时,一定先要磨练他的意志,锻炼他的筋骨,使他在生活实践中经受种种考验。
这样便可以使他心志震动、性情坚韧,才智不断得到增长,为承担“大任”创造条件。
然后又进一步指出: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犯了错误才会接受教训,加以改正;一个人身处逆境,屡屡碰壁,心意困苦,思虑阻塞,才能奋发上进,成就一番事业。
这段议论语言十分精练,间用排偶句式,一气贯注,有理有据,发人深思。
其中虽然反映了孟子的天命观,但其强调在艰苦环境中进行锻炼的重要性,对今天的读者仍然富有教益。
最后,又深入一层,从个人推及国家。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严格执行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贤士,外部没有敌人的袭扰侵凌,总是处于太平安乐的顺境,那么这个国家就常常容易灭亡。
这一多难可以兴邦的推论虽然着笔不多,却颇足使人心服。
结尾两句点明全篇题旨: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毁亡。
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因祸得福,立于不败之地。
孟子在本文中表述的观点,包含着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曾被后代一些有识之士所继承。
例如唐柳宗元在《敌戒》中曾说,“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宋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也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些看法,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孟子思想的影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仅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谁有 孔子或孟子名言的赏析及议论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孔子名言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析: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解析;《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
《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 : “罔”,迷惘。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4、敏于事而慎于言解析: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5、学而时习之解析: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孟子》中经典名言名句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 《孟子·离娄上》 作者: 守时间的闹钟 2005-10-12 04:39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原创]《孟子》名言名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 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 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 仁者无敌。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 养心莫善于寡欲。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
孟子的名言和寓意
1、君子以仁存心,以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
爱人者人恒,敬人者人恒。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的名言名句有什么,多谢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