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人教版中学课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文心雕龙,十句名言
逍遥以针劳笑以药倦。
南朝·梁·《文心雕龙·》。
针劳:诊治劳累。
药倦:医倦。
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
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
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
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缀文者:指作者。
观文者:指读者。
披文:阅读、分析文章。
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
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
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
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操:掌握。
声:指音乐。
器:指武器。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
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著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
《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
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
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
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
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章:章节。
易:变换。
代:取代。
这两句大意是: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
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
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付出的劳动地重写一篇文章还多。
可引用用以反映修改文章的艰苦。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络裁》。
权衡:衡量。
掼益:减少增加。
斟酌:考虑。
芟(shān山):腿除。
弛、:解除。
这几句大意是: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
~几句告诉戎们: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务使文字精练,中心突出,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值得记取。
粗率的急就之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文心雕龙好句摘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敷:铺陈,排列。
殊:不同。
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古人写文章讲究熔炼剪裁,即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同时,又讲究铺张扬厉,即表情达意务求淋漓尽致。
因此好文章有时泼墨如云,有时惜墨如金.可见“删”和“敷”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
什么时候该简,什么时候该繁,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面定。
这两句可供论述文章要认真剪裁,力求繁简得当时引用。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梁·刘《文心雕龙·熔裁》。
疏:粗蔬,指文意联系不紧密,中间有多余的、无关宏旨的语。
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
古人云,“文不惮改”,而在修改时,要注意尽可能地去掉那些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这样,文章才会精练细密。
这几句可供论述文章删削的基车原则时引用。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孵(quē缺):欠缺。
这两句大意是少一个字意义就不完整,多一句话辞采就受妨害。
文章写得一字不能少,一句不能多,足见其简洁凝练。
炼字斟句如能达到述个水平,文章的语言文字就无可再改了。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俪:对偶。
采:辞采。
百字:五言诗二十句,指全篇。
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
《文心雕龙·明诗》是专题论诗的。
它分别论述了各代的诗,指出了各代诗的特点及其优点、弱点,不乏精辟的见解。
~讲的是南朝刘宋初期的诗风特点:讲究对偶,讲究辞采,刻画细致,用辞新颖.对东晋的诗风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特别是“俪采”二句对讲究骈俪辞采的诗风作了典型的概括,因此常被人们征引。
物色尽而情有采。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物色:景物。
本句大意是: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
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同时坯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少:指语言简练。
总:总括。
这两句大意是: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
这两句的原义是赞美《诗经》的语言虽极其简练,却具有根强的表现力的。
在这两句之前,作昔还举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
‘##’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这里的“灼灼”、“依依”、。
喈喈”、“##”等,确实是“以少总多”,把桃花、杨柳之状貌,黄鸟、草虫之声情,绘声绘包地刻画出来了。
现在可引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言简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赞美某些作品的言约义丰。
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晦塞:同“晦涩”,隐晦难懂。
隐:指含蓄。
秀:指精警。
这几句大意是:把晦涩当作深,虽然奥秘却不是含蓄;用雕琢去求工巧,虽然华丽却不是精彩。
文章如果故作高深,写得人们读都读不懂,正好说明它“虽奥非隐”,很可能还是故弄玄虚,用来文饰浅薄;文辞如果雕琢堆砌,虽然华丽却决不精辟,只能是华而不实之作。
可见“晦涩”和“雕削”,都是文章的大忌。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夸:夸张。
节:节制。
饰:修饰。
诬:捏造事实,无中生有。
这两句大意是: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
夸饰(或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
但夸张和修饰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文心雕龙好句摘抄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戚:忧愁,悲哀。
偕(xié斜):在一起。
这两句大意是:谈到欢乐时文字和笑声并至,论到忧伤时语言和哭泣同来。
这里说的是一种渲染的写作手法。
在写抒情性的诗文时,作者将感情凝于笔端,对欢乐或悲伤的情态进行绘声绘色的刻画,以激起读者的共鸣,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将随着你酃充满感情的辞采,或悲或喜,不能自己。
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议对》。
辨:道理明晰。
事:指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和列举的事实。
核:准确。
这几句大意是:文章以说理明晰、行文简洁为高,不以冗长繁复为巧;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或列举的事实以明白准确为要,不以艰深隐晦、难于理解为奇。
这几句是针对论说文而言的,论说文都是阐述某种观点和说明某些道理的,因此,首先在内容上应该观点明确,道理清晰,而且作为论据所列举的事实要准确翔实,使读者易于接受。
其次在写法上要注意行文简洁明了,既不能冗长繁复,使自己的观点反而隐而不彰,又不能一味地追求艰探隐晦,难于为人们所理解。
本名句可供说明论说文的创作原则时引用。
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论:此处是写的意思。
循声:顺着声音。
貌:样子,此指山水的形貌.节候:节令物候。
披文:阅读文辞。
见时:感受到时令的特点。
这几句大意是: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
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在创作写景状物的篇章时,要尽可能地描写得细致准确,形象逼真,要能使读者阅读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
也可引用形容某些作品描写精彩,生动传神。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彪炳:文采焕发。
疵(Cī雌):缺点,毛病。
明靡:明白细腻。
玷(diān店):白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
清英:清新英挺。
这几句大意是:一篇文章文采焕发,是由于章节没有毛病;章节明白细腻,是由于句子没有缺点;句子清新英挺,是因为文字没有虚妄。
刘勰认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因此,要使全篇好,必须“章无疵”;要使章节好,必须“句无玷”;要使句子好,必须“字不妄”。
确实,要写出好文章,谋篇布局、炼字琢句的工夫不能忽视,粗制滥造是写不出“彪炳”之文的。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搜:搜集,寻求。
裁:剪裁,比喻写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这两句大意是:搜集句子时切忌颠倒,剪裁章节时贵在顺序。
忌颠倒和贵顺序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写文章时要文理通顺,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无论是集句成章还是积章成篇,都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使读者不知所云。
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谋篇布局时应该切记。
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启行:原义是起程,出发,这里指文章的开头。
逆萌:预先发端。
绝笔之言:指文章的结尾。
追腠(yīng硬):追继,承接。
这几句大意是:文章的开头话中,就应该预先稍稍显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处的语言,也要能承接照应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
这几句以骈四骊六句法,指出散文创作在谋篇安章上文气贯通、意脉不断、前后呼应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作者在构思时应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义:道理。
圆通:圆熟通达,指既合乎常道,又能自圆其说。
辞:文辞,语言。
枝碎:支离破碎,指语言枝蔓横生,细碎繁杂,不能围绕中心,简明扼要。
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
写文章如果总是阐发一些奇谈怪论,既违背常情,又不能自圆其说,自然很难有说服力。
而道理虽正确,但语言繁复庞杂,散漫不着边际,也难算好文章。
因此作者就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强调“~”。
可供说明写作论说文应注意的事项时引用,当然也可用于说明其它散文的创作方法。
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屈平:屈原。
洞监:明察,深入地理解。
风骚:原指《诗经》、《楚辞》,这里泛指诗赋等文学作品。
抑:或者,也许。
这两句大意是:屈原之所以能深入地领悟诗赋等表情达意的功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来,或许是江山对他有所帮助吧
楚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开阔了屈原的眼界,陶冶了屈原的情操,唤起了他对乡士的热爱,因而他的所有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对祖国的深情,历来被誉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作者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说~。
本名句可用于说明山水风光、自然景物时作家创作的重要作用。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文心雕龙好句摘抄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采:文采。
“繁采”指词藻华美而繁多。
味:体会,玩味。
这两句大意是:华美的词藻过于繁多而真情实感很少的作品,让人品味起来必然生厌。
在文学创作中,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缺乏真情实感、一味堆砌辞藻的作品,往往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可供论述内容苍白、感情贫乏的诗文没有艺术感染力时引用。
为情而造文。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造文:作文。
本句大意是:为了抒发思想感情才去写诗作文,这句以简洁的语言,说出了“情”与“文”的正确关系。
人们先有了某种感触、认识,然后再去写诗作文,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如果反过来“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那么写出来的作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然苍白无力。
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可供引用强调真情实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义典则弘,文约为美。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铭箴》。
义:道理。
典:明白正确,合乎常情。
弘(hōng红):大,此指雄辩,有感染力。
约:简练。
这两句大意是:道理正确,合乎常情,文章才有分景,能说服人;文辞简洁精练,才显得优美。
在原书中,这两句是阐述铭箴文(类似今天的格言、警句、座右铭式的两种文体)的创作原则的,这种文体不仅辞约义丰,而且对位工整,因此优美而易于记诵。
本名句意思与“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相近,可供引用说明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征圣》。
志:思想。
言:语言。
文:文采。
信:真实。
辞:文辞。
巧:美好。
这两句大意是:思想内容要充实,语言要有文采,感情要真实,文辞也要美好。
这是强调写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干巴巴的语言,单调而艰涩的词汇,绝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即使有美好的心志,丰富的感情,但言粗辞拙,可读性差.也很难打动人心,感染读者。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客,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文心雕龙名言语录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吐纳:偏义复词,指吐,发出。
眉睫(jié节):眼毛,指眼前。
这几句大意是:(创作活动进入艺术构思时,想象飞翔得很远)默默地聚精会神地思考,思绪可上接千年前的生活;悄然转动眼神,视线好像看副万里外的景物;吟咏之间,发出了珠圆玉润的声音;凝思之际,眼前就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
这几句讲创作构思时,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飞越千载,神游万里,任意翱翔,随心驰骋。
想象飞腾起来了,各种念头会随之而来,这时就会出现文思泉涌的现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这两句大意是:一想到登山,作家的感情就倾注到高山之中;一想到观海,作家的情意就洋溢于大海之间。
在文学创作对程中,神思起着重要作用。
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不受客观事物实际形态的制约,任意翱翔,浮想联翩,作家能移把自己思想感情融入于被想象的事物中,“……”。
这两句常引来说明神思、想象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重要性,也可用来形容某人文思敏捷,灵感丰富,才情横溢。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养气》。
意得:指文思涌现。
命笔:执笔写作。
理伏:指文思阻塞。
投笔:掷笔。
卷:收。
这两句大意是:文思涌现就舒展情怀执笔书写,文思阻薯就收起情思放下笔来。
要写出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创作的愿望,更需要有灵感,有冲动。
光凭冥思苦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所以刘勰主张文思畅达时就命笔行文,文思枯竭时就干脆投笔卷怀,不要硬去搜索枯肠。
这种见解是可取的。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这两句大意是:把感情倾注于客观景物就像赠与一样,客观景物触发的意兴就像酬答一样。
这里说的是创作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眼睛观察景物,而景物又触发了作者的意兴,使作者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获得了刨作的题材,写出了情景交融的作品。
作者用“似赠”、“如答”形容“情往”、“兴来”的过程,既形象又恰切。
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文心雕龙好句摘抄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铭箴》。
箴(zhēn珍):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主。
攻:攻克,这里有治疗的意思。
针石:古时治病的石针,现已失传。
这几句大意是:箴这种文体,是用来规劝告诫、治病防患的,好比针石一样。
这两句以治病防患的针石为喻,强调箴的劝戒作用。
这种文体现在已经没有了,但人们还常把劝戒的话称为“箴言”。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论:古代的一种主要用于说理的文体。
析薪:劈柴。
破理:按木料的纹理破开》这两句大意是:论中的说理应该像劈柴一样,贵在能按照木材中固有的纹理自然破开。
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论说文中的观点应顺应事理,能被人们接受,说理时应层层分析,入情人理。
将赡才力,务在博见。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将:要。
赡(shān善):丰富。
这两句大意是:要丰富自己的聪明才智,务必做到扩大视野,博闻广见。
此条以含蓄的表达方式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习不可以孤陋寡闻,独学而无友。
要想成为有才干的聪明的人,必须做到博闻广见,融会贯通。
此句句式整齐、文字简净而说理明白透彻,然而失之文雅,不够通俗,因而限于“典藉文化”的圈子之内,很少行之于口。
关于荷花诗句的赏析
荷花的文化内涵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秆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莲,恋,谐音,有留恋之意)的传统。
荷花的象征意义:荷花象征君子、洁净无染(高洁);象征友谊和使者;象征吉祥如意。
荷花又称“花中仙子”、清纯高洁。
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佛教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荷花作为吉祥的象征。
荷花象征清白。
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
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荷花的花语:清白、坚贞、纯洁梅:处士(孤傲坚贞)荷:君子(洁净无染)菊:隐士(淡泊无争)松:斗士(坚韧不屈)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认为荷花圣洁高雅,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
比如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
荷花的别称出于对荷花的喜爱,文人给荷花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依照外形,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本草纲目》)之意;另外还有,“未发为菡萏(hàn dàn),已发为芙蓉”(《说文解字》)。
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
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
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
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湖目。
关于荷花的诗词赏析青阳渡(乐府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莲曲 (南朝乐府诗)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赏析《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
“风起”二句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
“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
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
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江南》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采莲曲》(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赏析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
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这首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风·碧荷生幽泉》(唐 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评析李白《古风》组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
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
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
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
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
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小 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诗句简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鉴赏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西湖荷花闻名天下,杨万里的这首咏荷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一剪梅(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云中谁寄锦书来③
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
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
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多智近妖 这个确实是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就叫〈诸葛亮〉 里面介绍的比较清楚 诸葛亮真正发挥用武之地的时候是白城托孤以后,前面的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都没有他什么事。
不过隆中对的想法确很经典。
在治理后面的烂摊子上他百废代兴,制定了很多法规使得蜀国有了很好的发展,连云南在古代上一直是头痛的地方他不但管理很好,还很受当地人爱戴,这是很难得的。
陈寿说他治理国能力比用兵强,一方面确实说明了诸葛亮治政的本领。
另一方面是说他用兵过于谨慎,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魏延提出方案没有采纳。
其实诸葛亮用兵也是很有一套的,不然司马懿也不会采取防守战术,哪怕兵力有决大优势也不于诸葛亮交锋。
诸葛亮谨慎是事实但是也不能说那次魏延的战术就完全正确。
后来有军事家分析未必可行,诸葛亮不采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就不做分析了。
鞠躬尽瘁这几个字就是从三国里面出来的用了形容诸葛亮真是太恰当了,但是说他没有培养人才就确实大大冤枉他了,蜀国在他死后13年才灭,而且人才济济,当时说法是蜀国虽然只有十三州的一州但是人才占了九分。
我个人感觉他是治政最强,用兵布阵粮草也是很有一套,为了和善,心思谨慎,责任心也强。
文章出采,还好搞个发明,木牛流马确实有但是不是演义中那样其实就是改装的独轮车。
损益连弩,五淬钢刀都是他发明的。
过失他还真没有什么过失,我觉得一定要强加的话就是连年出战祁山,给国力造成了一定损失,不过蜀国连年战争人口不减反加由此可见诸葛亮治理国家能力了。
他教的学生姜维算是一个过失了,姜维能力不如诸葛亮却也连年发动战争,最后穷兵黩武。
而且没有把奸臣黄权弄死反被他陷害真是不如诸葛亮太多了。
建议你去看一下这本书写的蛮客观的唯一缺点是作者是一个台湾人老是拿日本人的例子举例不爽
有谁参加过南航自主招生吗
给点经验。
。
你的条件很好 初审通过没问题,如果能拿到校存资格,通过理论考试和面试,取得自主自主招生加分资格应该问题不大。
大学自主招生简章正在等待教育部的审批 要到11月中下旬公布,一般12月报名,请关注大学本科招生网站。
申请后,通过大学初审的一般在2月参加理论考试,成绩符合要求的会参加面试。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 选择二三所大学申请开展自主招生的大学:北京(19所) 上海(9所) 湖北(7所) 江苏(10所) 陕西(5所) 四川(4所) 浙江(1所) 山东(3所) 辽宁(3所) 湖南(2所) 安徽(2所) 广东(2所) 重庆(2所) 甘肃(1所)黑龙江(2所) 天津(2所) 吉林(2所) 贵州(1所) 福建(1所) 云南(1所) 广西(1所)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政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地大(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大 西安电子科大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北航 华中农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石大(北京)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长安大学 吉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苏州大学 石大(华东)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 南航* 以下院校只在本省实行自主选拔录取 南京邮电大学 上海大学 云南大学 贵州大学 三峡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如何撰写自主招生个人陈述有中学推荐资格的学生,相对于自荐的学生通过高校初审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如果可能,建议家长尽可能争取校荐资格。
自荐的学生,如果没有很硬的获奖证明,唯一能说服高校老师给考生一个考试的机会可能就是个人陈述材料了。
写好个人自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自主招生初审阶段,个人陈述是高校招办老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考生的平时成绩和高中阶段获得的重要奖项,是否能通过自主招生初审的主要标准,除此之外就是个人陈述了,一个好的个人陈述对于考生来说就是助推剂,甚至特别优秀的个人陈述也能决定你能否通过初审。
个人陈述在写之前,先要整理出来一个思路。
回忆一下你在成长经历中对你影响比较大的故事、人物,再把你所有的优点和特长罗列出来,不要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可以和父母或者一些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讨论,通过他们的口来发掘和认识你自己。
通过各种途径详细了解你要报考的大学特色,但是短时间了解一个大学的特点对于一个高三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先可以在网上查询大学的校训、大学的历史、大学所在地域特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大学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感人的故事,大学名师和名人校友等方面来入手了解一个大学。
此外还要了解你报考的专业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是否符合你的人生理想,也要了解你所报考的专业,在大学中学习哪些课程。
下一步,需要确定一个大概的文章思路,结合你报考的大学和专业特点,确定应该重点表现哪些优势特长。
然后就需要确立文章的整理思路,开头表达要新颖,中间部分重点说明你的特长优势和学习成长历程,再加一些你的人生感悟。
结尾部分最好说明一下你的报考这个大学和专业的理由,然后表述你对未来的规划和你的理想。
这样一篇个人陈述的大体框架就比较完整了。
在写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1、要分清主次,有所强调;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内容和思路进行撰写,写的时候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觉得这样重要,那也重要,都想放进去,把自己写的无比优秀,这样缺乏文章的连贯性,让读者老师觉得很你很浮躁。
一定要在众多优点中突出能符合你所报大学和专业要求的优点,其他优点简单提一下,甚至可以不提;2、思路新颖,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好的开头能让你老师对你印象深刻,也能吸引老师阅读下去;3、文章主体为说明文,可以兼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4、将考生所获奖项穿插在考生的兴趣爱好、文章观点和故事当中,作为说明考生情况的一种结果,尽量用高中期间的获奖奖项,实在没有可以用高中以前的,写明获奖名次及名称,这些奖项的使用,应该是和文章的有机结合,是为了说明你的特长、优势,不能为说明奖项而写;5、情感真挚,不做作。
具体形象表现考生的成绩和能力时,关键要感情真挚,表现一个真实的人;对于一个报考理工科而且语文成绩不是十分突出的考生,文字尽量要朴实,铺陈直述,可以不用那么多华丽的辞藻堆砌;6、充分张扬90后高考考生的风貌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想象一下,每年一个大学的自主招生至少有三四千人报考,一个招办老师可能需要阅读上千封个人陈述;好的文章不会让老师感到厌烦,能通过你的个人陈述喜欢上你这个人;7、文笔好的学生写的时候注意文字流畅,无错字语病,有一定文采,文字精练又有深意,可以引经据典,可以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一些修辞手法穿插在文章中,突出自己的个性,能让审阅老师阅读时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8、可以写写为什么要报考这个大学,为什么报考这个专业,适当表现出考生对所报考大学的向往和对所报考专业的喜爱;9、一般个人陈述要在大学报名开始之前写好,大学自主招生招生章程出来之后,仔细阅读大学自主招生招生章程,看看对个人陈述是否有字数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这个时候只需要修改一些就可以了;免得报名的时候才开始写,准备不充分,文章质量不够高;10、字数1500字左右即可,往年有的大学要求1000字以内,有的大学在1800字之上,招生章程出来之后方便修改。
(1)个人陈述一定要务实,这也是写个人陈述最重要的一点。
有的同学个人陈述一上来就谈自己的为人准则和道德追求,或者是引用一段古文作为自己座右铭,抑或是抒发自己的理想。
如果是作为一篇普通的随笔或者散文,也许这样写很好,很自然地引入到你们想表达的内容,而且很有内涵。
但是你们要清楚,这是给招生老师看的个人陈述,是决定是否给予你们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材料,招生老师要看的到底是什么
难道是类似于“我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话吗
这样的话很空、很“虚”,人人都可以说,所以你说了一点用都没有。
(2)个人陈述要分清主次,有所强调。
每个申请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应该都是很优秀的,你们都会有很丰富、很骄人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不可能都写进去,因此就要有所强调,去突出你觉得自己身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招生老师最欣赏的能力,去强调那些能够体现这些能力的经历。
你要想一想,如果你是招生老师,你在看完(甚至只看了一个开头)这份个人陈述,能不能对这份材料留下什么印象,能不能记住这个学生的一些特点。
(3)突出自己的个性。
现在的高中毕业生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有活力、有梦想,视野开阔,性格张扬。
在申请材料中老师同样希望看到时代赋予他们这些青春活力的内涵。
(4)了解申请院校的文化内涵和性格特点。
越好的高校越注重考生的秉性与学校文化氛围的匹配。
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更有权利、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而且这样的方式更适合于高校未来发展趋势。
一、“细”:认真对待申请材料的每个细节申请材料一般有申请表、个人自述及附属材料。
申请表上要填写考生本人在高中阶段的主要考试成绩、名次以及获奖情况,这些内容高校非常重视,一定要认真如实填写,不能马虎了事。
2009年,笔者的孩子吴敌在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时,就有一位教授指着吴敌申请表上填写的成绩,问其中一次的化学考试成绩怎么不是很突出。
可见,对待考生的申请材料,高校老师是认真细致地进行审看的。
二、“实”:写出一份高质量的个人自述个人自述在所有申请材料中占有重要分量,要尽可能反映出考生的特点、爱好和学习成绩,体现出考生对报考高校的热爱以及个人的志向、追求,但篇幅不宜过长,以便节约高校老师的审看时间。
材料内容上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下面是吴敌的个人自述,供参考:三、“精”:提高附属材料的含金量至于附属材料的准备,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在精不在多。
获奖证书明确是“高中阶段”的,除非特别重要,初中、小学的红本本尽量不要塞进材料袋里。
名校收到的自主招生申请材料数以万计,在较短时间里必须逐一评审,任务十分繁重。
那种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申请材料,非但不能得到评审专家格外的关注,反而有可能招致其反感。
得不偿失的事情,建议大家不要去做。
简单的一点,就是让读了你文章的人喜欢你,愿意给你一个机会。
无论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想上这个学校,这个原因一定要比较独特。
比如你想去清华,使劲的说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并不帮助你,因为我们大家都想上清华大学。
更不能奉承学校。
不如认真论述一个你认为清华为什么比较好的原因。
独特的思路,也许会帮助你获得这个学校的自主招生笔试资格。
用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有特长、强项写出来。
让读者了解你的整体性格。
如果能够把你的性格和报考的大学联系起来,是最好不过的。
这点是比较难的。
原因是大学的特点也很难说清楚。
可以结合学校的校训,一些建筑的名称,著名的场地(比如北大三角地)。
这样表明你至少花时间了解了学校。
如果想强调自己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人格魅力,一定要举例说明,如果参加过社会工作,如志愿者等,可以写出来。
所获奖项可以列出来。
强调自己的优势,但是不要自夸,也不要太谦虚,如果各方面都比较优秀,讲出来,如果单科比较好,也要通过一些方式,避免给人一种成绩不好的感觉。
避免总是批评自己,有的学生得了二等奖,却详细写了没有得一等奖的原因。
即使你写了,你也不是一等奖。
文章条理清晰是很重要的,要诚实,不夸张。
在讲述你个人成长的时候,一定要合乎逻辑。
突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说明你是一个学习努力的人很重要,但是不要说我学习刻苦,最好也要举例说明。
可以讲述你未来的计划。
如果必须手抄,字迹应该整洁。
篇幅最多不要超过两页,字数1200字左右。
用朴实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写,不要作假,这是大忌。
用简单的短句,表述清晰,逻辑性强,直截了当,不要自我重复。
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赵静认为,考生应该用简洁的语言把有关内容写清楚,可把每部分单独分成一段来写,便于初审老师一目了然。
对特别突出的闪光点,考生要着重写,还要多展示没有证书证明的能力和特长,具有证书的获奖情况可以略写。
考生不要用花哨的语言对自己大加赞扬,语言要朴实、诚恳、实事求是。
在开始写个人陈述之前,花些时间,把自己获过的奖项,参加过的活动,做过的公益活动都写下来。
请大家帮我收集一些关于 目标与理想 的作文好片段,高考用,感激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特的这句话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座右铭。
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人活一世奋斗努力的目标,倘若没有了这个目标,人生也会随之黯然失色。
奥运史上第一个独得三枚田径金牌的女子是美国的威尔玛·鲁道夫,她辉煌的成绩足以令世人感叹,可她曾经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经有六年不会走路。
年幼的威尔玛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激励着她不顾别人的嘲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创造了辉煌的奇迹。
理想,这一盏不灭的灯趋走了威尔玛心灵的阴影,照亮了她前进的方向。
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是鲜花碧草铺就,困苦挫折在所难免。
但只要有理想这盏不灭的灯相伴,就能冲破迷惘,步入灿烂的里程。
毛主席年轻时借问大地谁主沉浮,可谓是鸿鹄之志比天高。
但如果不去努力,不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哪来的新中国的成立,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歌德说过:“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遇风即灭。
这盏灯,就是理想。
”理想之灯虽然美好,但也是虚无缥缈的。
若想让理想之灯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是一生的努力。
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据于理想而不去奋斗的人是平庸的,他们像阿Q一样整天处在幻想之中,把未来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却只能是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
因此,单单手执理想之灯是不够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灯油与奋斗汇成的火焰。
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孤舟,终将被大海吞没;不肯为理想奋斗的人,就像一颗黑夜的流星,不知会陨落何方。
寻找你的理想之灯并将它点亮,让不灭的灯火伴你一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