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含迟缓的意思的诗句

“yan”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答案】太多了【咽苦吐甘】谓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烟花风月】指男女情爱之事.【烟波钓徒】唐张志和去官后,居江湖间,每垂钓,不设饵,自娱而已,自称“烟波钓徒”.见《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借指隐居江湖者. 【烟飞星散】形容离散.【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失,不留踪迹.【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烟消雾散】同“烟消云散”.【烟视媚行】微视徐行.形容安详的神态、举止.【烟云过眼】语出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后用以比喻身外之物,不加重视.亦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烟聚波属】如烟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连而来,聚集甚多.【烟销灰灭】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烟霏雨散】形容众多.【烟霏雾集】形容众多. 【烟蓑雨笠】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烟霞痼疾】谓酷爱山水成癖.【烟断火绝】指人烟灭绝.【俨乎其然】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淹淹一息】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淹会贯通】犹融会贯通.【湮没无闻】埋没,无人知道.【嫣红姹紫】指花色娇艳,亦指娇艳的花.【嫣然一笑】形容娇媚的微笑.【延年益寿】延长寿命,增加岁数.【延津之合】见“延津剑合”.【延津剑合】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 【延颈企踵】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延颈跂踵】见“延颈企踵”.【延颈举踵】同“延颈企踵”.【严刑峻制】犹言严刑峻法.【严刑峻法】严厉的刑法.亦指施行严厉的刑法.【严阵以待】亦作“严陈以待”.谓以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敌人进犯,予以打击.【严气正性】谓气性刚正严肃.【严家饿隶】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严陈以待】见“严阵以待”.【严丝合缝】指缝隙密合.形容非常严密. 【严惩不贷】严加惩办,不予宽容.【言十妄九】形容说话虚妄不实.【言人人殊】各人说的都不一样.形容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言三语四】犹言说三道四.【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言之有物】说话或写文章有实际内容,不空洞.语本《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言之有理】所说的话有道理.【言之成理】话讲得合乎道理.【言之过甚】话说得太过头了.【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亦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内容空洞.【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见“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明·无名氏《三化邯郸》二折:“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良药苦口,信有之矣.”【言之凿凿】说得非常确实.【言不二价】见“言无二价”.【言不及行】谓言行不一.【言不及义】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言不由中】见“言不由衷”.【言不由衷】谓说话不是出于内心,心口不一.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不逮意】见“言不达意”.【言不达意】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言不尽意】①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②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粃.”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言中事隐】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言方行圆】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言外之味】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言外之意】说话或写文章没有明说而使人能体会出来的意思.【言必有中】一说话必然说到点子上.【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言必有据】所言必有根据.【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言出法随】谓法令一经宣布,就严格执行.多用于布告.【言出祸从】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言出祸随】见“言出祸从”.【言而不信】见“言而无信”.【言而有信】说话守信用.【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而无信】亦作“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个样.【言行不贰】犹言言行一致.【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言行若一】见“言行抱一”.【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言行相副】见“言行相符”.【言行相顾】谓言行不互相矛盾.【言行信果】见“言必信,行必果”.【言行计从】同“言听计从”.【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语本《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言多伤幸】见“言多伤行”.【言多伤幸】见“言多伤行”.【言芳行洁】谓言行高洁.【言近旨远】亦作“言近指远”.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已远者,乃为善言者也.”【言近指远】见“言近旨远”. 【言近意远】同“言近旨远”.【言者不知】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慧.【言者弗知】见“言者不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见“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言若悬河】见“言类悬河”.【言来语去】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言和意顺】言语和顺,情意相谐.【言是人非】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言信行果】见“言必信,行必果.”【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言笑自如】见“言笑自若”.【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言高语低】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言过其实】言辞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世多指说话夸张失实.【言从计行】见“言行计从”.【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言从计听】见“言听计从”.【言清行浊】言辞高洁,行为卑污.【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言扬行举】谓因擅长言语应对或有高尚道德而受到荐举.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孔颖达疏:“扬亦举之类,互言之.虽无德无事,而能言语应对堪为使命,亦举用之.” 【言无二价】谓货价说一不二.语本《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言无不尽】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言无伦次】语言杂乱无章.【言为心声】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语本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言犹在耳】说的话还在耳边响.谓记忆犹新或说过不久. 【言发祸随】同“言出祸从”.【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言传身教】谓一面用言语进行传授,一面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行起模范作用.【言语妙天下】谓言语之精妙为天下人所不及.极言文辞之隽永优美.【言语道断】①佛教语.谓无上妙谛,非言语所可表达.②谓无处可说话.【言语路绝】犹言言语道断.【言论风生】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言谈举止】谈吐和动作.【言简意深】言辞简练,含意深刻.【言简意赅】言辞简练,意思完备.【言简意该】见“言简意赅”.【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言归于好】谓相好如初.言,助词.【言归正传】把话头转到正题上来.原为旧小说、话本中常用的套语.【言归和好】同“言归于好”.【言颠语倒】说话颠三倒四.【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言听行从】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言听事行】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言听计用】同“言听计从”.【言听计行】同“言听计从”.【言听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个人非常信任.【言听谋决】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岩穴之士】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岩居川观】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岩居穴处】谓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窞处,讬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岩栖穴处】见“岩居穴处”.【岩栖谷饮】见“岩栖谷隐”.【岩栖谷隐】谓隐居山谷之中.【炎凉世态】见“炎凉世态”.【炎凉世态】亦作“炎凉世态”.旧指亲富疏贫的势利现象.【沿才受职】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沿波讨源】谓循其流以求其源.喻深究事物之本末.语出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寽波而讨源.” 【沿门托钵】见“沿门持钵”.【沿门讬钵】见“沿门持钵”.【沿门持钵】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沿门讬钵】见“沿门持钵”.【沿流讨源】犹沿波讨源.【研京练都】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研经铸史】精研经史.形容学问渊博.【研精究微】研究事理深奥微妙之处.【研精致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研精覃思】专心研究,深入思考.唐·孔颖达《尚书序》:“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章炳麟《正学报缘起》:“若其~,则专门之学,斯固未暇.”【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研精殚力】同“研精竭虑”.【研精殚思】同“研精竭虑”.【研精阐微】研究阐明精深微妙之理.【颜精柳骨】见“颜筋柳骨”.【研机综微】研究综合事理的深奥精微之处.【颜丹鬓绿】见“颜丹鬓绿”.【颜骨柳筋】见“颜筋柳骨”.【颜筋柳骨】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之字遒劲有力.亦泛指墨宝. 【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奄奄一息】①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②喻衰微不振,临近灭亡.【掩人耳目】遮蔽别人的耳目.谓以假象蒙骗人.【掩口失声】谓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口而笑】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掩口胡卢】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胡卢,笑貌.语本《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掩目捕雀】遮住眼睛捉飞雀.比喻自欺欺人.【掩耳偷铃】同“掩耳盗钟”.【掩耳盗铃】同“掩耳盗钟”.【掩耳盗锺】见“掩耳盗钟”.【掩耳盗钟】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掩眼捕雀】同“掩目捕雀”.【掩过扬善】同“掩恶扬善”.【掩过饰非】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掩恶扬美】见“掩恶扬善”. 【掩恶扬善】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掩旗息鼓】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掩骼埋窆】见“掩骼埋胔”.【掩骼埋胔】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偃兵修文】同“偃武修文”.【偃武休兵】见“偃武息戈”.【偃武行文】同“偃武修文”.【偃武修文】停息武备,修明文教.【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偃武崇文】停息武备,崇尚文教.【偃武兴文】同“偃武修文”.【偃武櫜兵】见“偃武息戈”.【偃武觌文】同“偃武修文”.【偃革尚文】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偃革为轩】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偃旗仆鼓】见“偃旗息鼓”.【偃旗卧鼓】见“偃旗息鼓”.【偃旗息鼓】①放倒军旗,停敲军鼓,指军队隐蔽行动,不暴露目标.②休军罢战.③喻指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艳紫妖红】犹言姹紫嫣红.【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雁杳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雁泊人户】犹雁户.【雁南燕北】比喻两地分离.【雁素鱼笺】指书信.【雁逝鱼沉】亦作“雁断鱼沈”.比喻彼此音讯断绝.【雁过拔毛】①比喻武艺高强.②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雁过留声】谚语.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雁塔新题】见“雁塔题名”.【雁塔题名】唐代故事.新科进士在曲江会宴后,常题名于雁塔.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慈恩题名,起自张莒,本於寺中闲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於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后因以“雁塔题名”指进士及第.【雁影分飞】雁常结伴飞行.比喻分离.【雁默先烹】《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后以“雁默先烹”比喻无才者先被弃. 【雁断鱼沈】见“雁逝鱼沉”.【宴安酖毒】见“宴安鸩毒”.【宴安鸩毒】亦作“宴安酖毒”.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晏安酖毒】谓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晏开之警】有寇警则门开得晚.形容时世不安宁.【燕子衔食】喻育子之艰辛.【燕安酖毒】谓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燕安鸩毒】见“燕安酖毒”.【燕妒莺惭】形容女子貌美,燕见之生妒,莺对之自惭.【燕侣莺俦】形容男女欢爱如燕莺般谐和相伴. 【燕约莺期】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燕处危巢】见“燕处焚巢”.【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燕雀之见】比喻浅薄的见识.【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庐舍.【燕雀安知鸿鹄志】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鸿鹄,天鹅.【燕雀相贺】《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谓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用作人新屋落成之语.【燕雀岂知雕鹗志】同“燕雀安知鸿鹄志”.【燕雀处屋】见“燕雀处堂”.【燕雀处堂】本作“燕雀处屋”.《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喣喣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以“燕雀处堂”比喻处境危险而不自知. 【燕巢危幕】同“燕巢於幕”.【燕巢於幕】燕子在帐幕上筑巢.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扞吴公子札呴自卫如晋,将宿於戚,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获罪於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杜预注:“至危.”杨伯峻注:“帐幕,随时可撤.燕巢于其上,至为危险.” 【燕巢飞幕】同“燕巢於幕”.【燕巢幙上】同“燕巢於幕”.幙,同“幕”.【燕巢卫幕】《孔子家语·正论》:“卫孙文子得罪於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后以“燕巢卫幕”比喻处境非常危险.【燕幕自安】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燕尔新婚】形容新婚的欢乐.语出《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陆德明释文:“宴,本又作‘燕’.”孔颖达疏:“安爱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 【燕舞莺啼】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燕舞莺歌】见“燕舞莺啼”.【燕语莺啼】①燕子、黄莺鸣叫.形容春天美景.②比喻年轻女子娇声谈笑.【燕语莺声】同“燕语莺啼”.【燕瘦环肥】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态轻盈,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满,肥瘦不同,均以貌美著称.因以“燕瘦环肥”比喻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燕燕于归】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燕燕莺莺】比喻娇妻美妾或年轻女子.【燕俦莺侣】见“燕侣莺俦”.【燕颔虬须】见“燕颔虎头”.【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燕颔虎颈】见“燕颔虎头”.【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燕颔书生】见“燕颔儒生”.【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燕额虎头】同“燕颔虎头”.【燕跃鹄踊】形容迅捷威猛.【燕石妄珍】妄视无用之物为珍宝.【燕市悲歌】《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后以“燕市悲歌”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燕岱之石】喻庸才下品.【燕金募秀】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燕金募秀”为招纳贤士之典.【燕昭市骏】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燕昭好马】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燕歌赵舞】①古燕赵人善歌舞,后以“燕歌赵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燕驾越毂】燕地的车越地的毂.谓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燕骏千金】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摘自“思年华2403 2022-09-30”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 《采薇》

001●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

【谜底】瓜籽002●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谜底】手指003●人脱衣服,它穿衣服,人脱帽子,它戴帽子。

【谜底】衣帽架004●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

【谜底】冰箱005●两只小口袋,天天随身带,要是少一只,就把人笑坏。

【谜底】袜子006●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

【谜底】蒜007● 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

【谜底】绵羊008●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

【谜底】雨伞009●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谜底】荷花010●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

【谜底】碗011●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

【谜底】桌子

《湘君》 《湘夫人》在感情上的异同点

湘 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在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曲创作的《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是两首最富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的作品。

人们在欣赏和赞叹它们独特的南国风情和动人的艺术魅力时,却对湘君和湘夫人的实际身份迷惑不解,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争论。

从有关的先秦古籍来看,尽管《楚辞》的《远游》篇中提到“二女”和“湘灵”,《山海经?中山经》中说“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但都没有像后来的注释把湘君指为南巡道死的舜、把湘夫人说成追赶他而溺死湘水的二妃娥皇和女英的迹象。

最初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书中记载秦始皇巡游至湘山(即今洞庭湖君山)时,“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

’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

’”后来刘向的《列女传》也说舜“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

这就明确指出湘君就是舜的两个妃子,但未涉及湘夫人。

到了东汉王逸为《楚辞》作注时,鉴于二妃是女性,只适合于湘夫人,于是便把湘君另指为“湘水之神”。

对于这种解释。

唐代韩愈并不满意,他在《黄陵庙碑》中认为湘君是娥皇,因为是正妃故得称“君”;女英是次妃,因称“夫人”。

以后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皆从其说。

这一说法的优点在于把湘君和湘夫人分属两人,虽避免了以湘夫人兼指二妃的麻烦,但仍没有解决两人的性别差异,从而为诠释作品中显而易见的男女相恋之情留下了困难。

有鉴于此,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采取了比较通脱的说法,即把湘君说成是湘水之神,把湘夫人说成是他的配偶,而不再拘泥于按舜与二妃的传说一一指实。

应该说这样的理解,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因而也比较可取。

虽然舜和二妃的传说给探求湘君和湘夫人的本事带来了不少难以自圆的穿凿附会,但是如果把这一传说在屈原创作《九歌》时已广为流传、传说与创作的地域完全吻合、《湘夫人》中又有“帝子”的字样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尧之二女等等因素考虑在内,则传说的某些因子如舜与二妃飘泊山川、会合无由等,为作品所借鉴和吸取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因此既注意到传说对作品可能产生的影响,又不拘泥于传说的具体人事,应该成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这两篇作品的基点。

由此出发,不难看出作为祭神歌曲,《湘君》和《湘夫人》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整体,甚至可以看作同一乐章的两个部分。

这不仅是因为两篇作品都以“北渚”相同的地点暗中衔接,而且还由于它们的末段,内容和语意几乎完全相同,以至被认为是祭祀时歌咏者的合唱(见姜亮夫《屈原赋校注》)。

这首《湘君》由女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因男神未能如约前来而产生的失望、怀疑、哀伤、埋怨的复杂感情。

第一段写美丽的湘夫人在作了一番精心的打扮后,乘着小船兴致勃勃地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却不见湘君前来,于是在失望中抑郁地吹起了哀怨的排箫。

首二句以问句出之,一上来就用心中的怀疑揭出爱而不见的事实,为整首歌的抒情作了明确的铺垫。

以下二句说为了这次约会,她曾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把本已姣好的姿容修饰得恰到好处,然后才驾舟而来。

这说明她十分看重这个见面的机会,内心对湘君充满了爱恋。

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她甚至虔诚地祈祷沅湘的江水风平浪静,能使湘君顺利赴约。

然而久望之下,仍不见他到来,便只能吹起声声幽咽的排箫,来倾吐对湘君的无限思念。

这一段的描述,让人看到了一幅望断秋水的佳人图。

第二段接写湘君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驾着轻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寻找,忙碌地奔波在湖中江岸,结果依然不见湘君的踪影。

作品在这里把对湘夫人四出寻找的行程和她的内心感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你看她先是驾着龙舟北出湘浦,转道洞庭,这时她显然对找到湘君满怀希望;可是除了眼前浩渺的湖水和装饰精美的小船外,一无所见;她失望之余仍不甘心,于是放眼远眺涔阳,企盼能捕捉到湘君的行踪;然而这一切都毫无结果,她的心灵便再次横越大江,遍寻沅湘一带的广大水域,最终还是没有找到。

如此深情的企盼和如此执着的追求,使得身边的侍女也为她叹息起来。

正是旁人的这种叹息,深深地触动和刺激了湘夫人,把翻滚在她内心的感情波澜一下子推向了汹涌澎湃的高潮,使她止不住泪水纵横,一想起湘君的失约就心中阵阵作痛。

第三段主要是失望至极的怨恨之情的直接宣泄。

首二句写湘夫人经多方努力不见湘君之后,仍漫无目的地泛舟水中,那如划开冰雪的船桨虽然还在摆动,但给人的感觉只是她行动的迟缓沉重和机械重复。

接着用在水中摘采薜荔和树上收取芙蓉的比喻,既总结以上追求不过是一种徒劳而已,同时也为后面对湘君“心不同”、“恩不甚”、“交不忠”、“期不信”的一连串斥责和埋怨起兴。

这是湘夫人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说出的激愤语,它在表面的绝情和激烈的责备中,深含着希望一次次破灭的强烈痛苦;而它的原动力,又来自对湘君无法回避的深爱,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它把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段可分二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补叙出湘夫人浮湖横江从早到晚的时间,并再次强调当她兜了一大圈仍回到约会地“北渚”时,还是没有见到湘君。

从“捐余玦”至末为第二层,也是整首乐曲的卒章。

把玉环抛入江中。

把佩饰留在岸边,是湘夫人在过激情绪支配下做出的过激行动。

以常理推测,这玉环和佩饰当是湘君给她的定情之物。

现在他既然不念前情,一再失约,那么这些代表爱慕和忠贞的信物又留着何用,不如把它们抛弃算了。

这一举动,也是上述四个“不”字的必然结果。

读到这里,人们同情惋惜之余,还不免多有遗憾。

最后四句又作转折:当湘夫人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在水中的芳草地上采集杜若准备送给安慰她的侍女时,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觉油然而生。

于是她决定“风物长宜放眼量”,从长计议,松弛一下绷紧的心弦,慢慢等待。

这样的结尾使整个故事和全首歌曲都余音袅袅,并与篇首的疑问遥相呼应,同样给人留下了想像的悬念《九歌?湘夫人》赏析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

“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

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

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一样。

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

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

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

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

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

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

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综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

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当他们在耐心平静的相互等待之后终于相见时,这场因先来后到而产生的误会和烦恼必然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迎接他们的将是湘君在幻觉中所感受的那种欢乐和幸福。

这两篇作品一写女子的爱慕,一写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却同样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真诚执着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内核,却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让历代的读者和作者都能从中不断获取不畏艰难、不息地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巨大动力。

这可以从无数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响的历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曹明纲)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暮谁写的

什么诗

行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君生别离。

相去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 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 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 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 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 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 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 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

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 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道路阻且长”承上 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 远,关山迢递。

因此,“会面安可知”

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 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

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 况人呢

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表面上喻远行 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 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 不归来啊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 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 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

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 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相隔万里,日 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

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

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 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 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

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 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

这就是“思君令人 老,岁月忽已晚。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 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 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

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 以待来日相会。

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 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 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 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 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

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

不 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含迟缓的意思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