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对联
答:1、北宋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对仗工整,能用作对联的,主要有三处:(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根据《醉翁亭记》内容,可以编写一些对联:(1)乐酒乐山水乐民之乐,忧国忧黎庶忧君之忧。
(2)酒冽泉香招客饮,山光水色入樽来。
(3)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4)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5) 一门五大家,千秋盛事;终老双百卷,文苑名儒。
(6)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7)妙笔生花,可见可闻秋色赋;倾心治邑,同忧同乐醉翁亭。
(8)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樽,等闲抛却;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9)寒流疏影,翠积清香。
(10)品节追欧苏,千载芳梅撑铁骨;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荡春风。
(11)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
(12)同洛社遗风,杯渡轻便增酒趣;仿山阴雅集,波纹曲折象文心。
(1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4)踞石而饮,扣盘而歌,最难得梅边清风;环山不孤,酿泉不冷,何须恋湖上风光。
(15)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
(16)驻节淮南,关心民癀;留芳江表,济世文章。
(17)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
3、另外,有人将《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联系在一起,也拟出几副颇佳的对联:(1)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乐山乐水叙民风 下联:范仲淹岳阳楼前忧国忧民唱高调横批:楼亭各异(2)上联:欧阳修赐名醉翁亭,赏琅琊感受山水乐 下联:范仲淹重修岳阳楼,观洞庭叹息天下忧横批:两个古人不得志(3)上联:醉翁亭里飘酒香 下联:岳阳楼前话天下(4)上联:醉翁亭里来了欧阳修,品着美酒赏风景 下联:岳阳楼前立着范仲淹,望着洞庭想国事横批:哥俩好《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醉翁亭和( )()()并称四大名亭。
各因谁的诗文而出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首先,他作为政治家,在政治上颇有名望。
他早年步入仕途,目睹了北宋王朝的积贫积弱,他和好友范仲淹一起,向皇帝上书要求推行改革。
他认为,当时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因为腐败。
北宋王朝扬文抑武,造成长期冗官冗员的现象。
他和范仲淹一起针对这些问题发起改革,结果改革失败,两人双双被贬。
不久,欧阳修又被召回,和范仲淹,韩琦等人重新推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但依旧被保守派击败,欧阳修再次被贬。
之后,在皇佑元年,欧阳修被当时的皇帝重新任用,参与编写史书。
欧阳修还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
事实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远远超过他在政治上的。
他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并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中国二十五史之一的《新唐书》就是他主持修订的。
欧阳修在文风上,继承和发扬了韩愈的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平易明了,言之有物。
当时和他针锋相对的学派是“太学体”,这种体裁的文章,都擅长玩弄古语,咬文嚼字,欧阳修最反对的就是这种文体。
他认为,写文章应该严谨平易,通俗点说,就是要让人看得懂你在写什么。
所以即使是他的散文,欧阳修也几乎都实实在在地写了一些事情。
据说,唐宋八大家有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可见其在文学界地位的杰出。
而正是因为他,为当时的大宋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的文学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欧阳修的作品北宋时期的欧阳修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令人受欢迎的《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在被贬职后创作的,当时的范仲淹是朝中的臣子,有着一官半职,但是不料,事事险恶,范仲淹就当时的大官革职处置,欧阳修很不满意这种处置方式,就写奏折想为好友范仲淹等人辩解,但是官官相护,欧阳修不但没有解决这件事情,反而害的自己也被降职,被贬到别处当了个知府。
欧阳修也因此因祸得福,生活在那个地方,用心用力的去坐着自己理所应当的事情,当地被他治理的很好。
于是写下来《醉翁亭记》,他是那种是以百姓之乐而乐的人,是一个难得的好清官。
《醉翁亭记》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写的特别的好,整篇散文描绘的环境,看起来美不胜收,而且每一句都写的特别的优美,满满的充斥着别具一格的清丽脱俗的格调,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这类的文学作品中确实是少得可怜的。
文章虽然美的让人陶醉,可是却表现了欧阳修当时复杂的心情。
欧阳修把为官的政治上的失意,前程求功之路内心抑郁的心情以及对于社会的苦闷的等等感觉全部寄托在了那美好的环境中,消淡在和百姓们一起快乐的心情中。
通过诗句而描绘的风光旖旎的环境中,也体现出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就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豁达形象。
欧阳修三上欧阳修一生,注定和三有不解之缘。
他宦海沉浮,三起三落,更有他《归田录》里面记载的关于他写文章的“三上”。
何谓“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欧阳修“三上”的出处:《归田录》第二卷。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俶的第二个儿子钱惟演,他出生在帝王家,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他生平没有什么爱好,只喜欢读书。
在洛阳的时候,他曾对自己的下属们说:我这辈子唯独喜欢读书,当我坐着的时候,我就读先秦的诸子百家的经书和史书,我躺着的时候,我就读各类杂记,上厕所的时候,我还在读小辞和各种曲子。
我大概就没有把书放下的时候。
和欧阳修同一时代的文学家谢绛也说:他曾和宋公垂同在史院的时候,看到他每次上厕所都一定要带上一本书去读。
读书的时候,声音那个响亮啊,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见,好学到这种地步的人真是难得啊。
这时,欧阳修就对谢绛说:我也是这样啊,我这辈子所写的文章,多半都是在马上、枕上、厕上,恐怕只有在这三个地方,才能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想文章了。
作者欧阳修从钱惟演和宋公垂两人的读书故事里,又补充提到自己写文章的“三上”,目的在于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第一:读书要勤奋刻苦。
不能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哪怕是在走路,睡觉或者上厕所。
第二:写文章要平心精心,不可浮躁。
欧阳修的三上,都是极其私密,很少会被人打扰的可能。
尤其是在上厕所的时候,而人世复杂,难得有安宁的时候,但也要用极少的空闲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构思出绝妙的文章。
初中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言倒装句类型,一起来看看吧!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下文是对四种倒装句的详细解说。
(1)也叫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做宾语,。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云:“?”“”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强调。
万里赴戎机,度若飞“度”是“度”的倒装。
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