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关于民主议事的名言

社区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议事有哪些内容

党日活动是适应新形势而涌现出来的一件新事物,是便于党员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好形式。

党组织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定党日活动的时间。

一般每月固定一天时间,开展活动。

党日是指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党的活动的法定时间。

党日是党的生活在时间上的保证。

党的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绝大多数要在党日中落实。

落实党日制度要做到科学计划、注重实效、抓好落实。

党支部应针对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总结经验,探索在不同情况下坚持党日制度的方法。

党日活动的内容 (1)传达贯彻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报告、指示、决定等文件;研究党支部建设的重要问题;结合实际,讨论贯彻执行的计划和措施;汇报工作,等等。

(2)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向群众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等。

(3)开展组织生活,组织评议党员,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党员工作、学习及完成任务的情况等。

(4)讨论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制订培养、教育、考察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措施,履行新党员的入党手续,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选举党支部委员和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进行党员鉴定,研究党纪处分及党员党籍问题。

(5)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义务服务、参政议事、献计献策、立功竞赛等有益的社会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搞好党日活动的基本做法 (1)抓好落实。

一是时间要落实。

党日一定要用于党的活动,不能随意占用,如挪用党日时间,事后要补上。

二是内容要落实。

党日活动内容要稳定,一般不要随意变动。

三是制度要落实。

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考勤制度,对于无故不参加党日活动的,要进行帮助教育。

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日活动的,要按党章规定严肃处理。

四是组织领导要落实。

支部委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要以身做则,带头参加党日活动。

要帮助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党员按时参加活动创造条件。

(2)注重实效。

党支部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党日活动进行科学安排,做好积极的准备,要通过党日活动,使党员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注意党员层次性特点,使党日活动的内容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需要。

(3)采取多种形式。

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有时以党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或开展公益活动;坚持着眼于实际,灵活安排,既可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讲党课,又可有针对性地开好民主生活会;既可走出去参观学习,又可请先进人物作报告;既可看电影、录像,又可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党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主题党日活动,就是具体的选择一个主题来进行党日活动,比如观先烈革命事迹,党机关工作表率。

村委会的民主议事可以议哪些方面

议事范围。

需要村民委员会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具体如下:1.本村民委员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以及上级指示的有关事项;2.本村民委员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创建工作以及年度工作计划、重大投资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和资金筹措使用方案等。

特别重大事务与资金开支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3.本村管理、村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4.村民委员会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主要措施;5.本村民委员会人员的聘用和奖惩;6.需要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如何召开民主议事会

首先选举一个主持人:主持人的职责不是使自己的意见成为多数意见,而是通过维持会议的秩序和流程使各成员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自由产生多数意见。

然后根据你的主题大家讨论投票选举。

民主最大的教训是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承认对方的观点是全体的决定并积极参与实施,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

xx社区民主议事案例

xx社区民主议事案例一、社区民主议事的新思路在深入社区进行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区的社区民主管理主要面临三种现状:一是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一些居民不仅希望经济上能够富裕,而且要求拥有更多的民主权利,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到集体的决策中来;二是社区居民不便于集中,党员大会、居民大会及居民代表会议难以正常召开;三是少数社区干部民主意识不强,遇事怕麻烦、担心居民不支持,有时与居民的意愿相背离,影响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在多次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目标的民主议事新思路。

二、社区民主意识做法(一)事由民议,倾听党群心声,全面掌握民情民意。

一方面,通过社区宣传栏、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社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党员民主议事,为开展社区党员民主议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增强了社区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另一方面,通过组建民情联络员队伍、上门走访群众、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议事征集表、在社区设立党员群众接待室等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梳理成听证议题。

社区对于村庄环境整治的项目,通过党员干部、各组组长积极宣传了改工程的意义,引起村民响应,做出整治后的预估图给村民比较,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主动的加入到社区的建设中来。

(二)权为民用,依照民意决策,切实规范权力使用。

对座谈会所确定的议题,社区党支部要及时草

党支部民主议事决策制度

党支部民主议事决策制度一、党支部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党支部会议由书记召集主持,书记不参加会议时,可委托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二、会议的议题由书记确定,或由书记委托副书记确定,会议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会议召开两天前通知到各委员,会议有关材料一般应同时送达,凡未列入会议议题的不研究讨论,不搞临时性动议。

三、议事范围:①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和党代会的决议,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保证上级党委、政府指示的贯彻实施。

②对机关党的建设、中心工作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作出决策。

③研究分析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情况和机关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状况,指导群团组织工作。

④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奖惩、调动。

⑤需要会议决定的其它事宜。

四、党支部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讨论干部问题时,应在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

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请假,其意见可用书面形式表达。

根据工作需要,党支部会议主持人可确定有关人员列席党支部会议。

五、会议进行表决时,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未到会委员的书面意见不能计入票数。

会议决定每个事项的,应逐项表决,推荐、提升干部和决定干部的任免、奖惩事项,应逐个表决,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

六、会议应有专人记录,并将记录存档作为依据。

经会议讨论通过的,以党支部名义上报

民主决策议事的原则有哪些

依照法律程序的决策原则是否算在内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态势及其引申[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但也存在党支部与村委会不协调、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不深入以及乡镇政府民主政治改革相对滞后等问题和不足。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镇治理机制改革,发展乡级民主政治。

(中经评论·北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关系到“三农”问题能否得以破解,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日益推进,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调整和改进。

这种改进总体上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和领导。

这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党组织的功能既要做好角色定位,又要推进功能创新和功能转换,这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是要着手推进乡级民主政治建设,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更为宽松和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执政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推动下,取得重大进展。

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

此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深刻阐述,明确了各个时期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制度体系初步确立1982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提出在农村设立的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确立了村委会的法律地位。

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的村委会组织法,明确了村委会的性质、职责和组织架构等。

1998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为推进农村村民自治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目前,全国有29个省(区、市)制定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31个省(区、市)制定了村委会选举的地方性法规。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多次下发文件,对农村村委会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委会印章刻制和管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乡镇政务公开等问题作出专门部署,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村委会60.1万个,村委会成员241万人。

全国绝大多数村委会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

近年来,各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

村民议事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

目前,85%的村建立了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92%以上的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

依托这些组织,村民合法、广泛地开展群众性自治活动。

(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逐步丰富2004年6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把在城镇化和推进税费改革过程中,农民普遍关心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医疗救助、农业四项补贴等纳入到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范围。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地方将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公共事业发展等事项及时纳入村民民主议事范围。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在各项强农惠农的资金中,有许多是到村入户的,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地方及时将各项政策及各项集体资金项目、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等纳入村务公开的范围,丰富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形式不断丰富目前,全国95%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了直接选举,绝大多数村庄进行了7次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

各地普遍建立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全国35%的村每年召开村民会议.75%的村每年召开1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98%以上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一些地方创造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农村“民主活动日”和“民主听政会”等办法,促进村民决策权的有效发挥。

为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各地不断创新村务公开形式。

目前,全国90%以上的县(市、区)编制了村务公开目录,91%以上的村建立了村务公开栏,一些地方设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五)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力地激发了农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成为农民群众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推动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农民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

一大批有文化、有本领、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致富能手当选村委会成员,使村委会干部素质有了进一步的的提高。

(六)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管理民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重要保障。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就是要深入了解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并最终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断深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切实解决当前改革发展进程中农村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把我国农村真正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有清醒认识。

(一)村委会与村党支部职权划分不明,两者间存在矛盾近年来,随着农村基层民主进程的加快,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问题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与农村工作新形势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一些村委会主任不能正确理解村民自治的内涵,缺乏主动接受党支部领导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村党支部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工作,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赋予村委会的权力得不到落实。

而且,从制度设计上,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职责也划分不明。

(二)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认识不足,忽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具体表现在:一是一些干部包括县乡级领导只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不重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对农村村民自治制度认识不清。

这使乡村组织功能减弱,体制改革受阻,公共管理失控,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农村村民自治建设过程和程序不规范。

选举上存在贿选现象,影响选举的公正性。

少数村干部民主法治意识较差。

民主管理上大多数村尽管制定了各级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具体落实的措施,因此,民主监督更难以到位。

(三)乡镇政府职能和体制成为阻滞农村基层民主深入发展的瓶颈农村税费改革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税费改革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并通过机构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使乡镇政府转变为职能明确的公共服务者。

而真正推动乡镇政府转变为一个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的动力,只能来自民众的民主参与。

第一,民众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乡镇政府不能代替民众作出需求选择;第二,只有民众参与政治治理尤其是参与对乡镇政府及其官员的选择,乡镇政府及官员才能克制自身利益诉求,并努力克服官僚体制的弊端和自身的弱点,努力增强公共服务的外在动力;第三,只有建立相应的民主参与制度和公共需求表达机制,有效吸纳民意并将之转换为政府的科学决策,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意愿才能与农民的公共需求相一致。

因而有效的方式就是扩展民意,实现基层民主选举,改变乡镇政府官员问责机制。

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延伸和扩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应对农村基层民主从领导层面和范围层次上加以延伸和扩展。

为此,在领导层面上,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在范围和层次上,要积极推进乡镇治理机制改革、发展乡级民主政治建设。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确保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了确保我国民主政治的稳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承受性,必须稳步推进一切改革措施,尤其要慎重推进民主政治。

因此,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有效地领导改革的所有进程。

1.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农村社会和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领导核心第一,推进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从治理的角度来看,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国家还权于农村社会,还权于村民。

村民自治的关键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组织在村一级的存在,意味着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执掌根基在村庄。

第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需要农村党组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保持社会稳定,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农村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应当看到,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趋势容易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相对滞后。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三,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表现为保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航向。

要使亿万农民在“三农”问题困扰中切实安定下来,仅仅有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是不够的,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干部,像其在革命年代那样,在乡村社会真正发挥作用。

我国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此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保障农村综合改革的发展方向,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与农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既成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的领导核心,又善于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2.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推动者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妥善应对农村的新变化。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

应该说,当代农民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既活跃又混乱的特征。

一是不同地区的农民由均质型向异质型转变,即使是同一个村庄的农民,内部亦呈现分化趋势。

农民的职业出现多样化,农民的经济收入、社会影响和政治地位相应出现分化,农村内部矛盾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动频繁,一方面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农民政治参与度降低,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由此受到影响。

三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发生变化,家庭承包经营不断发展,而集体统一经营正在弱化,这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链条出现断裂,尤其是农业税取消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农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开始松动。

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村委会的建立和村民自治的发展,出现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二元并立的政治格局;农村组织结构出现分化,新经济组织为农村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组织要素,新社会组织在实现农村社会整合中日益发挥作的新风尚,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丰富,农村政治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没有农民参与的基层政权,会因其与乡村居民间的文化隔阂而降低行政效率,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的农村基层政权,则难以发挥社会整合的政治功能。

现代民主发展史一再说明,民主政治的精髓在于公民能够进行直接有序地参与政治。

以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参与为例,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参与和改革开放以前的政治参与是完全不同的。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的政治参与程度虽然较高,但农民的政治参与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参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人们的经济自主权大大增加,社会生活呈现多元发展态势,这使得农民参与的需求随之增加,农民参与也不再是被动员参与,而成为自主参与。

同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也离不开培育农民的自主参与。

自主参与的最大特点是根据自身利益来选择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此不宜过分干预,但是可以引导农民自主参与,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农民自主参与在制度化、法治化和有序化的轨道内进行,否则容易出现体制外表达以及无政府主义。

3.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农村社会的服务中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指挥所,也是联系国家和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联系农民的组织优势。

新农村建设,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换提出了新要求。

农村社会的变化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变化,而结构形态的变化又影响到党组织功能的变化。

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

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税费改革,并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而使国家和农民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服务之所以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功能,还源于党的宗旨和工具性,即党的领导要服务于人民群众,使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成为真正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的全部责任与首要任务。

执政为民突出了党和政府的工具性,指明党和政府是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具。

党和政府的工具性,客观要求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当好党在农村的代理人,发挥上情下达功能。

第二,要当好农民的代言人,发挥下情上传功能。

第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转换的制度安排和体系建设。

比如农村基层党组织原有的功能有些要收缩,如部分村庄治理职能应剥离出来,移交给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中介组织;有的功能要加强,如强化整合乡村社会的功能;有的功能要改进,如改善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而有的功能则要转换,如服务功能。

同时,增强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服务功能,还要与发挥领导核心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和组织管理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换问题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尤其涉及我国政党制度以及党和国家体制之间的结构关联,因而转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要渐进有序。

(二)积极推进乡镇治理机制改革,发展乡级民主政治建设1.村级民主已日益深化,并不断巩固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分户经营,建立家庭经营制度。

家庭成为利益主体,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人身自由支配权。

这是整个农村基层民主的起点。

同时,农村恢复建立乡镇政府,在乡镇以下设立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属于农民群众自治组织。

农民在村委会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在我国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村集体资产的经营、农民的负担、政府任务的落实、村庄治安、村民福利等利益关系,都发生于村委会与村民之间。

农民的利益主要限于村庄社区,由利益引起的矛盾主要发生于村庄。

这是我国的村民自治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蓬勃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国家的主导和积极推动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村级民主日益深化,并不断巩固。

2.发展乡镇民主的条件渐趋成熟,要求也日益迫切第一,近10余年来村级民主不断深化,村民的民主意识、民主能力都得到较大增强。

这是乡镇民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农民可将村级民主实践中学来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乡级民主行动中去。

第二,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民的利益诉求已由村庄延伸到乡镇。

村级治理与村级民主越来越离不开乡镇政府。

而且随着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愈来愈强。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使农民对政府服务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如果乡镇政府不能有效提供农民所需要的服务,就无法建立其权威。

与此同时,农民如果没有更多的参与,政府也无法公平分配资源,自觉为民服务。

总之,目前农民的利益已经从家庭、村庄延伸到乡镇,民主也需要由村庄扩展到乡镇。

3.乡镇民主建设应先以选举为突破口,进而实行乡镇治理机制综合改革与村级民主一样,乡镇民主也要以选举为突破口。

我国确立了民主制度,但要在实践上真正实行乡级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是农民能够参与选举乡镇领导干部。

但在实践中,乡镇领导人选举方式在地方继续得以改进,主要有“两推一选”、“公推公选”等方式。

这些选举使得普通党员群众得以参与乡镇领导人选举,从而扩大了乡镇领导的民意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乡级民主”。

为了完善乡镇治理机制,就必须把握好几点:第一,要有效地发挥乡镇人大的作用。

因为,乡镇人大是法定的乡镇权力机构。

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人大机构,其创新方向主要是更好地反映和代表村民意志。

如果将乡镇人大与村民代表会议联接起来,形成乡镇民主与村级民主的相互衔接和良性互动,就会更好地发挥乡镇人大在民主选举乡镇领导人中的作用。

第二,乡镇民主还要重视议事的内容和形式。

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下拨的资金等乡镇治理事务,需要通过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等形式听取农民意见;乡镇财政预算要吸收村民代表参与。

第三,大力推进乡镇政务公开。

目前,农村信息化水平已经提高,乡镇政务公开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乡镇政务公开是乡镇民主重要的前提条件。

4.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为县级民主政治建设积累经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基层民主的着力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必然向上扩展到乡镇一级。

不过,乡镇民主治理机制的建立还不是也不应该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终点。

县(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大,农民的利益诉求也将进一步扩大到县一级。

例如,目前政府对农民的直补、对村干部的报酬,已不再通过乡、村两级,而是由县财政直接打到农民个人账户。

因此,农民的政治参与要求也将随着利益的延伸而扩展到县级。

推进和发展乡镇民主,对于下一步发展县级民主是重要的准备和锻炼,意义十分重大。

关于民主议事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