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最经典的一段是哪一段
意思是:黎明就起身,子里打扫庭院,里要.到了黄昏就休息,关门落锁,一定要亲自.吃的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它们都来之不易,穿的半丝半缕,要时时记得物品得来的艰辛.应该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已经口渴了才去挖掘水井.对待自己生活必须要勤俭节约,宴请客人一定不要小气舍不得.
求朱子家训心得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
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
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
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
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
”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
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
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
”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
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欣赏这句话。
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
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
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
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
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朱子家训和朱子治家格言是出自同一人吗
是的,朱子家训和朱子是同一本书 ,只不过叫一样,《朱子家训》又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作 者:朱柏庐
朱子治家格言中堂配什么条幅妤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请问:德不配位、必有栽秧这句话的出处
陈大惠居士:厚德载物,厚德才能承载万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朱子治家格言》到底是宋朝朱熹写的还是明
《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庐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