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八大扯台词八大远

建筑八大员证重要么

梁启超是中代维新派代表,近代中国的 思想启蒙者度参与了中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

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

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

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

《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

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

与诗歌、小说、戏曲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

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

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

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

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语言半文半白,“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

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

”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

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像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他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备。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

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

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

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

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

”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

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郭嵩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

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

1847年进士,1854至1856 年佐曾国藩幕。

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

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 贤讲舍讲学。

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 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

咸丰二年(1852)底,太平军攻克武昌,浩荡东下,咸丰帝饬令丁忧在藉的曾国藩兴办团练,曾数辞不允,郭嵩焘几度登门,曾国藩终为所动,创办湘军,罗致郭嵩焘于幕中,出谋划策、募捐筹饷,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

咸丰三年(1853)五月,郭嵩焘率湘军赴江西援救楚军江忠源部。

经实战观察,郭嵩焘认为太平军之所以攻无不克,多赖水军,遂向江忠源上“编练水师议,忠源韪之,令其疏请敕湖南北、四川制战船百余艘”。

此举使湘军由劣势转为优势,郭嵩焘因功授翰林院编修。

此后三年,受曾国藩派遣赴湖南、浙江等处筹饷,曾途经上海,参观外国人所办图书馆和外国轮船,接触了一些外国人,了解到西方的情况,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

咸丰八年(1858),郭嵩焘离开曾国藩幕府,入值上书房。

次年,英法军舰屯集天津大沽口外,郭嵩焘受命前往协助僧格林沁布置防务。

临行前,郭嵩焘将多年来对西方事务的思考具疏上奏,认为要“制御远夷”,首先要了解外国情况,建议从广东、上海、恰克图、库伦等地选派通晓外国语言的人才入京转相传司,并在天津设局,仿制西式战舰以制夷。

咸丰帝对此大感兴趣,立即召见询问具体方略。

至大沽口后,因反对僧格林沁撤防北塘而辞去。

同治元年(1862),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

次年,署理广东巡抚,镇压广东境内的太平军残部。

五年(1866),因与两广总督瑞麟不合而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

光绪元年(1875)初,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再度出山,授福建按察使。

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讲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

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如是以求自强,恐适足以自敝”。

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即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

郭嵩焘因此名噪朝野。

恰在此时,云南发生“马嘉理案”,英国籍此要挟中国,要求中国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清政府最后制派郭嵩焘赴英“通好谢罪”。

八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

消息传开,顽固派纷纷指摘、讥讽,更有无聊文人编了一副对联讽刺郭嵩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只有李鸿章为他撑腰,说:“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的号)为最。

” 由于中英尚未就马嘉理案谈判妥当,郭嵩焘出使延期。

十一月四日,郭嵩焘署理兵部侍郎,上《请将滇抚岑毓英交部议处疏》,弹劾云南巡抚岑毓英,要求将对马嘉理案负有直接责任的云南巡抚交部严处,奏折还抨击了那些盲目自大,封闭守旧的官僚士大夫。

自然郭嵩焘又遭到毁谤光绪二年(1876)冬,郭嵩焘率副使刘锡鸿等随员三十余人启程赴英,在伦敦设立了使馆。

四年(1878)兼任驻法公使。

赴英途中,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

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不料遭到顽固派的攻击、漫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

郭嵩焘到达英国后,非常留意英国的政治体制、教育和科学状况,访问了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结识了众多专家学者,并以六十高龄潜心学习外语。

还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

三年(1877)八月,郭嵩焘出于保护华侨利益考虑,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该建议得到清廷赞赏,翌年,即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 郭嵩焘参观法国世博会中国馆侨的权益。

同年10月16日应英国工厂主的邀请,访问了在伦敦附近的电力厂。

在参观过程中,英国工厂主特意请郭嵩焘参观刚刚发明不久的电话。

这是他首次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电话。

电话安装在相隔数十丈的上下楼内,郭嵩焘让随从张德彝到楼下去接听,自己在楼上与其通话。

“郭问‘听闻乎

’张答到‘听闻。

’郭又问‘你知觉乎

’张应曰‘知觉。

’郭又说‘请数数目字。

’张依言而数曰‘一、二、三、四、五、六、七。

’”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其语言多者亦多不能明,惟此数者分明。

” 在英国,郭嵩焘目睹英国国内的禁毒措施,不禁感慨万千,两次上疏要求严禁鸦片,并提出具体建议。

郭嵩焘还从中外交涉日益广泛的现实出发,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

总理衙门接受了建议,后来虽未编成《通商则例》,但翻译了大量西方法律规章备用。

郭嵩焘出使期间,还处理了相当多的具体外交事件,并接待了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与严复等建立了友谊。

因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以致郭嵩焘卸任回国时,英、法两国政府均依依难舍。

郭嵩焘蛰居乡野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就时事外交上疏朝廷、致书李鸿章等重臣。

晚年在湖南开设禁烟会,宣传禁烟。

郭嵩焘一直保持着大年初一赋诗一首以纪年的习惯。

光绪九年(1883)正月初一,65岁的郭嵩焘在纪年诗中写道:眼前万事随云变,镜里衰颜借酒温。

身世苍茫成感喟,盛衰反复与谁论

光绪十七年(1891年)病逝,终年73岁。

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

朝廷降旨曰:“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

有个笑话挺长的,反正最后一句是我相信爱情那个?

那天,我有个的朋友给我讲了个,把我笑翻了,后来由于肚疼而进了医院。

在给我做手术之前,问我为什么笑成这样啊,我就把那个笑话讲给他听。

没想到他听到后狂笑不止,最后吐了很多白沫,抢救无效,死了我真没想这样,可事情就发生了。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不想发生的事情,总是发生;我们天天盼着的事情,就是不发生。

但一旦发生了后,我们还得承担后果,真是的,原来人活着,就是为自己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承担不愿意承担的后果,真是的,没意思,一想到这里我就想死,死了多好

可我想死还不行,至少暂时不行,因为那个医生的情人告了我,说我过失杀人糊里糊涂的,开庭了。

法官让检察官简述了案情,其实也很简单么,就是我讲了个笑话,那医生听了笑抽了,后来笑死了。

为调查取证,法官让我把那个笑话讲出来,由陪审团判定到底过失杀人的事实要件是否符合。

尽管我是学法律的,但我已经有些担心了,我怕我把这个笑话说出来后有后果,所以我就要求和所有在庭人员,一共大概100来人吧,签订免责合同,即对本笑话讲出后的效果不承担责任。

法官宣布休庭,一天后重新开庭,宣布接纳我的意见,于是我们签订了合同既然有了法律保障,我就把那个笑话讲出去了。

可没想到我刚一讲完,整个法庭就沸腾了,有人笑的敲桌子,有人笑得在地上打滚,有人使劲捂着肚子边笑边疼得流出了眼泪……我看来看去,发现还是那法官老头老道,纹丝不动,稳稳做在那儿,闭目养神。

我当时心里这个佩服啊,你看看,人家当法官的和咱当律师的就是不一样,临危不乱,泰然自若后来我知道他死了,当天所有听到我这个笑话的人,后来都笑死了于是,我瞬间成了名人。

电视台记者采访我,问我讲的到底是什么笑话,这么厉害。

我很沉稳,我知道这要是讲出去有可能构成对公共侵害,万一有个什么闲的没事的社会维权团体再给我来个集体诉讼,我可受不了。

所以我对着电视镜头说了一番话,大意就是:理由永远是谎言,信仰永远是自慰。

那记者明显没听明白,但我看出来了,那小丫头反映快,不能让观众看出她笨不是

她连连称道,后来竟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其实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不过是个噱头

怎奈我这人最受不了女人的眼泪,尤其是漂亮女人的,结果我当机立断,配合了一下,说我愿意把这个笑话的独家报道和出版权交给她。

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很多观众要求重播。

可没想到,几个神秘的便衣突然有天晚上闯进我的卧室,把正在SY的我连拖再拽的拉到了一个黑黑的屋子里。

过了好久,突然一束强光照到我的脸上。

我勉强睁开眼睛,惊呆了,因为做在我面前的人是目前这个国家唯一可能与我一样家喻户晓的人。

总统明显没打算和我多说,他只跟我大致交待了抓我来的目的,很简单,让我把这个笑话录下来,然后通过内线送到中东一个敌对国家的独裁者那儿,笑死他。

我说这不行,这是政治谋杀,更关键的是,这已经明显超出了总统作为最高行政首脑的权力范围,未经国会批准,是违宪的。

总统一把抓住我的衣领,将我拎了起来,咆哮到:你TMD难道真相信三权分立是真的咋地

我没办法,此时此刻满脑子都是宪法第一案那背景的艰难,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同时我提出我的这个笑话属于大规模杀生性武器,不可以针对和用于平民。

总统答应了,于是在那个小屋子里,我把那个笑话录了下来,(当然,所有的操作人员都配置了最好的隔音设备)。

我看到了总统先生微微地鬼笑,我当时就知道完了,政客真不是东西。

果然,两个星期后,总统宣布已经掌握了我那个笑话的关键技术,并且在沙漠地区试用成功(成功笑死了713个死刑犯)。

这消息在国际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国家惊慌失措,一些曾对我们总统持反对意见的别国政要纷纷下台,国际军事学家还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叫笑威慑。

就在我们总统洋洋得意的时候,东方一个国家突然宣布也掌握了该笑话,后来我才知道是最开始给我讲笑话那哥们投靠了那个国家。

于是,我们之间形成了笑平衡60多年前的4月1日,也就是前个世界愚人节那天,不幸和我所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中东一个恐怖组织不知道怎么盗取了我的那个笑话技术,在劫持了我们的国家电视台后,把那个笑话向全国广播……文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对未来不再有信心。

联合国不得不召开了全世界主要国家首脑大会,最后做出了导致本个世界诞生重要标志之一的重大决策:将以后的4月1日,设定为愚人节。

这样一来,人们对那天所有的事情都有了提防,都知道是假的,没人当真,也就好了。

那个笑话,便也像其他任何一句不被相信的话一样,不具杀伤力了60多年过去了,我也已经80多岁了。

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想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有必要把这个笑话讲给大家了,(请您务必做好心理准备,有心脏病病史患者忌看,请速速离开)。

其实那天我那个朋友给我讲的这个笑话挺简单的很短就一句话:“我相信爱情。

郑成功的传统故事 如精忠报国......

相声文本 对口相声 《我要奋斗》表演者:郭德纲 于谦 郭:看见大伙,我很高兴 于:哎 郭:来的人很多 于:是 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于:都有啊 郭:多好啊 于:恩 郭:好多人还,举着照相机 于:自然点 郭:自然一点举着饭盒,不是啊,多好啊 于:恩 郭:您说当初老先生说相声一场也没照相的 于:那时候也没有照相机啊 郭:是吧 于:对 郭:还是说社会进步了 于:对 郭:电话,手机,多普遍 于:恩,人手一个 郭:每个人都有 于:对 郭:当初可以想象,我记的我小的时候家里有电话都凤毛麟角 于:那可不是吗 郭:人家里安一电话,有事上家里打去 于:人安的都是公共电话 郭:有安公共电话的吗,现在多方便 于:恩 郭:各式各样的,翻盖的,这么的,那么的, 打不通的 于:打不通还 郭:坏了呗 于:儿童玩具 郭:彩铃,过去有彩铃吗 于:没有 郭:有响能说话就不错了 于:恩 郭:我也如此 于:你? 郭:我手机不同是人不同的铃声 于:你也喜欢彩铃 郭:一响,“当,当里个里个浪”徐德亮 于:唱单弦 郭:“踏挺顶踏,提的另踏另挺踏”李菁 于:快板 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媳妇,这玩意多好“爸爸接电话” 于:这个是 郭:于谦 于:没有这玩笑的 郭:就说这意思,过去没有 于:过去是 郭:你想,老年间 于:恩 郭:你祖父那年头 于:我爷爷 郭:他见过这个么 于:那时候是没有 郭:到死都没见过什么是手机,他们那时候喊话用一个大喇叭 于:那时候有喇叭啊 郭:没有电 于:哦,就那卷的 郭:乡们出来吧,皇军不抢粮食 于:汉奸啊 郭:后来喇叭就有电了 于:那就带电了 郭:村里都挂着 于:对 郭:他大爷在村里就喊这个,村东头,王寡妇,李寡妇,赵寡妇,再不交电钱, 我半夜踹你们门去 于:嚯,什么事啊,踹寡妇门去 郭: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多好啊 于:啊 郭:说实在的啊 于:啊 郭:天底下人人都是愿意往上走的 于:那是 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于:对啊 郭:一点都不假,你拿说相声的小孩来说 于:啊 郭:学员们盼着熬成演员,小演员想当大演员,大演员想当角儿,角儿想当艺术家,艺术家想当大师 于:对 郭:当然愿望是有的,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于:这到是 郭:有几个象于老师这样的 于:HOHO,你过奖了 郭:于谦老师,说以后您要成大师我信 于:真的 郭:台上台下都是这个 于:嘿 郭:我们剧场经理那是多挑剔的人 于:就是 郭: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回头说于谦好 于:挑我 郭:挑仨大拇哥夸你 于:那来的仨啊 郭:六指 于:这么寸啊 郭:前两天于老师出门演出去了 于:啊 郭:哎呀,观众都沸腾了 于:哦,喜欢看 郭:进场的观众,每个人都自觉的给了50块钱小费 于:一个人给50 郭:每个观众都给50 于:那多少钱啊那得 郭:100 于:就俩人啊 郭:不少了 于:啊 郭:可以了,说这个意思,我得向你学 于:呵呵,你别。

郭:了不起的人,说实在的,人家出类拔萃 于:没那么好 郭:人家庭咱们看着,在这,这个位置,仰脸看人家庭 于:是 郭:人父亲,老爷子,国家都很重视 于:真的 郭:政府,怎么说呢,谁知道他爸爸在哪给十万,不多不多 于:没听说过 郭:带着警察去都行 于:通缉犯呢是怎么着 郭:高人那,好科学家,藏起来,不见面 于:找不着 郭:国家盼着他出来干点什么 于:就这样 郭:你是不认识他,穿的,吃的,于谦头份 于:讲究 郭:车好,大房子 于:房子不小 郭:楼上楼下大房子,300平米带摩的 于:还摩的 郭:带电梯 于:还满屋子跑三蹦子 郭:说错了,带,带 于:电梯 郭:电梯,楼上楼下,多好,我向你学呀 于:不敢 郭:我很渴望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于:是嘛 郭:希望您不吝赐教 于:您别客气 郭:您教我,其实我这个人有优点 于:是嘛 郭:首先我这个人品格很好 于:哦,那是本质 郭:真是,我是一个活的很清楚的人,很干净的人 于:明白 郭:真的,走街上别人掉下钱咱捡着了,拾金不昧说的就是我 于:您怎么样啊 郭:等失主 于:呵 郭:失主要说不要了,我再要 于:您跟失主怎么说啊 郭:别跟他说啊 于:啊,那您还什么等失主啊 郭:说这意思,拾金不昧。

而且我这人很重感情 于:啊 郭:当初我和我媳妇搞对象,我天天给她买花 于:天天买 郭:到最后她主动和我说别买了,我实在吃不了了,苞米花 于:天天吃这个也够恶心的 郭:我要出类拔萃 于:哦 郭:我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于:那您会什么啊 郭:是人嘛你 于:问您会怎么了 郭:这叫欺负人,啊,我一世英明毁于你手啊 于:你什么英明啊 郭:得回没有,啊 于:嗨 郭:有也得毁你手里 于:不没有吗 郭:我有能耐啊 于:什么能耐啊 郭:我心灵手巧啊 于:哦 郭:我手很巧啊,我能,我能那个,切羊肉片 于:啊 郭:能,能切牛肉片 于:啊 郭:我还能磨刀,磨完刀还能切羊肉片 于:你只能干厨子 郭:干厨子怎么了 于:啊 郭:干厨子也有好样的 于:是吗 郭:韩国的大长今 于:大长今有啊 郭:都知道吧 于:是啊 郭:电视剧,一步一步的熬上去,多不容易 于:是 郭:我也开个韩国饭店 于:开韩国馆 郭:向大长今学习 于:是吗 郭:我叫小长今 于:小长今 郭:开业,客人都过来了,来碗卤煮 于:跟卤煮有关系吗 郭:他以为我是小肠陈的连锁 于:小长今有这人吗 郭:差不了多少我得干事业啊 于:干事业是对的 郭:我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于:好 郭:我不能象别人慵慵碌碌一辈子 于:那不行 郭:我要让他们知道知道二郎神的二只眼。

于:不是,二郎神三只眼 郭:有一只近视。

于:他全明白。

郭:我也想了,我要在干事业之前求个好兆头 于:干嘛呀 郭:北京西山找个庙 于:拜佛 郭:庙里有个老和尚,求个签 于:烧香 郭:求个护身符 于:好 郭:让大师说我两句,开导开导我 于:行啊 郭:走 于:恩 郭:出门车还坏了 于:汽车坏了 郭:走着去 于:心要虔诚。

郭:对 于:这个最重要 郭:到西藏那个喇嘛,喇嘛知道吗 于:知道啊 郭:这边来一喇嘛,这边来一塔嘛 于:别说这个 郭:喇嘛,你看人家一磕头,啪,整个一……② 于:是,是 郭:这说明什么 于:五体投地 郭:心虔诚 于:对 郭:回头我了不起了之后我家里养四个喇嘛 于:干吗啊 郭:擦地使唤 于:好嘛,这不是干这用的 郭:管他那个,以后的事情了,我成名之后的事了,我先去拜佛去 于:哦 郭:走着走 于:好 郭:心虔诚,鞋都磨坏了,累坏了 于:恩 郭:进庙小和尚过来了,施主从哪来的,从东土大唐而来 于:猴啊,是怎么的 郭:您是求签呐还是做保健呐 于:这庙里怎么还做保健呐 郭:宝剑寺嘛 于:宝剑寺 郭:宝剑,切羊肉片,切牛肉片 于:你糟进东西啊 郭:见老方丈 于:老和尚 郭:数落数落我,开导开导我,求个吉祥物 于:啊 郭:你进屋来吧,到方丈室,这块坐一美女 于:什么老和尚啊 郭:求签的嘛 于:也是 郭:求签的,破了相都比你顺眼 于:拿我比什么啊 郭:老方丈慈眉善目盘腿打坐光着脚 于:哦 郭:千古流传,美好的姻缘,王二姐张廷秀,把那佳话千古传。

于:老和尚出家之前唱二人转的,什么样子啊 郭:胡说八道,罪过罪过,不许胡糟近人 于:我啊 郭:赶紧过来,师傅,给我加个塞儿,我先来,我鞋都坏了坏了,完了回去给… …④脚上,我出去我想奋斗 于:哦 郭:我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于:哎 郭:你看我需要怎么做 于:啊 郭:开导一下我 于:老和尚怎么说的 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物惹尘埃。

说的太好了,太好了 于:真听不懂,假听不懂啊 郭:您说说您再来一回 于:老和尚带翻场的 郭:老和尚说话了,既然施主喜欢我就再来一回.难难难,道德玄,不对知音不可谈,对了知几 句,不对知音枉费舌尖。

哎,这个好, 您再来一个,您再来一个,还要啊 于:什么叫还要啊 郭:好。

千古流传,美好的姻缘 于:怎么还,又是这个 郭:哦,听过,听过,给你来个新鲜的,来个新鲜的,再来一回。

阿弥佗佛,以 不再问了为荣,以没完没了为耻 于:咱到这了,到这了 郭:我不问了,真不问了,哦善哉,善哉 于:你就麻烦这个 郭:您开导开导我吧 于:说说吧 郭:你有什么需要老衲做的吗 于:啊 郭:哎呀,说点什么呢 于:是啊 郭:我这鞋都坏了,您给我换双鞋吧。

阿弥佗佛,老衲换完了就给你换 于:好嘛 郭:要不,咱们有那个护身符给我一个 于:哎,不要您这个 郭:好 于:这是 郭:拿一祥纸 于:嚯 郭:老和尚拿盘托进来,护身符,施主拿着吧,这都是贫僧走光的 于:没有 郭:打过光啊 于:开光的 郭:没开怎么能走呢 于:我拿着 郭:开光 郭:开着吧开着吧有好运啊转身出来,哎呀,我得保持好的心态,打今儿起我要 奋斗了,我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有能耐的人。

于:啊 郭:走着走着脚底下发凉 于:怎么回事 郭:嘶,鞋底没了 于:还得补鞋去 郭:怎么这么凉啊哎呦,瞅脚底下踩一汽车牌照 于:哦 郭:捡起一看,京C4329 于:这号不错 郭:这是上天给我的东西 于:啊

郭:我马上就要出类拔萃了 于:就车牌子 郭:我买个笔,把这j费力把八拉画上,京o 于:京o 郭:我的车就是公安部的了 于:没羞没臊 郭:身份的变化 于:什么模样 郭:改完了挂我车上,开车出去,警察过来,哎

站那,站那。

我说你疯了,京o 于:就是 郭:我是公安部的 于:啊 郭:呸 于:怎么了 郭:公安部还摩的 于:管挂牌子有什么用啊 我受打击了 于:受什么打击了 郭:我受了挫折了 于:啊 郭:为什么每次我跑到终点的时候有人告诉我。

于:怎么着啊 郭:你太次了 于:太慢了 郭:人都说干大事业要交学费 于:啊 郭:我的学费交的都够盖六个大学的了 于:全交学费的了 郭:我要脚踏实地 于:哎 郭:我要奋斗,我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于:哦 郭:我准备从基础做起 于:对 郭:漫无飘渺,胡说八道,云煽雾绕,不能成大器,小打小闹也可以成功 于:基础嘛 郭:我要干房地产 于:这都不小了 郭:我上,我上王府井买块地去 于:王府井

郭:我舅舅在那负责 于:负什么责 郭:厕所的卫生 于:你舅舅跟那扫厕所 郭:我打算把那厕所盘下来 于:啊 郭:刚想好,我舅舅双规了 于:扫厕所还有双规啊 郭:那个扫帚跟那个墩布的数对不上 于:这还~ 郭:找人吧 于:啊 郭:我把厕所盘下来得有人说上话啊 于:谁说上话啊 郭:后台有一个叫李菁的 于:对 郭:他舅舅跟美国大使馆 于:跟他能说上话啊 郭:套近乎,舅舅您瞅瞅给说说吧 于:啊 郭:做不了,没有当期 于:这还有当期 郭:我走了厕所就脏了 于:他舅舅在那边守厕所 郭:……⑥ 于:我说怎么说上话了呢 郭:无论如何也要把厕所盘下来 于:小啊 郭:小往高处盖 于:拔高 郭:来50米,来50层吧 于:50层 郭:你见过烟囱不是么 于:那是 郭:北京也买不着地啊 于:哦 郭:不买,现在 于:现在是不买 郭:是不是,顶多是租,几十年,三五十年,那不管用啊 于:啊 郭:咱买地就火了 于:哦 郭:有一说相声的徐德亮 于:他干嘛 郭:我姥姥家门口的地便宜,50块钱一亩 于:那太便宜了 郭:白给 于:跟白给一样 郭:叫上哥几个,凑600块钱,咱们那买地去 于:600块钱玩房地产 郭:都回家推自行车去 于:嚯 郭:胡同口集合咱一块走 于:几个股东 郭:徐德亮说我不去 于:怎么了 郭:我蹬不动 于:怎么了这是 郭:我说,我来,我驮着你 于:你驮着 郭:你驮着你也蹬不动 于:怎么了 郭:就是太远了 于:在哪呢 郭:柴达木 于:自己骑也到不了这个 郭:确实的远,咱有什么说的 于:就是远 郭:你说在柴达木盖房,你说买房太困难了,柴达木是盆地,那位置多~,这属于 三环外啊 于:你学点地理不学啊 郭:三环里啊

于:什么三环里,大远了柴达木 郭:挺远的,这怎么弄啊,便宜么 于:管便宜不行啊 郭:那不要紧的,反正的上班下班我的业主是困难一点 于:怎么了 郭:我挖地铁 于:挖地铁 郭:打北京挖地铁挖到柴达木,通火车 于:您先等会吧 郭:恩

于:您买房这点钱,买地这点钱够修地铁的吗 郭:不要紧的,我挖我往山西那方向挖 于:干嘛啊 郭:挖着挖着就出煤了,买煤钱修地铁 于:嚯 郭:再挖,挖着挖着就挖到陕西了 于:恩 郭:我刨个兵马俑,回头喷上奥运标志,扛到潘家园就卖了 于:好嘛,那点文物都糟蹋了 郭:买了 于:恩 郭:买了 于:这倒扯总有钱 郭:对,这一下我就修到那了 于:啊 郭:挖着挖着到黄河了 于:到黄河 郭:这地铁要渗水怎么办 于:啊 郭:地铁里让他走船 于:地铁里走船 郭:那还不如来飞机了 于:哦 郭:柴达木那早上一起来,把我们业主都拉到北京上班去 于:嚯 郭:晚上再送他们回去睡觉去 于:我还得问问您 郭:啊 于:这业主那上班这飞机还停那啊 郭:跳伞呗 于:啊,业主都跳伞 郭:就是 于:啊 郭:在三环那,大伙归着都下来了,有……⑩的 于:怎么办 郭:北京这电线杆太多了,四九城儿那都挂满了我们小区的居民,带伞往下卸 于:这是个事工程量大 郭:他们在通县贴小广告 于:那有广告啊 郭:他们说那叫什么盆儿地,买盆儿的 于:柴达木,盆地 郭:盆地存水吧 于:那是 郭:那把……⒓,你说行吗 于:你想一出是一出 郭:那有高地没有,咱找一高地盖去 于:高地有 郭:哪儿 于:珠峰,珠穆朗玛峰 郭:朱云风 于:没有,这时候想起你徒弟来了,珠穆朗玛峰 郭:珠穆朗玛峰那高吧和柴达木差好几站地 于:你怎么算的 郭:珠峰要盖那就得盖经济适用房了 于:怎么呢

郭:买太贵了不合适……⒔ 于:在那 郭:对,这行,天气怎么样 于:冷 郭:冷啊 于:高 郭:烧暖气,一年四季天天烧暖气 于:一年四季烧暖气 郭:玩儿命的往里蓄煤 于:那来的煤啊 郭:你望了,挖地铁挖到山西不有煤吗 于:那不卖啊 郭:不卖了,自己留着烧吧 于:哦,全烧了 郭:听说那地方还下雪 于:那是,海拔那么高 郭:雇俩人扫雪去,……⒕,他们说全球气候变暖 于:啊 郭:过不了多长时间这雪就化了 于:就那么快 郭:太好了,准备出发 于:走,上北京站坐车去 郭:你糊涂了吧,北京站能到珠峰吗,封台 于:封台上车 郭:封台上,有坐吗,没坐我可受不了 于:那到是,您这体格从封台坐到珠穆朗玛峰可受不了 郭:是啊,找人呗,找人带着挂历带着报纸 于:呵 郭:哎,咱们那珠穆朗玛峰北坡是咱们中国的吧 于:对啊 郭:坏了,这是个事 于:怎么了 郭:北坡盖房都是南房啊,南房不热脸(

) 于:那北房……⒖ 郭:咱们没人咱们那边。

这样吧,找一帮说相声的 于:干嘛啊 郭:让他们给我卖房去 于:有什么用啊 郭:说相声的什么瞎话都能说,卖出去了,你知道么你 于:都说瞎话啊 郭:这就能卖出去 于:啊 郭:我还有个问题啊 于:啊 郭:这全球气候变暖这雪是不是就化了 于:那是啊 郭:冰是不是也化了 于:没有了 郭:我这楼得盖在冰上啊 于:啊

郭:那我这房不就塌了 于:就没了 郭:这么说珠峰也会很暖和吗 于:很热了 郭:买卖来了 于:怎么了 郭:我上那卖冰棍去吧

古文里败逃或者失败或者打败仗都有哪些隐晦用语,比如慈禧西狩这样的

末世之路:慈禧西狩一在路上,是一个象征意味颇浓的词汇。

这是一部同名小说的名字,当我们在日益地追求物质和被物质社会所挤压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和行动的自由,我们都有一个潜在的欲望,就是逃出城市而“在路上”,向那些蛮荒之地而去。

而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恰是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某一天,几个美国人突然决定从东部的繁华城市出发,驱车前往西部。

于是,广袤的美国大陆上的风景、人物、奇遇就在他们狂放不羁的旅程中次第出现,带给了漫游者以惊喜,使他们自由地、欣喜若狂地重新领悟了生命。

主人公萨尔的那句“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是“垮掉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的座右铭,而“在路上”也从此成了一种象征,代表过程或者自由,通向被我们称之为理想和爱的远方。

但我留意的是百年前的一个女人的在路上,是一个末世王朝的在路上,出门十里不如家里,离开了深宫,风餐露宿,惶惶如丧家之犬,这样的体验究竟会给在路上的这个女人和王朝以什么启示

老大帝国的黄昏,底层百姓的苦难,兵士的掳掠与崩溃,挥泪斩不得不斩的臣子,王朝的颜面和肌肤不再年轻了,包括这个临朝半个世纪的女人已不再年轻,而以老佛爷代称。

也许是习惯使然,在谈论某些话题前,好临时抱佛脚,在一些文献里穿行阅读,希望找出一些异样,一些新见,总觉得现在的文字伪饰过于古人,恶俗过于古人,文字也是可以腐败的,当我看到西狩的这个词的时候,以为是秋高气爽,正好会猎与郊野呢

我知道康熙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但慈禧的西狩,无猎物可狩,自己仿如猎物与砧板之鱼肉,她的在路上是踉跄的步履,一如她的年龄,王朝也到了暮年。

她是谁

她从哪里来

她到哪里去

无人敢问。

等八国联军的军队进了城,闭目塞听的慈僖竟然然也不知晓,还以为听到枪响以为是猫叫,及看见子弹落在宫里的地上才明白,那时帝国的机器运转真是锈迹斑斑,迟缓乃至停滞,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中转述慈禧的话:洋兵已进了城,宫里完全没有知道,只听着枪弹飞过,这声音全象猫儿叫,(言次即效猫叫声)“眇”。

我正疑心那里有许多的猫儿,那时正在梳妆,又听着“眇”一声,一个枪弹从窗格子飞进来,那弹子落地跳滚,仔细认着明白,方才骇异,才要问外边查问,一眼瞧见载澜跪在帘子外,颤着声气奏道:“洋兵已进了城,老佛爷还不快走

” 我才慌忙起身,急问皇帝何在

说在某殿上行礼,我叫赶速通报。

原来这下天刚刚碰着祭祀,皇帝正在那里拈香,听着叫唤,急忙前来,头上还戴着红缨帽子,身上穿的是礼服。

我道:“洋兵已到,咱们只得立刻走避,再作计较。

”皇帝更着了慌,仓猝就要跟着我跑,我道:“你瞧这样服色, 那里好走出去

”才千手百脚的把朝珠,缨帽一起儿胡乱抛弃,一面扯卸了外褂,换了长袍, 我也改换了下人的装束。

在枪声下,宫里人的角色开始转换,再也端不起架子,那些天潢贵胄,金枝玉叶开始以下人的衣物匆匆裹身,整个宫中乱作一团。

在慈禧的记忆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逃离北京了,第一次随咸丰皇帝逃到热河,这一次是她自己率领着帝国走在逃亡的路上。

慈僖也是身着农妇的衣着,以汉妆梳头仓皇出宫,临行之前,珍妃跪请于慈禧,认为皇上不必西行,应留京处理议和等事。

慈禧听后雷霆之怒,命太监将珍妃推入井内。

应该说,珍妃这个跪请是有胆略和识见的,作为一个国家神器象征的皇帝在危难的时候抛下自己的子民,这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是不妥,皇帝把子民视为草芥,那百姓也会以草芥视之王朝,当政者抛弃子民,那子民难免不生抛弃这个政权的心。

但慈禧想的是,老佛爷就是国家就是意志,谁拂了我的意志,谁就必须死。

走吧,慈禧逃亡的意志已决,再顾不下了许多,两宫上车后,各王公大臣或骑马,或徒走,踉踉跄跄,如长蛇逶迤匆匆,经由景山西街出地安门西行,上午八时左右,至西直门,天忽降细雨,那些逃亡者均未携雨具,衣冠浸湿,踯躅道中,这不是细雨骑驴的诗意,也非旅途的浪漫,有的只是心地与外物的契合,萧萧索索凄凄苦苦,悲悲惨惨泣泣,雨水和着泪水。

遥想当年慈禧乘亮轿或暖轿出入西直门时,黄土垫道,銮仪整肃,山侍立垂手,对对提炉中御香缥缈,檀气氤氲,如仙家出巡;而今形式陡转,云泥之别,恍如隔世矣。

末世有末世的景象,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一派没有明日没有依持的沧桑,《长恨歌》里唐玄宗描写的“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恰是如今的模样。

几辆车马出了紫禁城,出了西直门,走了一整天,晚上才到昌平贯市,这时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已经整整一天粒米未进。

当地百姓献上麦豆,慈禧太后饿得已经顾不上什么礼仪和高贵,就用手捧着,不到一会,就吃了个精光

因为出宫匆忙,到了晚上,竟然想起没有带卧具。

幸亏有村妇进献了一床干净的被子,被单刚洗过还没有完全干,慈禧无奈之下,也只能将就了。

7月22日天明起驾。

中午抵南口,稍息打尖。

国难之时,此地因受败兵散勇之骚扰抢掠,居民多逃入深山;经侍卫太监等到处寻觅,始获少量小米及鸡蛋,聊供两宫及后妃熬粥充饥。

其他随从人员只得向庄稼地中找红薯和玉米棒子,无论生熟,只管饥饱。

过居庸关,山路坎坷难行,骑马者均下马,到了晚上。

除两宫及宫眷住民房,现煮小米粥充饥外,众多随从随地露宿,忍饥挨冻,有的则坐地倚树假寐而已。

这次逃亡要逃到哪里

没有目的地,只要是没洋人的地方,只要是安全的地带,越远越好。

赶来护驾的岑春煊曾记载当时的狼狈情形说,慈禧太后身穿蓝布衫,用红棉带扎头发,就像一个普通的农妇。

光绪帝则穿着旧葛纱袍,破烂不堪。

时值盛暑,皇帝大汗淋漓,胸背粘腻,还得自己动手赶走那些苍蝇和蚊子。

那些太监一路上徒步跟着,鞋也破了,脚也磨出了血,也只能勉强跟着;随行的人出外觅食时,路过城镇的人听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了,一个个都吓得跑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碗民家所煮小米粥,慈禧太后见此粗劣食物,伤心大哭,竟不能食,命给光绪吃。

光绪勉强吃了两口,也难以下咽;出逃的时候过于匆忙,慈禧太后甚至头发也没梳,狼狈不堪。

出逃的日子,正好是七月流火的酷暑时分,白天骄阳炙烤,乘坐的轿子就像一个蒸笼,轿围子、褥垫子,无处都烫手,无处不炙人,向来养尊处优的王公贵族,也只能忍了。

从延庆奔赴怀来的时候,那些赶车的车把式热的四处冒汗,忽然看见路边的水井,就像乞丐看到了食物,放下车子就扑向井台。

那井台下盖着顶草帽,赶车人上去把草帽掀开,暮地大叫,,那草帽下盖着的,竟是一颗血肉模糊的人头,那草帽的绳子还系在人头下的脖子上,随着赶车人手的拿起,那颗人头仿佛他点头问候。

赶车人大叫一声,屁滚尿流地跑回来,险些惊了皇驾。

于是,大家一致认为,不要再喝井里的水了,许多井里都有死人,打开井盖,会发现一颗人头,或者一具死尸浮在上面,水井成了死人的处所,那些水和血混合者。

经过三天的艰苦跋涉,慈禧太后一行人于8月17日傍晚到了怀来县,县令吴永(曾国藩的孙女婿)仓皇出城跪迎,这是慈禧太后出北京后第一次受到如此礼遇,慈僖当时就哭了。

怀来是个小县城,条件简陋,慈禧太后只能住进吴夫人的卧室,皇后住吴永儿媳妇的卧室,光绪帝则住在县衙的签押房。

据记载,太后已饿极,手拍梳妆桌,命“快快送饭来

”吴永调度有方,他拼尽全力,总算让慈禧太后一行人吃了顿饱饭,并有衣服更换。

在前三天的逃亡路上,这些人可谓是吃尽了苦头,不要说洗澡和换洗衣服,就连吃饭也只能就地取食---见到田里有瓜果菜蔬,就自己动手罢。

伺候好慈僖就是机遇,在怀来的时候,当时夜晚已经颇有凉意,慈禧太后出宫时穿的是夏天的衣服,吴永见后赶紧进献裘衣,慈禧太后等人便在怀来休整了两天,专门为慈禧太后的出逃打前站。

再就是岑春煊,有一天晚上,慈禧太后住在一个破庙里,半夜里被恶梦惊醒,当晚岑春煊整夜跨刀立于庙门外护卫,听到慈禧太后惊叫后,赶紧在门外大声道:“臣春煊在此保驾。

”岑春煊竭尽全力在危难之中护卫慈禧太后安全达到西安,慈禧太后深为感动,后来岑春煊也由此得到了老太后的重用,做了陕西巡抚。

到怀来的当晚,慈禧召见吴永,温语嘉慰,询问他的出身、履历,即派吴永前往西路各川开办传驿,赴前站预备皇差,调配粮食供应,总揽行营一切事务。

过了数日,又降旨以知府留于原省候补,并先换顶戴,回銮后复升任广东道台。

因为担心联军追来,慈禧太后等人于8月19日继续西行。

就在同一天,慈禧太后下谕通知各地方大员,说自己不得已西幸(其实就是逃亡),现在派荣禄、徐桐、崇绮留京办事,赶紧想办法妥善解决八国联军的问题。

由于和这些官员已经失去了联系,令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的是,北京城破之时,徐桐、崇绮都已经自杀身亡。

8月20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罪己诏》,并下令各省保护教民。

8月21日,慈禧太后一行抵达宣化府城休整四天;8月30日,至大同府,因为已经相对安全的缘故,又休整了四天,随后继续前进。

9月7日,慈禧太后发布了剿灭义和团的上谕。

9月10日,慈禧太后一行人到达太原,山西巡抚毓贤率领省城文武官吏数百人,到城北二十里外的黄土寨跪迎;当晚入城,驻跸巡抚衙门。

太原仓库尚存有乾隆南游及西巡太原时所用仪仗銮舆,便取出应用;并新制龙旗二十四面,以壮观瞻。

地方大小官吏,无不尽力报效,金银财帛,衣食服用,应有尽有,好似又恢复了大内排场。

慈禧太后十分满意,便在此住了近一个月之久。

这时,江苏巡抚鹿传霖亲自率兵六千赶来勤王护驾。

他在听说北京沦陷、慈禧太后西行后,鹿传霖于是绕道河南赶到太原见了慈禧太后,报告说八国联军正要进军保定,恐怕追兵杀来,太原不宜久留。

慈禧太后听后十分惊恐,于是又下令继续西行,前往西安。

10月26日,慈禧太后一行人到达西安,当地官员将长乐门大路直抵北院行宫的御道上都用黄土铺垫,沿街各商铺都悬灯结彩,而居民人等被允许跪在道旁迎接,众人都想看看传说中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到底长啥模样。

慈禧太后在逃亡的途中对王文韶说:“我要看看百姓究竟是如何苦楚”。

当慈禧太后的车马行至乡间的时候,便有很多乡农远远立在田间翘望而并不趋避,慈禧太后也不准下面的人驱赶。

光绪看见乡民形状,十分奇怪,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

事后,慈禧太后对光绪说:“不遭这次罪,咱们那里知道百姓如此困苦

” 慈禧这话算是实在,百姓不得见于皇帝,皇帝亦不知黎民困苦,一个在金字塔的塔尖,一个是金字塔的底座,互不来往,不同声息,这是专制社会的痼疾弊端。

通过这次逃亡,好像是社会重新洗牌,乾坤颠倒,慈禧太后才算知道了这个国家的家底,百姓的穷苦,,也许是那时中国底层的苦与痛,受此震撼,才有了后来雷厉风行的实行新政。

(链接:我们可以换一副笔墨,对古文献略加改造,简略地画一条慈僖逃亡的路线,蜿蜒曲折凄凄惶惶:东西两宫由深宫逃经贯市、南口、关沟、出居庸关,到岔道(地名)天暮时分,人疲马乏,得遇一破庙,暂可夜栖。

此时幸有驻张家口的岑春暄勤王到来,兵士护驾,凄惶略减,惊魂稍定。

再经榆林堡到怀来县,奔波数百里,得遇县令吴永衣冠迎驾,获一饱餐、一安寝,真也幸甚

再过宣化、过大洋河,越枳儿岭,进入山西省的天镇县。

县令备食过早,届期腐烂,畏罪自杀。

死者已矣,逃者丧气

再经阳高县、大同府、南渡桑干河,颠簸到忻州,恰值中秋节,知州以月饼鲜果迎接“圣驾”,幸甚

节后,经曲阳县抵太原府,便以巡抚衙门做了行宫。

苟安月余,忽有掌握北洋兵权的荣禄自保定奔来禀奏:德法军队在晋东和宣化逼向太原

老佛爷惊俱之中,忙令留京谈判的庆亲王奕劻与北洋大臣李鸿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降旨之后,继续西逃

自太原西南行,过风陵渡、潼关,进入地沃物丰的陕西省华阴县。

县令刘友石贪污心虚,自缚待罪。

恰李莲英信其“直隶大城人”的假话,认作老乡,在老佛爷面前为其誉美,非但赦罪,反得佳许。

由华阴西行,经渭南过临潼,秋九月达西安,又以总督衙门做了行宫。

)二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公正地说,没有谁能把慈禧推向西狩的路上,是慈禧把慈禧推到了西狩逃亡的路途的,当时的紫禁城里对墙外的世事懵懂无知,只是凭借着一些奏折来定夺裁断一些东西,这在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 》里可看到,当吴永把一些真实的情况告诉慈禧的时候,她是那么惊诧疑惑,但又引起一些大臣的恼怒。

可以说当时紫禁城的慈禧有些像是外面大臣的木偶,视听被遮蔽,真相被掩盖。

成了瞎子聋子,这样的帝国不走入企图才是不正常的。

1900年的世纪之交,老天很不配合大清帝国,那年的春夏季节,一场严重的旱灾席卷了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农民们焦虑不安,外国传教士们也同样面临着干旱、饥饿和生死难料的处境,虽然传教士最恐惧的不是饿死,而是当时饥饿的中国人。

两种文化,不同的信仰在华北像是两块正集聚的阴极和阳极带电的云,一碰触就有电闪雷鸣,墙到屋塌,大风飘木,山呼海啸,那也是一堆干柴,天旱不雨,当时的义和团把这自然的现象怪罪于洋人和教堂,当时有一道流传最广的传贴:“劝奉教,自信天。

不信神,忘祖先。

男无伦,女行奸。

鬼孩俱是子母产……天无雨,地焦干。

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发怒,仙发怨。

一同下山把道传。

”当时在中国传教的美国公理会的罗威那·伯德(Rowena Bird)在山西写的一些日记和信件,清楚表达出当时中国人和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恐慌的情形。

6月25日伯德写道:“这是一个极度痛苦难熬的时期,饥饿威胁着人们,干旱炎热的天气使瘟疫流行,义和团的成员威胁着抢劫杀人、杀传教士和教民……形势变得越来越糟,如果再不下雨,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们相信上帝会赐予我们甘霖,使局势缓和。

我们知道,我们的一切利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也许,在那些传教者心中,这些天老天不雨,也许真的与上帝有关, 《圣经》里说“如果你们能谨守今天我给你们下的戒律,全心全意地爱上帝并忠于他,我就在适当的季节——秋天和春天给你们的土地洒下雨水。

你们就会五谷丰登,牲畜成群,美酒不断,衣食无忧。

切记不要受到诱惑,背叛上帝,转信他神,那时上帝会降怒于你们,关上天庭,永不下雨,使土地颗粒无收,你们也会从上帝赐予你们的土地上消失。

”一张接一张的揭帖像蝴蝶煽动在各个村落,这蝴蝶的翅膀下,就要演变成一场风暴,那些揭帖呼吁中国人杀尽洋人和信洋教的中国人。

淳朴愚昧的义和团信众想当然地认为只有彻底清除国内的每一点外国痕迹,那原本护佑中华大地的神仙们才能平息怒气,再降甘霖。

也许在那些信众看来,中华的神仙也是有脾气的,也是有选择的,也有乡土观念。

饥饿的农民开始涌进北京,外国的军队也开进了东交民巷,对峙开始了。

对于义和团的胡闹,朝廷上壁垒分明,,一派主张民气可用之,要安抚,一派主张,这是玩火,宜剿灭之。

这泾渭分明的决策和抉择考验着慈禧,昧于世事,不谙世界大势,妄自尊大,是慈禧最大的病灶,她只有把国家拖入深渊才能清醒。

当时的情形:盲人瞎马,夜半深渊,而当时一些所谓的主战派臣子成了把慈禧和帝国推入深渊的推手。

对义和团是剿还是抚,慈禧久久未能决断,她要看那些有神灵的子民真的是那样的邪乎,口吐符咒就可把洋人的舰船和兵马赶出帝国

洋务运动也已经多年,她对洋人和那些上帝的子民既爱又恨,他们不好好地在本国呆着,非得把福音送到这中华帝国。

1900年6月的5日,慈禧派军机大臣赵舒翘到河北涿州义和团的营地摸底探察,赵舒翘是慈禧入值军机处的红人,他“扬历京外,开藩陈臬,并皆卓有政声;而且学问淹通,持躬廉正”,在大是大非的面前唯老佛爷的马首是瞻,特别是在戊戌变法中,赵舒翘坚定地站在慈禧一边。

光绪戊戌年,赵舒翘为刑部尚书,维新案发后六君子被捕,慈禧太后严命刑部严究其事,身为刑部尚书的赵舒翘竟然向慈禧太后奏曰:“此等乱臣贼子,杀无赦,何必问供。

”涿州是京南第一的京畿县城,青灰的城门上插着各式各样的义和团的旗子,最引人的当数“扶清灭洋”,当时的义和团接管了这个县城的军政,有点像水浒里的李逵坐县衙。

义和团里的那些农民们向赵钦差展示了“神灵附体”、“刀枪不入”“铁布衫”“金钟罩‘等所谓的拿手的神技,个个像喝醉了酒,腾挪呼跳,像巫师像神汉,本来庄稼汉成了神的代言人。

当慈禧太后问起赵舒翘也和团是否可靠时,我们看到了赵的胡闹和遮蔽真相不敢告诉老佛爷的糊弄。

“他只装出拳匪样子,道是两眼如何直视的,面目如何发赤的,手足如何抚弄的,叨叨絮絮,说了一大篇。

”时任直隶怀来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年两宫西狩时接驾,据他口述,曾听慈禧说皆是刚毅、赵舒翘误国,他们实在死有余辜。

在涿州赵舒翘清楚地看到义和团的那些神神鬼鬼不过是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但他却随着满人刚毅起舞,刚毅是狂热的仇洋派,他和赵舒翘的看法大相径庭。

吴永又回忆说,赵舒翘明白义和团不可凭恃,同行的何乃莹代拟了一折。

然而他碍于端王和刚毅是义和团的支持者,而他又多得刚毅推举,关系甚好;踌躇再三,还是没有上折。

一个政府的官员,以自己的利害趋避把江山社稷放到一旁,这无论是对春秋大义还是个人的品质,都值得怀疑,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赵舒翘作为慈禧的红人可信赖的人按真实的义和团情状一一条奏,义和团不可待不可持,那慈禧的决策会是什么

但我们敢肯定,绝不会有后来的开战的疯狂的轻率的把国家拖入深渊的举止。

慈禧问赵舒翘义和团到底可不可靠,赵舒翘只是一个劲儿地手脚并用地比划,把他所看见的表演尽可能真实地模仿了一遍。

无论慈禧怎么问,他只是就这么比划着,拿慈禧后来的话说,他就是没有一个正经主意的回复。

最后,在刚毅等人别有用心的诠释下,慈禧认为赵舒翘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就是义和团可依靠。

任何事,都不要侥幸,因果报应从来不会爽约,不论在江湖混还是在庙堂之上,最后都是按照你种下的兰因收获你的絮果,一年后,联军要求惩罚义和团事件罪魁,赵舒翘名列其中。

赵舒翘的死亡过程极其艰难。

据吴永记述,前来护驾的甘肃布政使岑春煊被派去监视,圣旨由岑春煊向赵舒翘宣读。

军机大臣们想在最后时刻挽救赵舒翘的性命,急忙再次求见慈禧,于是负责监督死亡的岑春煊和赵舒翘一起就坐在关押他的屋子里等。

岑春暄对赵舒翘说:“赵军机,上谕在此,赐您自尽,要求下午五时回去复命,求您及早自决

” 赵舒翘本在地上跪着听谕,闻听此言,如炸雷贯耳,一下子就瘫到在地,口嗫嚅冷汗淋漓:“太后再没有别的旨意吗

”“没有。

” “一定有会的。

平日里我对朝廷忠心耿耿,老佛爷对我也恩重如山……” 直到最后一刻,赵舒翘还幻想着一定会有一个赦免他不死的圣旨会立马来到,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去了一拨接一拨,但每次打探的结果都是自裁的回答,但那些打探消息的人不敢把死信的消息告诉给赵舒翘,磨磨蹭蹭一直折腾了三个时辰。

打探消息的回来的人在门口蹲着一溜,都面面相觑,铁青着脸庞待在外面不敢进去。

时间已到中午,因为圣旨上有赵舒翘死亡规定的时辰,这些人商量好硬着头皮一起进来报告,赵舒翘听后,愣了半天,还是不死心,总不断地发问:“有圣旨到么

“有圣旨到么

” 最后夫人不忍如此的精神折磨,对他说:“不会有圣旨了,咱们一块走吧,要死死一块,老爷到那边还有个照应。

” 然后夫人拿出一包金子,两眼绝望的赵舒翘含泪在岑春煊的监视下把金子送到口中。

金子吞下,效果不明显,赵舒翘放声痛哭:“高堂老母,不能亲养其老,送其终,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当时他的母亲已90多岁。

赵舒翘吞金后,前来看望他的亲朋好友不绝于途,开始时岑春煊怕出意外禁止亲友探望,但最终阻挡不住,岑春煊只有盼着赵舒翘快死。

而赵则对众人看望他的人说:“我到今日之境地,完全是受了刚毅的拖累

”岑春暄听他说话声音雄壮清晰,丝毫不像快要死的人的样子,于是就命手下人给他鸦片。

但三个小时过去,赵舒翘仍没有任何迹象像死亡的样子,甚至连吞金后必有的肚子疼肠子断裂的的现象都没发生。

岑春煊看时辰不早了,耽误了圣旨规定的时间,岑春煊也难免要受牵累,于是他递给赵舒翘一缸鸦片烟,让他喝下去。

但是,喝了鸦片的赵舒翘只觉得浑身燥热,口渴难耐,不停地喝凉水。

尽管他脸都肿了,痛苦地张牙舞爪,但到了下午依旧没死,而朝廷命岑春煊“下午五时复旨”。

到了下午四点,岑春暄正在着急之时,李莲英来了说慈禧太后在行宫等消息。

岑春煊于是又命令家人找来砒霜,心急火燎地灌进了赵舒翘的嘴里。

这回赵舒翘倒下了,他满地翻滚,呼喊不止。

又过了一会,距离朝廷要求复旨的时间已剩不多,赵舒翘真是命硬,服鸦片不死,服鹤顶血不死,吞金亦不死,受尽煎熬,就是不死。

岑春暄急于复命,见赵舒翘老是死不掉,便命人以黄蜡涂在赵舒翘耳、目、口、鼻上,并用汾酒、石灰喷厚纸封其面,但赵舒翘仍未死。

使者无奈,只得命人缚其手足,以帛勒之。

良久,赵舒翘始宛转就毙。

公正地说:误国者何止赵舒翘一人

很多的肉食者,假名爱国,实则害国,对慈禧太后极尽献谀,对对手极尽攻干。

一说对洋人强硬抵抗,好像在政治生活里站了道德主义的上风向,好像人格也被赋予了优越感,这种优越一旦代替了政治的操作,那难免头脑发热,陷国家与非理性,毋宁说庚子事变,由义和团的胡闹到刚毅赵舒翘的扇风,把整个国家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质问的是,为什么那些拼命不顾现实处境高昌爱国的人能左右形式

清晚期的政局都是被这些人唱衰的,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八大扯台词八大远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