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郭沫若对西游记的名言

谁知道鲁迅和郭沫若在书信中提到的有关<<西游记>>的诗?

七律 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

原创: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杜子美关爱民生畅想国家广厦

毛主席对西游记的评价

从政治的视角阅读《西游记》毛泽东读《西游记》,和读我国其他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一样,开始是当故事读的,后来就联系我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实际,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阅读,去理解,去运用,去说明实际问题。

毛泽东是怎样从政治的视角阅读《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的呢

这里,我先向读者介绍一下毛泽东有关的几次谈话。

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写下诗句:“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就是这一时期政治斗争严峻形势的写照。

1963年7月,中、苏争论进一步公开化。

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人对苏共中央攻击的回击形象地比喻为 “我们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

在斗争的实践中,他号召全国人民“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直接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号召人们站在孙悟空一边,保护孙悟空,为孙悟空欢呼,向孙悟空学习,与党内的官僚主义和国际上的修正主义作斗争,这是毛泽东从政治斗争视角读《西游记》的一个独到之处。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之所以能历尽艰险,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止。

毛泽东爱读《西游记》,这大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曾与一些领导干部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谈到《西游记》时都说过,读《西游记》,要看到他们有坚强的信仰。

毛泽东还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一起上西天去取经,虽然中途闹了点不团结,但是经过互相帮助,团结起来,终于克服了艰难险阻,战胜了妖魔鬼怪,到达了西天,取来了经,成了佛。

一位领导同志听后认为,毛泽东在这里主要讲的是不要怕有不同意见,不要怕有争论,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团结一致,坚持奋斗,最后总是会成功的。

这是毛泽东从政治的视角读《西游记》的一个突出的表现。

坚定的信念,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团结奋斗,毛泽东对此是极为关注的。

从政策和策略的视角向《西游记》寻求启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河中,毛泽东一贯非常重视党的各项政策和策略。

在读 《西游记》这部小说中的一个个神话故事时,他也非常注意从政策和策略视角去寻求启示。

这是毛泽东读《西游记》的又一个独到之处。

早在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中,在谈到同日本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反包围作斗争时,毛泽东自己曾这样说:“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

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日本人民运动也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3页。

)这里,毛泽东将孙悟空比喻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

《西游记》第七回谈到这个神话故事,说孙悟空虽然能够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但是,他站在如来佛的手心上尽力翻筋斗,总是翻不出去。

如来佛翻掌一扑,将五个手指化作五行山,把他压住。

毛泽东在这里借用这个神话故事说明,我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包围的斗争是必然会胜利的。

同时还谈到了“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的具体的斗争政策和策略。

这里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包围“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思想。

1942年9月7日,毛泽东在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一篇社论中,在谈到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时,毛泽东指出: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

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

毛泽东说:“那就有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

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

”最后,毛泽东说:“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

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2~883页。

)毛泽东在这里谈到的精兵简政的政策,是用《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孙行者变为小虫战败铁扇公主的故事。

“孙行者就是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

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毛泽东说:“我们既然允许谈判,就要准备在谈判成功以后许多麻烦事情的到来,就要准备一副清醒的头脑去对付对方采用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的政策。

只要我们精神上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可以战胜任何兴妖作怪的孙行者。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6页。

)这里毛泽东又一次谈到《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故事,不过是反其道而用之,把国民党南京反动政府比作孙行者,把我们自己比作铁扇公主。

1957年4月5日,在杭州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在谈到党的领导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要开明,不要压制时,又一次谈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故事。

他说:孙悟空到龙王处借一件武器,兵器那么多,借一件有什么不可以,到后来又不给不行,压也压不服。

总之,生怕出妖怪,不要怕世界上出妖怪。

“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许多的政策和斗争的策略,通过毛泽东的口用《西游记》中的人物或故事来加以阐明,说来引人入胜,道来妙趣横生。

这是毛泽东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

说到这一点,笔者在这里再向读者介绍一段小故事。

1961年国庆节前夕,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浙江省绍剧团来北京汇报演出根据 《西游记》改编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当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演出。

剧情的发展和演员的精彩表演,使毛泽东对这出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演出两个多小时,毛泽东始终很有兴致地观看。

他时而点头,时而微笑。

当演到“天王庙”一场戏时,看到孙悟空被贬,唐僧被白骨精擒住,猪八戒逃走时的蹉步、蹁步、跑跳等夸张动作,毛泽东捧腹大笑。

这出戏先后在北京演出多场,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曾三次观看演出。

看了演出之后,他特意写了一首七律诗:《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全诗是这样的:“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郭沫若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唐僧的憎恨,提出了“千刀当剐唐僧肉”。

毛泽东看到郭沫若的诗后,不同意郭诗敌视被白骨精欺骗的唐僧的看法,认为郭沫若对唐僧的看法有些偏激。

因此,他于1961年11月17日,也写了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962年1月6日,郭沫若在广州看到了毛泽东的这首和诗后,认为毛泽东的诗,气势宏伟,从事物的本质上,深一层地有分析地看问题。

他表示接受毛泽东的意见,改正他对于唐僧的偏激看法。

于是,于当天又依韵和诗一首《再赞〈三打白骨精〉》:“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

九千万里明真谛,八十一番弭大灾。

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警惕报涓埃。

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亿次来!”毛泽东看了郭沫若的这首和诗后,于1月12日,非常高兴地挥笔在郭沫若这首诗旁边写道:“和诗好,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后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浙江省绍剧团的主要演员也挨了整。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对绍剧团著名演员的“解放”工作很关心。

1971年9月3日,毛泽东南巡到杭州时,第二天,他就向有关方面询问了扮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美猴王的那位演员的情况。

毛泽东十分风趣地问道:美猴王现在是不是还被压在五行山下?9月5日下午,当时的浙江省革命委员会的有关人员,传达了毛泽东的上述指示。

后来,绍剧团的著名演员都很快“解放”了。

这里,毛泽东把“对中间派采取统一战线政策”、对著名演员的“解放政策”,和《西游记》中的有关故事联系起来,话说得不多,但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字字句句都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摘自《毛泽东读书十法》,徐中远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9月版)

名人对唐玄奘的评价 类似于 郭沫若 说唐僧“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 古代、现代的都可以。

1 季老对玄奘进行了总结式的评价:“对玄奘的评价也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中国方面来看,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关键性的人物,他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同时又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政治活动家。

他同唐王朝统治者的关系是一个互相利用又有点互相尊重的关系。

”“至于他个人,一方面,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

另一方面,他又周旋于皇帝大臣之间,歌功颂德,有时难免有点庸俗,而且对印度僧人那提排挤打击,颇有一些‘派性’。

”“因此,我想借用恩格斯评论黑格尔和歌德的一段话来评论玄奘:‘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

歌德和黑格尔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

’玄奘在自己领域内算得上是一个宙斯。

但是他的某一些行为,难道就没有一点庸人习气吗”引用至此,隐约感到了评价的循环荒谬之处,历史的重复悖谬之意。

斯人皆逝,或杳如黄鹤,或绕树三匝,不胜唏嘘。

是非功过,谁人能遽下断语遂成定论

其后,季先生“话又说了回来,玄奘毕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又引用了鲁迅的话,认为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2 玄奘法师是举世公认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和世界文化名人,被誉为“民族的脊梁”。

2004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将孔子、老子、孙子、屈原和玄奘定为第一批对外宣传的我国历史圣贤,玄奘的贡献和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

唐僧是《西游记》里的神话人物,是玄奘法师的代称。

一部古典名著《西游记》,使“唐僧”家喻户晓,而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虽然保留了玄奘法师端严若神、美丽如画的容貌和单枪匹马、只身一人跨越万水千山,行程五万余里西行取经,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的壮举,但作为文学形象的唐僧和作为历史人物的玄奘终究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的著作、讲话、谈话和诗词当中多次引用真实的玄奘和《西游记》里的神话人物唐僧作比喻,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佳话。

据文献资料记载,《西游记》是毛泽东很爱读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

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很爱读《西游记》。

晚年在中南海住地的会客厅里,也就是他晚年的书房里,一直放着5种不同版本的《西游记》。

他曾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

”1961年郭沫若观看浙江省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说唐僧“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理所当然地要“千刀当剐唐僧肉”。

毛泽东也观看了这一剧目,但他不同意郭沫若的意见。

他认为“僧是愚氓犹可训”,不能“千刀当剐唐僧肉”,对中间派应采取统一战线政策,以团结教育为主。

其实,这里的“僧”是特指剧中的唐僧,并非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玄奘。

毛泽东博览群书,凭着他深厚的文史修养,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小说中的神话人物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及其历史贡献,他应该是相当清楚的,甚至是由衷地钦佩的。

在各类讲话里,他就曾经多次提起过玄奘的西行取经及其在佛经翻译方面的成就。

笔者据手头有限资料,将毛泽东对玄奘的评价汇集如下:1937年11月,毛泽东在欢迎由苏联回国的陈云等人时风趣地说:“唐僧去的西天叫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他取的经是佛经。

咱们去的西天是苏联,取来的经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1938年4月,在对抗大第三期二大队毕业学员的讲话时,毛泽东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巧妙地用《西游记》中的人物来阐述他提倡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他说:唐僧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

1942年中央编译部成立,他给何凯丰写信,称:“为全党着想,与其做地方工作,不如做翻译工作,学个唐三藏及鲁迅,实是功德无量的。

”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说:“中国历史上也有翻译。

比如唐僧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回来。

唐僧就是一个大翻译家,取经回来后设翻译馆,就翻译佛经。

唐僧不是第一个留学生也是第二个留学生。

”1953年2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届第四次会议上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优良文化的。

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比后代困难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经。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谈到“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时,所举的中外7个历史人物,其中一位就是玄奘。

翌年3月,他在成都会议上说到,从古以来创新思想、立新学派的人,都是学问不足的年轻人,他再次举了玄奘等人的例子。

1964年,毛泽东在春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说:“佛经那么多,谁能读得完

唐玄奘翻译的解释《金刚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到1000字,比较好读;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那么长,就很难读完了。

”可见,毛泽东是相当推崇唐僧的译经水平的。

毛泽东的秘书林克记得毛泽东曾说过:唐代的玄奘赴印度取经,其经历的艰难险阻,不弱于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他带回了印度佛教的经典,对唐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今天,重温毛泽东对玄奘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玄奘法师,把玄奘精神发扬光大,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说一些我们应该知道的名诗名词名句吧

越多越好。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译文自从风雷震动了大地,就有白骨堆中变成的妖精。

和尚虽糊涂却可以教育,妖精是鬼怪将必然带来灾难。

金猴王奋勇挥起金箍棒,澄清了天地的万里尘埃。

今天我们要欢迎孙悟空这位齐天大圣,只因为妖魔重新又到来。

赏析白骨精的故事,见《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里讲的是绍剧(绍兴大板)改动过的情节,孙悟空在被逐后扮作白骨精的母亲,诱使白骨精得意洋洋地在唐僧面前自己揭露自己三变三骗的经过,从而使唐僧幡然醒悟。

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的叫流水对,说得是上联和下联无法分割,如流水般天然浑成。

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关系,说得是不同的事。

但流水对的上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以因果关系过渡,两句一气呵成。

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着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金猴玉宇”这一联就有这样的妙处。

诗句翻译(郭沫若与毛泽东看完三打白骨精后所写)

两诗大意:1。

唐僧颠倒人妖混淆是非,对敌人慈悲、为难自己人。

紧箍咒念了上万遍,白骨精几次三番脱逃。

真该把唐僧千刀万剐。

多亏了孙大圣的毫毛。

如果教育及时还是值得称赞的,的智慧都会胜过你这样的笨蛋

2。

大地上一刮起阴风,白骨精就成堆了。

唐僧虽然愚昧,但还可以原谅,妖魔鬼怪却是人间的灾难。

(只有)大展神威,天下才能清净。

现在大家都盼望孙大圣的到来,就是因为有妖怪呀。

两诗的过程:毛泽东《三打白骨精》唱和诗索隐 毛泽东与多有诗词唱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关于《三打白骨精》一剧的诗作。

1961年10月18日,在北京观看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10月25日写了《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郭沫若并以他与毛泽东特殊的文字交情,将此诗呈献给了毛泽东。

这时,毛泽东也观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剧,见到郭氏的七律后,他也诗兴大发,于1961年11月17日挥毫写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钓棒,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毛泽东的这首和诗,据郭氏说:“我在1962年1月6日在广州看到,是同志抄示给我的。

”[1]读了毛泽东的和诗后,郭沫若当天即用毛诗的原韵,又和了一首:赖有睛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

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番弭大灾。

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

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亿度来。

郭氏此诗,也经转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回信说: 和诗好,不要“千刀当剐”了。

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郭沫若又在《“玉宇澄清万里埃”——读毛主席有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一首七律》一文中说: 看到舞台上的唐僧形象实在使人憎恨,觉得也其是值得千刀万剐。

这种感情,我是如实地写在诗里面了。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这就是我对于把“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的“唐僧”的判状。

但对戏里的唐僧这样批判是不大妥当的。

戏里的唐僧是受了白骨精的欺骗,因而把人妖颠倒了,把敌友混淆了。

他是蠢人做出了蠢事。

在戏的后半,白骨精的欺骗当场揭穿时,唐僧也就醒悟过来,知道悔恨,并思念孙悟空。

……假如颠倒黑白,淆乱是非,以敌为友,以友为敌,不是像唐僧那样受了敌人的欺骗,而是投降了敌人,和敌人一个鼻孔出气,那就完全不同了。

像这样有意地颠倒黑白、淆乱是非的人,他本身就是白骨精,或者是替白骨精服务的变相妖怪。

我们就不应该把对于这种人的看法,和戏里的唐僧形象等同起来。

主席的和诗,便是从事物的本质上,深一层地有分析地来看问题的。

主席的和诗,事实上是改正了我的对于唐僧的偏激的看法。

总之,在对待戏里的唐僧问题上,郭沫若的第一首七律认为唐僧 “真是值得千刀万剐”;在读了毛泽东的和诗之后,他才深受教育,改变了对唐僧的偏激看法,懂得“僧是愚氓犹可训”。

三十年来,各种各样的毛泽东诗词注释,于此和诗下都是按照郭氏此说来解释的,以突出郭沫若的偏激而勇于改过,毛泽东的英明而善于诱导。

但是,认真地分析郭沫若的《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原诗,人们就会发现上文所引郭沫若对自己诗作的解释是有问题的,毛泽东的和诗实质是误解了郭沫若的诗句,而 郭氏对自己诗作加以曲解实在是有其苦心。

以下就此试为论证。

毛泽东对郭诗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千刀当剐唐僧肉”一句而来。

“当”,人们都理解为应当,认为唐僧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所以“真是值得千刀万剐”。

下句“一拔何亏大圣毛”,人们都解“何亏”为“何损”,认为是说拔一根毫毛对孙大圣来说也没有甚麽损失。

这样理解,就每一句来看,是可以成立的。

但将这一联的两句按此义联系起来看,就很费解。

上句说唐僧应当千刀万剐,下句就应该赞扬孙大圣,为什么却说“一拔何亏大圣毛”

倘若“一拔何亏大圣毛”是说孙大圣打败了妖精,救出了唐僧等人,并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只不过是拔一毛之劳,则这与上句“千刀当剐唐僧肉”的意思实在距离太远,与剧情也不类。

所以,以上对这两句的解释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另求别解。

笔者认为,“千刀当剐唐僧肉”的 “当”应解为“正要”、“将”,用以表示时间。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云:“当,犹‘将’也。

”《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当事,则户外南面。

”郑《注》曰:“当事,将有事而未至。

”《孟子·离娄》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韩非子·外储说右》:“大公望曰:‘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吉,非爵禄,则刑罚也。

今四者不足以使之,则望当谁为君乎

’”《史记·魏公子传》曰:“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又《留侯世家》曰:“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以上“当”字均与“将”同义。

“当”不但可以一般性地表示未来时间,还可表示现在即将发生之事的时间,如《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司马义》云: 义以大元中病笃,谓碧玉曰:“吾死,汝不得别嫁,当杀汝

”曰:“谨奉教。

”葬后,其邻家欲娶之。

碧玉当去,见义乘马入门,引弓射之,正中其喉。

同书卷一二九《王范妻》又云: 晋富阳县今王范妾桃英,殊有姿色,遂与阁下丁丰、史华期二人奸通。

范当出行不还,帐内督孙元弼闻丁丰户中有环佩声。

这里的 “当”皆作“正要”解。

“当去”犹言“正要离家”,“当出”亦同。

郭诗中的“当”亦应取此义。

“一拔何亏大圣毛”的“何亏”,人们皆解作“何损”,这也是错误的。

“何”可表感叹,可解为“多麽”。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离蓰

”李白《古风》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这里的“何”皆当解为“多麽”。

韩愈《孟生诗》:“顾我多慷慨。

”即顾我何慷慨。

杜甫《光禄坂行》:“安得更似开元中

道路即今多拥隔。

”“多”一本作“何”,“何”、“多”义近,故可代用。

“亏”,侥幸之辞,表示藉以免除困难。

《西游记》第十四回:”当年大反天宫,甚是亏他。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如今亏我留神打听,打听得这位姑娘,在花牌楼住,家里开着机房,姓王。

”李渔《奈何天·敕诓》: “亏得你度量宽宏能受;我设身处地,委实难留。

”“何亏” 即“多亏” 、“幸亏”,表示由于别人的帮助或某种有利因素,避免了不幸或得到了好处。

由此,我们可知,郭诗所谓“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就是说唐僧正要遭受妖怪们千刀剐肉之厄时,多亏孙大圣不计前嫌,施展神威拯救了他。

只要我们将这一解释放到诗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便可验证其是否正确。

诗的第一联“人妖颠倒是非淆,封敌慈悲对友刁”是说唐僧的糊涂态度。

第二联“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是税唐僧的糊涂行为深深地伤害了孙大圣,致使白骨精三次脱逃。

唐僧伤害了朋友放跑了敌人,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第三联告诉我们,尽管他“对敌慈悲”、 “精逃白骨累三遭”,但妖精并没有放过他,反而使他面临千刀剐肉之厄;而孙大圣并没有因为唐僧“对友刁”,及“咒念金箍闻万遍”而弃其危而不顾,反而在唐僧将被“千刀”剐肉之时,大展神威拯救了他。

道一联上句写出了唐僧 “人妖颠倒是非淆,封敌慈悲封友刁”的恶果,下句突出了孙大圣救唐僧于灭顶之时的深明大义,并进一步反衬出唐憎的糊涂。

第四联两句直接对上三联的叙述进行评论,所谓“教育”是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也是对唐僧本人而言。

如果第三联上句真的是认为唐僧“值得千刀寓剐”,那么这里还谈什么对“愚曹”“教育及时”呢

所以,从诗的上下文来看,我们的解释更符合诗的原意,传统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毛泽东1961年11月17日的和诗云 “僧是愚氓犹可训”,说唐僧虽是愚蠢之人但还可以批评教育,这显然是针对郭沫若诗“千刀当剐唐僧肉”一句而来。

毛泽东将唐僧正要被妖精千刀剐肉当成唐僧真值得千刀万剐,因而批评郭氏的态度过于偏激,把“犹可训”的“愚氓”当成“必成灾”的妖精、鬼域。

然而,根据上文对郭诗的分析,毛泽东的这一和诗实际是误解了郭诗之意而引出的。

如果毛泽东只是一般的人,当郭沫若读到其和诗后,大可做些解释以说明自己的本意。

但毛泽东实非一般人,60年代初期毛泽东与郭沫若的关系也实非一般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而毛泽东的和诗也并非用正常方式直接寄给郭沫若,却是在广州由康生抄示的。

在这种情况下读到毛泽东的和诗,郭沫若又怎能为自己辩解,说主席理解错了呢

因此,他只有将错就 错,顺着“僧是愚氓犹可训”说“僧受折磨知悔恨”,借唐僧这一角色向毛泽东作检讨。

毛泽东看到康生送来郭氏的和诗后,自是非常满意,回答说 “和诗好,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

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云云,直接点出了“僧是愚氓犹可训”的本意。

以政治智慧高屋建瓴地折服学术权威,是毛泽东一贯引以为豪的。

说毛泽东误解了郭沫苦诗的本意,最大的反证是郭沫若在其《“玉宇澄清万里埃”——读毛主席有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一首诗》一文中的现身说法。

郭沫若明明说“看到舞台上的唐僧形象实在使人憎恨,觉得他真是值得千刀万剐。

这种感情,我是如实地写在诗里面了”,“主席的和诗,事实上改正了我的对于唐僧的偏激的看法”,这怎么解释呢

笔者认为,郭沫若的这些话很有可能是言不由衷的。

为了维护毛泽东一贯的权威,为了突出领袖的英明,郭沫若在当时的情势上,说一些违心的话,是完全可能的。

为了“革命”的需要,毛泽东的许多同志,就是连刘少奇、周恩来在内,也都认过许多违心的错。

而在”四人帮」被打倒后,临死还留下遗嘱,要将骨灰撒在大寨虎头山上的郭沫若,其对毛泽东的驯服,是不亚于任何人的。

因此,他不辩释毛泽东误解他的诗作而自认有错,这其实是在那个特定时代里的一种必然态度。

经过“文革”之厄的人,对此都是深有体会的。

假如郭沫若当时有日记留下;假如郭沫若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在自己的日记里写真话;又假如这种日记日后会公诸于世,那么,笔者的这一分析也许会有可能得到验证。

但是,就 是没有这些,我们从郭沫若的原诗里也还是能看出隐情来的。

如果笔者的分析是可倍的话,毛泽东和郭沫若关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唱和诗作就确实在诗坛上留下一段“佳话”。

弄清了这一段诗中的隐情,我们便更能体会在那个特定时代中特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毛泽东、郭沫若这两个著名人物的认识也就更深。

注:最先提出对“千刀当剐唐僧肉”应作别解的是吾友李申博士,本文系受他的启示而作。

特志于此,以示不敢掠美。

[1] 见郭沫若:《“玉宇澄清万里埃”——读毛主席有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一首七律》,《人民日报》, 1964年5月30日,第七版。

郭沫若对西游记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