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关于敬畏之心的名言

关于敬畏之心的名言

1、有两种东西,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奇和敬畏就会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出自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

此句也被刻在康德墓碑之上。

2、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加尔文 3、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圣经》箴言31章30节4、“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思想家史怀哲5、“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藏着更多的事情。

” ——英国19世纪名相格莱斯顿评价伦敦以西偏南100多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6、山在那里。

山永远在那里,他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的人。

——登山名言7、“敬畏耶和华心怀谦卑,必有富贵、尊荣和生命为赏赐。

”——《圣经》8、“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 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 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 ——周国平《尊重生命》9、“敬畏当敬畏的神;不敬畏不当敬畏的人”。

——孙中山 10、“众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主,他从一个人创造你们,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与他同类的,并且从他们俩创造许多男人和女人”——《古兰经》4:111、 “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古兰经》5:2)12、“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中的男子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

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

你们不要互相诽谤,不要以诨名相称;信道以后再以诨名相称,这称呼真恶劣!未悔罪者是不义的。

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应当远离许多猜疑:有些猜疑,确是罪过。

你们不要互相侦探,不要互相背毁,难道你们中有人喜欢吃他的已死教胞的肉吗?你们是厌恶那种行为的,你们应当敬畏真主,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古兰经》49:1l一12)13、“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

”(《古兰经》49:l 3)14、“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圣经》…………

关于敬畏自然的名言

应该有一颗敬畏我一直主张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

一个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都具备的基本素质。

近来读书时读到这么两个故事:一是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大庆看到了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红大而圆润,他情不自禁的下跪即而泪流满面,中国人问他为何有此举动,他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表达自己对苍天的敬畏。

其二是我国宋朝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米芾本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怪人,他从不肯摘帽,更不肯低头,但米芾爱石成癖,每当他看到奇石时却总是下拜,边叩首边自言自语:“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此举差点使他丢官,他反作图自鸣得意:“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世人追崇的权势与金钱这两样俗物在米芾眼中浑若无物。

两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很简单:人要敬畏苍天的心,更要敬畏大地。

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有坚定的信仰,才会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

我们的先知庄子就提出了“天人不相胜”、“天人合一”的观点,过去许多的中国人都认定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便只过分的强调了“唯物”,有“主义”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了敬畏之心,物质便成了能决定一切东西了。

所以我们有许多中国人早就不敬畏苍天也不敬畏大地,现在,更是有很多的人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要敬畏自己了。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近年来官方查处的受贿“百万级”、“千万级”的“大官人”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前腐后继,长江后浪推前浪,人们的表现却很平静,因为许多人都认为被查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细想一下也是的,那些人都是花钱找关系托人弄了个官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好象这个地球都归他自己都嫌地盘小,一付小人得志的样子便显露出来了。

为了出政绩表现自己轻率决策权大于法或是为自己谋取私利把投资赚回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远的不说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做报告:去年共立案侦察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人,查处违纪检察人员258人。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公开报道。

这些早已引不起人们的惊叹了,相反,倒是有很多人心里都在想:这只是几个意外“出事”的倒霉蛋,倒底还有多少“更大的鱼”没被找出来,谁能说的清楚。

近期爆出来的长春市公安局绿园区分局局长付德武光在办公室藏款就达1300万;贵阳市的市长助理樊中黔也因拥有千万巨款“出了事”;延吉市原林业局局长许杰疯狂敛财3600万;南京栖霞区原区长助理、迈皋桥街道原工委书记潘玉梅受贿逾千万,赃款净重高达26公斤之多,银行工作人员用点钞机足足花费了一个半小时才清点;连乡村的村官也没放过手中的权利,捞不着大的能捞多少是多少吗

不捞白不捞,反正有权不用过期也作废,枣强县肖张镇后河村支书杜西森,就把自己的妻子、儿子、岳母、大伯都办成了底保户,我就想问:低保的事是要经过好几级“官衙”审核才能发放的,他村支书一个人办的了吗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为了获“利”而玩忽职守、渎职失职的人。

去年发生了“三鹿奶粉事件”、矿难频发、全国高考和公务员录用考试许多地方出现作弊事件,因为人们没有什么可畏的了,只要是有利可图,什么事都敢去做,什么事都敢想,为了谋取一已之私利,可以丧失人格和良心,可以祸国殃民,可以欺天灭地。

二十年前曾读过一本书《官场现行记》和《二十年之目睹现状》,那时总以为是后世的文人泄私愤,为了讥讽清朝官场的腐败故意夸大事实,心里想:那些官员们都是读着圣人书走入庙堂的,怎么会发生那样没有人格的事呢

现在时代发展了,人们的思想也进步了,但怪事发生的概率、档次可比那个年代多的多,许多怪事,我们的古人因为有敬畏之心竟然都不敢做,现在的人因为没有什么可畏的,所以古人不敢做的,今天的人也都做出来了。

前段时间河南开封消防支队与漯河消防支队1000多字的宣传稿中竟然有800字相同,开封副市长的讲话竟然出现了“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开封指导漯河工作”的怪事了吗

有什么奇怪的

因为现今时代的人无所敬畏,也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了。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罔顾廉耻低级下流肮脏龌龊。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敬畏,也是刻他墓碑上的名言。

而我们有些人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了,文人可以搞学术剽窃;先人的经典之作可以随意糟改;官员的文凭可以买来,年龄可以虚假;刚刚因失职被免职的官员没用多长时间便又重新坐在了另一个官位上;天天的公费消费吃喝玩乐出国观光不说,贵州习水县五名公职人员竟然嫖宿未成年少女;有的人坐在台上装模作样,讲起话来冠冕堂皇,那表情比好莱坞影星的演技水平还要高出多少倍,但自己心里想的和做的却又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套;这个时代是“潜规则”和“暗箱操作”特别风行的年代,为所欲为损人利已成为时尚,人们见怪不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已经习以为常,只要能为个人牟取好处,什么规章、政策、法律的都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变通,导致稀奇古怪的人和事层出不穷,因此有人提出了“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社会溃败”的观点,但愿这种论调只是盛世的一句危言。

试想:如果那些“大官人”们但凡有一点敬畏之心的话,也不至于做出那么多为人所不耻的事来啊。

人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的,做人应该心怀敬畏才能有所敬畏,没有了敬畏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做的出来,多么无羞耻的人都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前些天与几个“臭味相投”的几个文友在一起闲聊,大家都认为,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也许某某长或是某某职位的官员会产生出千百万个,但由于他们作的报告都不是自己的‘原创’,他们说的‘话’也都不是发自己内心想说的,所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就象戏台上的‘角儿’一样走马灯似的轮换着,转瞬之间就会象过眼的烟云一样的随风而逝,什么都不会留下来,而有独立思想能独立思考的文人和学者也许不是很多,但只有他们的思想和文章才会留传下去,激励着后人,真正的历史不在官方的记载中,在文人的作品里,只有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能发现社会经济人文的痕迹。

所以,我们甘心做个默默无闻的文人和学者,也不愿意象那些个牵线木偶和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因为我们心中有敬畏,怕遭到苍天的惩罚降下天灾,怕大地动怒横祸接连而来,怕人祸频发,更怕自己“百年之后”无颜与先祖相见,怕后代的骂声。

我听完这个论调后禁不住拍案叫绝

倍感欣然继而抚掌大笑开心不已,因为我的生活中必竟还有那么多怀有敬畏之心的朋友与我朝夕相处。

如果他心中没有敬畏之心的话怎么能把这外尘世看的这么透彻呢

如果他没怀有敬畏之心的话怎么会参悟出如此铿锵之言呢

古人说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

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畏地则是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生存空间和环境中的万物;畏已就是敬畏自己珍惜生命,因为生命是大自然的精华,人们应当恭敬而虔诚地对待生命,千万不要去作践和摧残它,否则苍天会降灾难于人类,大地会迁怒于人类,人祸更会频发。

可以想象:那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心怀敬畏,是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既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又是一种生活的信念,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敬畏之心,古人如此,先贤尚如此,圣人更如此。

难道说,生活在现今的人们,真的什么都不怕,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了吗

关于敬畏的名言有哪些

“敬畏”,这是一个的两面,敬对,畏对外部;但这个畏不是“怕”一种清知后的震惊、尊重和自持的心理状态,是和敬融合在一起的“惊-敬-信”一体的东西;而“敬畏”里的敬也是面向人类内心那种万象森严,持有的一样的心理状态。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句话横跨东西屏障,穿越时间长河,至今仍然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座右铭。

在这句话中,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关键词:敬畏。

“敬畏”是什么

就是“既敬重又畏惧”。

这是人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它囊括了“敬”与“畏”的双重情感内涵:“敬”是指恭敬、敬重、彬彬有礼,“畏”是指惧怕、畏怯、战战兢兢。

在这里,“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事物人格化的一种尊重;“畏”,是一种行为的警示界限,是一种对自身言行的自律,是一种对萌生不规行为的自我约束。

敬畏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念、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自省、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忧患、一种睿智、一种敏锐、一种原则、一种觉悟。

一句话,是内在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的自然外化。

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人们就会明白,敬畏是中华伦理道德的精髓,是做人之基、成事之道、从政之德、治国之本。

在我国,古人对“敬畏”早有精辟论述:有“君子以恐慌修省”之良言;有“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的名言;有“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的警告;有“畏法度者最快乐”之达观;有“君子观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修饬循省也。

君子畏天之威,则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之告诫;有“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的劝解;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操守;有“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的界限;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之习惯......中国语境中的“敬畏”常和“道德典范”联系在一起。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天命”对人而言是神圣而不可轻易达致的东西;“大人”是“天命”的承载者,是社会政治秩序的代表;“圣人”是“天命”的阐释者,是人心秩序话语的表述者。

由对“天”的敬畏在现实中转变为对“大人”、“圣人”之敬畏,中国人的敬畏对象是指向道德典范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们相信只要表达了对大人、圣人之敬畏必然就表达了对天之敬畏,因为大人、圣人是其现实中的代言人。

这里的“畏”具有主动性,“畏”由“敬”生。

在“敬”和“畏”之间,“敬”是因,“畏”是果。

“畏”在这里不单纯是指一种害怕、顺从,而是指一种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信念而对自己行为的主动限制、反省,是一种道德自律,表达的是一种有所不为的精神。

而在西方语境中,“敬畏”往往从“敬畏上帝”开始。

英文钦定版《圣经·箴言》中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圣经·希伯来书》中则说,“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神、上帝、耶和华,那是隐秘的,这就使敬畏没有了具体可观的意向对象。

由于意向对象是不可观的,因而其不可能成为敬畏者的价值取向,对上帝敬畏并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上帝,而是因为惧怕上帝的惩罚而按照上帝的要求去约束自己的言行。

当然,这种怕是与敬相联系的怕,如果不与敬相联系,那么这种怕和动物本能的恐惧也就没有二致了。

在西方语境中,“敬”和“畏”之间,“畏”是因,“敬”是果,顺序不可逆转。

然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自步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极具创造力的生产力要素,将人们的生活送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与此同时,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就是“唯科技至上”、“唯自我至上”的观念逐步占据人们的心灵,人们盲目地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作为自身唯一的价值追求。

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人们变得狭隘和自私,工具性的思维方式横行,他们开始只关注自我、只关注自身所能控制、掌握的内容,却忽视了对内心的审视,对情感价值的追寻,以及对自我以外的他者的倾听和关注,人们开始显得“肆无忌惮”,无法坚守内心的价值秩序。

这给个体心理成长、道德情感发展造成的冲击突出地表现为敬畏意识淡薄,敬畏感缺失。

从前有句老话,常人都知道,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

”还有:“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进一步,话更重,道是“人可欺,天不可欺”,或者说“人在做,天在看”。

这么多警句,就一个意思,指的是做人做事要有敬畏。

我们可以不相信天地神灵,但我们必须相信道德规律。

我们要敬畏生命。

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

世界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将生命无辜地剥夺。

我们要敬畏自然。

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

我们要敬畏律令规则。

律令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保障。

没有它们,我们的社会就像没有约束的泛滥洪水,将会淹没一切。

我们要敬畏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的集中体现,其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的下降,会导致社会基础秩序的混乱。

我们要敬畏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各地之间的区别除了自然环境和人种的区别之外,主要就是传统和文化的区别。

我们应当敬畏我们的传统和文化,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质。

我们要敬畏历史。

历史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的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和个人的经历。

换言之,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

敬畏历史,就是敬畏当下。

敬畏历史,就会对当下负责。

你对历史负责,历史就会对你负责。

我们要敬畏民意。

民意就是民众的愿望,民众的需求,民众的评判,民众的心声,民众的舆论,民众的信任。

民意不是官员手中揉捏的玩物,民意不是水,随着盛它的容器变化而相应变化,它是不可塑造、不可欺诈的。

我们要敬畏信仰。

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

总而言之,时代需要我们心存敬畏。

《道德八书:心存敬畏》定位为大众通俗读物,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

每册均采用8~10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主题的迫切性;然后援引基本理论分析原因;重点在于实践部分,讲明怎么看待、怎么做、怎么修养;总体体现“问题——解释——原理——实践”的逻辑结构。

《道德八书:心存敬畏》主要内容包括:我们这个缺乏敬畏的时代;敬畏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敬畏自然: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敬畏律令规则:画一条红色警戒线等。

作者简介袁卫星,男,1970年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

曾任中学语文教师,获全国语文教师教学业务大赛“四项全能”称号;现任中学语文教研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出版事业部部长。

爱好旅游,一般选择自驾游;痴迷音乐,常常为一两支曲子流泪;曾经有很大的野心:做一个特立而不独行的学者型语文教师,记住每—个学生,并让每一学生乃至学生家长记住。

25岁开始写书,有《美丽的过程》、《中学语文教与学》、《细数阳光》、《情感:像雾像雨又像风》、《生命课——个父亲的谆谆教诲》、《生命课——一位教师教育手记》、《生命课——名学生的必修课程》等书出版。

现致力于唤醒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研究。

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县人。

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1979—1983)、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1996)。

1996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站工作,1998年5月出站,留校工作。

曾经访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2002—2003)。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德育原理外,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教师伦理学、教师教育等。

截至2005年,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等5部,以及诗文自选集《作为—棵风中的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德育美学观》获得过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一句名言,好像说对两个东西要有敬畏之心,一个是星空,另一个是什么我忘了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时常让我们充满敬畏之心,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

关于敬畏之心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