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托尔斯泰最著名的名言

托尔斯泰的名言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谁

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的三句话如下: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谁

——现在在我眼前的人。

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现在我要做的事。

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时间是什么

——此时此刻。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托尔斯泰名言,警句,格言,语录 1·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2· 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3·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4· 一个埋头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5·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6·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7· 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8·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9·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10· 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11· 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12·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13·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14·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15·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6·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17·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托尔斯泰的名言

1、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2、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3、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4、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5、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6、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7、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8、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9、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10、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11、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12、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13、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5、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16、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17、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18、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19、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20、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21、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22、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2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24、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25、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26、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27、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28、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29、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30、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31、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

32、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33、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34、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摘自:名言网()35、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

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36、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37、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38、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39、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40、不应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41、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42、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43、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44、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

45、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46、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47、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48、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49、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50、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赞扬托尔斯泰的名言

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白璧无瑕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

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一个文艺家,除了诗意以外,应该十分确切地了解所描绘的现实,依我看,我们只有一位作家精于此道——列夫•托尔斯泰伯爵。

托尔斯泰是艺术之神。

”他因托尔斯泰的称赞而自豪。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感觉到了一种神圣之音。

“这种语言在欧洲是听不到的,然而不管欧洲有多么骄傲,它也需要这样的语言。

”普鲁斯特——“巴尔扎克的作品令人不愉快、装模作样,充满可笑之处,人类受到一个想写一部巨著的文学家的裁判,而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却是受到一个安详的神道的裁判。

巴尔扎克给人伟大的印象,托尔斯泰身上一切自然而然地更加伟大,就像大象的排泄物比山羊的多得多一样。

安娜•卡列尼娜》中那些收获、狩猎、溜冰等巨大的场面,如同有意隔断其余部分的大片空地,给人一种更加辽阔的印象。

在渥伦斯基两次谈话之间的整个夏天,似乎有一大片绿色的牧场需要刈草。

”契诃夫—— “我只害怕托尔斯泰。

您想想吧,是他写出了这样的文字,说安娜感觉到,看到自己的眼睛在黑暗中放光

他蔑视我们这些作家,或者不如说,把我们看得没有价值。

他有时夸赞莫泊桑、库普林……为什么

因为他把我们当孩子一样。

我们写的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在他看来都是儿童游戏。

当文学拥有托尔斯泰时,做一名作家是轻松而愉快的了,即使你知道自己不会有所成就。

托尔斯泰的艺术是我们大家的,他的文学艺术就是是文学的希冀与愿望。

”柴科夫斯基——“在我的一生中,我作为作者的自尊心,还从不曾得到如此的满足和感动,因为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他听我的第一四重奏行板时落下了泪。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在古往今来的一切作家、艺术家中最伟大的就是托尔斯泰。

只要有他一个,就足以使俄国人在别人数说欧洲给人类做出的一切贡献时不至低下头来。

”(契诃夫说:柴可夫斯基在当时俄罗斯艺术中所占的地位仅次于占首位的列夫‧托尔斯泰。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尔斯华绥宣称《战争与和平》——“这是从古至今所有作品中最最伟大的一部。

”《新时代》的编辑——“我们有两个沙皇,一个是尼古拉二世,另一个是列夫•托尔斯泰。

他们两个哪一个更强大些呢

尼古拉二世拿托尔斯泰一点办法也没有,丝毫不能动摇他的宝座,而托尔斯泰却毫无疑问地在动摇尼古拉的宝座和他的专制制度。

” 海明威——“没有看到一位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战争场面写得如此绚丽、如此宏大的作家,对人内心的人性,各个角落他都揭示了。

一个人除非疯掉了,才能设想自己和托尔斯泰比肩,去较量。

”俄国作家尼•尼•斯特拉霍夫——“战争与和平》确实达到了人类思想感情的最高峰,达到了人们通常达不到的高峰。

这个人什么都知道

而且不是根据书本,而是根据那些常常是书本里找不到的真正的知识。

终于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巨人,一次就把我们的文学提高到一个梦想不到的高度。

《安娜•卡列尼娜》最后的一部给大家产生了特别强有力的印象,真像个爆炸的炸弹。

陀思妥耶夫斯基举起大拇指,称您为艺术之神。

这使我感到吃惊而愉快,因为他过去是那样顽固地反对您的。

”高尔基——“他的两只手富于特殊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莱阿那多-达-芬奇可能有这样的手。

人有这样的手便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有时候他一面说话,一面伸动他的手指,渐渐地捏拢成一个拳头,随后又突然放开,还说几句美丽的、有意义的话。

他好象是一位智慧的神。

我又记起了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他什么都看得见,而且是一直看到底的,他的谈话很是恢谐,他喜欢用农人的字眼和他那不可捉摸的声音。

我看见在这个人身上含苞着多么丰富的生命,他是多么不近人情地智慧,又是多么不近人情的叫人害怕。

托翁最喜欢的题目是上帝、农人、女人。

他很少讲到文学,讲起话来也不多,好象文学跟他不相干似的。

同托尔斯泰谈话,我感到自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真的,他谈话时,像一座高山。

我听着他讲,被他叙述的美、单纯和他的思想惊呆了,我看着这位老人,他简直像一个瀑布,像大自然里的巨人,这个人真实惊人的伟大,他的精神的活力使人吃惊,并使你吃惊地想:存在这样的人简直不可能。

不认识托尔斯泰,不能认识俄罗斯。

不能认为自己是个文明人。

托尔斯泰,就是整个世界。

” 屠格涅夫写信给列夫——“您要长久地生活下去,这不仅是为了生就是好事,而是为了完成您所担负的,而且除了您之外,我们别人不能担负的那种事业。

我对自己有幸成为您同时代人深感欣慰。

”福楼拜赞称赞托尔斯泰——“这是莎士比亚,这是莎士比亚。

乔伊斯——“托尔斯泰是个非常伟大的作家。

他从不显得呆板、愚笨,从不带出厌倦和学究气,从不夸张造作。

他远远高出其他作家。

我认为《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故事。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这位惊世骇俗的圣者越是不相信艺术,对艺术越是一丝不苟。

”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丁•杜伽尔——“托尔斯泰是最具洞察力的作家,他的目光十分锐利,能够穿透生活的壁垒而发现隐含其中的真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 “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

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德国著名剧作家霍普特曼——“托尔斯泰突出众人之上的,并使他成为过去一世纪的圣者的是,他那种无法抑制的帮助别人的要求,他怀着热情表达他的要求,这种热情震撼了世界,并使一切反对都默然无声,这个事实非常重要,托尔斯泰已经成为一种和解的象征,成为一种思想。

”妹妹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回忆童年列夫——“他是一个非常快活的人,每当他跑进屋子来时,总是带着一幅喜悦的笑容,好像有什么重大发现想要告诉大家似的。

他是一个非常讨人喜爱的孩子,只要对他表现出一番抚爱,他就会感动得流出泪来。

”斯大林——“俄罗斯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因为俄罗斯是普希金的国家,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国家 ! ”斯•茨威格——“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法国诺贝尔文学奖法朗士——“对于我们,托尔斯泰是一个精神高尚、勇敢和仁爱不可及的榜样。

他以一种英雄的沉着、一种可畏的仁慈心揭露了社会的罪恶。

托尔斯泰以自己的一生宣扬真诚、正直、坚定的目的性、刚毅、沉着和始终不渝的英雄主义,他教导应当真实、应当坚强有力。

他本人便充满了这种纯朴,这种真诚。

他那浩瀚无垠的心灵——就是真诚的海洋。

”美国作家薇拉•凯瑟——“在托尔斯泰笔下,那些衣服,菜肴及古老的莫斯科宅邸的令人难忘的内室总是人们的感情的一部分,以至两者完全融合起来,彷佛这些物品并不存在于作者的头脑中,而是潜藏在书中人物情感的幽微之处。

当物与人水乳交融之时,如实写摹物就不再是物的罗列,它变成了经验的一部分。

”屠格涅夫读《少年》——“比起这篇作品来,我们的那些玩意儿简直成了儿戏。

”涅克拉索夫——“找不到恰当词句对《少年》作出应有的赞扬”辜鸿铭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人士签名的贺词——“今日我同人会集,恭祝笃斯推(按:即托尔斯泰的早期中译名)先生八秩寿辰。

窃惟先生当代文章泰斗,以一片丹忱,维持世道人心,欲使天下同归于正道,钦佩曷深……此真千载一时之会也,同人不敏,有厚望焉,是为祝。

”英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读《哈泽•穆拉特》感慨——“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有权写作。

”俄国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回忆列夫——“要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

以前我只是从画像上见过列夫•托尔斯泰,现在是活生生的本人。

我感觉到了这位严肃的宗教信徒内心的温柔,我觉得很幸福。

” 柴科夫斯基——“在我的一生中,我作为作者的自尊心,还从不曾得到如此的满足和感动,因为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他听我的第一四重奏行板时落下了泪。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在古往今来的一切作家、艺术家中最伟大的就是托尔斯泰。

只要有他一个,就足以使俄国人在别人数说欧洲给人类做出的一切贡献时不至低下头来。

”(契诃夫说:柴可夫斯基在当时俄罗斯艺术中所占的地位仅次于占首位的列夫‧托尔斯泰。

)列宁——“列•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以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以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被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了。

在托尔斯泰的遗产里,存在着不仅属于过去更是属于未来的东西。

”《战争与和平》英译本序——“他知道得很多,但他之所以能把他的知识写活,是因为他对他所了解的东西怀有巨大的爱的力量。

他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描写女人最为女性的地方。

凡是一伙气味相投的作家使用复杂技巧的地方,托尔斯泰用的是最单纯的技巧。

托尔斯泰是写意识与正常的史诗式的诗人,而补充他不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写潜意识与反常的戏剧性的诗人。

托尔斯泰不只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来进行描写,而是总体上把他们写成男人和女人。

确实,你想把浅显的东西写成不凡,你得做托尔斯泰才行。

”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他具有一切生灵与生俱来的深邃智慧,仿佛他一诞生就已一百多岁了。

我所认识的美国人都尊敬托尔斯泰,把他看作自己的朋友,看作一位贤明的,有时有点怪诞和严厉,但总是为爱所激动的老伯伯。

他的天才是在一位强有力的巨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全人类的天才;他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凡使天涯海角的人感到痛心的事也都使他深感痛心。

”肖伯纳——“悲剧未曾经历过发展的过程,它从一开始就是质朴的、崇高的,令人震惊的。

它要么写得不成功,不成其为悲剧,要么达到了顶峰,再也无法向前发展。

它唯一缺少的是缓和。

《黑暗的势力》,这是一部真正的悲剧。

当托尔斯泰要摧毁什么的时候,他的一触具有比任何其他剧作家的一触都有更大的破坏力。

这样的例子在他的任何一部小说里都可以找到。

”罗曼•罗兰——“作为伟大的天才,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并无轩轾可分。

《战争与和平》在我看来就象无边无际的生活,灵魂的海洋你感觉到,你自己变成了神灵在那波涛上空飞翔。

《罪与罚》则是孤独的灵魂的风暴,而你就象只海鸥,一个巨浪打来,浪花四溅,就把海鸥卷走了。

”《祖国纪事》杂志——“如果这是列•尼先生的第一篇作品(童年)的话,那不能不祝贺俄罗斯文坛出现了一位新的杰出天才。

”和列夫一起跳过舞的一位小姐回忆——“跳舞跳得很勉强,对周围的人视若无睹——许多小姐甚至把他看成一个乏味的舞伴我们之中谁也不曾料到,这样一个神思恍惚的青年后来竟成为整个欧洲无与伦比的天才”布尔加科夫(托尔斯泰秘书)的凝视是一种心灵感应,也是一种精神体验——“我从一旁望着他那被灯光照亮的蓬松、洁净、灰白的胡须和一张严肃的面孔。

我并没有任何虚幻形象,有的是对列夫•尼古拉耶维奇道德上的无懈可击和纯洁无暇所怀抱的深刻信念。

”德国梅耶尔教授观察大学的列夫——“我今天对他进行了考试,我发觉,他根本不愿意认认真真地学习,这真是太可惜了。

他那富有表情的面孔、那双聪明的眼睛使我确信,只要他有愿望并肯独立钻研,他是能够成为一个出众的人的。

”俄国诺贝尔文学奖蒲宁——“我发现那双小眼睛根本不可怕,也不锐利,只是像野兽的一样机警,稀疏而灰白的头发,学农民的样子从中间分开;耳朵很大,而且高得不寻常;两道眉骨低低地压在眼睛上;胡子枯干,稀疏,不齐,透过胡子可以看见他那微微翘起的下巴……不知怎的,这位老人还是让我觉得害怕。

他的面孔是瘦削的发黑的严厉的,仿佛用青铜铸成。

他的那双小眼睛,发着灼人的野兽般的光”德国理论家弗朗茨•梅林——“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卓越的、力图通过自己的创作传达出人的气息的艺术家的工作。

生活真实是对于作家的艺术的最高赞美,而在《黑暗的势力》这个戏中,艺术又一次对纠缠不休地要建立教派的思想给予了胜利的反击。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曼——“史诗具有历史波澜壮阔的广度,一种蕴蓄着生命的起始和根源的广度,阔大雄伟的旋律,消磨万物的单调——它多么象海洋、海洋又多么象它

我指的是那种荷马的素质,故事仿佛绵延不绝,艺术与自然合而为一,纯真、宏伟、实在、客观、永生不死的健康,永生不死的现实主义

他的作品的纯粹叙事力量举世无俦。

一个有力的人,也就是懂得如何接受的人,只要他一接触,力量和精神上的振作、原始的强大的创造活力,就会源源不绝地涌进他的心中,作为对他的酬报;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感受到他的犀利的目光、他的创造活动的异常的力量。

我们回到了独创和健康的境界,回到了我们本性中根本健全的一切。

”托尔斯泰的妻子——“亲爱的萨莎,请宽恕我

我不知道过去是怎么搞的,我永远爱他,我们俩的全部生活彼此都是忠实的。

”我找的。

搂主可以看一下。

托尔斯泰的名言

托尔斯泰名言,警,格言,语录· 记住吧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现在

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 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 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 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名句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1、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 列夫•托尔斯泰2、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 列夫•托尔斯泰3、要记住

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

—— 列夫•托尔斯泰4、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5、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 列夫•托尔斯泰6、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 列夫•托尔斯泰7、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

—— 列夫•托尔斯泰8、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 列夫•托尔斯泰9、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 列夫•托尔斯泰10、生命是人的光。

—— 列夫•托尔斯泰11、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 列夫•托尔斯泰12、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13、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 列夫•托尔斯泰14、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

—— 列夫•托尔斯泰15、斗争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 列夫•托尔斯泰16、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的分配与保卫占据了整个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17、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 列夫•托尔斯泰18、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19、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 列夫•托尔斯泰20、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 列夫•托尔斯泰21、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22、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 列夫•托尔斯泰23、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

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希望显得伤心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但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

—— 列夫•托尔斯泰24、快乐是在寻找真理,而不在发现真理。

—— 列夫•托尔斯泰25、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

—— 列夫•托尔斯泰26、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27、人只应当忘记自己而爱别人,这样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

—— 列夫•托尔斯泰28、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

—— 列夫•托尔斯泰29、人在运动中的时候,总是想替自己设想这个运动的目标。

为了要走一千里路,人必定要想走了这一千里便有好东西。

为了要有运动的力量,就必须有一个渴望到达的目的地。

—— 列夫•托尔斯泰30、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 列夫•托尔斯泰31、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 列夫•托尔斯泰32、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

—— 列夫•托尔斯泰33、凡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为目标的人,是坏的;凡是以博得别人的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凡是以使他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是有德行的。

—— 列夫•托尔斯泰34、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又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柜子里奋斗和劳作呢

—— 列夫•托尔斯泰35、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

—— 列夫•托尔斯泰36、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

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

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

—— 列夫•托尔斯泰3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38、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 列夫•托尔斯泰39、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 列夫•托尔斯泰40、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 列夫•托尔斯泰41、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

—— 列夫•托尔斯泰42、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 列夫•托尔斯泰43、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 列夫•托尔斯泰44、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

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 列夫•托尔斯泰45、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 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传》中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经典名言及职业。

1828~1910) 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

托尔斯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

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

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

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

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

在这里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荡不羁而被视为怪人,他的不喜爱荷马和莎士比亚也使大家惊异。

不久,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学见解。

当时德鲁日宁等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优美艺术”,反对所谓“教诲艺术”、实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张的暴露文学。

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

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

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

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

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

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

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

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

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

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

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 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学校。

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

这些活动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

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

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

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幼年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选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安娜·卡列宁娜》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复活》《复活》概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

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

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

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

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

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

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

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著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丝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

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著名作家 迟子建《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参考资料: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小绿棒的故事。

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

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

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

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在高加索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一些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如《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

高加索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山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平民化思想也由此萌发。

这在他后来完成的作品《哥萨克》中有清晰的反映。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

他为此写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政府干预,学校夭折。

期间,他两次出国,并写下了《暴风雪》、《两个骠骑兵》、《卢塞恩》、《阿尔贝特》、《三死》、《家庭幸福》和《波里库士卡》(1863)等小说。

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

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

这时,他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

他写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人民戏剧”,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霍尔斯托麦尔》、《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克莱采奏鸣曲》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

聂赫留道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既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

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

如果说与聂赫留道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

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

同时,《复活》也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

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迫害,还被革除教籍。

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

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完成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和《舞会之后》等优秀作品。

1910年,他在出走途中去世。

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托尔斯泰的名言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等什么意思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就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

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意思就是一个人自我评价越高,就越容易产生自满心理,就越不容易做出成绩。

托尔斯泰最著名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