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安城墙的诗句描:描写西安城请的诗句
七律 登西安古城墙有怀漫步旧城豪气扬,万千故事激胸膛。
文王拜相兴西伯,武帝拓边开北疆。
后汉纷争堙百战,大唐鼎盛冠诸邦。
荣衰自古皆循律,赢得民心国运长。
西安明城墙的历史意义?
西安明代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城堡。
西安城墙上碑文记载,西安城墙系明洪武三至十一年(公元1370—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向北、东南面延伸扩建而成的,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城墙高12米,基宽18米,顶宽14米;东、西各长2.65公里。
南北各长4.2公里,周长13.7公里,呈长方形,鼓楼、钟楼耸立其中。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
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
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
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
登上古城墙,举目环视,建筑雄伟、气派卓然。
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
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
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
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
旧的四城门及瓮城,是用青灰砖垒成的,城周有角台98座,上均筑有角楼;南门东侧有魁星楼一座;四周均有登马道;6千个垛口上面扦着黄色的印有飞龙、麒麟之类的三角旗。
城外廓有条护城河,四门跨河处设有吊桥,是守城者一道有形的屏障。
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城河,正对城门处设有可以随时起落的吊桥。
吊桥一升起,进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断。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
西安古城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追忆历史: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
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 特 点: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 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
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
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