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多彩贵州宣传诗句

以宣传多彩贵州爽爽贵阳为主要内容的诗词,联,赋,格言等

贵州云海贵地三尺夷黄果雄伟乌江奇朝显青龙天际游夕映游人过花溪到贵州 宋 赵希迈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

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

谢师恩 答皇亲见召 元 王处一 三冬凛冽彤云布。

六出飘飞絮。

地冻天寒难进步。

满途冰雪,唤回童稚,且向茅庵住。

贵州大醮无推诉。

必要功圆聚。

远逝新亡皆济度。

加持妙道,展舒云宴,一会朝元去。

唐开州文编远寄新赋,累惠良药,咏叹仰佩, 唐 权德舆 风雨竦庭柯,端忧坐空堂。

多病时节换,所思道里长。

故人朱两轓,出自尚书郎。

下车今几时,理行远芬芳。

琼瑶览良讯,芣苡满素囊。

结根在贵州,蠲疾传古方。

探撷当五月,殷勤逾八行。

深情婉如此,善祝何可忘。

复有金玉音,焕如龙凤章。

一闻灵洞说,若睹群仙翔。

三清飞庆霄,百汰成雄铓。

体物信无对,洒心愿相将。

昔年同旅食,终日窥文房。

春风眺芜城,秋水渡柳杨。

君为太史氏,弱质羁楚乡。

今来忝司谏,千骑遥相望。

归云夕鳞鳞,圆魄夜苍苍。

远思结铃阁,何人交羽觞。

伫见征颍川,无为薄淮阳。

政成看再入,列侍炉烟傍。

题贵州南山岩 宋 曾丰 崒嵂穷头与汉齐,谽谺深处著招提。

居焉若寝琼为室,登者如仙玉作梯。

云窍旁通吞日月,烟萝倒拔挂虹霓。

我来已落葛翁后,姑拾其余细品题。

留别贵州父老 宋 袁宏德 鄱笑行藏不自由,邮亭杯酒又淹留。

罢官却喜身还健,报最空惭政未优。

截镫只今难击马,卖刀自昔已牵牛。

蛮烟岭树斜阳路,两地离怀一样秋。

林贵州哀诗二首 宋 刘克庄 四壁空留宅,双旌漫典州。

无钱堆别屋,有石压归舟。

纵未封孙叔,犹当庙柳侯。

吾铭皆实录,亦足继前修。

林贵州哀诗二首 宋 刘克庄 岁晚淹留潦雾间,朱幡虽宠变苍颜。

颍川凤下来何晚,浪泊鸢飞去不还。

道远返丧新燧改,州贫无赙旅囊悭。

新邱莫叹封茔俭,绝胜痴人锦裹山。

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清 曾国藩 妙年作赋动明光,又策星轺赴夜郎。

文采边陬瞻泰斗,仪容寸步中宫商。

沈湘过访三闾庙,宛叶行经百战场。

定有新诗传万口,归来吾与解奚囊。

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清 曾国藩 六年陈迹君能记,病骨秋风入剑关。

曾洗人天清净眼,饱看巴蜀怪奇山。

君今岩壑搜群玉,自有光芒照百蛮。

不似老夫徒碌碌,昆冈一网手空还。

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 宋 王安石 韶山秀拔江清写,气象还能出搢绅。

当我垂髫初识字,看君挥翰独惊人。

邮签忽报旌麾入,斋合遥瞻组绶新。

握手更谁知往事,同时诸彦略成尘。

李韶州著书,常论释氏之理,贵州有能公遗迹 唐 权德舆 常日区中暇,时闻象外言。

曹溪有宗旨,一为勘心源。

贵州杂咏 明 杨慎 绮缯缠髻作雕题,铁距穿鞋学马蹄。

清晓樵斤探虎穴,黄昏汲瓮下猿梯。

初抵贵州 清 罗衔炳 塘上钲声隔岭闻,黔山积翠楚山分。

马头倒挂千岩月,虎落斜穿万树云。

九驿蛮烟丞相垒,五溪铜柱伏波军。

丈夫莫取黄金印,愧煞当年卧少文。

贵州省旅店题壁 清 严谨 万里趋庭暂息肩,一檠孤坐思茫然。

才辞水驿三湘路,又数山程五月天。

书到途中慵检点,诗成客里倍缠绵。

白云翘首原非远,翻恨春归在客先。

描写贵州的句子有哪些

最有名的还是要属自贡的灯会了每年我都有去很热闹还有恐龙博物馆也在自贡可以说是中国大型的恐龙博物馆了吧。

而且自贡人又文明热情很喜欢那个地方。

求广西东兰县的详细资料

:东兰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红中游;东傍金城江区,西界凤山县,南傍大化马县,北邻南丹、天峨县,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08公里,距河池市金城江镇130公里。

东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森林、生物、矿产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之美称。

东兰县-概述广西东兰县武篆魁星楼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之美称。

一是广西的“将军之乡”——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在这里创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火距。

二是“铜鼓之乡”——据资料提供,全世界仅有2400多面铜鼓,而东兰县就有612面,收藏量堪称“世界之最”,学术界称东兰为“铜鼓之乡”。

三是“板栗之乡”——东兰县种植板栗历史悠久,现已有21万亩板栗,产品畅销全国十三个省(市),是中国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

四是“三乌鸡之乡”——东兰三乌鸡因羽、肉、骨呈黑色而得名,经科学测试,鲜肉中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该县于2001年8月被授予“中国三乌鸡之乡”。

东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

土壤属亚热带阔叶林红壤地带,成土母岩有浅灰色砂岩、粉砂岩夹岩、钙质页岩、石灰岩等。

林业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17953.3公顷。

全县有大小河溪250条,年均径流量总量为17.28亿立方米(不包括红水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7万千瓦(不包含红水河),可供于发电用1.18万千瓦。

东兰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褐铁矿、铜、铝土矿、辰砂、锑、水晶、黄铁矿、磷、大理石、石灰岩、方解石、粘石、铁钻岩、沙金。

全县已建立有轻工、建材、棉纺、食品、饲料、酿造、电力、制药、印刷、果品加工等门类的地方工业、中西成药、泡沫玻璃、聚胺脂、水泥、人造板、墨米酒和墨米速食品等。

名优特产品:墨米、香粳米、三乌鸡、红七柚、腊月橙、八角、板栗、三华李、酸梅、火麻等。

东兰县-历史文化东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怀文化,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和“青蛙节”,布努瑶的“祝著节”等,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也集中反映了东兰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民间收藏的传世铜鼓达613面之多,占世界传世铜鼓总量的三分之一强,东兰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

东兰县-行政区划东兰县东兰县辖5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东兰镇、隘洞镇、长乐镇、三石镇、武篆镇、泗孟乡、兰木乡、长江乡、巴畴乡、金谷乡、三弄瑶族乡、大同乡、花香乡、切学乡。

2003年东兰县行政区划一览(5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100 东兰镇 辖:城东、城西2个社区;新烟、巴拉、伦界、达文、委荣、同拉、那亨、水洞、田洞、百豪、板逢、乐里、弄华、仁义、五联、江洞、拉岜17个村。

101 隘洞镇 辖:板老、六通、纳就、纳怀、纳盘、纳乐、纳克、板康、同乐、拉社、拉板、香河、龙平、华龙、板开、旱洞、纳坤、林往、建开、坡拉、百建21个村。

102 长乐镇 辖:长乐、定安、板登、英发、楼华、华亨、纳标、永模、纳雄、更乐10个村。

103 三石镇 辖:公平、弄英、纳腊、巴造、巴王、纳合、美逢、泗爷、仁合、四合、板文、长峒、弄美13个村。

104 武篆镇 辖:中和、上圩、林乐、拉乐、巴学、那烈、东里、鸾坡、红里、纳论、江平、色故、坤王、弄竹、锐开15个村。

200 泗孟乡 辖: 钦能、屯长、生满、坡里、弄平、弄目6个村。

201 兰木乡 辖:定桃、纳核、同仕、仁里、王里、弄台、弄占、弄辉、央佑、弄中、可隆11个村。

202 长江乡 辖:板隆、板林、巴挽、文旺、集祥、周赖、三堂、板甲、兰阳、纳洪10个村。

203 巴畴乡 辖: 巴畴、板加、安桃、坡白、纳浪、巴英、六隆、板丁8个村。

204 金谷乡 辖:金谷、接浪、接桂、板路、牙能、纳立、隆通、隆明8个村。

205 三弄瑶族乡 辖:双苏、板兰、三合、全洞、深洞5个村。

206 大同乡 辖:和龙、民和、天然、平勇、信河、板坡、弄彦7个村。

207 花香乡 辖:花香、大乐、坡索、英兰、草坪、干来、乐廷、坡峨、和平、永安、弄兰11个村。

208 切学乡 辖: 切学、英西、切亨、板烈、纳塘5个村。

东兰县-地理东兰气候 东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

地理位置 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端,东傍金城江区,南临都安、巴马两县,西接凤山县,北连南丹、天峨两县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08公里,距河池市金城江镇130公里。

土壤 属亚热带阔叶林红壤地带,成土母岩有浅灰色砂岩、粉砂岩夹岩、钙质页岩、石灰岩等。

东兰县-资源矿产 东兰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褐铁矿、铜、铝土矿、辰砂、锑、水晶、黄铁矿、磷、大理石、石灰岩、方解石、粘石、铁钻岩、沙金矿产等。

林业资源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17953.3公顷。

电气 全县有大小河溪250条,年均径流量总量为17.28亿立方米(不包括红水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7万千瓦(不包含红水河),可供于发电用1.18万千瓦。

药用植物 主要药用植物有金银花、淮山、黄精、首乌、鸡血藤、山豆根、百合、水槟榔等。

此外,还有具有特异功能的药物资源。

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当地盛产的猫豆、喜树籽、岩黄连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左旋多巴、喜树碱、岩黄连注射液等名贵药品,供不应求,畅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东兰县-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东兰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已建立了板栗、没茶、油桐、八角、桑蚕等一批支柱产业,其中板栗已发展到近20万亩,三乌鸡饲养量已达50多万羽。

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和“中国三乌鸡之乡”。

工业初具规模,已建立了制药、轻工、纺织、建材、食品、林化等支柱产业,泡沫玻璃、左旋多巴、岩黄连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板栗产业东兰是“中国板栗之乡”。

东兰油栗果实均匀,色泽光亮,果肉细腻、糯香,适口性好,在区内外享有盛誉。

板栗上市季节,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商贾云集东兰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前景看好。

为推动全县板栗开发,提高板栗生产科技含量,东兰县坚持利用基地做示范,依托基地抓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大开发。

做到县有示范村基地,乡镇有示范片,村屯有重点户。

该基地是县扶贫部门于1998年底在隘洞镇创办,占地面积800亩,种植东兰油栗15000多株。

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经营,从石山地区和库区吸收13个贫困农户进场开发,利益共享。

项目设计目标为第四年挂果,第六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亩产320公斤,年总产量25.6万公斤,年总收入128万元。

2002年,大部分栗树都开花结果,开始产生经济效益。

几年来在该基地进行农民技术培训39期,培养技术人员516人,农民12560人次;同时向全县提供优质接穗260多万芽。

成为东兰县板栗种植、推广、管理、培训的重要基地。

由于科技先行、示范带动,四年来东兰板栗开发一年上一个台阶,面积由1999年的8.9万亩扩大到现在的21.5万亩,其中挂果9万亩,年产量400万公斤。

板栗产业初步形成,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夯实了基础。

东兰县-科教文卫东兰县卫生工作概况东兰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9所,其中县直5所,中心卫生院2所,普通卫生院12所;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47人,初级职称305人。

共设病床338张,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200张,乡镇卫生院138张。

全县有卫生用房52385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30613平方米,主要医疗设备有救护车5辆,防疫专用车2辆,200毫安以上X光机12台,B型超声波诊断仪24台,心电图机25台,生化检验设备25套,CT机1台,纤维胃镜1台,体外震波碎石机1台。

全县有个体医疗机构51家,村卫生室83个。

个体医务人员68人,乡村医生(含接生员)253人。

长期以来,东兰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

从实际出发,制订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出防治方案,做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环境、劳动、饮水、食品、学校、放射性防护等卫生的管理,制定卫生标准,组织卫生监测,实施卫生监督。

研究制定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业务管理办法,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组织卫生技术干部职称考试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卫生队伍,提高其业务水平。

认真贯彻实施党的中医政策,继承和发扬祖国医疗遗产,积极发展中医(民族医)药事业,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

发展医学教育,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制定与实施全县卫生干部进修教育发展规划。

负责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医疗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规划、计划,组织开展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研究,引进新技术,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使用,提高东兰县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倾力扶助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东兰县的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人民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健康保障。

东兰县-交通东兰县2004年,实施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境内将开通二级路,实现了乡乡通四级油路、村村通四级砂石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基本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日益完善。

全县的水路也比较发达,红水河东兰段现有航运机动船130艘,1000多个吨位,北上可达贵州,南下可达大化。

邮电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全县城乡开通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完成了地下光缆铺设任务。

整个城区商业、旅游、宾馆、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日趋完善。

东兰县-旅游自然景观景点良风洞风景区 位于东兰县城马鞍山脚,景区由良风洞,石云洞、天然石门、石壁崖刻、百年古榕、马鞍山营盘等多处极佳景点构成。

良风洞 位于马鞍山脚的古榕树下,洞口宽约10米,洞深20多米;洞内有许多曲折小洞可穿通马鞍山后,洞内有清泉常流,三伏盛夏,洞里凉风习习,故名良风洞。

1934年间,陆川萧道龙曾于洞边石壁镌刻良风洞三字,该洞历来为东兰山城百姓盛夏纳凉爽消遣去处。

石云洞(又称小月宫) 位于马鞍山腰,山脚至洞口修有石阶60多级;洞深20多米,宽10多米;洞顶乳石垂吊,形状千姿百态,有如天上云朵,有如春笋倒立,栩栩如生。

洞内尚有天然神台,卧态石龙等,每到春秋季节,洞内雾气升腾,景致独好。

抗日战争时期,该洞曾是抗日军队秘密通信指挥电台设置地。

1978年曾是电影拔哥的故事拍摄景点之一。

天然石门 位于良风洞与石云洞之间的三角地,门高1.8米,天然雕凿,可供人穿入,门项端古人曾镌刻石门二字。

石壁崖刻 位于良风洞景区内之石壁上,多处有古代文人墨客刻下霸陵西照、万家生佛、霸陵小桥流水人家等赞美东兰山城景色诗句。

百年古榕 位于育风洞口之半山腰上,古榕盘根错节,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树荫覆盖数米,景色迷人。

马鞍山营盘 位于马鞍山顶,石砌墙垣,为清顺治时绿营兵营地之一。

自山腰修有石梯要通营盘岭。

登至山顶营秀,可饱览东兰山城全景。

坡豪湖泊群坡豪湖泊群 红水河从东兰境内穿越而过,全程115公里。

长乐镇南面5公里的坡豪村,岩滩电站建成后,由于水位上涨,原低洼地带变成片片湖区,在果园与农田间形成大小湖泊十余处,大者数千亩,小的百余亩,相挨相连,高山、河流、湖泊、果园、农田和村落交相辉映,天造地设;身临其竟,心旷神怡,是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

江平田园风光 出拉甲山谷,便是江平村,这里田园似景,青山起伏,曲水莹莹,翠竹掩隐的村落中,房舍俨然,炊烟缭绕,东平河在田园中蜿蜒欲醉的乡村田园风光画卷,是游人登山、野炊、山村话桑麻、田园风光写生、摄影创作的好去处。

红水河风光 红水河从东兰境内外内穿越而过,全程115公里。

河道蜿延曲折,河岸百里翠竹葱葱;两岸奇峰异谷,层恋叠嶂;皇帝岩、忘忧谷、虎蹲鹰、龙凤穴、狩猎山、苏仙岩、望夫岭、寡妇岛断天崖、自然天成,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景色十分迷人;长乐至坡豪段十余公里,由于岩滩水库封闸蓄水,地下河水位上升,小湖泊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梯田、农舍,一派水乡田园风光;红水河流经板文峡谷呈υ字形大拐弯,奇伟壮观,堪称红水河第一弯。

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东兰红河盖阳朔的美称。

河畔壮村瑶寨依山傍水,星罗棋布;灿烂的民俗铜鼓文化蕴藏其中,铿锵的鼓声,神奇的音韵,使您领略到壮家瑶民优美感人的蚂拐歌圩、舂榔棍舞、铜鼓舞、猴鼓舞等民俗风情。

拉甲山景区 位于东兰武篆镇西面5公里处。

是沿东平河延绵几公里长的山系,这里群峰雄秀奇幽,山险洞奇,有号称粤西第一洞天的列宁岩,有形象活脱的天门山、月亮山、小象山、观音山、骆驼山、内廊湖等,并有许多美妙的传说;东平河是一条伏流河,由东里三潭汇流而成,绕拉甲山脚而过,时而蜿蜒平静,时而潜入山中,欢快地向南奔流,最后汇入寿乡盘阳河。

文物古迹益寿桥 益寿桥,位于东兰县县城马鞍山南麓,跨九曲河,为三拱结构石桥。

长38.7米,高8.5米,宽4.6米;两端为石级,桥面两旁以石条作栏,系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东兰州土司韦应龙为其母金氏六十寿辰募款所建,故名益寿桥。

据考证该桥是广西境内建筑年代较早的两座石桥之一(另一座在贵港市)。

旧州古隧道 位于武篆镇上圩村旧州屯到拉旧山地下,为明洪武年间韦氏土司开凿。

隧道工程极大,长约2里,宽4.5尺,或2.3尺不等,设灯盏于其上,燃灯以便行走。

其分歧隧道有四、五处,建筑大都相同。

转折之所,皆设门阖辟。

初入其中,往往迷途。

旧州古隧道 位于武篆镇上圩村旧州屯到拉旧山地下,为明洪武年间韦氏土司开凿。

隧道工程极大,长约2里,宽4.5尺,或2.3尺不等,设灯盏于其上,燃灯以便行走。

其分歧隧道有四、五处,建筑大都相同。

转折之所,皆设门阖辟。

初入其中,往往迷途。

银海洲 位于武篆镇那烈村,距县城36公里,是座海拔747.3米,顶宽3万平方米的在土山。

明代东兰州土司韦虎臣曾设跑马道、演武厅于此。

现陈迹尚存。

1922年重阳节韦拔群召集东兰、凤山、百色等地进步青年百余人在此举行同盟,提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

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里三潭 位于距东兰县城35公里的武篆镇韦拔群烈士故居东里村,由仁潭、后皇潭和小龙潭组成。

仁潭座落在一片田畴中间偏东方位,潭面约5000--6000平方米,夏秋水浊,冬春水清。

相传五百多年前,地陷洼成潭。

皇潭靠西面山麓,宽阔约3000多平方米,潭水从大山溶洞喷涌而出,浪高波急,景色非凡,常为游人兴叹。

小龙潭居于村北,它半露半隐,水色湛蓝,晶莹如镜,鱼虾颇多,村民常划筏入内钓鱼作乐。

1924年4月,韦拔群从广州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来后,即在潭里挑灯办公,编写和印制农讲所各种学习资料和革命传单,当时人们称之为秘密印刷所,是东兰县重点文保护单位。

民族风情节日欢庆蚂拐节 又叫“蛙波节”,也叫“蚂拐歌会”。

是红水河畔壮民族的重要节日,犹以东兰县长江、金谷、隘洞、东兰等乡镇为盛。

蚂拐是壮族先民崇厦的雨神,传说古时一个牙游的妇人,家住雷乱塘边,因嫌蚂拐日夜欢叫不得安睡,就烧开水倒入塘里烫死蚂拐,侥幸活下来的蚂拐上告状,帝即令干旱三年,以惩罚人间。

壮民始祖布洛陀为丞救子民,责令人们以厚礼埋葬和祭祀蚂拐,以感动上苍,赐予人间风调雨顺。

节日从正月初一始至正月底或二月初,长达一个月左右。

东兰县内红水河畔沿袭下来的蚂拐歌圩有100多处,最为著名的是巴畴乡的巴英村,节庆为时整一个月,活动的原生态性保存完整,风情独特,吸引力强,每年活动除本县歌手外,还有附近的天峨、凤山、南丹等县的歌手也幕名而来参加,每次活动万人以上。

海外学者也慕名而来,一九九一年以来,先后有日本立教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法国科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华南和印度支那半人类研究中心、泰国番诺拉玛有限公司、太平洋国际交流有限公司等民族历史文化考察团,还有台湾学者刘客养先生也慕名而至。

三弄布努瑶铜鼓舞 铜鼓舞流行于东兰县大同、三石等乡的壮族地区。

多在节日、婚丧及其它祭祀活动中表演,该舞起源于宋代,内容为喜庆丰收,舞蹈语汇不多,支作精练,以铜鼓和皮鼓伴奏,舞者动作古朴粗犷,鼓声浑夺取雄壮,鼓点变化多端,舞蹈气势磅礴,气氛热烈,既有浓郁的生浩气息,又有强烈火的民族风格。

曾多次在县、市、自治区舞台表演,获得有关部门的奖赏。

并已入编《中国民舞集成广西》和《广西百科全书》等书籍。

祝著节 又称努节,是布努瑶族一年一度拜祭先祖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举行,是布努瑶族拜祭其始祖密洛陀的重要活动,过节这天,瑶族人家杀猪宰羊,摆设盛宴男女老少身着民族盛装。

祭祀仪式后,带上糯米粽粑、彩蛋等食品,纷纷赶到开阔的山腰或山口聚餐饮宴、敲打铜鼓、唱歌跳舞、射弩、捉迷藏、斗鸟 、斗牛、赛马等,特别是男女青年日夜对歌。

一般活动一天一夜方散,东兰以三弄瑶族乡为最盛行。

春榔舞 又叫“木棒舞”,流行于红水河畔东兰县的壮族乡村,壮话音为“特榔”,是壮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只打不跳的自娱性民音文艺活动。

该舞始于宋代,是由壮族先民练武演变而成。

春榔表现一种欢乐情绪,有时还以铜鼓、牛皮鼓伴奏,响声在群山中回荡,十几里外都可以听到。

新加坡多次到县、地区演出获得有关部门的奖赏,并已入《中国民舞集成、广西》丛书,1989年9月被中国新闻社电影声像部拍成电影向国内外发行。

1992年11月还被中国首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邀请到桂林为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演出,历时一个多月,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洲客的好评。

猴鼓舞 为东兰三弄瑶乡民间舞蹈。

在节日和婚丧场期间表演。

红色革命境内的列宁岩、魁星楼、革命烈士陵园、东兰革命纪念馆等处革命纪念地被列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列宁岩 列宁岩(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内设北帝庙得名。

位于武篆镇南4公里的论硬山腰上。

洞高45米,宽64米,深137米。

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会,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右江各县农民运动骨干276人。

农讲所宣传马列,培训农运骨干,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1930年2月,经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岩改名“列宁岩”。

1963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为列宁岩亲笔题字:“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镌刻在洞口上方。

魁星楼(红七军前委旧址),位于武篆镇内,清光绪32年(1907年)武篆民众筹款兴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楼底宽7米,高17.5米。

1923年6-7月,韦拔群组织农民武装攻打东兰县城时,曾设作战指挥部于此。

1926年至1927年间,是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

1930年春夏,中国工魁星楼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红七军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等曾在此楼办公。

1932年8月27日,国民党廖磊部队对东兰进行第二次“围剿”时,把魁星楼尖顶拆平。

解放后修复,1963年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魁星楼 (红七军前委旧址) 位于武篆镇内,清光绪32年(1907年)武篆民众筹款兴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楼底宽7米,高17.5米。

1923年6-7月,韦拔群组织农民武装攻打东兰县城时,曾设作战指挥部于此。

1926年至1927年间,是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

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红七军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等曾在此楼办公。

1932年8月27日,国民党廖磊部队对东兰进行第二次“围剿”时,把魁星楼尖顶拆平。

解放后修复,1963年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兰烈士陵园 原名“革命烈士公园”,位于东兰县城西更闹坡上,1957年修建,陵园占地总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园内有韦拔群、陈洪涛、黄大权等三位烈士石雕像、农军英雄群雕塑像、革命文物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重要建筑物。

陈列馆内展出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种文物、照片、文献、史料等共600余件。

1963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把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韦拔群烈士故居 位于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腰上,分前后两幢泥砖瓦房,总面积250平方米。

前屋为一幢内立四排屋架分成五个开间,屋顶设有了望台,屋内置韦拔群半身塑像一尊,四壁有韦拔群烈士生前革命活动简介,这里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来往开会、研究工作和住宿的地方。

1930年,邓小平、韦拔群等在此领导试办“共耕社”,开设农民政治夜校,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距拔群故居约100米,为韦拔群祖父母、父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等烈士的墓地,其家属共有17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1981年拔群故居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兰县-特产盛产水稻、玉米、黄豆、板栗、油茶、八角、油桐、三乌鸡、黑山羊、黑香猪等,尤其是板栗、三乌鸡、墨米、香粳、红七柚以其独特的风味,在全国乃至海内外久负盛名。

板栗、三乌鸡,古时曾是皇宫的贡品。

墨米 壮话叫“候墨”。

因其谷壳、米粒内外均为紫黑色而得名。

此米成产于广西东兰县,故又称“东兰墨米”。

东兰墨米是东兰县高寒山区野生墨谷经农家长期选育而成的一属珍稀稻种,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史,为粮中之珍品,所含氨基酸达18种之多,而其中的8种又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尤以苏氨酸、赖氨酸含量最高,粗蛋白、粗脂肪、硫胺素、核黄素及矿物营养元素均高于其它稻种。

此外,墨米还含有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万分,具有滋阴补脾、健暧肝、明目活血之菌效。

除可作产妇和病弱者、老人的滋补食外,还可治疗一般性的铁打损伤、风湿病等,故又称“药米”。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古籍药典详有记载:“墨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温肝,益气补血,生津润胃,活筋壮骨,利便止泻,抗衰保颜等功效”。

长期食用,有健体及延年益寿之功,因而古代宫廷把墨米列为首选贡米。

该米酿成的墨米酒,浓郁纯香,口感至极,是绝佳的贵宾宴酒。

东兰墨米属感光、中迟熟糯稻,全生育期135—138天,株高120—125厘米,叶宽厚长,分蘖中等谷粒紫色,米墨色,结实率65%左右,具有耐荫、耐寒、耐瘠等特性,极适宜在高寒山区田洞栽培,单种一般亩产350公斤,与杂交稻混种一般亩产100公斤。

经多年的生产栽培验证,该品种米质性状与产量比较稳定,是理想的优质稻种,目前种植规模为5000亩左右。

板栗板栗 板栗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淀粉、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B:、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

以十粒计算,热量为204卡路里,脂肪含量则少于1克,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

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

板栗生食、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可制成多种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

板栗易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

板栗多产于山坡地,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属于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

板栗全身是宝,可以加工制做栗干、栗粉、栗酱、栗浆、糕点、罐头等食品,栗子羹则是老幼皆宜,营养丰富的糖果。

板栗树材质坚硬,纹理通直,防腐耐湿,是制造军工、车船、家具等良好材料;枝叶、树皮、刺苞富含单宁,可提取烤胶;花是很好的蜜源。

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药,板栗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做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

栗树坚果栗子在欧洲、亚洲和美洲被广泛应用作为食品。

在南欧中世纪时是居住在森林中居民食物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

栗木非常坚固耐久,不容易被腐蚀,颜色发黑,有美丽的花纹,是非常好的装饰和家具用材。

但由于栗树生长缓慢,大尺寸的栗木非常昂贵。

栗树皮可以提炼单宁酸和栲胶,是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

树叶可以饲养柞蚕。

东兰三乌鸡 东兰三乌鸡是广西东兰县农村传统养殖的地方优良家禽品种之一,因其毛、骨、肉三者皆黑而得名,公鸡睾丸也呈黑色。

东兰三乌鸡体型中小型,成年公鸡体重1.3~2.5公斤,成年母鸡1.1~2.0公斤,母鸡150~180日龄开产,年产蛋120~150枚,平均蛋重48克。

东兰三乌鸡,其肉质细嫩,肉味鲜浓,美味可口,营养价值高,含有1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氨基酸总量母鸡达18.52%,公鸡达20.53%;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B1、B12、维生素C和E族。

东兰三乌鸡年产100多万羽。

旅游景区如何做主题形象策划

又到粽子飘香时节。

一则“某国申请‘端午’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保护、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了国人的瞩目。

知晓是保护、继承的前提。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其起源和内容,我们究竟知道几许,了解多少

此时,不妨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民俗学家吴祖德先生话一话端午节的风物源流。

源流篇端午节并非宗教性节日,而是岁时之节。

它的产生,基于古人对气候农时的认识,体现了以农为生的文化特色。

而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它不断融荟了宝贵的卫生保健经验,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爱戴、纪念之情等,逐渐成为融民俗活动、民间故事、民间艺术为一炉的综合性节日。

端午,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它的别名很多,有端五、端阳、蒲节、重五,女儿节、诗人节、沐兰节等等。

很多人知道,端午节由屈原而起———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

“其实,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纪念屈原只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

除此之外,据史料记载,至少还有六种起源说。

”吴祖德介绍说———1,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

《大戴礼记》记载,早在三代时,人们就在夏季到来的那天,洗澡时将兰草放在水中,以祛除瘟疫。

2,勾践操练水军。

《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

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3,纪念介子推。

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

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

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4,纪念伍子胥。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

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5,纪念孝女曹娥。

《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

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十七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6,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

《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风俗篇端午风俗可分作两类,一是助农事,如登黍、祈雨、集缯等,二是禳毒气,如桃印、朱索、悬艾、药浴等,都与季候紧密相关。

前一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消失,而后一类与日常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今仍有不少借鉴意义。

喝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有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此外,把雄黄酒涂在小孩的头额、耳鼻、手足心,洒在墙角、床下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清香四溢,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

外面则包以丝布,用五色丝线缠绕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

挂艾叶、菖蒲:把艾叶悬于堂中,菖蒲插于门榻,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

还可以将艾叶或苍术、白芷等中药放在室内燃熏,赶走蛇虫百脚,也是一种空气消毒良方。

“游百病”、“洗百病”:端午节那天,男女老幼前往野外郊游,采集花草,做“斗百草”游戏。

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于身体健康。

虎头鞋、五毒背心:端午节,给孩子穿上绣有老虎形象的虎头鞋和绣有蝎子、蜈蚣、蛇虺、蜂、蜮的五毒背心,以示驱邪避灾、保护健康。

而在客观上,也对孩子起了健康教育的作用。

赛龙舟:荆楚等地的龙舟竞渡以劲力竞技为主,苏杭等地则以画舫弋游为主。

但都有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提倡强身健体之意。

思考篇经过五千年文化积淀,中国形成了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

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呼唤回归的双重齿轮中。

我们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在保持传统内涵与适应现代观念中找到契合点,探讨人们在欢度传统节日时如何过出时尚、过出新意来。

“每年端午节前后,雷允上等各大中药店都会准备一批香粉出售。

市民买来后可在家里燃熏,能驱赶蚊虫,效果很好,而且价格也不贵。

可惜的是,不少市民不知道,购买者更是寥寥无几,一年比一年少。

传统文化的流失可见一斑。

”吴祖德感叹。

端午吃粽子,清明吃青团,元宵吃汤圆……如今,传统节日成了“饮食节”,其他活动则不断消失,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生活意境逐渐淡忘。

如何让传统节日回归现代生活,过出意义,过出时尚来

吴祖德认为,让传统节日恢复内涵,必须对年轻一代加强文化传统教育,让他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来源和内涵。

如清明节,不仅是扫墓,更是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对根的探寻。

而随着社会发展,也可以给传统节日赋予新的纪念意义。

吴祖德建议,如在与“水”颇有关联的端午节上,可以提倡保护母亲河、节约水资源等时代内涵。

而过去传统的“五毒”,在今日也可以加以新的阐释。

民俗的生命力是顽强的,民间的力量也是强大的。

各类组织可以举办各种民族民间活动,丰富节日生活,恢复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

此外,媒体应加强宣传,市场也积极参与,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放出光彩。

茶对贵州的影响

在古人类中,古黔濮苗民族,是贵州茶叶利用和饮用的开拓者。

贵州山地大量的天然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简便的栖息场所;各种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提供了丰厚的食物;大面积碳酸盐岩出露,为古人类打制各种石器,提供了方便。

黔西县观音洞出土的多达4000余件石制品和23种动物化石,普定县穿洞出土的近千件骨角器,让我们认识到早在24万年前,在贵州高原这块神奇多彩的土地上,便已活跃着古人类的身影。

贵州高原先后发掘的化石中,还有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水城人和大洞人,属于晚期的智人,称为穿洞人和兴义人。

这些古人类,与早在100多万年前就已大面积繁茂的茶树同生共长。

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认识了茶。

据史料记载,贵州在夏朝以前,称赤水,殷周时称鬼方,春秋初期称南蛮。

有众多方国,牂牁国最大,首府夜郎邑。

战国时,夜郎日渐强盛,并又形成了夜郎国。

据《贵州古代史》载:“建立牂牁国的民族,当是西南古老的土著濮人。

”即今天仡佬族的先民。

就是他们,在远古年代,不断开拓着贵州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不断让原产地的茶叶得到利用和开发。

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西南夷中的濮人已种茶和利用茶。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

”当时,今贵州北面的几个县,如务川、德江、沿河、正安等县,即为巴蜀辖地,既然当时茶叶已经成为进献给周武王的贡品,或者叫礼品,可见当时的濮人,不仅发现了茶,而且能够制作出味美可口的好茶,否则是不可能作为贡品或礼品,进献给周武王的。

3、汉代,贵州绿茶已经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并出现了茶树种植园的记载。

据晋•傅撰《七诲》,在叙述当时各地的名特产品时,提到了“南中茶子”。

作为古代地理名词,南中相当于现在的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三省。

三国以蜀汉为根据地,故指巴蜀以南之地为南中。

这一句说南中产茶子,自然也就产茶。

据庄晚芳的解释:“当时种茶树,要到南中去选取茶子,这是可信的。

当时茶树种植未广,而南中这一广大地区是茶树起源地,茶品好。

”这说明,当时的濮人制作的茶,已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

又《华阳国志•巴志》还记有“园有芳蒻,香茗。

”武王克殷后的巴国,包括今四川南川以西,贵州桐梓以北地区。

这又说明,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后的800年间,贵州北面几个县不仅已经能够生产好茶,而且开始出现种植茶树的茶园。

4、古代汉语中表明茶字含义的多个汉字,与贵州山地今少数民族方言有关联。

荼、苦荼、檟、蔎、荈、诧、茗、皋芦、锅芦等古代代表茶的汉字,中外学者认为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的方言有关。

贵州苗族的茶字方言有几种发音:西部高寒山区织金平桥苗族称茶为“阿沱”;黔西南州贞丰县坡柳苗族称茶为“将”;安顺苗族称茶为“及”;黔南贵定、龙里、惠水三县交界处苗岭主峰云雾山地哈爬苗称茶为“几”;遵义地区湄潭矛坪山地部分苗族称茶为“刷”。

其他民族也如此。

如黔南布依族叫茶为“荈”、“改”之音;黔西南州贞丰布依族称茶为“杀”。

黔东南州黎平侗族称茶为“谢”,安顺仲家称茶为“者”。

盘县老厂彝家称茶为“爬拖”。

日本著名茶学专家桥本实在近著《茶树的起源》中写道:“居住在湖南、贵州山地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其发音为‘tujia’,与中国茶的古字“荼”、“檟”的发音相近,似可以认为中国茶的发源地在这一带。

”可见,贵州少数民族,当时的濮苗民族,是最先利用茶的先民,他们曾经为中国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5、夜郎时期的市场上,已经出现茶叶商品交换。

《贵州古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概述:“在夜郎市场上,除了僰僮、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构酱、荼、蜜、雌黄、丹砂等商品,商业较发达,市场是相当繁荣的。

”《贵州古代史》的概述是有依据的。

《华阳国志》云:“平夷县,山出荼蜜。

”唐蒙在经过夜郎去南越的路上,曾看到路途有构酱和荼蜜作为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出售。

可见此时的古黔濮苗民族,已经把蒸煮枝术运用到了茶叶加工上。

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水稻生产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促使他们在制茶工艺上获得突破性进展,成为贵州名茶创制的先驱。

6、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武帝时,巴蜀的茶叶已被运到甘肃武都出售。

查贵州古代史,汉武帝时的蜀郡未包括贵州地,而巴郡包括今贵州境的道真、务川、德江、习水等县。

这一时期,作为巴郡的重要产茶区,其茶叶被卖到甘肃武都,也就不足为怪了。

自古以来,我省就是一个产茶大省,出好茶出贡茶,曾经辉煌。

如今在中国茶叶的王国里,我省茶叶所处的位置显得十分弱小。

在全国17个产茶省中,我省茶叶的栽种面积和产量处于全国倒数第5;一本《中国名茶图谱》列了132种名茶,我省只有“东坡银螺”、“东坡毛尖”榜上有名,列在末尾;厚达700多页的《中国茶经》,有关贵州茶叶的篇幅只有寥寥两三页;贵州茶叶在全国市场上基本上见不着,而用贵州茶叶装入外地名牌盒子的商品比比皆是,走俏市场。

有人为此惊呼:贵州茶区要沦为“殖民地”了。

进入商品社会,我省曾经辉煌过的茶叶怎会如此黯然失色,蜷缩在被人冷漠的角落

当笔者从另一个层面审视它时,竟产生了这个观点:贵州茶叶经济要上,首先要确立和发展贵州的茶文化。

正如黔西老乡王志纲说“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板块的竞争”。

纵观中国名茶,凡叫得响、走得远的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品龙井茶,我们会联想到风景如画的西湖,会想到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想到胡公庙的18棵御茶树,想到乾隆皇帝的龙井茶的故事……醇醇的茶水,厚厚的文化积淀,是品茶还是品历史

反正得神得趣也是味了,这就是中国茶的魅力,也是中国茶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贵州的茶文化几乎空白!近几年,笔者翻遍所有的茶经,茶典、茶书,竟找不着贵州文化人对贵州茶叶的著述,只是省或者县的地方志上不时看到“某某地方出好茶叶的贡茶,产量如何,销到何处”之类的片言只语。

莫非贵州文化人不嗜茶,不嗜贵州茶吗

非也!君不闻贵州人泡茶,是大把大把地把茶叶抓进黑乎乎的茶缸里,饮着又苦又涩的浓茶,他们就是没有写茶的念头。

笔者在这里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只是想引伸出如下观点:经邦济出,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文化人要担负起发展和繁荣地方文化的担子。

平时翻阅古代茶书,总是对明清时期江淅的一些文化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他们都是无官布衣,嗜茶爱茶、熟悉采制、精于品饮、又善文能诗。

他们不考科举而肩负地方文化,一部中国古代茶书,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对当地茶叶咏诵的作品,极大地推动了江浙茶叶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当代贵州文化人中也不乏这样优秀的人,如刘学洙、张克、唐莫尧等,正是他们筚路蓝缕般的努力,才有今天全省都有人在动手写本地旅游文史资料的火热局面,四十余册的贵州旅游文史丛书能如期出版,鼓起了贵州旅游业腾飞的巨翅。

贵州的茶文化建设,太需要有这种精神和劲头的人了。

“贵州茶缺少标志性的东西”贵州是茶的祖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高海拔、低纬度、少日光的生态条件,造就了贵州茶的天生丽质。

然而当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等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时,我鲜有看到贵州绿茶的影子。

我认为,是品牌、渠道建设的双重制约使天生丽质的贵州茶难以施展拳脚,从而无法给贵州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相应的名气。

如果贵州茶要发展壮大,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解除品牌、渠道建设的双重制约。

近年,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品牌茶叶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竞争力,贵州品牌茶叶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但是这些成就在整个贵州茶业界表现的却并不明显。

可以说,“贵州茶业”品牌的缺失,是将贵州绿茶陷入难堪境地的一个“得力助手”。

现在贵州有7000多家生产茶叶的企业,而在工商部门注册品牌的只有1000余家,生产经营极为分散。

贵州茶业要发展,必须克服“小、散、乱”的弊病,引进竞争机制,进行资源整合,效仿浙江绿茶“抱团出击”的形式:以区域性龙头企业为发展主体,联合若干小企业进行整合,形成全省性的品牌,使“贵州绿茶”名誉全国。

以后,“西部茶海”将不只在湄潭,还将覆盖整个贵州。

在抓紧“贵州茶业”品牌建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给“贵州茶叶”品牌的塑造一臂之力。

在市场经济下,生产消费者和市场都认可的独特产品,这是成功打造“贵州茶叶”品牌的关键点。

现在的消费者认可的是有特色、质量好的商品,而不是拿了多少金奖、金牌的商品。

我们贵州茶叶天生丽质,唯独少了独特性标志性的的东西,很难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贵州绿茶在“贵州茶业”和“贵州茶叶”的两个品牌的充实下,凭借自身天生丽质的优良品质,日后肯定会秀甲天下。

贵州茶是日后另一个茅台在外地人眼中,贵州总是和茅台酒联系在一起。

这是贵州的优势,但同时也是劣势。

茅台酒提升了贵州的名气,也让贵州的其他产业无所适从。

在很多外地人眼中,贵州除了茅台还是只有茅台。

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来了后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茅台”——贵州绿茶,我相信这个“茅台”将带领贵州走向更宽广的发展之路。

虽然贵州的茶产业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贵州绿茶具备很多优良品质,比如清新可口的质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贵州绿茶要发展壮大只需借助外界一点力量便水到渠成。

而“水”就是恰到好处的宣传。

我认为,好的宣传总是和清晰的定位分不开的。

宣传贵州茶,首先要给它一个清晰的应该有的定位,既然贵州茶是日后另一个茅台,那么这个定位应该和茅台酒不相上下,茅台酒有多大名气,贵州茶就应该有多大名气。

有了这个观念,具体实施起来就有一个目标和方向,成功也就更加容易。

现在,贵州省政府对贵州茶的宣传主要集中表现它的生态和古老,基本上没有宣传它的时尚性和前沿性,我认为这样的宣传不利于贵州茶的长远发展。

将最前沿和最古老结合在一起,才是贵州茶应走的发展之路。

未来是年轻人的世界,“老态龙钟”的茶不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贵州茶在宣传过程中就应该将古老与年轻相结合,生态和健康相杂糅,同时将其在抗战时期的辉煌历史参杂进去,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将贵州茶推广出去,成为贵州经济一个新的发力点。

同时,贵州茶的年轻化不能只在宣传上突出,还要在产品上下功夫,例如开发健康茶饮新产品、包装设计前沿化、生产工艺机械化等,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企业的自身努力,另一个“茅台时代”指日可待。

如果不够,你去数店再找哈这方面的书籍嘛,~·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的有关资料

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特区)教育局: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经认真研究,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以“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为使活动形成声势、体现特色、取得实效,成为进一步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二、 “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的主要内涵三生:生命——要珍惜生命,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要正确认识生存的意义,了解生存知识,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能力,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

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要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培养积极乐观、自强自立、永不放弃、懂得感恩等生活态度和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为创造今后的更加健康、文明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四爱:爱祖国——要以“我是中国人”而感到光荣,要有社会责任感。

爱家乡——要保护、爱护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爱学校——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回报培育自己的母校。

爱师长——做一个尊敬师长、有礼貌、有修养的人。

五心:忠心献给祖国——即以爱国爱家情感凝聚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克己奉公,把忠于祖国、忠于党和人民统一起来,把爱国精神化作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

孝心献给父母——即以敬老爱亲美德熏陶人。

以尊老爱幼为核心,弘扬雷锋身体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尚情操,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每一个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心献给社会——即以助人为乐风尚激励人。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不断培育包容胸怀和互助精神,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诚心献给他人——即以诚信道德意识塑造人。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努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和个人诚信建设,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做到遵守诺言、恪守信用,构建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关系。

信心留给自己——即以奋发向上的信念引导人。

以自信自强为核心,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努力形成全民创新、全民创业、勇于创造的良好氛围。

五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

三、实施途径和办法(一)学校教育。

抓住“融入”这一关键,将“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科中渗透。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黑板报、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班会、校会、竞赛、评比等形式宣传“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

(二)家庭教育。

通过“大手牵小手”、写倡议书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和社区居委会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将“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中。

(三)社会教育。

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配合“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活动,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到辅助的作用。

四、今年开展主题教育的五项活动(一)推动实用技能教材扩面提质1、在全省初级中学开设好《贵州省初中学生实用技能》课程,修订教材,提高质量。

2、召开13个示范县和部分示范校的座谈会,总结试点经验,深化试点改革。

3、对课程开设和推广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掌握课程开设情况,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了解课程开设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措施。

4、在全省开展优质课评选,推动课程有效开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质量。

(二)开展“祖国好、家乡美”教育活动重点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会同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在党旗下成长”诗文大赛、“颂歌献给党”歌唱大赛、“中华经典优秀童谣”诵读大赛、“名诗名言”书法大赛和“多彩家乡”摄影绘画大赛五项活动。

用唱红歌、诵经典等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争做社会的栋梁之才。

同时也将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转化为对祖国、对家乡作贡献的实际行动中。

(三)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和“和谐贵州三关爱”绿丝带志愿服务行动1、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12)17号)文件要求,在全省中小学兴起学雷锋活动热潮,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好“手拉手”等实践活动,推动“五心”教育活动。

2、按照《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和谐贵州三关爱”绿丝带自愿服务行动2012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文明(2012)4号文件)要求,结合“五好”教育主题,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制订落实关爱计划和管理方案,宣传发动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教师等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唱响“五好”时代主旋律。

(四)召开素质教育推进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 “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成效良好、“减负、增效、提质”工作落实,具有较强示范性的县,召开“贵州省素质教育现场推进会”,供全省学习和观摩。

(五)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推动“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活动 9月,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推手,结合即将出台的今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活动形式,以“近、小、活、实”为原则,围绕“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主题教育活动。

五、组织和实施(一)加强领导。

各地各中小学要将“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举措,摆上重要日程,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突出主题,创新载体,切实抓紧抓好。

(二)统筹协调。

“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活动涉及多方面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和当地关工委大力配合,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关工委和“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的作用,邀请他们到校进行宣讲。

各地各中小学要加强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落实。

(三)示范带动。

各地各中小学要积极宣传好做法好经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四)宣传推广。

大力宣传各地各中小学活动的意义和内容,做好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的宣传和推荐工作,广泛发动中小学学生投入到活动之中,形成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各市(州)教育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中小学生不同学龄段的特点,针对今年我厅开展的五项活动拟定具体可行的组织活动方案,于4月30日之前报省教育厅基教处。

联系人:许亮 电话:0851—5283262(责任编辑:gzsedu_zxn)

多彩贵州宣传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