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摆渡人反向人管春台词

《摆渡人》:如果有可能,你愿意做别人的反向人吗

不算,算喜剧和爱情电影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剧的内核永远是悲剧,而《摆渡人》只是一场没有笑点的自娱自乐。

主次不明的故事,主线是马力小玉,陈末何末子还是管春毛毛,抑或是三段平行

三个故事混杂却依旧内容贫瘠。

毫无说服力的摆渡案例,春哥就被说服不是怕她哥冻出翔,这不算道德绑架

贾玲饿了一天就能释然

这两次案例教会了小玉什么

所谓的感同身受

马力毫无头绪的堕落和振作,医生唱歌没有听众难道是因为换了拉面头

酒吧老板为什么不明就里众筹给马力开演唱会

马力为什么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野鸡演唱会就振作起来

猝不及防的飚车不需要理由,小玉江洁为什么要比拼九洞高尔夫,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你陈末是酒神

拼命

为什么拼命

不想输

赢了能得到什么

马力喝醉了根本看不到你小玉拼命啊喂

总而言之就是一场带MV的朗诵会,全场带着标志性笑容的梁朝伟让我真的看不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管春和毛毛那段大概是唯一看得下去的,虽然没什么剧情但金城武张榕容帅一脸,日漫和风结合无厘头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不心冰(来自豆瓣)来源:看《摆渡人》之前,心中始终困惑,王家卫时隔14年重回“喜剧”,究竟如何

“IP小说”“喜剧”、“群星”,这些标签,《摆渡人》都有,不可避免的“圈钱”嫌疑。

——不,这很不王家卫。

作为我最喜欢的华语三位电影大师之一,看前我超级忐忑。

看完不可否认,《摆渡人》有一些问题,但不应该差到被打一星的地步。

王家卫一直是一个很受争议的导演。

不喜欢的人说“矫情”,喜欢的人又往往打出高分。

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始终不能被人琢磨不透。

而小众的王家卫与小众的张嘉佳的,第一次这么大面积的曝光在大陆群体面前,势必是有争议的。

第一波骂完的观众,也都冷静一下,真的有那么差吗

不论怎样,我始终喜欢王家卫的作品,他是我认为的很懂“电影语言”的华人导演;作为巨蟹座,我又常常能GET到他的HIGH点,喜欢的不能自拔。

但过往作品,每每提到他,都在台词、美术、音乐上,很少有人就电影本体对他进行分析。

今天借《摆渡人》来说说我喜欢的王家卫。

一、为什么王家卫会“监制”

最初是王家卫买了张嘉佳“摆渡人”故事的版权。

而监制电影《摆渡人》项目的缘起,来自张嘉佳和王家卫吃的第一顿饭,王家卫建议张嘉佳来当导演,张嘉佳回“我不会做导演,我就只有一个要求,希望拍摄的时候您在现场”,王家卫应了。

本来以为监监工而已,没想到张嘉佳经常生病。

于是他扛起一个监制的职责,日日在片场。

不可否认,他对《摆渡人》的作用,不可忽视。

《摆渡人》的原小说作者、编剧、导演张嘉佳在宣传中,无数次的提到“感谢王家卫,因为这位电影大师愿意用三年的时间来教我如何拍电影”。

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张嘉佳是懂王家卫的,一个真正的电影大师,这一生作品有限,而三年又是谈何宝贵。

二、看这爱情,还是那么王家卫。

1、爱情依然是母题作为“没有剧本星人”,王家卫的电影,都来自于“概念”,然后不断丰富成故事。

《摆渡人》能吸引王家卫的,不在于其故事,而在于其【概念】。

《摆渡人》同名小说中,小玉和暗恋的画家马力,在马力最失落的时候陪他度过,却在马力重回巅峰时远走。

明眼人都知道,小玉喜欢马力,却最终未在一起。

从一开始,这注定就是王家卫的故事。

这是王家卫的母题——【爱情】。

而爱人的人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每每都是“不圆满”。

《旺角卡门》里,用力爱的张曼玉落得“痴心错付”;《阿飞正传》中,张曼玉与刘嘉玲通通被张国荣拒绝;《重庆森林》中的金城武、梁朝伟,更是一开始就是失恋收场。

你看小玉对马力的感情,像不像《堕落天使》中金城武对杨采妮的初恋只是一厢情愿,像不像《东邪西毒》张国荣对“大嫂”张曼玉的念念不忘。

作为本片的编剧、导演张嘉佳,在原小说的基础上,将一对感情——马力与小玉,更加丰富化。

将《全世界》这本书中最被读者喜欢的“管春”&“毛毛”,及最重要的角色陈末(即张嘉佳本人)抽出来,构建了三对的故事。

“管春”&“毛毛”:金城武与张榕容仿佛游戏中的“草薙京”和“八神庵”,一辈子纠缠。

张蓉蓉为金城武挨了一棍子后失忆,于是重逢后的金城武一直在用做饼、反向人……各种方法帮张榕容找回记忆。

“陈末”&“何木子”:梁朝伟与杜鹃,情逢对手的酒吧老板与调酒师,酒量不相上下,不料杜鹃生重病身亡,梁朝伟念念不忘,曾努力的想把自己喝死,却在最终选择帮人度过爱情的坎,让每个人都拥抱明天。

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每一对都是完整的故事,指向不同的感情方向。

2、时间&记忆贯穿始终“摆渡人”作为“低配版备胎”注定是过客,三对爱情的结局注定不圆满。

幸好张嘉佳还给我们留了个好结局——金城武与张榕容在一起了,虽然管春曾迷路到厄瓜多尔。

而这三对的关键词失忆、记忆、念念不忘……又指回了王家卫的另一个母题——【时间&记忆】。

1995年,他曾在一次访问中如此说:“连续五部戏下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说的,无非就是里面的一种拒绝,害怕被拒绝,以及被拒绝之后的反应,在选择记忆与逃避之间的反应。

”因此会有《东邪西毒》中的林青霞——在失忆中获得双重人格;而《2046》本身就是多重记忆符号中的数目字。

《摆渡人》中“岁月版”推广曲《十年》的出现,更强化了“时间”的概念——三对均纠缠十年。

十年前,AB认识鹿晗;十年前,金城武与张榕容热恋;十年前,梁朝伟失去杜鹃。

都是十年,却也层次分明——相遇、相恋、失去。

同时,全篇的高潮——酒吧高尔夫第九洞,同样将问题指向时间&记忆。

梁朝伟问: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是“哪一天”

AB说:是当摆渡人的第一天熊黛林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用画面给陈奕迅的独白“2022年7月29日……”,你以为熊黛林是想起来初见陈奕迅的第一天

其实不是,她想起的是与陈奕迅分手的那一天。

这一刻她后悔了,所以才会有后面陈奕迅酒醒入镜,及熊黛林的羞愤咆哮“我凭什么给你答案”。

三、喜剧就一定是圈钱吗

一直以来对于“王家卫”的固有印象都是“文艺片”,但不知你注意没有,其实王家卫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在【挑战不一样的类型】。

他的首部作品《旺角卡门》是江湖片;《重庆森林》警匪片+爱情轻喜剧;《春光乍泄》同志片与公路电影,《东邪西毒》《一代宗师》武侠片与功夫片;《花样年华》则为悬疑片;《2046》科幻片;……而监制的作品往往是“喜剧片”。

可以说,导演的作品,都是“本人”,而监制的作品,更放飞自我。

《摆渡人》也不例外,明显的“喜剧片”类型。

但不媚俗,既没有对男女性别的嘲讽,也没有下三滥的段子,个人认为是有些夸张的后现代风格喜剧。

也不同于当年监制的《天下无双》《东成西就》所展现的纯喜剧,在喜剧之外,多了一层温暖的内涵。

有记者问他,“定在贺岁,又是喜剧、群星的标签,是不想钱想疯了

” 但他说不是。

“喜剧片只是《摆渡人》的外壳,电影实则探讨爱情在十年里的成长。

作为泽东25周年的献礼,这部电影可以给大家带来欢笑,也会让大家放下2022的一切遗憾。

年末是回顾的时候,看完这部电影,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今年最低落的时候,是谁给过你一杯热茶,一个肩膀,然后在心里感谢这些人。

有一天,希望你也可以成为其他人的摆渡人。

”所以撬开这层外壳,依然是“王家卫式”主题:沉溺自困、失落爱情、时间记忆等,在喜剧中发挥至一种近乎偏执的境界。

四、奇怪的叙事手法——特别爱倒叙、特别爱重复在我心里,王家卫是华语影坛中,将“电影语言”使用最极致的。

华语区也只有他,最传承法国新浪潮主义风格。

《摆渡人》的叙事上,依然是【先果后因】的倒叙形式。

先交代果:梁朝伟是摆渡人、金城武找毛毛、AB要渡陈奕迅、陈奕迅人生失意。

再回十年前的因:梁朝伟因为痛过所以帮助在爱情长河中迷失的人,张榕容因为金城武而失忆,而陈奕迅是鹿晗的时候渡过小玉……其中还穿插作为摆渡人职业的片段:渡贾玲、渡李宇春。

在三对主线中加入作为“客户”的辅线,难度极高。

倒序回忆、先果后因、首尾相接、多重叙事而最终以一个中心人物——梁朝伟为落点,如此复杂的舒适结构,乱中有序,依然是他的风格。

其中更有意思的是【首尾相接】:梁朝伟从酒吧大门进场,最后离门而去,像极了《东邪西毒》中张学友(洪七)的出现与离开,形成一个闭环。

我想这是他作为监制对《摆渡人》的影响。

也因此比张嘉佳编剧的另外一部《全世界》在剪辑的处理上更显高级。

这种电影叙事的【颠覆与重建】,与王家卫的母题“记忆”紧密结合。

记忆从来就不是顺序的,而是充斥着大量的跳跃、闪回与闪前。

先果后因往往是时过境迁的恍然大悟,就像AB终于可以平静的听到陈奕迅开演唱会、梁朝伟终于可以在AB打九洞后放下杜鹃……每个角色的一切艰难,都会过去的。

五、酒吧如江湖,咱们讲故事《摆渡人》中酒吧的设置其实格外有趣,它是一个江湖,是《东邪西毒》和《新龙门客栈》中的客栈,各路人马汇聚于此,上演各种悲欢离合与奇闻异事。

酒吧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杯酒换一个故事。

在看似狂欢的氛围下,其实都是一颗颗寂寞的心灵。

就像电影《摆渡人》所呈现的——喜剧之下,爱情为主。

欢笑背后都是泪。

王家卫作品的独特【时间与空间】塑造,令所有历史感都被抽掉了,他的人物和故事仿佛在一个没有时代实感的时空出现和发生。

《东邪西毒》最为极致。

《堕落天使》和《重庆森林》就曾强烈地显示王家卫电影中的都市空间往往是种【心理的空间】。

与其说写的是都市空间,不如说是异乡人生活的狭小空间,更贴切地说就是主角的心理空间。

《摆渡人》也是如此。

梁朝伟在杜鹃(何木子)死后,把自己锁进酒吧中,看身边世事轮转,看无数人扔下装有自己故事的“漂流瓶”。

直到在九洞渡了AB的同时也渡了自己,他才真正从那扇大门走出去(片尾)。

同时,故事中出现的每个人,也都走了出去,陈奕迅从机场飞走,AB离开这座城市去了深圳,金城武去西伯利亚找张榕容……他们都从酒吧的“心理空间”走出,都到了“明天”。

所以本片的英文“see you tomorrow”,“明天见”。

六、最能情动大咖的王家卫有媒体调侃,“《摆渡人》能请来娱乐圈里的半壁江山,恐怕只有王家卫了吧”。

能让梁朝伟+金城武合体演喜剧的,也只有王家卫了吧。

王家卫选演员,不得不承认,实在太刁钻。

和梁朝伟此前合作11次(8部导演,3部监制),说御用,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每一次的梁朝伟又都不一样。

这次《摆渡人》中的梁朝伟,就格外调皮。

最想说的是金城武,《重庆森林》中的金城武,抱着凤梨罐头,一脸纯真,至今无人超越。

《堕落天使》中一群城市的边缘人的堕落生活却又充斥着天使的纯真。

金城武坦言,是王家卫先给他歌手之外演员身份的肯定,让他义无反顾的往电影圈发展。

时隔21年后,在王家卫的电影中,终于有出现一个纯真的角色——“管春”,于是我们又看到了金城武。

一个傻傻的等着毛毛的管春。

金城武曾说,王家卫对他的唯一要求是—— “眼神要回到18岁”。

41岁的金城武不断的往回找自己,终于他让我们相信在他纯真的爱情世界里“没有前任,只有唯一”。

我不觉得这是疯癫,这故事本来就在一个架空的背景下。

王家卫也无疑是爱杜鹃的。

王家卫的合作好伙伴——张叔平在《摆渡人》中只塑造了两个角色的造型(见海报“美术”一栏),一个是梁朝伟,一个就是杜鹃。

俩人的服装、场景,美得就像《花样年华》,杜鹃从楼底上下来的那个瞬间,我恍惚以为是张曼玉穿着旗袍走出。

而最后她在梁朝伟怀里的死去,我是真的哭了。

据说王家卫后面的《繁花》还会是梁朝伟与杜鹃。

七、写到手抽终于收尾其它如音乐、美术、台词……其实也都很王家卫。

已经写到手抽抽了。

问题也肯定是有的:梁朝伟的国语配音有些跳戏,不好入戏,据华南的朋友们说,粤语版还是不错的,他粤语的声音深情而有味道;《摆渡人》中的音乐与以往的作品相比,略满,有1-3首歌是可以删去的;而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故事上,什么都想说,就会显得太多,120分钟里讲三个故事,搁谁都是难度。

但不妨碍我继续喜欢他啊。

他说“2022年将至,我希望大家看过这部电影后,每个观众会进行分享,或者是喝一杯茶回想,在一年中有谁陪你哭过,有谁陪你聊过天,这些都是温暖的部分。

它会让你善良温暖,把正能量带给其他人。

”所以我会对王家卫无条件的绝对信任。

因为我相信在如今浮躁的华语影坛,他是认真的。

是我相信永远会给我带来惊喜的一位导演。

特别说明:我看的《摆渡人》中国巨幕版+全景声。

视效很好。

期待有一天王家卫能挑战一下120帧……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台词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从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初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总有几分钟,其中的每一秒,你都愿意拿一年去换取总有几颗泪,其中的每一次抽泣,你都愿意拿满手的承诺去代替总有几段场景,其中的每幅画面,你都愿意拿全部的力量去铭记总有几句话,其中的每个字眼,你都愿意拿所有的夜晚去复习亲爱的,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表白: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水太蓝,所以想念漫出地平线风都留在树林里,所以叶子喜欢唱情歌阳光打磨鹅卵石,所以记忆越来越沉淀雨水想看爱人一眼,所以奋不顾身落到伞边这些都是你的心事,只有我读得懂,别人走得太快,看都看不见白天你的影子都在自己脚边,晚上你的影子就变成夜,包裹我的睡眠争吵:有时候我们失控你已经把曾经深深爱你的人,从记事本里划掉了吧你已经被自己深深爱着的人,从记事本里划掉了吧你已经在很多个记事本里,被划掉了吧你已经把划掉的名字,突如其来回想过很多次了吧在这个漆黑的夜,很多人的愿望是在心里下一场刀子雨把赖在里边不走的人剁为肉泥放手:我是爱情的末等生我们在同一个时区,却有一辈子的时差时时在一起,时不时怀疑最后相聚只能一时,分开已经多时你走的太匆忙,打翻了我手里所有的时间它们零散的去了角落于是酩酊大醉有时,不知所踪有时念念不忘有时,步履蹒跚有时去去过的地方有时,走走过的路有时想想念的人有时记记忆的信有

动宾式离合词的定义

1.1 离合词的构成成分和构词方式构成离合词的语素 ,主要是动语素和名语素,还有形语素、介语素。

结构模式为“动 +名”、“动+形”、“动+动”、“介+名”几种。

其中,“动+名”型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后一个语素是动语素或形语素的,有347个,占全部离合词的13% ,而且它们不仅充当动语素的补语,还充当宾语,如 “摆阔 //”、“报废//”、“备战//”、“吃苦//”、“得宠//” 等。

离合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 动宾式, 例如:“ 保底 //”、“ 避风//” 等,其次是 补充式 ,如:“ 参透 //”、“补足//” 等。

另外,“ 拜忏 //”、“绑架//”、“避讳//”、“摆渡//”、“招供//”、“洗澡//” 等,应该是 联合式 ;“ 聚餐 //”、“拆卖//” 这类的是 偏正式 。

还有一种 介宾结构, 如“按理 //”,“照样(儿)//” ,数量少。

1.2 离合词“离”的条件动名型离合词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

我们从这里入手,就会发现:动名型的复合词可能形成动宾式和偏正式两种构成方式,但是:(1)偏正式的都是名词,不可“离”, 如:“烧饼”、“跑鞋”、“跳棋”;(2)动宾式的复合词有一小部分是名词,不可拆分,如,“ 搭腰”、“垫肩”、“承尘”、“绑腿”、“督军” (官职)等;(3)动宾式的区别词不可离,如 “有机”、“保价”、“编年”、“超级”;(4)动宾式的副词不可离,如:“ 索性”、“到底” ;(5)动宾式的形容词一般不可离,如:“ 安心” 2、“拗口”、“超前”、“出色”、“传神”、“刺耳”、“得体”、“动人”、“对劲”、“夺目” 等;(6)剩下的,动宾式的动词,有些可离,有些不可离: “吃醋”、“吃力”、“吃罪” 不可离, “吃饭 //”、“吃斋// ”就可离。

能不能离,取决于什么呢

取决于①词内语素的紧密度,即词的凝固性。

凝固性不太强的词,就可能成为离合词。

②两个语素都是自由语素的,容易插入成分成为离合词。

例如: “ 喘息 ”不可离,而 “喘气” 就可离;“ 出世”、“出蛰”、“出首”、“出言”、“出资”、“出语 ”不容易插入成分,而“ 出兵”、“出场”、“出道”、“出格”、“出海 ”就相对容易。

③口语色彩的词容易成为离合词。

④常用性。

比如,“ 鞠躬 ”,两语素都不是自由语素,但它常用。

这四者是离合词的充分条件,不一定同时具备。

从测查的结果看, 这四个条件同时适用于其他结构的离合词 ,对我们下面的追因求源很重要。

1.3 离合词“离”的方式和效果对自由短语来说,插入、变换都很自由,且不管分合,构成成分的意义不改变;但离合词的“离”,没有自由短语那样自由,常见的离式归纳如下 :i 动宾式离合词(“宾”可以是名素、动素、形素):a 插入领属性成分或指代成分: 受气 //——受老板的气 /受那个气;b 插入数量类短语: 还嘴 //——还了句嘴;受气//——受了半辈子气;留神//——留点儿神c 插入可能补语等: 返航 //——返不了航;还手//——还得了手 ;d 插入“完了”或“了 /过/着”: 还礼 //——还了/过礼;还价//——还着价;e 插入“什么”,构成“v什么x呀”格式,表示否定或不屑,意思是“用不着……”: 摆阔 //——摆什么阔呀;f 插入一些“他妈的”之类的,表示愤怒或玩世不恭等,一般作为骂詈语: 扯淡 //——扯你妈的淡吧;ii 动补式离合词:一般只能插入可能补语: 打垮 //——打得/不垮 ;iii 介宾式离合词,一般能按 I的a式插入,或插入助词等: 按理 //——按什么理(也说不过去的);照样(-儿)//——照这个样儿(做);照着样儿(画);离合词一般不能换序,不过在特定语境下,也会出现换序离式,如:① “怎么

撤军了

”“军没撤,我撤了。

”(撤军//)②“这个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忽然有一天斋也不吃了,佛也不念了。

”(吃斋//)其他结构类型的离合词通常都能和上面的某些分离方式对应上。

从上面的情况看,离合词的离式比合式随意性更强,口语色彩更浓,能表现随便的、幽默的、亲切的、无所谓的、轻佻的、不屑的、愤怒的等语气、态度。

2 离合词的来源和大量存在的原因经统计,仅动语素起首的离合词就占全部动词的大约 25%。

数量庞大的复合词成为离合词,不可能是一下子突然出现的现象。

可问题是,对于语言来说,变化总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被意识到的,想追究谁是第一个发生变化的、在哪一具体时间变化的,几乎不可能做到;这时就只能观察那些已经变了的和正在变的,从而追因溯源。

2.1 离合词有两个主要来源。

分析前面离合词的构成方式和分离方式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 离合词插入成分以后,在语感上大致有三种情况:还是词、是短语、可以说是词也可以说是短语。

先说第一种情况。

例如“洗澡”和“鞠躬”,可以说“洗了一个澡”,“鞠了一个躬”,“洗”和“澡”、“鞠”和“躬”虽然形式上分开,但意义上仍是合在一起时的意义,而不是各自单独时的意义,比如甲说:“我刚才去洗了一个澡。

”乙没听清:“你说你干什么

”甲说:“洗澡

我刚才洗了一个澡

”——甲的回答一定不会是“洗

”而是“洗澡

”,简略回答只能是完整式。

这种分离可以看成一种临时用法,广义的修辞,它无损于作为词的意义的专指性 。

再看第二种情况。

很多动补式的离合词属于这种。

例如“ 出来”、“出去”、“打垮”、“打下”、“打倒”、“打通”、“分开”、“压倒” 等,如果都插入“不”,那“打不下”和“吃不下”,“压不倒”和“踢不倒”的紧密度有什么区别呢

离开后的语素跟词几乎等同,已很难谈到凝固性了。

此外,“ 爱国 //”、“带班//”、“带刺 儿 // ”也是。

第三种情况适例太多,比如“ 搬家 //、办事//、搀假 //、 参透 //、补足//、展开//、吃透//、驳倒//、看见//” 等。

上面每一种情况所给出的例子有没有什么特点呢

有。

凡是离合词有不成词语素的,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使用,拆开后语感上仍是词,凝固性强;而这类词的成词时间应该比较早,像“鞠躬”可以肯定不是最近造出来的(如第一种情况)。

而动补式的复合词则是近期的产物,有一部分还处于词化的不稳定阶段(如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的一大部分)。

所以,我们认为: 现存的离合词来源于两个语言运动过程,一个是形成词的过程,一个是分解词的过程。

2.2 汉语离合词是语言系统自我平衡的结果。

语言是一个运动着的系统,它具有一种惊人的自我平衡能力。

当某种力量促使一种变化发生的时候,就会有另一种变化站出来 , 像阻力一样化解或削弱某些消极力量 , 或者在其他地方作出补偿。

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双音化是词汇发展的一条主线,它大致通过下列途径实现:叠音联绵、短语词化、类推复合、缩略混同、同素重叠、附加词缀。

后五种途径造成了大量的合成词,而且主要是复合词。

和复合词关系最密切的是短语词化和在此基础上的类推复合。

早期复合词是从 短语固化 来的——单音节基本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为双音节合成词产生准备了条件并提供内在动力,于是那些有复呈性的短语随着习语性增强,首先固定下来,成为词。

后来也仿此类推造出一些“新生”的复合词。

这个形成合成词的进程可以叫做“ 结构 ”运动。

现代汉语仍在继续这个运动,因此,那些诞生时间不久,词化程度还不强,凝固性差的复合词就容易被使用者赋予词和语的双重身份——一这样,一部分离合词就在“形成”词的过程中产生了。

这种离合词被插入成分以后,语感上更像短语,如2.1中的第二种情况。

这是汉语运动的一个方向。

复合把原来很长的语段承担的信息浓缩在一个词上,使原来意义承载过多的单音节词功能分化,表意更加精确 ,甚至也使音节更“完美”了。

这是一个“合”的运动。

但是任何变化都不是孤立的,对于系统来讲,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变化总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词汇的变化可能造成语法被动变化。

其中一个问题是,很多动宾结构从短语变成词,“动”和“宾”就失去了自由,不能随意增加状语、补语、定语一类的信息,这时,把它临时“还原”成短语似乎是最方便的选择。

这样,一些已经取得“词”的身份的复合词在形式上又往回退了一步,客观上减缓了词化的进程,使复合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其实这反映了语言运动的内在规律:一个因素占优势,就会有另一个因素在其弱势方面消解它;双音化的进程在近代以后太快了,语言系统内在地需要另一个反向力来制衡。

向回走的那一部分复合词应这种内在的需要成了离合词,进行着“分“的运动,即“解构”运动。

这个反向运动带动了一批凝固性很强、词化时间早的复合词,包括非动宾式复合词,打破复合词结构上的定型,成为离合词。

这是现存离合词的另一组成部分。

当然,语言系统自我平衡的驱动只是一个大方向,无论“结构”还是“解构”,离合词都“选中”动宾结构,再向外扩展“地盘”,这离不开具体语言内外要素的制约,有其必然性。

2.3语言的内部外部要素为离合词的出现准备了充分条件。

A 语序手段、造词方式和书写习惯.汉语以语序为主要语法手段,语言单位在组合时,只要按顺序“码”在一起就可以了,不需要形态标记。

这种按顺序意合的表达方式对现代汉语造成两个影响:一是复合词 的构成方式跟短语的构成方式基本一致,说话的人不需要知道“吃饭”、“吃苦”是词还是短语,也不会造成表达和理解的困难;二是沿用了不分词连写的书写习惯,双音、三音复合词和音节少的短语在外形上相似,容易混同。

于是, 短语的松散的组织方式就可以自然地移植到词上 :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

这些特点既适用于结构运动也适用于解构运动。

半词半语的离合词就很容易产生了。

B离心结构、容易扩展是离心结构的天然特点。

现代汉语中数量最大的离心结构是动宾式。

所以, 动宾式复合词比较容易接受嵌入成分,成为离合词。

主谓式也是离心结构,但是数量很少,《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入的只有 206个 ,且多是形容词,凝固性较强。

不过现在有一种趋势,有些形容词也能成为离合词,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标注“ //”的“ 得意”“眼花”、“显眼 ”,也能说:“ 不就是 98分吗,你得什么意呀(=你得意什么呀)

”“别看我年纪大,可眼不花,看东西清楚得很哪

” (甲:)“你看她脖子上那条项链,多显眼啊

”(乙:)“要是让人抢了去,就显不了眼了。

”C语素意义性类的模糊、类推作用短语固化成词以后,有些语素会在历史的演变中由于长久不单独使用而使意义和性类渐渐模糊了。

这样,原本不是动宾结构的就可能被误认为动宾结构进行离合,例如“洗澡”,两个语素本来都是动性的,因意义相近组合成并列式复合词,可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澡”的意思了,以为“洗澡”跟“洗头”、“洗手”一样呢。

这样,很可能出现类推用法。

而类推又是所有的语言都极常见的方法。

汉语非动宾结构离合词基本上都是从动宾式类推的结果。

例如主谓式形容词、动词和动宾式形容词出现离合词增加的趋势,主要也是这个原因。

这些都可能会促使离合词的范围扩大。

D离合词是口语的产物。

语言中的变化总是从最常用的那些因素开始的。

就词汇来说,最常用的词就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那些词。

有口语色彩的常用词最容易成为离合词,因为它的语体是随意的,使用是灵活的,因而最容易打破“常规”。

可以作为证据的是,现存 离合词都具有明显的常用性和比较明显的口语色彩 (或者叫做随意性) 。

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就体现在构成离合词的起首动语素上。

例如“更”和“改”同义,但“更”下的 14个动词无一可以拆分,而“改”下的43个动词中有12个离合词( 改产 //、改点//、改道//、改口//、改行//、改嫁//、改期//、改线//、改样//、改业//、改辙//、改嘴//) ;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词有很多,但领起离合词的能力并不相同:“看”下有 10个(7个补充式3个动宾式),“见”下有4个(动宾式),“观”下有2个( 观风 //、观礼// ,动宾式),“视”和“瞻”下则一个也没有。

换句话说,口语化的、常用的动语素更容易形成离合词。

相应地,离合词的离式一般只适用于非正式语言环境。

不难想象如果在新闻联播中听到这样的话会是什么效果: “某国总统访问中国,跟某某领导人见了一个面,握了几下手,聊了一会天,然后就某个事件向中国人民道了个歉……”( 而不是 “见面后亲切握手,进行会谈,会谈中就某某事件向中国人民郑重道歉”)。

E其他原因。

除了和语言本身相关的方面,离合词的出现和使用很可能受社会风尚、个性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反抗或蔑视主流文化的青年,比较可能选择离合词的离式作为言语方式,以对语言的“肢解”表现对主流文化的消解。

这类因素的影响还有待于社会语言学去研究。

4 关于离合词追因溯源的结论和推论结论 :离合词现象从大方面讲,是语言系统自我平衡的结果:一方面在复合词形成过程中,那些词化程度不高、不太稳定的词,尤其是动宾式动词保留着短语的语法特性成了双重身份的离合词;另一方面,已经词化的复合词使用分离方式可以灵活地突破词形结构的限制,并获得一些特殊语用效果,从而成了离合词,作为双音化趋势的反向力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双音化的进程,并补偿复合词的结构缺陷,使语言系统保持平衡。

从汉语自身的特性看,语序手段、词法句法结构的基本一致、不分词连写的书写习惯、离心结构天然的松散性以及类推作用,都为离合词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使得运动的大趋势一旦出现,就能自然而然地应势而变;这也是离合词现象其他语言少有而汉语常见的主要原因。

当然,口语环境是离合词产生和生长的土壤。

两点推论 :离合词作为汉语的“新生事物”,应该是从最容易扩充结构的动宾式复合词开始的,然后是动补式和主谓式;偏正式和联合式也出现离式,是类推的结果:起首都是动语素,后一语素可能词化后模糊了原来的意义和性类,如“洗澡”和“避讳”,说话的人就很容易把它们跟典型的动宾结构混同起来。

离合词的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很可能突破“动 /介语素起首”这个常规,进入复合形容词和名词领域,并产生新的分离方式,但是不会有动语素起首动词这么普遍。

这种范围的扩展会比较缓慢,与复合词增加的进程大体同步,总之会继续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长征时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金沙江红军巧渡金沙江 干部团占领渡口后,红一方面军的后续部队便浩浩荡荡地向皎平渡开进。

干部团夺取的两只木船是远远不够几万红军由此渡江的。

在广大群众的协助下,先后共找到七只船,动员了彝、汉、傣族36名船工。

船工们分成两班轮流,人歇船不歇,不辞劳苦,从5月1日起,日夜坚持为红军摆渡。

江中七只渡船,像七条大鱼穿梭似地江上南北往返。

两岸山坡上满是部队、马匹和行李担子。

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

” 5月3日拂晓前,毛泽东和干部团第四营营长韦国清一道乘船渡过了金沙江。

金沙江水滚滚东流,两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夹在中间。

湍急的江面溅起层层浪花,拍打着毛泽东的衣襟。

毛泽东风趣地说“诸葛亮5月渡沪深入不毛,我们也是5月来渡沪啊

” 皎平渡北岸,有一排在石壁开凿成的山洞,这里就是渡江指挥部。

毛泽东住在西边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洞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分别住在东边的几个山洞内。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到北岸,不顾长途行军的劳苦,在那阴暗、潮湿的山洞内紧张地工作,指挥红军渡江。

毛泽东的洞里装了六七部电话,电话铃声不断,“桌子”上摆满了文件、电报。

毛泽东接了一个电话又接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又看电文,忙个不停。

就是在这金沙江畔的石洞里,中央领导度过了几个紧张繁忙的昼夜。

5月5日,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军团长张爱萍带了一个营和侦察排,以及电台先渡江,到北岸渡江指挥部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处接受任务。

指挥部里还有三军团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

周恩来关切地问了部队情况后,便向张爱萍交待任务:沿着江北岸西进,迅速到达元谋以北,江驿以南的龙街渡口,狙击沿昆明通川康大道向北追击的敌人,掩护我军渡江后在会理稍事休整随即跟进。

同时,沿路注意联络南岸一军团的部队,并转达军委令他们改变从龙街渡江的计划,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

因为军委自一军团由元谋、龙街之线折回后,已和他们失掉了无线电联络。

黄昏前,他们沿着金沙江北岸的羊肠小道,翻山爬崖,溯江而上。

大家一面在艰险的山路行进,一面两眼不住地望着对岸。

因金沙江是云南和四川的分界,真乃“身在川,眼望滇”。

夜幕徐徐地笼罩了金沙江。

密云遮住了星光。

一堵悬崖绝壁,迎面切断了去路,怎么办呢

绕路走吧,怕无法联络对岸的部队,只好搭起人梯,将刺刀插岩石缝里,踩着往上爬。

先上山顶的,用绑带做成吊绳,把机枪、弹药箱、电台吊上去。

那些吊不上去的骡马只好忍痛割爱了。

走到半夜,“哗哗”地下起雨来。

山地更加难走了。

跌了跤的同志咒骂起来:“这鬼天气,真是个反动派

”也有的故意开心:“真凉快呀,洗澡不用打水了。

” 下半夜雨过天晴。

刚到达鲁车渡,忽然望见对岸出现了一长串火把,犹如一条火龙,摇头摆尾,顺江而来。

张爱萍同志断定是一军团的,他们立时拥到江边欢呼起来。

但江宽水吼,又是漆黑的天,怎么能看得见听得见呢

于是便集合几个司号员一同吹起联络号。

对岸火把霎时熄灭了。

司号员再次吹起红三军团的号牌子,对岸才回答是一军团一师的部队。

他们遂用集体喊话的办法,把军委令一军团火速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传过去。

对岸又点起了火把,火速向东而去。

张爱萍他们也燃起火把,两条火龙夹江而进,来了个空前壮观的火炬大游行。

他们通过驿城,翻越过十余里的高山,经猫儿关越过灼热蒸人的火焰山,赶到了龙街渡口对岸的河边村,构筑工事,阻击对岸敌人过江。

四天后,大军已全部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并在会理地区休整后,继续北进。

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指挥的结果,是遵义会议以来,继四渡赤水之后的又一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彻底破产。

由于这个胜利,使红一方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甩掉了敌人,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因而在整个长征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追敌姗姗来迟。

5月9日,敌人赶到了树桔渡江边,5月10日,他们来到了皎平渡口,红军早已全部渡到了金沙江北岸,他们只好望江兴叹了

请问电梯的顺向截梯具体是指什么

电梯顺向截梯是电梯的一个功能,比如电梯从1层向上,你在3层候梯。

您选的是下方向,电梯内有人上8层,那么电梯不会相应您,要到8层,并且8层以上楼层没有呼梯后,换成下方向。

经过3层时才会停梯接您。

也就是说,乘客在本层呼梯。

您的呼梯方向与电梯运行方向相同时,才会停梯相应。

摆渡人反向人管春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