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描写季节的优美的句子赏析

有关“山居”的诗词有哪些

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寒霜;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

花坛暖房里,它不开;寒风霜气中,它绽开;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3.《出师表》复习一、重点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二、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 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 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四、中考链接4.《小石潭记》复习整理一、文言实词二、重点句子翻译三、主旨写作技巧1、《小石潭记》作者____。

2、中心:本文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 ,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凄苦悲凉的心情。

3、小石潭的环境特点(1),作者感受(2)。

(1)凄清幽静,(2)孤凄悲凉。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全文点睛之笔。

既概括小石潭的环境氛围,又含蓄表达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5、本文写作特色先是移步换景,而后定点换景,再是情景交融。

注意景物描写的手法——本册书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烘托、对比6、句子赏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

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动静结合,显示出游鱼的快乐;间接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7、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

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8、据文章内容拟旅游广告简介小石潭景点。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其他内容: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1)点面结合。

如写石:“近岸,卷石底以出”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远近结合。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3)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4)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5.《满井游记》考点(1)词语积累:(2)常考名句(3)满井游记中写山水的比喻句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

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4)常考内容: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这篇游记写初春的景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例说明。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性格

(5)中考链接6.《醉翁亭记》一、中考考点:1、理解并翻译浅显文言文中的句子2、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领会浅显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浅显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

分别是什么

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7.《岳阳楼记》复习1、复习文体: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学生回答已学过的“记”)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像《岳阳楼记》。

2、复习作者和他的好友滕子京的状况及本文写作的背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奋读书并怀有大志。

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

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

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

《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

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

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1.复习实词:2.回顾课文内容:(1)文章的结构层次为: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

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4.复习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中考链接8.《与朱元思书》复习 一、理解性默写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2、全文共两段,第一段为总写,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

第二段是为分写。

先写“异水”,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流舒缓处,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湍急处。

再写“奇山”,以负、竞 、轩邈 、争 、直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4、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富春江的秋景,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7、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或(雄奇高峻,充满情趣、树多):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表现其情趣,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三、开放性试题 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

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

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句含有该字的句子: 4、这篇文章是一篇美文,你能说出其美在哪里吗

四、中考链接9.《爱莲说》复习 一、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意思对即可)三、开放性试题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简述理由。

(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2、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为什么

四、中考链接10.《陋室铭》复习一、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中考链接11.《记承天寺夜游》复习一、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1、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写作者见“月色入户”,不由得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是:2、文中写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友相知的句子是:3、文中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三、内容及写法理解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合作探究1.“月色入户”写得很有人情味。

请为这一句写一段批注性文字,体会这一句的妙处。

2.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对于作者这种思想,你怎样看待

结合实际谈谈。

3. 晋代陶渊明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愤而辞官回乡,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的生活。

本文中,作者也以“闲人”自居,这悠闲与陶渊明的一致吗

简述你的理由。

4.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五、中考链接12.《三峡》复习一、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案:1、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2、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3、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4、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5、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二、理解性默写.1、《三峡》中作者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三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侧面描写山势峻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正面写“猿鸣”的句子是: 引用歌谣,侧面写“猿鸣”,并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4、文中能总评三峡春冬时节山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 答案: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内容及写法理解1、作者以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伟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写山,抓住了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3、引用当地渔歌的好处: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另一方面,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

四、中考链接 13.《马说》复习一、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二、理解性默写1、本文论述的中心是: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其真不知马也。

3、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写千里马痛苦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1、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2、写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伯乐: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四、中考链接

按要求做题

望海潮·洛阳怀古 望海潮 【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花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极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之一。

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

【主要词作】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雾失楼台) (天涯旧恨)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满庭芳(山抹微云) 千秋岁(水边沙外)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回答者:蜣螂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6-14 20:23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词调始见于,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赏析二】 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

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因此宋之问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蒋雅云)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

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蒋雅云)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望海潮·洛阳怀古 望海潮 【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花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极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主要词作】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雾失楼台)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满庭芳(山抹微云) 千秋岁(水边沙外)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回答者:蜣螂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6-14 20:23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望海潮 望海潮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 ?△??????△??????????????????△?????????? (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 ???????????????△??????△??????????????? 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最后两句可换成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说明:望海潮词牌,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望海潮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1都会,钱塘2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3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4。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5夸。

全部注释 1.三吴:指吴兴郡、吴郡、会稽郡,此处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五代吴越建都于此。

2.钱塘:即杭州,古属吴郡。

3.重湖叠巘:西湖以白堤为界,分里湖和外湖,故称重湖。

叠巘:指层层叠叠的山峦。

4.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5.凤池:即凤凰池,为皇帝禁苑中池沼。

词中泛指朝廷。

在词史上,柳永是较早把城市题材写进词里的人。

如他的《抛球乐》便将汴京清明时节的繁盛景象、芳郊名园的歌舞嬉戏和茶楼酒馆的解貂买醉,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堪称词中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范镇曾很有感慨地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祝穆《方舆胜览》引)。

可见柳永在都市题材上的开拓之功。

这首《望海潮》是他城市词中的扛鼎之作。

罗大

描写四个季节的优美语句,急

春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规可循。

但我渐渐发现,我爱春胜过夏冬。

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悄无声息地到来了,她走到田野,田野中的积雪融化了,麦苗醒来了,它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感谢春姑娘用温暖的春风唤醒它们。

春笑了,笑得那样迷人;那样灿烂;那样开心。

春走到草地,向草儿招了招手,雪融化了,草儿直起了身子向春点了点头,表示感谢,春又笑了,笑得那么顽皮,那么可爱。

春来到柳树林中,对柳树轻轻微笑,柳树摆了摆了头,恢复了婀娜多姿的姿态,柳树笑了,春也笑了。

春来到小溪边,用手点了一下厚厚的冰,冰花开了,水流动了,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春致谢,之后欢乐的流向远方,歌声在天空中回荡,那样清脆、动听。

春满意地笑了。

春来到了学校听见同学们正在吟诵诗人穆旦的《春》,心里无比激动,不禁流下了眼泪,这便是春雨了。

雨不大,但是每一滴都是春对大家的感谢,她感谢万物欢迎他的到来,她感谢万物因他的到来而生机盎然,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一会儿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春献给万物的礼品。

春回到农田,老农感谢春天,勤奋耕作;春来到草地,草而用最优美的姿态迎春,向她致谢;春回到柳树林,柳树好像少女一般害了羞似的,不动声色,只是柳条在空中随风摆动,春会意了,点了点头离开了;春来探望小溪,小溪高兴的建起小小的水花,鱼儿虾儿不停地跃出水面,春十分感动。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春下班了,夏接替了春的任务…… 夏 夏,像一个调皮、淘气的小孩儿。

趁我们不注意,悄悄地溜到了人间。

夏,使太阳光失去了春天般的柔和,像一个火辣辣的大圆球,向世界发射出所有的光芒。

烤红了人们的脸蛋,晒干了地上的水珠…… 每个人都讨厌夏,女士们穿着各种裙子,戴着形状不一的墨镜;男士们穿着薄衬衣……而卖冰棒的老爷爷可不这样认为,他只顾自己吆喝,觉得天气越热越好。

因为,天气越热,他卖的冰棒也就越多。

最热的时候,我们放暑假了,我们虽然穿着背心,赤着胳膊,可还是不敢和夏天的太阳比呀

只有清晨和夜晚太阳不在的时候,我们才敢露面。

晚上,夏可真够朋友,送来了一阵阵凉爽的风。

我们知道后,家家户户都在阳台上放凉床,到凉床上去睡觉。

夏,请你不要匆匆过去,多给我们一点欢乐

秋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丽的秋将出场了。

幕布缓慢地拉开了。

美丽的秋,身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

秋用细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

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地取出一只只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

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

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款步下台去. 冬 冬天来了

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

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

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

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

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

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

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如今,春天即在眼前了,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可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

春是悠然自得吗

“春水碧于天,隔船听雨眠。

”春水粼粼烟雨蒙蒙的江波之上,人儿悠哉游哉地在画舫里听雨而眠,雨也怡然,风也缱绻,是何等的惬意,而“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旗子落灯花”,又是何等的悠闲。

还是万物复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花也粲然,燕也欣然。

春是情意切切吗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似是月光如水的夜里,独对绣帘而作的清幽美梦,又似是十里春风扬州路上的,一片若许柔情。

还是不解风情

“花褪残红青杏小……多情总被无情恼。

”满枝的海棠,你又怎舍得一夜之间将她变得绿肥红瘦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抹明媚的春光,竟无法留住这纤弱的美丽。

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捡拾起飘零的花瓣,任忧伤满怀。

春是离人眼中的一滴泪吗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孑然孤客,长年漂泊,感伤春日又将过,有家归未得,春衫破,无人补,伤心泪,满衣服。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杨花三分春色,二分落于尘土,一分细随流水,花已落尽,待凝眸,分明是离人清泪。

还故人是襟前的一枝花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定是知道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故迟迟不舍把亭旁的柳枝变青。

可是十里长亭外,故人终须别,那么,就折一朵相送的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又隔天涯。

春是一纸写意渲墨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嫣红如火的江花星星点缀着碧蓝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阳光淡淡洒在江面上,一抹微红粼粼而起,让人见了,都想拿起水墨画笔,把这幅美景临摹带回家。

还是一卷工笔勾勒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春风轻柔,杨柳垂丝皆画,不知是谁的纤纤素手,将这千条万条的柳丝染上了青翠,嫩黄

信步雨后的古桥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驳的松枝间,月朗星稀。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 呵,我试着要解读春天,可我发现她太绚烂,有没有这样一支笔,能画出柔媚欲滴的春色

我又发现她太短暂,有没有这样一扇窗,能留住一纵即逝的春光

一季季的春来了又去,去了又回。

究竟春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秋日感怀 文: 紫色幽潭 已经十二月了,树上的叶子早已枯黄,但竟还有大半都挂在枝头。

夜幕下,昏昏的街灯中,看到的竟是一树金黄的灿烂,那一瞬间,我呆住了。

看着那童话一样的金树,哗哗的拍动着他的枝叶,我竟有了一种要落泪的感动。

我一向以为秋天,枯叶,只是代表着萧索与孤寂。

秋风秋雨愁杀人,古人对于秋天的描写也大都如此: 概夫秋之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 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顾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听着秋声,看着叶子一片片落下,是一场场的别离,也是生命的枯竭与消逝。

凄凉,不舍与无奈总是挥之不去的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欣赏秋天的风高云淡。

我沉醉于她的清雅脱俗,但同时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凄然的情绪中去。

而今天,这种灿烂,忽然给了我一种坚强的感觉。

那棵树,一个人,执着的近乎固执的站在那里,带着满枝的金色,坚强的在风中挺立。

原来,秋天也是刚强。

是坚持,也是忍耐。

==>> 四 季 的 帆 <<== 作者:李佩芬 是谁洒下了一季的亮丽与一时节的灿烂

是谁抛满了一地的紫花与一原野的翠绿

每当天际响起一阵阵如洪钟般的春雷,每当天上飘起一丝丝如银针般的春雨,每当天边带来了燕子的影子……春,就轻轻悄悄地来了

我爱春,爱她带来了温暖与和煦,更捎来了生机的讯息。

看那春雨过后,如穹庐般的春天挂了一弯七彩的桥,有如人脸上的微笑,使人迷醉。

春神,你是否就是从这桥上姗姗而来

聆听那山泉的回响,琤琤淙淙的乐声,不是很像那会自动奏出美妙旋律的白鹃吗

瞧那在树梢上的啾啾合唱团,此起彼和,正赞颂着这可人的春天,放眼望那蔚蓝的天空之中,点缀着几朵洁白悠悠的白云 朋友,何不“抛开忧郁,忘了那不如意;走出户外,让我们看云去”

俗说:“一花一生命,一草一永生。

”就让心扉敞开,温暖你天使般的心灵

夏之恋 不知为什么,一直很喜欢“仲夏夜之梦”这首曲子,除了那飘扬的音符深深地吸引我之外,尤其是曲名,给我梦幻而又梦似雾的感觉,特殊而熟悉……好遥远好遥远…… 在炎炎的夏季里,流连在碧蓝海边,是一种至高的乐趣和享受,海,这千变万化而变幻莫测的自然奇景,安静得出奇:金黄的阳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有如一湖洒满金粉的湖水,耀眼而夺目:有时波涛汹涌的巨浪,夹着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有如一头发威的猛虎,正在扑击一弱小的羔羊,那猛厉的攻势与一声声的长啸,使人不寒而栗

而每当金鸟西附,天空仍抹有一胭云彩时,海天交映,海底深处也似乎发出一串串的低吟,海啊

你到底是在咏叹什么

望着渐变黝黑的大海,想银河的浩瀚,想宇宙的奥秘,想人生的目的,想人类最后的归处……唉

睡吧

仲夏夜之梦应是甜美的

秋之思 曾为《秋之思》这首曲子而迷惘:“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也曾为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饮泣。

秋,是怎样萧瑟的一个季节啊

在苍凉的秋夜,寻一轮明月,觅一林幽谧 寄语远方的友人:你曾说“友谊,像不凋的花,似永恒的烛光”,然而,年复一年,为何梦里仍寻不着你的音讯

片片枫叶蕴含了我的无限思念,且让水晶似的船,载给你一个水晶似的祝福

寄语白云后的故乡:那开封城琉璃塔的晶莹,那洛阳城牡丹花的艳丽与白马寺的壮观,那龙门千佛岩的古色古香遗迹……往往在我梦中回莹梦转。

只是,我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目睹你飞扬的神采

冬之盼 高挂在天上的是孤独,坠落在人间的沉寂冬,洒满了一山的柳絮,送来了寒瑟的北风,有句话说:“岁月如流成枯枝,日月如梭韶华逝。

”冬啊

我该恨你的早降,还是该怨春的迟临

成长的过程是苦涩的,但我们实毋须害怕,因为在每一次哀伤的背后,都有一份成长的喜悦,就如松柏凌霜雪而弥劲,春天总是伴随在严冬之后。

有人曾说:“群鸥碌碌,知飞行意义有几

芸芸众生,知生命真谛有几

”不知他是否找到了真切的答案

但是我相信:生命的真谛在自然里,人生的意义在四季中,且让我扬起四季的帆,航向那希望的明天

获台湾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评语 作者以《春之颂》、《夏之恋》、《秋之思》、《冬之盼》四个小标题,赞美台湾四季变化不同的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作者还以华丽的文采,写出了春的“温暖与和煦”、仲夏夜之甜与美、秋的一轮明月、冬之柳絮洒满群山,融注了作者的真情。

结尾一句紧扣主题,含意深。

描写秋天优美句子大全

关于描写秋优美句子1、秋,劳绩候,金黄的季候--同样心爱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诱人。

2、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

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3、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4、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5、秋,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

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众多生物赏赐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食粮。

6、风清气爽,天气舒适宜人的秋天到来了,在这渐浓的秋意渲染、熏陶之中,一些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由黄变红,把秋天打扮得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成为人们秋季旅游的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

描写季节的优美的句子赏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