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盘狼藉
成语:杯盘狼藉
拼音:bēipánlángjí
解释: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例句: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杯盘狼藉,言语喧哗。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
一杯羹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注释:一杯肉汁。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弯弯曲曲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
注释:曲折不直的
典故:妙玉来大观园探望惜春,贾宝玉自作多情要去送妙玉,两人来到弯弯曲曲的园内小路上,听到潇湘馆内传来叮咚的琴声,两人坐在石头上听这凄惨悠扬的琴声,突然琴弦断了。妙玉要回寺庙,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地回到怡红院中。
物不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注释: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典故: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售胝足之药《厅史》:“昔人有以胝足之药售于市者,辄揭扁于门曰:‘供御。’”
注释:胝:手掌或脚掌上的老茧。指卖狗皮膏药骗人
典故:从前有人在市场上卖治脚茧药,在门上挂“供御”的招牌,人们讥笑他不诚实。皇帝知道后,派人传唤他,并把他投入监狱。他遇大赦而回家,就又重操旧业,在招牌上面增加“曾经宣唤”4字,以此来招徕顾客。
不吃烟火食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注释: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典故:宋朝时期,王九13岁得了重病,父亲把他抱到青华观,许愿让他做道士。王九梦中见到一个姓阴的鬓发斑白的道士叫他不吃五谷熟食的方法,并给他吃柏树枝。王九醒来后不再吃五谷,神清气爽,只吃生果饮清泉。宋太宗赐他名字赵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