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奔走呼号的解释

奔走呼号

成语:奔走呼号

拼音:bēnzǒuhūháo

解释:奔走奔跑◆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出处: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

例句: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奔走呼号,力图挽救。

出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二回

面如土色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注释: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典故:南宋时期,秀才俞良步行8千里到达京城杭州应试,结果名落孙山,他身无分文,就到杭州西湖边作鹊桥仙词然后准备自杀被救。太上皇在梦中认定俞良是人才,派人到旅店找他,吓得店主孙婆面如土色,俞良从此被封为大官。

不一而足

《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注释: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典故:元朝时期,乐善好施的施济资助桂富五300两银子,让他赎回妻子与孩子,同时给他十亩田地。桂富五在地里挖出1500两银子偷偷到绍兴过好日子。施济去世后家道衰落。好友支德要施还母子去找那个不一而足的桂富五。可他对过去的恩人后代置之不理。

明察秋毫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注释: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典故: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锲而不舍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注释: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典故:战国末期赵国哲学家荀况在《劝学》中讲到:学习同镂金石一样,刻一下就停下手来,烂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所以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有成效。

蚍蜉撼大树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注释: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典故: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出处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释义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自量力近义词蚍蜉撼树

奔走呼号的解释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