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本末倒置是什么意思

本末倒置

成语:本末倒置

拼音:běnmòdàozhì

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例句: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没精打采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注释: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兴。

典故:妙玉来大观园探望惜春,贾宝玉自作多情要去送妙玉,两人来到弯弯曲曲的园内小路上,听到潇湘馆内传来叮咚的琴声,两人坐在石头上听这凄惨悠扬的琴声,突然琴弦断了。妙玉要回寺庙,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地回到怡红院中。

囫囵吞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注释: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典故: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不言而喻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注释: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典故: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君子天生的秉性,君子在得志时不妄为,在困穷失意时不自卑,他敬天知命,将仁义礼智铭记在心,并将它发扬光大,不但能将它们表现在脸上,照到背上,然后传到四肢,四肢就不言而喻可以找到其法门了。

喋喋不休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注释: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典故:西汉时期,汉文帝派一位公主给匈奴王稽粥做王后,确保边境安宁,让宦官中行护送公主前去,中行到后就投降匈奴,为匈奴出谋划策。汉朝的使臣去讥笑匈奴人一家住一个帐篷,中行回敬他们只会衣冠楚楚喋喋不休地说过没完。

大庭广众

汉孔鲋《孔丛子公孙龙》:“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悔而不敢斗争。”

注释:庭:旧时指官署的厅堂;后泛指大院子;大庭:宽大的场所;广:多;众:许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也作“广庭大众”。

典故: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暋王自称爱结交士人,他对尹文说为什么齐国没有士人。尹文说士人是指讲忠、孝、信、义的人。齐暋王同意他的看法。尹文问这种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欺侮而不敢争斗算好的士人吗?齐暋王表示不愿任用这类人。

本末倒置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