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皆是
成语:比比皆是
拼音:bǐbǐjiēshì
解释: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例句: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从容不迫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注释: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典故:战国时期宋国哲学家庄周与哲学家惠子同在濠水岸边观鱼。庄子说鱼在水中游得从容自在,惠子问庄子怎么知道鱼的感受。庄子说:“我与你在濠水边同游观鱼,悠闲自在,自得其乐,鱼在水中游戏,从容不迫地观看我们,当然也快乐。”
笑容可掬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注释:脸上的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起来一样。形容笑容满面。掬:用双手捧起来。
典故:三国时期,司马懿率军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笑容可掬地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急忙赶回解围。
蚍蜉撼大树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注释: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典故: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出处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释义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自量力近义词蚍蜉撼树
万无一失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注释: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典故: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成败在于决断,现在行动可以万无一失。韩信没听蒯通的。
老之将至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
注释: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