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必争之地的详细解释

必争之地

成语:必争之地

拼音:bìzhēngzhīdì

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例句:

出自:

不知所措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注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典故: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的儿子诸葛恪自幼聪明过人,成年后被孙权封为太子太傅。他不满意太子孙和。在孙权死后立即废掉太子,另立10岁的孙亮为皇帝,自己全权执政。他得意洋洋,在写给他弟弟诸葛融的信中表示:“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哄堂大笑

宋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

注释: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

典故:五代时期,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办理事物。和凝见冯道穿新衣与新鞋,就问冯道的新鞋多少钱,冯道举左脚说才900文。和凝马上就训斥下人,说他买鞋贪污他900文,冯道马上举右脚说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出处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唐·赵璘《因话录》卷五解释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诲人不倦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力不从心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注释: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典故: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骑驴索句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注释: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典故:传说唐朝时期,相国郑启虽然有诗人的名气,但在诗坛上名望不高。他想提高自己的声望,于是他骑着驴在雪天到灞桥去寻找灵感。有人问他最近的新诗,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

必争之地的详细解释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