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不由自主

成语:不由自主

拼音:bùyóuzìzhǔ

解释: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例句:

出自:

画蛇添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注释: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注释: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典故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狼狈不堪

宋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注释: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典故:东汉末年,曹操骗杀西凉刺史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率军为父报仇,被曹操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马超杀死凉州刺史韦康自立为“征西将军”,韦康的部下联合曹操进攻马超,让马超腹背受敌,十分狼狈,只好投奔刘备。出处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三国志·蜀志·马超传》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窘态相近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相反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小屈大伸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注释: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典故:三国后期,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宦官黄皓专权,和陈袛表里为奸。秘书令史绤正忠心耿耿,同时很会周旋。他认为小的地方要忍耐后才能大有作为。刘禅在蜀亡后被押往洛阳,只有绤正舍妻丢子只身去随侍。

薰莸不同器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注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典故:晋朝时期,丞相王导到江南之初,想结交吴地人士,就向太尉阮玩提出结成儿女亲家。阮玩回复说:“小土丘不能长松柏那样大树,香草与臭草不能放在同一器物内。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不能带头来破坏人伦。”

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