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不虞之誉的详细解释

不虞之誉

成语:不虞之誉

拼音:bùyúzhīyù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例句: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

出自: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贫无立锥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注释: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典故:春秋时期,楚国王宫艺人优孟听说前相国孙叔敖死后儿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觉得过意不去,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贫无立锥之地,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敖的儿子。

放牛归马

《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注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父母之邦

先秦孔子《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指祖国。

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闲居起来,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

犬兔俱毙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注释: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典故:战国时期,齐国准备去攻打魏国,大臣淳于髡认为这样会两败俱伤,十分不利,就对齐王进谏:“天下最快的狗韩子卢去追天下最狡猾的兔子东郭逡,兔子在前面拼命跑,狗也拼命在追,经过一段时间,狗没追上兔子,双方都疲劳而死。”

如临大敌

《旧唐书郑畋传》:“畋还镇,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

注释:临:面对着。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典故:唐朝末年,黄巢率军起义,攻占了京城长安,唐僖宗仓惶出逃,任命进士出身的郑畋为凤翔节度使,让他坚守凤翔。郑畋到凤翔修造战车、扩充军队、加固城墙,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士兵,军队日夜都如临大敌,打败尚让率领的5万大军。

不虞之誉的详细解释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