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惨不忍闻的详细解释

惨不忍闻

成语:惨不忍闻

拼音:cǎnbùrěnwén

解释: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一时哀号之声,惨不忍闻。”

例句:遥见何家坟中,树木阴森,哭声成籁,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出自: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

鹬蚌相争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注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典故: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四海为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注释: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典故:汉高祖刘邦经过几年征战,终于完成统一大业,命令相国萧何建设新都城长安。公元前200年,新都建成,皇宫修得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刘邦见皇宫金壁辉煌,十分生气,萧何说:“皇上以四海为家,宫室修得庄严雄伟,可以使四方臣服”。

不翼而飞

战国齐管仲《管子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注释: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典故: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将军王稽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17个月没有攻下,士兵庄向王稽进言:“请嘉奖士兵,鼓舞士气,肯定会一举攻陷的。因为好消息会传播很快的。”王稽不听,结果攻城不下被秦王所杀。

小巫见大巫

先秦庄周《庄子》:“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

注释: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典故: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学识广博,能诗善文,很有创新精神,深得曹操的赏识,在魏国做官。东吴长史张昉对陈琳的《武库赋》、《应机论》大加赞美。陈琳回信说他的作品比不上张昭等,是“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诲人不倦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惨不忍闻的详细解释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