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蕴藉
成语:缠绵蕴藉
拼音:chánmiányùnjiè
解释: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例句:
出自:
依样画葫芦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注释: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典故: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随机应变《旧唐书郭孝恪传》:“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注释: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情况;应:应付;变:变化。
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邀请庞统去见孙权。孙权看见庞统浓眉黑脸,心中不高兴,就问庞统有什么特长。庞统回答说:“何必拘泥于某一项本事,顺应时机的变化而灵活应付而已。”孙权没有看中他,让他退下回家。庞统仰天长叹而回。
握发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
注释:《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
典故: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贺,说:“你以前是鲁国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后不要忘记你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
名高难副《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注释: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典故:东汉时期,隐士黄琼不想应汉顺帝的诏书出山为官,李固写信劝他,不想为官就学巢父与许由隐居山林,不要学鲁阳隐士樊英那样名高难副,你要以事实证明你的才能。于是黄琼应诏为议郎,政绩突出,不久后升为尚书令、太尉。典故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归马放牛《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注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