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乐乎
成语:不亦乐乎
拼音:bùyìlèhū
解释: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例句:哎,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
出自: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慢条斯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注释: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典故:从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聪明,善于画荷花,画出的荷花就像刚从水里摘下贴在纸上一样。他不求官也不结交朋友,终日在家读书作画。官府请他画几幅荷花送给上司,他推辞不掉画了几张。知县惊叹他的才华就亲自去拜访他,他慢条斯理地出门迎接。
说说笑笑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我们在海船里头不耐烦寂寞,若得兄去,在船中说说笑笑,有甚难过的日子?”
注释:有说有笑,连说带笑
典故:贾府热闹非凡,贾母开宴庆生日,贾政陪贾母一起玩闹、猜谜与讲笑话,大家十分高兴。贾政因故离开,宝玉就神气活现了,他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说这个的这句不好,那个的破的不恰当,就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他们说说笑笑,尽欢而散。
舍己从人《尚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
注释: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典故:我国古代圣王之一的舜,他十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孟子认为舜比禹更伟大,他能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与人为善。他曾在历山耕过田,在河滨烧过窑,又在雷泽捕过鱼。他做过农民、陶工、渔夫,十分虚心地吸收别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
床头捉刀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注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典故: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沧海桑田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注释: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典故: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