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大局
成语:不顾大局
拼音:bùgùdàjú
解释: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出处:无
例句: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便不顾大局而做出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
出自:
饥寒交迫宋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注释: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典故:唐朝初年,高祖李渊为人宽厚,经常亲自检阅囚犯的案卷,经常还亲自提审犯人。一次他发现严甘罗因抢劫犯了法,提审的时候,他见这个囚犯瑟瑟缩缩地跪在地上,显得很可怜,问他为什么要做强盗。严甘罗哆嗦地回答是饥寒交迫所致。
如饥似渴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值传》:“迟奉圣颜,如饥似渴。”
注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典故:三国时期,曹操原打算立曹植为太子,引起长子曹丕的妒恨。曹丕即位,多次迫害曹植,三次更换他的封地。223年,曹丕要曹植、曹彰、曹彪三人到京都朝会,曹植因故不能去,就上一道奏章向曹丕请罪说:“迟奉圣颜,如饥似渴。”
以一当十《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注释: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典故:春秋时期齐人孙武受吴王阖闾的邀请来到吴国著书讲学,一段时间后阖闾想见识孙武的真本事,孙武以宫女代替士兵演练给吴王看。吴王封他为上将军。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典故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释义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能力大近义词以少胜多、以一为十、以寡敌众反义词一夫之用、卵与石斗邂逅语孙武用兵;算盘子进位英语pitoneagainstten成语例句
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注释: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典故:佛教禅宗六代世祖慧能从小听人念诵佛经,心中有所觉悟,就到黄梅县东禅寺投奔禅宗五世弘忍大师学习佛法,被秘密授与祖师衣钵,连夜逃到南方,遇到僧人慧明,要求讲佛法。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不自量力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注释: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典故: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分析人士认为自不量力的息国即将被消灭,原因是他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