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轩轾
成语:不分轩轾
拼音:bùfēnxuānzhì
解释: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例句:但先入之言,容易见听,如果有两个人在慈禧太后心目中不分轩轾,那时想起溥伦的话,关系出入就太大了。
出自:高阳《胭脂井》
敲门砖明西湖居士《春游》:“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作了官,做诗何用。”
注释: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典故:古代科举考试,往往要考八股文,应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练熟,以便在考场上应用。如果没考中,就说“撞太岁”,冒险撞运气;如果考中了,就把八股文的那一套程式称之“敲门砖”,进了门完全可以扔掉敲门的砖头。
庐山真面目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典故: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无所畏惧《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注释: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典故:南北朝时期,北魏发生内乱,董绍上书希望能统率三千瞎眼的巴人定能将叛军消灭,肃宗看了奏折问太监徐绍巴人是否瞎眼,徐绍对肃宗说这是董绍的豪言壮语,说巴人非常骁勇凶悍,见了敌人无所畏惧,奋勇杀敌。肃宗下令让董绍立刻去平叛。
死里逃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注释: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典故:春秋时期,鲁国内乱,大权由季孙氏、孟孙氏及叔孙氏三家轮流控制,其中季氏势力最大,无视鲁君的存在,季府的总管阳虎见孱弱的季恒子好欺,让公山弗扰暗中在蒲围布置谋杀季恒子。季恒子发现情况异常,借口上厕所而死里逃生。典故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逃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释义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幸免于死近义词死中求生、九死一生反义词死路一条谜语亡命之徒
马前泼水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注释: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典故:汉朝书生朱买臣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每天靠打柴卖维持生计,但他坚持好学,经常边走边背诵书本。他的妻子以此为耻辱就离他而去。后来朱买臣考学当上太守,他的前妻要求复婚,他将水泼在马前,教她收回就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