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强击惰
成语:避强击惰
拼音:bìqiángjīduò
解释: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唐·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例句:
出自:
下马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注释: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典故:西汉时期,豪门贵族少年班伯主动请缨到混乱的定襄去做太守。他刚到任,当地的豪绅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来。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请豪绅大姓,与他们交朋友,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处后立即下令捕杀,定襄很快就安定了。
画蛇添足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注释: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注释: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典故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惊慌失措《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注释: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典故:南北朝时期,北魏景穆帝的玄孙元晖业为人正直,十分有骨气。北魏被北齐所灭后,齐神武帝将魏孝武帝的皇后嫁给魏孝庄帝的侄子元韶。元晖业当着齐文宣帝痛骂元韶,被齐文宣帝下令处死,同时还有元孝友,孝友吓得惊惶失措。元晖业神色自若从容就义。典故(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北齐书·元晖业传》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如释重负《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注释: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典故:春秋时期,鲁昭公姬稠童心未泯,贪图享受,视国家大事为儿戏,弄得老百姓很不安宁。他因管季平子与昭伯两家斗鸡的事而激怒了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与叔孙氏三家联手把鲁昭公赶出鲁国,史书上写:“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