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出丧前停尸三天只是风俗吗?停尸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今天365句子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停尸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据《荀子·强国》记载:“入境,观其风俗。”

  民间风俗,停尸三天

  在民间风俗里,为逝者举办丧事,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作为告别仪式,所以要举办的非常的慎重。而在民间对于死者也有一些习俗,那就是在人死了之后要先停尸三天,之后才可以进行安葬。

  对此,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人去世后要头七过了才能下葬。这是因为在去世后的第七天,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要回来看看,才能安心的走。而有些地方也缩短成了三天。

  但是,实际上这就很让人不解的事情,人在死后尸体就会开始腐烂,如果是冬季的话那问题可能还不是很大。

  若是夏天的话,停尸三天甚至七天,难道尸体不会因腐烂而难掩恶臭吗?秦始皇当年不就是“秘不发丧”,以至于尸体都臭掉了,才不得不用臭鱼来掩盖味道的。

  停尸三天源自扁鹊,有科学依据

  而古人之所以要停尸三天,其实是因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的故事。

  在医学界,历来都是把扁鹊尊为古代医学的祖师,并且还说他是“中国的医圣”以及“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便曾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称他为“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据史料记载,扁鹊在年轻时曾周游到了虢国,他发现当地人都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中。于是他好奇的问当地民众发生了何事。

  有人就告诉了扁鹊,是当朝太子死了,大家都在悼念他。于是扁鹊又问他们:“太子是因何而死?”

  当地知道内情的一些地方官就跟他说:“太医说太子是因为血气不通,邪气无法得到排放,从而得了阳缓阴急的病。后来没多久也就过世了。”

  而扁鹊在听完后,就知道太子还未真正死亡。于是他赶紧进宫,说自己有办法救活太子。国王在听说后也是喜出望外,他问扁鹊有何办法。

  扁鹊说:“只要听太子的耳鸣声,看他的鼻涨,以及抚摸他的两股到阴部之间的位置,只要还有温度,就可以救治。”

  国王马上让人查看,结果发现确实如扁鹊所说,于是便请扁鹊出手相救。扁鹊便在太子三阳五会等穴位上施了几针,之后太子竟然真的奇迹般的缓缓的清醒了过来。

  从此以后,人们就谨记了这个教训,人死后至少要停尸三天再安葬,以免那些假死的人被活埋。

  晋文公曾因假死而被活埋,停尸习俗保留下来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医疗技术并不是那么发达,人们看病,往往都是通过医生诊脉来判断的。像扁鹊这样的神医毕竟少见,所以一旦病人出现假死状态时,很多医生就容易出现误判。

  在这个时候如果家属不明就里的将病人给安葬了,那么病人再醒来时,就是真正的求生无门了。历史上晋文公就是在假死后被活埋的。

  据《左传》中记载:“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停尸习俗,包含人文关怀

  停尸习俗除了这种假死状态的可能性思考,另一方面就是有关人文关怀了。

  在人死以后,这个人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被抹去,而除了那些回忆可以拿来怀念之外,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能看到这个人了。

  因此,无论曾经与这个人有着怎样的美好时光,也无法再相见。

  因此,人们想借着停尸三天的这段时间,来好好的怀念,同时也纪念有关这个人的一切。当然,也有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这个人只是暂时睡着了,而不是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现代依旧保留的停尸这一习俗还有着一个作用,那就是方便人们为逝者操办身后的各项事宜,让这个人能够走得安然。

  因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着诸多的牵绊,而通过这三天时间,也就可以把这些事情料理妥当,走得也就安心,也就是真正的入土为安了。

  小结

  停尸这一习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迷信,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并且,这其实就是给人一个缓冲的空间,万一遇到假死的情况,那么停尸还能够让人多一个活下来的机会,要是命好遇到另一个“扁鹊”,不就又重新醒过来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出丧前停尸三天只是风俗吗?停尸习俗是怎么产生的?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