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增丁添口,这是中国民众在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传统观念。诞生礼,是整个人生仪礼的开端,它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产生与成长,所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人类在繁衍生息中摸索出了丰富的生养实践经验,在生育习俗中倾注了人们祈盼健康长命的美好心愿,逐步沉淀为一套程式化的模式,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生育习俗。在晋南一带、从妇女怀孕、婴儿出生以及满月、抓周,直到12岁,都有一定的规矩。
孕育。刚结婚的新娘为了早得贵子,都要去娘娘庙求子,人们认为生儿育女全靠神灵的恩赐,因此不能怠慢了这位传递福音的送子娘娘。当妇女真的怀孕了,民间俗称“有喜”,或“有身子”,就要倍加小心,为孕妇调补身子,不让再做过重的体力活,孕妇也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怀孕期间的饮食也有许多讲究,除尽量保证营养外,忌吃生冷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忌吃辛辣食物,以防刺激胎儿;忌吃兔肉,以免生下孩子是豁嘴、缺唇;忌吃葡萄,认为吃了葡萄会生怪胎。这些忌俗反映了民间古老的“同类互感”的巫术迷信思想,是一种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今天,尽管人们心目中并不真正相信它,但从“不怕一万,单怕万一”的心态出发,也没有人故意为之,对这些民间禁忌作出抗拒。
在怀孕期间,民间还有预测男女的习惯。一是“酸男辣女”,如果孕妇喜欢吃酸的,将来生男孩。如果喜欢吃辣的,将来生女孩。二是“男左女右”,如果孕妇怀孕期间腹部左半边隆起,将来生男孩,如果腹部右半边隆起,将来生女孩。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孕妇平时进门,无意间总是先迈左腿,将来生男孩,反之则生女孩,民间也称之为“男左女右”。因此,孕妇在人们注意自己时,走到门槛前,总是有意地调整一下脚步,让左脚先跨进去,以应俗语。
坐月子。晋南在孕妇临盆之前,旧时要准备谷草,一些铺在炕上,另一些放在孕妇背后让其靠卧在上面,俗称“坐草”。后来都普遍改为铺褥子,称为“坐褥”。分娩前让孕妇吃鸡蛋,以滋补身体,使生产时有力气。婴儿出生以后,家人即在大门口挂一束谷杆草,如果杆草带根,表示生男;无根,表示生女。陵县一带是把杆草插在门上,生男孩插两根,生女孩插一根。当地人到了产妇家门,只需看,不用问,便知是男是女。产妇房屋的门帘上要别一块红布条。
生孩子的当天、次日或者第三天,女婿要向岳父家报喜,去时所带礼物,各地有不同讲究,有的带煮熟的红鸡蛋,生男孩带单数,生女孩带双数;有的是带公鸡或母鸡;襄汾一带则是送烙好的“旋子”。岳母接到盼望已久的喜讯后,便带上丰盛的礼物到亲家,为产妇和婴儿祝福。河津一带岳母家送用白面蒸的大圆馍,状如锅盖,俗称“槎窗厚楦”,放在女儿窗前,认为可以防邪气侵入。闻喜一带则是送烙饼。烙饼数目与女儿年龄相当。除此之外,岳母还要带上早已准备好的小儿衣服、鞋、帽等礼品。女儿坐月子,在身旁侍侯是母亲的义务,从分娩前直到满月,娘家母亲是很辛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