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伏岭脚下大障峡谷口的北村,今日格外热闹,倒不是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平常大年三十要到夜里才热闹起来,而今天的北村是天不亮已人声鼎沸了。
程敬业一家三点钟就起床了,连黑狗“有富”也人前人后地乱跑。66岁的母亲、15岁的儿子,12岁的女儿,一个也没闲着。两个兄弟一家也过来帮忙。
尽管再此之前已经准备了好多天,今天还是特别忙。与程敬业一样忙的还有其它四家程姓人家:族兄弟程敬先、程敬宗,族叔程灶苟、族侄程务本,实际上全村姓程的都在忙。今天,要举行隆重的四十大寿庆典,北村人叫抬社猪。
四十大寿,在徽州乃至中国都少有。但徽州就是徽州,这里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之说。四十大寿庆典也就是抬社猪是北村的风俗。
北村在徽州绩溪县,背靠伏岭,背者北也,所以叫北村。这里山青水秀,著名的徽商古道从这里启程,石板路沿着蜿蜒陡峭的山岭,绵延通向清凉峰,通向浙江。
绩溪历来以“邑小士多”闻名,绩溪程氏有五支,北村程氏是明永乐十年(1412年)从歙县富曷(好象找不到这个字)迁来。始祖程文贵先在坦头岭落脚,数年后迁入古塘,就是今之北村。
北村因临近徽商古道,与这条闻名天下的崎岖小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古道深险,屡出事故。民国23年(1934年)北村两个徽商程灶起、程瑞明沿古道东行,到达江南第一关的险隘处,恰逢雷雨,二人躲在石崖下,石崩而死。山下有个胡家村,胡家村有个胡桂森,哀其不幸,出资在关下筑庙一座志哀示诫。徽州热心公益事业人众,胡桂森亦算一个。(黄山学院徽学研究所姚邦藻先生知晓此事)。而北村程氏热心公益不输胡氏,据绩溪县志记载:“北村程氏,伐石为栏,障于傍,往来为安。”就是在徽商古道险隘处筑起石栏杆,防人跌入深谷。当我们今天步入徽商古道时,能不思古人的功德吗?
程氏在北村人丁兴旺。同样兴旺的还有同村的章氏,出了个小说家章依萍,是同鲁迅、胡适同时代的人。程家虽然没出大名人,但自始祖程文贵起,子孙都很争气,象一幅对联中说的“读书好,耕田(不是耘田)好,学好便好”好就好在一个“好”字。1992年,该村村民程竹林发明了“天然多用途卫生保健巾”,还申请了专利。
程文贵是39岁那年迁来北村(那时叫古塘)立业的,与马谡、岳飞、文天祥、李自成等名人39岁生命终结不同,程文贵艰苦创业如鱼得水,40岁成为他生命的又一辉煌起点。抚今追昔,他深感世俗认为40岁走下坡路的偏见误导子孙,遂立下家规,男丁四十要举行社祭,感天地之造化,祈神明之庇佑,思先祖之恩德,立后人之楷模。至于祭祀和典礼的方式,逐步发展,日渐精进,既隆重热烈,又别具一格,还喜闻乐见,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了。
北村的四十岁男丁祭社活动,影响之大,还与徽菜有关系。据绩溪方面讲,徽菜之乡在绩溪。创始源头就是祭祀汪华而举行的“花朝会”,花朝会上有“赛琼碗”,就是比赛菜肴的丰盛。还有就是北村的值年户(四十男丁祭祀),要做不少于三道菜摆于祠堂供桌。年复一年,菜肴越来越精,逐步发展为徽菜。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吃的“武昌鱼”就是绩溪籍厨师按徽菜做的。假如今日在屯溪或绩溪挂一招牌:“徽菜武昌鱼”,一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