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古代高考信俗

古代高考信俗

a1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诸多考生、家长、老师的心。在古代,科举相当于当今的高考,是许多学子进入官僚系统的主要途径。为了金榜题名,人们对考试的重视程度与今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求神拜佛,各种迷信招儿层出不穷。

吉祥饰品

古代,家长对孩子的祝福祈祷无处不在。从孩子出生后佩戴带吉祥饰物,长大成人后穿衣戴帽、言谈举止都充满着对科举考试的敬畏和祈祷。帽饰、发饰、佩饰、挂饰几乎囊括了所有科举吉利题材,有二甲传胪、连中三元、五桂联芳、独占鳌头、蟾宫折桂、一路连科、状元荣归等等,不一而足。

有这样一个故事,宝庆府西路九龙山岩口有个秀才去赶考,临行时,其父亲为了让儿子考出优异成绩,特意捉了一只知了(蝉)放在秀才头巾里。在宝庆城进考场后,忽然知了鸣叫,引得应试的考生们哄堂大笑。主考官厉声训斥秀才,秀才如实相告:“回大人,家父把知了放在头巾里能图吉利,考个头鸣(头名)”。

祖坟风水

古代人们相信能否考中与祖坟风水有关。清代李调元《淡墨录》(卷一)记述,当年安徽全椒出了一位榜眼叫吴爵。吴爵及第前,他的曾祖父曾请一位福建的风水大师简尧坡为吴家卜择一块风水宝地。他说:“葬后君子未即发,至孙乃大发,发必兄弟同之。对面文峰秀绝,发必鼎甲,然稍偏,未必鼎元,或第二、第三人,亦不仅一世而止”。不知是巧合还是精神的激励作用使然,后来,吴家果然兴旺发达,子孙接连科举及第,进士出了好几个。到吴爵,还考了个全国第二名(榜眼)。

拜考神

古人一般公认“文昌帝君”为考神。古代很多考生在临考前都会虔诚地到文昌帝君祠祭拜他。笔者家乡岩口古时有许多考生去宝庆城赶考前,到岩水河河边惜字塔或塘坳化字炉前焚香烧纸钱祭拜“字祖”仓颉,以求吉利科举必中。另外,在开考前夕,还有拜祭孔庙活动,以求孔子的博大才识给考生他们带来好运气,能考上中意的高校。昔年,在古城宝庆辖下的岩口九龙山石屋村有一座“孔圣庙”,据说岩口有名的“天子之师”马寅相公当年在“孔圣庙”办过私塾栽培桃李。今遗址已不存,无法考证。

据说现在每年中考、高考前,十里八乡的学生(秀才)及家长带着各种各样的供品,到“孔圣庙”祭拜祈愿,络绎不绝,比年节还热闹,一些秀才考生家长在向“孔圣人”喃喃祷告之余,还将子女姓名、考生号以及心愿事先写在红纸上,塞在香炉下。民俗学者认为,考生拜孔庙习俗自古就有,清朝乾隆皇帝给孔庙题匾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孔子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老师,古代参加科举的考生都要拜孔,以求得金榜题名。考生拜孔子,祭拜祈愿,实际上是一种尊重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港台地区,现代高考的迷信色彩仍十分浓烈。拜朱文公(朱熹)就是最为普遍的做法。朱文公(朱熹)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港台人认为朱文公是实实在在由人至神,可与“文昌帝君”平起平坐的神袛。每年高考前,许多港台考生的家长习惯领着孩子到朱文公祠庙祭拜、许愿,并将考生的姓名、考生号、心愿写在红纸片上,放于朱文公神像前或香炉前,祈祷孩子考出好成绩。

古代高考信俗

古代高考信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