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阳、潮阳、饶平和广州、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至今保存着不少雨仙庙(也称风雨圣者庙、圣庙),这是在纪念一位潮籍之神,他是宋代一位神童,为民降雨消灾,姓名叫孙道者(1173至1184年),被淳熙皇帝勅封为“灵感风雨圣者”。揭东县登岗镇孙畔村的圣者祖庙已成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颖纂修《潮州府志》、乾隆年间刻印的《潮州府志》、《揭阳县志》和光绪年《海阳县志》、清嘉庆年郑昌时《韩江闻见录》、林大川《韩江记》等,均有记述这么一个神妙传说:孙道者是潮州府揭阳县桃山都登岗孙畔乡(今揭阳市揭东县登岗镇孙畔村)人,宋乾道九年(1173)生,父名乙鞠。孙道者幼失怙恃,当牧童,依兄生活。生具慧眼,有奇异秉性,神清骨秀,迥非凡俗,灵异事多,被视为神童。
9岁时,有一天,嫂嫂命他守谷防鸡啄食,他对嫂子说:“雨要来了。”嫂詈骂道:“烈日当空,怎会下雨?”孙道者以竹竿扬了扬,大雨果然倾泻,积粟漂沟。又有一次,嫂子渍米将炊,命他采薪柴,他说:“我已有供火者。”夜以足代薪而炊已熟。翌早,邻居的桌脚皆焦赤(一说尽折)。
他曾放牛,与邻童共牧,于村后宝峰山巅,垒石成塔,高四五尺,不用泥灰。又于虎肚山石上,留下足迹,臂痕和撒尿沟,皆入石数分。11虚岁时,即淳熙十一年(1183年),潮邑干旱,府、道、镇三官,于潮州开元寺内,设坛求雨。他同兄往城,卖米,见其祷雨无应,便说:“祷雨易事,若我来祷,雨可到。”人们告知府主,主命他祷雨,他一祷,即刻雨降,城中水深尺余。官要赏他,不受逃归。时人便都说他是“人物中神仙也”。府尹上报于朝,翌年旨诏神童陛见。钦官至其乡,他逃至宝峰山巅。钦官跟至,他钻入塔旁大樟树中,白日升天,遁化返真,惟留头发和一拇指甲于树干上。官嗟异再拜,回朝复旨。帝勅封他为“灵感风雨圣者”(民称之为“雨仙”)。乡人感其恩,将樟树伐下,刻成一尊头戴竹笠、肩荷锄头、赤足卷裤筒的圣童神像,在山巅建砖塔,在乡里建庙(宋淳熙末年即1189年创,另一说南宋乾道二十二年即1186年)。凡天旱而到庙祈祷,“雨即应,灵验异常”。该庙成为祖庙,已于2020年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
雨仙不仅在潮汕出了名,还传播到广州等地。清朝文学家、大诗人袁枚(1716至1798年),所著《续子不语》书中《仙童行雨》篇载:“粤东亢旱,制军孙公祷无验,时值按临潮郡,途次见民众千余,聚集前山坡上。遣人询之,云看仙童……制军闻是异,与司道群官徒步往观,仰视一童子背挂青笠,牛鞭插于腰际,立空中。制军以天旱为扰,便祝曰:“‘尔果仙乎?能三日致雨,以救禾稼,当祠祀尔。’童笑而颔之。顷之,浮云一朵,迷失莫睹,制军亦登舆行。俄大雨滂沱,数日内,粤境迭报得雨,遍满沟泽……制军于是命塑其像于五羊城三元宫,题曰‘羽仙孙真人’,香火甚盛。”由于广州三元宫奉敬孙道者神像和《续子不语》一书的流传,全国好多地方都知道揭阳古代出了一个能呼风唤雨的仙童。
诚然,能呼风唤雨、行云布水的神童,在现实社会中是没有的,只是空想而已。这里面,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征服自然的迫切愿望,也体现了民众对为民做好事者的无限崇敬与怀念。
潮汕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