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先民从远方迁徙而来,披荆斩棘,把原先的蛮荒之地开发成今天富饶的潮汕平原,靠的便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正因为创业艰难,所以产生了一些敬米惜福的故事和禁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蓄着长须的老者,一天散步,走到“东司”(潮汕用来沤肥的公厕)旁边,看到“东司”边上有一颗饭粒,老人想都没想便拔下自己的一根胡须,用胡须将米粒插上送进嘴里嚼起来。正因为老人一生勤俭持家,并且敬米惜福,他在世的时候,饭粒神都围绕在他的身边,家资丰厚,衣食无忧。但是在他去世后,子孙没有珍惜粮食,任意糟蹋,饭粒神跑光了,家财很快散尽,家道中落。长辈们讲这个故事,也是告诫子孙,要珍惜粮食,不可恣意糟蹋,贱米是要遭到报应的。
在潮汕地区,长辈们还会吓唬吃完饭碗底还剩饭粒的孩子,说他们长大会娶个麻子老婆(或是嫁个麻子丈夫),吓得不懂事的孩子赶紧把饭粒扒拉干净。吃不完的饭菜不能倒进臭水沟,若是倒进臭水沟下辈子没饭吃,一定要妥善处理,如倒进泔水桶喂牲畜,不至于浪费。如果是处于哺乳期的妇女,奶水多得小孩吃不完得挤掉的话,也不能乱倒在臭水沟,如果是倒给猪吃,奶会越来越多。虽是迷信说法,但也是告诫勿浪费粮食。
潮汕人崇尚节俭,在很多宗族的族谱里头都能看到相关的祖训。如潮州《龙溪陈氏志略》的“克勤克俭,毋怠毋荒”,汕头莲塘林氏家族的“士农工商,均为常业,不论何门,都应各安其分,为勤是务……勤能创业,俭可守家……为吾子孙,勤俭当勉”。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衣食无忧的今天,我们都应该敬米惜福,勤俭传家,都应该告诫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