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陕西省会西安的“后花园”。是著名改革家商鞅封地,四皓隐居之处,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
境内几千年间一直沿袭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制度,讲究“门当户对”,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准,如同“布袋买猫”,男女双方无选择配偶自由。其仪注,“诗礼之家”。遵循“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民国时期,知识界中始有自由婚、半自由婚。解放后由于全面贯彻“婚姻法”,自由婚姻方才推开。现就一般人家之婚礼约略述之。
订亲
解放前先是由男方央媒,向女方父母提亲。女方同意时送其女生辰给男方,经“合八字”(类似算命)无相克即议定财礼。然后在男家“作揖”,也叫“吃面”(意以长面将双方捆住)。作揖时男方要给女方先交部分礼品和财物(包括土布、现金、首饰),犹如“定金”,是为定婚。
下一步曰“送礼”,又叫“下聘”或“作大揖”,由男方家长、族长携礼酒、礼肉、作揖时下欠的全部彩礼、衣物到女方家,新蜻向女方祖宗行跪拜礼,后由女方设宴招待,正式建立亲戚关系,结束婚前一切经济手续。
解放后,不再合“八字”。经人介绍,女方初肯,即亲去男方“看家”。男方适当馈赠女方衣物、现金,作为信物,称见面礼。女方看不上家或人则拒收;如收,即表允婚。订婚仪式俗谓“吃面”,由男方宴请女方父母、介绍人及至亲朋好友等,当众说明定婚。此后双方思想变化,则好说好散。如系女方提出反悔,一般多能退还男方原赠钱物。然为退还财礼斗殴、诉讼者亦屡见不鲜。知识界流行自由恋爱,鄙夷财礼、订婚环节尤简。
结婚
旧日“送礼”后,男方须“发媒”向女方送喜期(结婚日期),以便女方准备嫁妆。喜期前三天“发帖”。男家请客帖:“兹占本月×日为×男受室,是日薄酌乞莅。”男家请媒人帖:“小儿结婚,荷蒙执柯,谨择本月×日喜酌候教。”喜期前一日,女家待客送女帖:“谨詹于本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是日,女方舅、姑、姨、姐等重要亲戚前来“填箱”(成衣或衣料)。男方此日送去新娘翌日一切穿戴,做到不挂娘屋一条线。
迎亲
当日正午,男方抬一顶空轿到女方接人。富豪之家两顶轿,一空、一实(新郎坐),并有陪郎骑马同往迎亲(陪郎多为表兄弟),到女方家后,新郎向女方祖宗行叩拜礼。然后吃合包蛋,坐上席吃酒(一生在丈人家只此一次)。宴毕新郎,新娘分别上轿(女方由其兄辈背到轿里),男前女后,发轿上路。女方家送亲女眷及伴娘坐花杆。轿前有执司(旗、牌、伞、扇、灯笼、彩旗)鸣锣开道,乐人吹奏,沿路燃放鞭炮。打开道锣有严格规矩,是按男方祖先之功名职品而定,州官以上打13锤锣,无官爵者只打7锤锣。解放后接亲,较近的,多是女方在送亲人陪伴下步行来家,由新郎及家人迎接。近几年富家多用机动车辆接亲,一般农户仍步行或坐拖拉机。嫁妆随新娘同时到男家。
行礼
旧制,由男方设天地祖宗神位,并置盛有粮食的斗一口,上放一“柽子”(织布机零件)、桑木弓、柳木箭。贡桌前铺芦席,新人到家,不打轿门先“打醋炭”、“驱邪”(厨子夹上烧红的铧,边浇醋,边绕轿走,意在请来醋坛神——姜子牙施法)。
然后,新郎站在席左,顶着盖头的新娘由双方各出牵娘一人打开轿门。站在芦席之右,新娘兄长给新郎披红绸、插金花。此时有人提“五谷斗”(内盛谷草段、核桃、栗子、枣和五谷杂粮),边撒边唱“一撒五谷两路开,青龙白虎上会台;二撒五谷笑盈盈,穆柯寨上穆桂英;三撒五谷登科榜,辈辈广出状元郎;五谷一撒金路开,有请新人下轿来”等彩词。拜堂时礼宾先生唱:“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对拜!入洞房。”拜罢堂,新郎取弓箭掷于新娘脚下(意为禳治凶神恶煞),然后新郎、新娘皆由表兄弟或姐夫背入洞房。解敕后为新郎新妇向毛主席像及家长行礼、夫妻相向行礼,即成婚仪。
丹凤县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