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土司王朝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湘西永顺县城以东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时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13-20世纪)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世袭管理当地族群的一种新政管理制度。“土司”在中国古代官衔的最高级别是宣慰使,为从三名。老司城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作为高等级土司永顺宣慰司治所近600年之久。
据了解,彭氏土司政权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鼎盛时期辖20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止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历时818年,历经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老司城兴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彭氏第十一世首领彭福石统治时期。
城池遗址依三级台阶地形分为三区:居民区、衙署区、首领生活区,为“三纵五横”的棋盘式布局。有河街、左街、右街、正街、半坡街、五屯街、鱼肚街和东门街八条街道。街道全由红褐色花纹卵石砌成的图案,在图案组织上颇具民族特色,有三角形、菱形和直线直角形等各种几何图案。这些图案随地势而变,整齐匀称,古朴大方,表现出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格和泥土气息。
老司城遗址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其核心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随行就势分为首领生活区、衙署区、文教区、街市区、信仰区、墓葬区等功能区。遗址为“三纵五横”的棋盘式布局,有河街、左街、右街、正街、半坡街、五屯街、鱼肚街和东门街八条街道。街道全由红褐色花纹卵石砌成的图案,有三角形、菱形、直线、直角形等。这些图案随地势而变,整齐匀称,古朴大方,表现出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格。
湘西州副州长李平表示,老司城具有十分重要的见证价值,完整地体现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传统,并完整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
此外,老司城还完整地见证了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为研究土家族传统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为探讨当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之道提供了难得物证。同时老司城遗址与周边魅丽的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极具多元立体展示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也曾评价老司城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遗存。老司城遗址及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国土司制度及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目前,老司城遗址已完成考古发掘4800平方米,勘探面积2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5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