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泰宁县,是福建继武夷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旅游区,这里的人文历史更是丰厚。
在泰宁众多的古村落中,大源村尤其以原始的民俗风情出众。这里是泰宁海拔最高的村子,这里存在了上千年,这里有二十多处明清古居,这里有最原始的“傩舞”和“赤膊龙灯”,这里还有许多幸得留存的古老朴实,所以提到泰宁的古村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源。
别看村子小而偏,这里的居民已经世代生息了上千年。五代末期,大源就早已是闽赣间的重要通商孔道,“仕宦商旅,络绎不绝”,它的经济在清朝康、乾、嘉三朝时发展迅速,做为闽赣之间重要的贸易通道,物流人走,村落经济与建设极大繁荣。
建于康熙四十八年的戴氏宗祠是大源民居的代表,也是当时用来接待来往官员的场所,在大源村村尾,也是大源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由左右并列、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上分布前后三堂。
可以看见门坪、水池、花胎等这些典型的附属建筑,闽北客家风格。这里始建于明后期,清乾隆年重修,后堂仍完整保持明代原貌。大源村保存完好的民居现在有二十多处。
大源村的庙宇建筑,主要是水尾建筑。由于村落由上、下两村组成,历史上就形成了两个水尾建筑组群,即上大源村的南溪庙、文昌阁、三圣庙组群,以及下大源村的隆兴庙、永安殿、奎星阁组群等。庙宇都是依山构筑,别有韵味。
大源村的傩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者跳“鬼脸”。它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携原始文化的基因。和西藏雪顿节的藏戏、土族、布依族的傩舞一样,大源傩舞主要功能也是驱鬼、消灾、祭祀。最早的来源应该是从甘肃天水南迁来的先民,也有人说是严氏老祖宗总宫廷里带回村子的,千百年流传至今。
傩舞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是民间的一种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被视为研究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