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历来重和谐,盼富贵,祈平安,求吉祥。子孙兴旺、家业昌盛、阖家幸福、健康长寿是理想的生活追求。这些渗透在山西民众心灵深处的价值理念,往往在语言崇拜的心理作用下,通过一些谐音吉祥物体现出来。例如:
旺火
旺火是过春节时,人们在家门前燃烧的炭火堆。过大年,燃旺火,求吉利的习俗,通行于山西各地,并且由来已久,在清代编修的《大同府志》、《大同县志》、《赵城县志》、《寿阳县志》等地方志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在辞旧迎新,万象复苏之际,燃烧起光焰通红,久久不息的“旺火”,表达了人们对家业兴旺,日子红火,大吉大利的美好企盼。
蝙蝠
在太谷三多堂的屋门上,铁钉铆制的五蝠捧寿图赫然在目。这里,以“蝠”谐“福”。其貌不扬,夜间出行的蝙蝠,就是因为与“福”同音,被人们当成了可以带来幸福的天使。这种图案不仅在富商大贾的家中常常见到,在民间也比比皆是。在一些宅院的迎门照壁上部,常常可以看到五个蝙蝠形状的浮雕,这是“五蝠临门”的意思。也有的照壁上的浮雕是蝙蝠、梅花鹿和老寿星,取“福、禄、寿”之意。
背背猴和马上猴
在平遥明清一条街上以及其他一些旅游点上,常常可以见到民间工艺品“背背猴”和“马上猴”,小巧玲珑,形象逼真,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实,人们喜爱这小小的工艺品,并不完全是因为它形象可爱,更多的因素在于它所表达的文化含义。一只猴子背着另外一只猴子,谐音“辈辈侯”,即“辈辈封侯”;猴子骑在马身上,谐音“马上侯”,即“马上封侯”。封侯即做官,与“侯”谐音的猴子,成了满足人们企盼功名心理需求的特定吉祥物。
有一些吉祥物,是由于山西方言特有的语音特征而被人们认可的。例如:
吉祥的鸡
鸡在北京话里,并不见得是一个好词儿。王朔《过把瘾就死》中有这样的用例:“我忍不住数落她:你怎么打扮的跟只‘鸡’似的?”这里的“鸡”,是小姐的代名词。但是,在晋南,由于 “鸡”和“吉”声、韵、调完全相同,而和“妓”的声母、声调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人们不仅不厌恶鸡,而且把色彩鲜艳、活蹦乱跳的“鸡”视为各种民俗事项活动中重要的吉祥物。在万荣等地,迎娶新娘时,花轿前面必有一男童挑着装有花公鸡、酒、筷子和大葱的担子。“鸡”谐音“吉”,“酒”谐音“久”,“筷”谐音“快”,“葱”谐音“聪”,表示“大吉大利”、“婚姻长久”、“快快生子”和“聪明伶俐”。有的地方为老人出殡时,棺木上面也要放一只活公鸡,叫做“引魂鸡”,希望以此 “吉”来领引老人入土为安,并保佑后代吉祥如意。
富贵的水
水在晋南是好东西,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晋南缺水,更重要的是,在晋南方言里,“水”和“福”、“富”谐音。所以,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户户都要从外边挑一担水回来。挑水进户,预示着添财进福。在初一这一天里,洗脸水、洗菜水都是不能泼出去的,免得把“福气”泼了出去。
有缘分的盐
在大同方言里,“缘”和“原”不是同音字,而和“盐”同音。由此,“盐”就成了“缘分”的代表。旧时大同娶媳妇时,新郎家里要派一位迎接新娘的小姑娘,叫“添缘分姑娘”,新娘下轿时,这位“添缘分姑娘”要手提盛着五色碎纸片和盐的小花篮,迎上前去,并边走边把五色碎纸片和盐撒在新娘身上。当地人认为,被盐撒过的新娘,与婆家的缘分就不会断了。在山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