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南通孙庄的青苗会

南通孙庄的青苗会

地处南通地区北部的孙庄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要做一次青苗会。

做会是南通民间习俗。做会主要依附于古老的僮子戏,所以又叫“僮子会”,亦称消灾胜会,是一种民间集体进行的消灾祈福活动,规模较大,一般由“会首”组织,资金来源于民间筹集。

“僮子会”根据节气、时令、地区、行业、消灾等分别取名如玉皇会、都天会、观音会、盂兰会、青苗会、丰收会、土地会等等,名目繁多。孙庄村只在每年春季做一场青苗会。

做会所唱僮子戏俗称通剧(现在已植入了黄梅戏唱腔),使用南通方言土语,唱的是俚曲小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僮子分文僮子、武僮子两种。文僮子以念唱为主;武僮子的表演形式融杂技、气功为一体,惊险刺激。僮子戏的伴奏简单原始,主要是锣鼓打击乐,有大鼓、锣、闹钵、手鼓等,无丝弦乐器。僮子戏唱腔粗犷纯朴,高亢清亮,如泣如诉。主要有铃板腔、点鼓腔、圣腔、书腔、喜腔。唱词句式多为七字句、十字句,通俗易懂,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也展现了中国傩文化的原始风貌。

僮子戏的经典剧目有《陈英卖水》、《白马驮尸》、《花子街》、《李兆庭》等,过去僮子戏演出很有讲究,每开锣的第一场戏必唱神戏:《岑香救母》和《刘全进瓜》等。

清人作有《海陵竹枝词》:“万宝秋成祝满仓,村村赛鼓觋巫忙。”描绘了当年僮子会的情景。

每到农历三月,孙庄村的青苗会就拉开了序幕。一些平时不在家的人,这时候也会匆匆赶回来,奔赴这一年一度的“乡约”。迎神、拜神、敬香……固定的程式一环接一环,线香燃起猩红的火头,斗香缭绕起氤氲烟气,大红的鞭炮碎屑四处飞溅。神旗在温煦的阳光下飘拂,人们静立土地庙前,默默呼唤着神圣的降临。

僮子戏中的不少戏文乡民们都耳熟能详,老人们边听边跟着哼哼,他们闭着眼睛几乎都能说出戏里的内容:唐王魂游月宫,魏征梦斩泾河老龙,江流儿唐僧西天取经,刘全冬天地府进献西瓜,魏征幼子九郎代父上天入地请神——请十殿阎王、玉皇大帝、群星列宿,踏遍大小寺庙,恭请各路菩萨神仙,……,俗称十三部半童子书。这类演唱盛唐的系列故事有似当代的连续剧。

孙庄村做会时的“拜神”仪式,以前在土地庙附近人家进行,近年,土地庙由会众们集资兴修,“拜神”仪式就移入土地庙内了,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被尊在土地庙正中央,慈眉善目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神像的两侧照例书着一幅:“敬公公风调雨顺,祈娘娘五谷丰登”的对联。会首让人燃起鞭炮,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表达对神灵的敬意,村人们把从家中捧来抬来的线香或斗香一一敬上,上前叩拜。

这时,戏班的艺人悄然换上演出服饰,待鞭炮燃尽,他们就在戏台上表演起来,为村人祈祷,为青苗祈祷。一时间,整个乡村都变成一处辉煌而喧腾的戏台,村人们是青苗会的参与者,也是僮子戏的观众,在神灵的光芒笼罩下,在做会的仪式中,在对土地神的膜拜中,传递自己心中的祝福与祈愿。

铿锵不绝的锣声鼓声,由耳入心,穿越而来,又穿越而去……仿佛一根绵长而柔韧的线,从时光深处漫溯而来,从音乐的源头漫游而来,贯穿了年复一年如期而至的民间这一场虔诚而隆重的仪式。

孙庄村的青苗会一般为三天,三天中,孙庄的土地庙一直被香火笼罩着,人们把一年的收成希望寄托在这场青苗会的祈祷之中。我一直以为,人们做青苗会,不完全是怀着迷信心理,他们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借以营造一种氛围,以使村庄更安宁,让人们对生活更有盼头。

南通孙庄的青苗会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