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俗语,集浑然天成的自然美与千锤百炼的精工美于一身,表俗里雅,修辞运用恰到好处,达到“世事洞察,人情练达”的境界。
妙用比喻,贴切生动:
“健过牛。”比牛还强的人那只能是“牛人”!
“兴过只狗,这次苦瓜卖着价。”潮人与洋人都有用狗来比喻幸运的用语习惯,耐人寻味。
“伊‘鸡样鸡相’,俺勿去然伊。”“鸡样鸡相”喻打扮妖娆,行为不羁。说到“鸡”,人们就联想到妖娆,这可是全国皆然。
潮人认为生肖有大小之分,龙与虎当属大生肖。潮俗语中有一个特有震撼力的词语——“龙虎狮象”。传说及现实中特大型的动物组合,正是喻“实力雄厚不可忽视的群体”。
潮人常言“蜈蚣鸡母蛇。”此句构成手法与“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三个名词意象并列,中间不用动词搭配,但通过人的想象,构成别有韵味的意境。蜈蚣、鸡母、蛇,三种动物互相制约,体现了大自然相生相克保持相对平衡的规律,言简意赅,非经千锤百炼,难得如此精辟之语。
潮人聪慧,也有借助植物来作喻的,寓意说理亦入木三分。如:
“冬瓜虽大还是菜。”是对长得高大但稚气十足学识尚浅的后生仔的喻称,不含贬义,含有爱与期待。
运用对比,寓意深刻:
“茶薄人情厚。”这是一句最能体现潮汕情味的俗语。潮汕人嗜好饮茶,以茶水表意:患难更见真情!
“人欲长交,数着短结。”潮人重情义,也重诚信。这也是潮商叱咤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嘴呾别人,无嘴呾胶己。”“有”“无”之间,凸显有的人丑陋嘴脸。
“今年番薯唔比故年芋。”时过景迁,今昔对比,形势异也。
“读胶己个书,众人惜;博胶己个钱,众人憎。”爱憎分明,体现潮汕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运用比拟,更加生动:
“猫叫胶己个名。”听过生动的,却没听过如此生动的。潮语借物比拟的手法贴切生动,几达最高境界。
用典,体现文化底蕴:
潮人讲话时口吐莲花,语带典故,正体现其深厚文化涵蕴。如:
“你‘上好马’过来!”潮人说话古朴,一不小心就把“田忌赛马”的典故用出来,“上好马”就是汉语“有种”的意思,相比之下,潮语措词典雅得多。
“枭过王莽。”王莽无情无义,六亲不认,滥杀无辜,天下莫过之,有过之绝对更横暴无情。
“秦始皇想。”当然就是世世做皇帝,代代享富贵。这句话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老程三下斧头花。”语句借大家熟悉喜爱的程咬金喻人们做事情开局很有一股蛮劲,但缺乏后劲和韧劲,亲切有趣。
语带双关,意味深长:
“早出日头唔成天。”原为气象谚语,指一早出太阳天气好不了,引申为过早锋芒毕露的人成不了气候。
“六月大菜——假有心。”六月的芥菜,连芯叶都已成熟——没有心了。语带双关,讽刺某些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运用排比,强化语意: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马,三月寒死老历假(老人)。”铺陈排比,正是提醒人们春寒料峭,注意保暖。
使用反复,也是为了加强表情达意:
“翁”(丈夫)笑嬷(老婆)笑,奴仔在眠床欢喜到嘀哒叫。”“笑”的反复使用,突出欢乐的情景。
反问,明知故问,引起注意:
“老牛敢死,老马唔敢死?”反问,表示自己心甘情愿。
运用设问,突出回答内容:
“青肓扛手电?”“各人各人尚。”“青肓为何扛手电?”原来是自己钟意。一问一答之间,幽默感十足。
运用借代,更加形象,更有表现力:
“溪沙坝看做自己业。”“溪沙坝”借代公众产业,把天地中的“溪沙坝”竟然看作是自己的产业,特有讽刺意味。
使用通感,文学味浓:
“古人呾话,挈纸好包”这句话,既是比喻又是通感,化无形声波为有重量有分量的实体,打通听觉及触觉,妙到毫颠!
潮州俗语,实乃潮州成语,是潮地人文的言语体现,是潮人情感维系之纽带,可不能让它断开。